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初中毕业班学业水平综合测试化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初中毕业班学业水平综合测试化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96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6-05 16:3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届初中毕业班学生学业水平综合测试
九年级化学
本试卷共 10 页,20 小题,满分 9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第 1 面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
名;同时填写考点考生号、座位号,再用 2B 铅笔把对应考生号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
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答案也不能
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a 23 S 32 Fe 56 Cu 64 Zn 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 下列物品的材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西汉南越王的丝缕玉衣 B. 广州陈家祠的精美砖雕
C. 电线外面的塑料绝缘层 D. 建筑材料中的钢筋混凝土
2.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加入明矾可使水中悬浮的杂质沉降
B. 水蒸气变成液态水,分子间间隔增大
C. 净水器中的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所有杂质
D.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只有物理变化没有化学变化
3. 下列有关防火与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电线老化短路起火,应立即用水扑灭
B. 用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C. 电动车不能停放在疏散通道或楼梯间
D. 室内着火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九年级化学 第 1页 (共 10页)
{#{QQABBQQUogiIAIJAAAhCEwGSCgMQkAGACQgGxAAMMAABwANABAA=}#}
4. 小麦、大米、马铃薯都是人类的重要食物,这些食物中都富含的营养素是
A. 糖类 B. 蛋白质 C. 油脂 D. 维生素
5. 含铑元素的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汽车尾气处理等领域。根据下列图示,
有关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铑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45
B. 铑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C. 铑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02.9g
D. 铑原子的核外电子分 5层排布
6.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下列问题,使用的解决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遇到的问题 解决的方法
A 长期使用铵态化肥造成土壤酸化 加入烧碱中和酸性
B 煮水的水壶结有水垢 用洗洁精清洗水垢
C 区别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 观察两者的色泽
D 胃酸过多引起胃部不适 食用氢氧化铝药片
7. 向 AgNO3和 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Mg,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Cu
B. 滤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AgNO3、Cu(NO3)2、Mg(NO3)2
C. 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一定呈蓝色
D. 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Ag+、Cu2+、Mg2+
8. 右图是合成液体燃料甲醇(CH3OH)
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合成甲醇工艺中,既有化合反应
也有分解反应
B. 合成甲醇时,消耗 CO2和 H2的
个数比是 1∶3
C. 甲醇分子中 C、H、O 原子的
个数比是 1∶3∶1
D. 合成装置中 CO2的氧元素全部转化到 CH3OH中
九年级化学 第 2页 (共 10页)
{#{QQABBQQUogiIAIJAAAhCEwGSCgMQkAGACQgGxAAMMAABwANABAA=}#}
9. 常温下,氢氧化锂是一种可溶于水的白色晶体,在国防、电池、化工等领域
有着广泛用途。其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下列关于氢氧化锂溶液的说
法不正确的是(已知氯化锂可溶于水)
A. 能与氯化钾溶液反应 B. 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C. 能与稀硫酸反应 D. 能与三氧化硫反应
10. 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 16%的 NaCl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 50g该浓度溶液
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 若①中有部分固体洒落桌面,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C. 若②中称量时天平向左偏,则需移动游码
D. ⑤中选用 50mL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密度为 1g/cm3)
11. 下列实验结论合理的是
A. 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该溶液的溶质一定属于碱
B.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
说明稀盐酸过量
C. 取少量某种化肥于研钵中,加入熟石灰研磨,没有刺激性气味,说明该
化肥不是氮肥
D. 取少量敞口久置空气中的 NaOH 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 CaCl2溶液,有
白色沉淀产生,再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该 NaOH溶液部分
变质
12.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
离子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表示 Na+
B. 可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
无色
C. 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大于反应后溶液的
总质量
D. 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质量比
是 2∶1
九年级化学 第 3页 (共 10页)
{#{QQABBQQUogiIAIJAAAhCEwGSCgMQkAGACQgGxAAMMAABwANABAA=}#}
13.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完全合理的是
A. 除去 NaCl固体中的少量 AgCl,可加足量水溶解,过滤
B. 除去 CuSO4溶液中的少量 H2SO4,可加足量 CuO,过滤
C. 除去碳粉中的二氧化锰,可加足量 H2O2溶液,过滤
D. 除去碳酸钙中的氧化钙,可将固体进行高温煅烧
14. 由下列实验及现象可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
A 瓶身变瘪 CO2与 NaOH
溶液反应
向盛有 NaOH固体的试管中滴
加稀硫酸 烧杯中饱和的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 H2SO4与 NaOH
B 发生中和反应放
出热量
检验某混合气体的成分
C 黑色粉末变红,澄 混合气体中一定
清石灰水变浑浊 含有CO
稀释浓硫酸
手触碰烧杯外壁, 浓硫酸溶于水放
有发热、烫手的感 热
D 觉
九年级化学 第 4页 (共 10页)
{#{QQABBQQUogiIAIJAAAhCEwGSCgMQkAGACQgGxAAMMAABwANABA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6 小题,共 48 分。
15.(5分)硒(Se)可用于制造照相曝光剂。回答下列问题:
(1)硒是人体必需的 元素(选填“常量”或“微量”),具有提高动物
免疫力的作用。
(2)H2Se读作 。
(3)根据化合物的分类,硒酸铵(NH4)2SeO4属于 ;
写出硒酸的化学式 。
(4)利用亚硒酸(H2SeO3)可以制备单质硒,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eO3+ 2SO2+ H2O= 2 + Se↓。
16.(7分)明代《天工开物》记载了多种中国古代化学工艺。
(1)“陶埏”章详细记载了砖、瓦的烧炼技术。利用黏土中含 Fe元素,在高温
焙烧砖的过程中,生成含氧量不同的铁的氧化物,从而生产出红砖(含
Fe2O3)和青砖(含 FeO和 Fe3O4)。
①比较等质量的 Fe2O3和 Fe3O4中,氧元素含量:Fe2O3 Fe3O4
(填“大于”或者“小于”)。
②烧砖过程中先得到红砖,然后再通过“砖瓦浇水转泑”
的过程烧制青砖。“砖瓦浇水转泑”的操作如右图所示:
将水从窑顶慢慢浇下,与炉内高温的碳发生反应,生成
两种还原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类型属于 。
(2)“作咸”章记载了池盐的制取方法。引盐池内清水入畦,夏末秋初刮较大
的南风时,颗盐可在一夜之间凝结而成,即“南风结熟”,此盐扫起即可供人
食用。后人又详细记载了若刮东北、西风等冷风,成盐时会导致食盐中含
有镁盐而味苦,不堪食用,需刮畦外。
①“南风结熟”的过程属于结晶方法中的
结晶。
②盐池水中除了含有大量的 NaCl外,还含有
一定量的 MgSO4。请结合池盐的制取方法
和溶解度曲线,分析食盐中含有镁盐的原因
是 。
九年级化学 第 5页 (共 10页)
{#{QQABBQQUogiIAIJAAAhCEwGSCgMQkAGACQgGxAAMMAABwANABAA=}#}
17. (7 分)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下 A~E的实验活动。
回答下列问题:
(1)如下图所示,实验 A观察到铁片表面有气泡冒出,请在图中画出此时溶液
中存在的阳离子(粒子数目不做要求)。
(2)关于实验 B~E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实验 B中无明显现象
②实验 C中有气泡产生
③实验 D中铁锈消失,生成黄色的硫酸铁溶液
④实验 E有白色沉淀产生
(3)实验 A~E中,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实验 (填字母)。
(4)将实验 C反应后的溶液倒入实验 E反应后的试管中,观察到有气体生成,
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
①混合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②检验白色固体成分的实验方法和结论是: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
加入 。
九年级化学 第 6页 (共 10页)
{#{QQABBQQUogiIAIJAAAhCEwGSCgMQkAGACQgGxAAMMAABwANABAA=}#}
18.(8 分)海水中析出氯化钠后,剩下的母液称为苦卤,含有丰富的Mg2+、Ca2+、
Cl- 等。从苦卤中可提取出 MgCl2,其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已知室温下
碳酸镁微溶于水)
(1)①加入 Na2CO3的目的是去除 Ca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步骤会造成Mg2+损耗的原因是 。
②为探究去除 Ca2+的最佳工艺条件,某科研小组进行了 9组实验,数据如下。
加入的 Na2CO3 反应静
温度 反应时 Ca2+去 Mg2+损
序号 中含 Na+与溶液 置时间
/℃ 间/min 除率/% 耗率/%
中 Ca2+个数比 /min
实验 1 2.0∶1 25 2 30 65.8 7.4
实验 2 2.0∶1 30 4 60 77.6 9.4
实验 3 2.0∶1 35 6 90 88.6 10.2
实验 4 2.4∶1 25 4 90 82.4 14.0
实验 5 2.4∶1 30 6 30 90.5 12.6
实验 6 2.4∶1 35 2 60 78.5 13.0
实验 7 2.8∶1 25 6 60 93.4 15.9
实验 8 2.8∶1 30 2 90 83.4 16.4
实验 9 2.8∶1 35 4 30 87.5 15.6
由以上数据可知,去除 Ca2+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实验 (填序号),
理由是 。
(2)写出由Mg(OH)2转化为MgCl2的化学方程式 。
九年级化学 第 7页 (共 10页)
{#{QQABBQQUogiIAIJAAAhCEwGSCgMQkAGACQgGxAAMMAABwANABAA=}#}
19. (11 分)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金属的回收利用。废旧手机零部件有
Sn、Zn、Au、Cu等金属,现要回收 Au并制备 ZnSO4晶体(ZnSO4·7H2O),
其工艺流程如下图:
已知:i. Sn能与酸溶液反应生成+2价的锡盐;
ii. 0~60℃时,Zn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影响较大。
回答下列问题:
(1)将金属加入稀硫酸之前需进行粉碎处理,其目的是 。
(2)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固体 C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4)获取 ZnSO4晶体的“系列操作”中包括:60 ℃时恒温蒸发浓缩、 、
过滤、洗涤、干燥。
(5)现有 500 kg含锌 0.65%的废旧手机零部件,理论上可制得ZnSO4晶体 kg。
实际生产中按照以上工艺流程所得 ZnSO4晶体的质量偏大,其原因是 。
(6)若要获取 ZnSO4粉末,可将 ZnSO4晶体
加热分解。取 2.87g ZnSO4·7H2O进行加热,
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如右图所示,在
100℃时, (填化学式)开始
分解。
九年级化学 第 8页 (共 10页)
{#{QQABBQQUogiIAIJAAAhCEwGSCgMQkAGACQgGxAAMMAABwANABAA=}#}
20.(10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实验时,对以下两个
问题进行了探究。
(1)小组成员对能否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图 1 图 2
步骤Ⅰ:按实验装置图 1 组装仪器(部分夹持仪器已省略)。
步骤Ⅱ: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Ⅲ:在烧瓶乙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后,关闭 A、C,夹紧 B,拆除气体
发生装置
步骤Ⅳ:启动压强传感器,通过活塞 C口处迅速注入 15mL水,立即关闭
活塞 C,测定该过程中密闭体系的压强变化如图 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 1中仪器甲的名称是 ;甲中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图 2中 ab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 。
③由图 2数据证明收集二氧化碳能用排水法收集,理由是 。
(2)在进行二氧化碳性质探究时,有同学发现向某浓度的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
化碳,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为探究浊液变澄清的原因,同学们
分别取上述浓度的等体积澄清石灰水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资料卡片】i. 常温下,二氧化碳饱和溶液的 pH约为 5.6。
ii.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吸收 CO2
iii. 碳酸钙能与溶有二氧化碳的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
碳酸氢钙,其溶液 pH>7;
九年级化学 第 9页 (共 10页)
{#{QQABBQQUogiIAIJAAAhCEwGSCgMQkAGACQgGxAAMMAABwANABAA=}#}
实验一:如图 3装置,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用 pH传感器测
定通入气体过程中烧杯溶液 pH的变化如图 4。
2.0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52
图 3 图 4
实验二:如图 5装置,将产生气体先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澄清石
灰水,用 pH传感器测定通入气体过程中烧杯溶液 pH的变化如图 6。
图 5 图 6
结合图 3~6回答问题:
①根据实验一,推测浊液变澄清的原因是因为气体中除 CO2外还含有 ,
作出判断的依据是 。
②实验二的图 5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 。实验现象仍可观察
到浊液变澄清,写出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
请解释在 300s时,溶液 pH=6.60的原因是 。
结论:由探究结果可知,以上两种情况都可能是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
先变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
九年级化学 第 10页 (共 10页)
{#{QQABBQQUogiIAIJAAAhCEwGSCgMQkAGACQgGxAAMMAABwAN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