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同步教学设计)
2 直角三角形
第2课时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课题 第2课时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教学内容 课本P18-2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能够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的判定定理,进一步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②利用“HL’’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①进一步掌握推理证明的方法,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斜边、直角边”定理。 教学难点:经历探究“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的过程,能运用“斜边、直角边”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学生准备:三角尺
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校文艺汇演的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 教师提问: 1.如果他只带了一个卷尺,能完成这个任务吗? 2.工作人员测量了每个三角形没有被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发现它们分别对应相等,于是他就肯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你相信他的结论吗? (板书课题:第2课时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舞台背景中给出关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里因为工具的限制为HL定理的引入作了很好铺垫,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为后面验证的过程埋下伏笔。
2.实践探究,学习新知 【探究1】如图1,已知∠CAB =∠DBA,要使△ACB≌△BDA,还需要添加什么条件?请说明理由. 师生活动:在学生解答问题时,教师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方法,并由学生展示不同的解决方案,说明依据. 教师引导:如果有学生提出添加条件BC = AD,那么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这两边与∠CAB和∠DBA的位置关系,分析这种方法是否可行,从而转入下一环节;如果没有学生提出这种添加方法,教师也可以主动提出. 【归纳总结】 (1)可以通过添加AC = BD,利用三角形全等条件SAS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可以添加∠C =∠D,利用三角形全等条件AAS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3)可以添加∠CBA =∠DAB,依据ASA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探究2】做一做(小组合作完成) 已知一条直角边和斜边,求作一个直角三角形.已知:如下图,线段a,c(a3.学以致用,应用新知 考点 斜边、直角边定理 例 如图,若要用“HL”证明Rt△ABC≌Rt△ABD,则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 答案:AC=AD或BC=BD 变式训练 如图,在△ABC和△DCB中,∠A=∠D=90°,AC=BD,AC与BD相交于点O. (1)求证:△ABC≌△DCB; (2)△OBC是何种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 证明:(1)在△ABC和△DCB中,∠A=∠D=90°, AC=BD,BC为公共边, ∴Rt△ABC≌Rt△DCB(HL). (2)△OBC是等腰三角形, ∵Rt△ABC≌Rt△DCB, ∴∠ACB=∠DBC, ∴OB=OC, ∴△OBC是等腰三角形. 通过例题讲解,巩固理解使用“HL”判定直角三角形,一方面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差缺补漏。 通过变式训练巩固所学知识,灵活运用“HL”定理解决问题。
4.随堂训练,巩固新知 1.下列条件,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 A.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B.一个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 C.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D.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 答案:A 2.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C=90°,AD=AC,DE⊥AB交BC于点E,若∠B=28°,则∠AEC= A.28° B.59° C.60° D.62° 答案:B 3.如图,∠C=90°,AC=10,BC=5,AX⊥AC,点P和点Q从A点出发,分别在线段AC和射线AX上运动,且AB=PQ,当点P运动到AP= ,△ABC与△APQ全等. 答案:5或10 4.如图,AB=AD,∠ABC=∠ADC=90°,EF过点C,BE⊥EF于E,DF⊥EF于F,BE=DF.求证:Rt△BCE≌Rt△DCF. 证明:如图,连接AC, 在Rt△ABC和Rt△ADC中, , ∴Rt△ABC≌Rt△ADC(HL), ∵BE⊥EF,DF⊥EF, ∴∠BEC=∠DFC=90°, 在Rt△BCE和Rt△DCF中, , ∴Rt△BCE≌Rt△DCF(HL). 为学生提供自我检测的机会,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授课,查缺补漏。
5.课堂小结,自我完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称“斜边、直角边”或“HL”).这个判定方法是直角三角形所独有的,一般三角形不具备. 要点诠释: (1)“HL”从顺序上讲是“边边角”对应相等,由于其中含有直角这个特殊条件,所以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 (2)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共有5种:SAS、ASA、AAS、SSS、HL.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首先考虑用斜边、直角边定理,再考虑用一般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 (3)应用“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要突出直角三角形这个条件,书写时必须在两个三角形前加上“Rt”. 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6.布置作业 课本P21习题1.6中的T1—T5. 课后练习巩固,让所学知识得以运用,提高计算能力和做题效率。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直角边”定理投影区学生活动区
提纲掣领,重点突出。
教后反思 本节教学重点是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能用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能有条理地进行简单推理,在教学时,我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来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效果较好。 1、合作探究,生生互助。在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让学生经历“建模—说理—验证”合作学习,归纳得出“HL”判定方法;通过“议一议、练一练、想一想”,深化理解“HL”;为了学生掌握,我以“问题—模型—归纳—应用”模式,使学生感受生活与教学的联系。这样,既符合教学规律,又培养学生推理应用能力,既能抓住重点,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2、适时点拨,突破难点。在“HL”应用推理时,我以“示范—思考—讨论—小结—验证”为线索,设计演示、训练、点评、归纳、总结。这样既符合学生认识水平,也易于接受,又突破难点。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