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写作 文从字顺 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写作 文从字顺 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5 18:2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写作 文从字顺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授课教师:xxx
了解并掌握“文从字顺”的基本要求,并运用于写作实践。
培养推敲字句的习惯和能力,学会修改文章,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3.提高理清思路、连贯表达的能力,养成自觉读书、修改文章的习惯。
学习目标
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退”换成“逃跑”,准确地点明了战况。
故事链接一
故事链接二
电影《风雨下钟山》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代表团在北平举行谈判。谈判破裂以后,传来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消息。张治中低头叹道:“这是天意如此!”周恩来立即予以严肃的更正:“不,是民意如此!”----周恩来对张治中的话,仅更换一个字,就把国民党败亡的原因科学、准确地揭示了出来。
文从字顺,汉语成语,意思指文章通顺。出自《南阳樊绍述墓志铭》。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指的是语言表达清楚明白,行文通顺流畅。文从字顺是写作的一项基本功,需要我们在写作中反复磨炼,不断提高。
一、准确
法国作家福楼拜有一段经常被人引用的名言:“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与形容词不可。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相类似的词语是不行的,不能因为思索困难而去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
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语句表达要准确,用词避免产生歧义。
用语准确要点:1
关键地方不用“歧义”语。
在表达中,凡属关键的地方,为避免误解,不要用容易产生“歧义”的言辞。比如“骄傲”一词,就有两种“歧义”, 一为“看不起别人”,一为“自豪”,前者含有贬义,后者则不含贬义。这样的词语如果直接运用说:“他因此很骄傲。”这就不知道是在“褒”他还是“贬”他。
用多义词,要加上限制性词语,以消除“歧义”。
用语准确要点:2
汉语中有不少多义词,完全不用是不可能的。我们应注意的是,在使用时加上消除“歧义”的限制性词语。比如“大方”一词,有时表示“花钱不吝惜”,有时表示“看上去很耐看”。如果光用“大方”一词来形容对 方,便有产生“歧义”的可能。这时,我们可以将前一种含义使用时加上“慷慨”一词,组成“慷慨大方”一语;将后一种含义使用时加上“美观”一词。组成“美观大方”一语。这时,“歧义”便消除了。
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
连贯,指句与句之间要连接得上。
前后句子在意义上要有比较明确的关联,文章的承接转折要合乎事理,让人容易理解。
1、人称清楚。
2、立足点清楚。
二、连 贯
一般地讲,一篇文章所使用的人称是固定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人称。因为第一、第二人称的所指只有一个人,比较清楚,第三人称的“他”可指的人就多了,所以,行文中一定要搞清“他”是谁。“他”的所指不清,就会影响上下文的“连贯”。
人称清楚
立足点清楚
立足点就是说话、写文章的人所站的位置。这包括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内容。这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没有表达清楚,也会影响文章的“连贯”。
三、写完后要出声地读一读,是否通顺
例如:
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她对我很关心,但是要求很严格。有一次,我的数学考了95分,妈妈就很耐心地给我讲错在哪里,她讲得非常细致,我听得明明白白。妈妈把家里的活全承担下来了,让我一丝不苟地进入学习,所以我的学习里面是有妈妈的心血在里面的。
文从字顺
用词恰当,表达明确
句子连贯,思路清晰
明白如话,朗读修改
辨析同义词,恰当搭配
合理安排词序,表达轻重合宜
注意词语的感彩,情感鲜明
注意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消除词语的歧义
用词恰当,表达明确
凡读起来拗口、含混、不顺畅之处应进行修改。
明白如话,朗读修改
话题保持统一,不轻易改变主语
句序合理,使表达紧密妥当
表述保持同一角度,注意前后衔接与呼应
句子连贯,思路清晰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衔接排序正确的一项。( )
桂花象征着友好、吉祥和光荣。
①月桂树叶编织成的“桂冠”成了“光荣称号”的代名词
②《吕氏春秋》中以“物之美者,招摇之桂”称赞桂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③“蟾宫折桂”则成为人们对读书人金榜题名的美好祝愿
④某些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
⑤战国时期,韩燕两国曾以相互馈赠桂花来表示亲善友好
A.⑤③②④① B.①⑤②④③
C.⑤④②③① D.②⑤①③④
一、选择你最喜欢的景或物,写一个片段。想好再
下笔,注意语句的连贯、顺畅。不少于200字。
文题展示
二、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将
写景或状物的片段扩展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
言志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三、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
了人们无尽的情思。月亮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
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①时间顺序,条理清楚。
阳春三月,正是花开遍野的季节,樱花抽枝吐叶,最初几个与众不同的芽儿先怯怯地探出头,之后又是几个从叶间拱出来。过几天再来看,紫褐色的枝丫上,淡绿而稀疏的叶片中缀满了小巧玲珑的花苞。之后,花苞绽成一个个绯色的灯笼,含苞吐萼。①
文题一示例:
等到三月末,满树的花苞不知在哪一夜统统炸开,层层叠叠,粉嫩嫩的花瓣可与牡丹的国色天香媲美,金灿灿的蕊与粉艳艳的瓣相映成趣。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嫣红如云似霞,吐露着春的气息。②
②由近及远,叙述井然有序。
这是一个描绘樱花盛开的片段。作者以时间为顺序,展现了樱花开放的过程。同时,在描写时,注意观察樱花和其他花的不同,并注意从色彩方面着笔,运用比喻描绘出樱花绽放的特点。
文题二例文:
樱花赞
樱花盛放,在百花齐放的季节里,不知可曾有人从姹紫嫣红的缤纷中,注意到樱花如梦如幻的浅红,并为之再三回眸?①
①问句形式,引出话题。
阳春三月,正是花开遍野的季节,樱花抽枝吐叶,最初几个与众不同的芽儿先怯怯地探出头,之后又是几个从叶间拱出来。过几天再来看,紫褐色的枝丫上,淡绿而稀疏的叶片中缀满了小巧玲珑的花苞。之后,花苞绽成一个个绯色的灯笼,含苞吐萼。等到三月末,满树的花苞不知在哪一夜统统炸
开,层层叠叠,粉嫩嫩的花瓣可与牡丹的国色天香媲美,金灿灿的蕊与粉艳艳的瓣相映成趣。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嫣红如云似霞,吐露着春的气息。②
②以时间为序,展现樱花的绽放,文从字顺。
这是樱花一生中最美的时刻,却也是樱花生命的尽头。③俗语说,樱花七日。樱花虽美,可花开花落只有短短七天。七天后,它们像是约好了似的,没有一丝留恋,满树繁花洋洋洒洒、轰轰烈烈地奔赴死亡,而昨日的瑰丽繁华仿佛是转瞬即逝的梦幻。
③承上启下,引出樱花具有的品质。
这不正是樱花令人肃然起敬的美吗?④即使只有短短七天光阴,樱花树也为之努力奋斗着。这七天之外,它没有浓绿的树冠可以与其他树木相比,也没有甘甜的果实能奉献,在不开花的季节里,没有人会注意这种平凡的树。但它没有放弃,也不在
④感悟樱花,“肃然起敬”点出对樱花的情感,总领议论、抒情部分。
意花期的长短,它每分每秒都在努力着,努力汲取养分,努力活下去,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终于盼到花开的七日,它轰轰烈烈地盛放着,用一年的努力换来满树繁花,展示着生命的美丽。七天后,它知道,花虽凋谢,但希望还在,明年依旧会花开满树。
白居易写道:“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樱花的妩媚娇艳自古以来便令人着迷,而它的精神更令人赞叹不已,它的无私、努力、坚持,还有那看淡生死的从容态度都值得我们学习。⑤
⑤揭示主旨,深化中心。
这是一篇扩写比较成功的作文。片段只是描写了樱花的绚丽,小作者采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巧妙抓住樱花绚烂而花期短暂这一特征,嵌入生活的思考,表达对樱花无私、坚持和努力的赞叹,这样就使樱花有了情感的寄托。另外,这篇文章由景到情,先叙后议,文从字顺,语言生动。
文题三例文:
月亮
  中秋节,我约了几个同学到我家阳台上赏月。爸爸还为我们准备了月饼、石榴、梨子等食品,为我们赏月做好了准备。
傍晚,我邀请的小伙伴们陆续来到我家。大家围着圆桌坐着,吃着食品,谈笑风声,等着月亮的出现。①
①等月——谈笑风生,交代了赏月的时间、地点、人物等。
夜幕渐渐地降临了,忽然,小伙伴钟圆月大叫起来,快看!我们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月亮像一个害羞的姑娘,羞答答地从一朵云背后伸出半个脑袋,偷偷地向下俯视,发现没有什么动静,一扭身,就出现在天空中。天空中就像挂着一盏明亮的灯,周围的景色都被镀上了一层银白色。我和伙伴们望着这盏挂在夜空中的明月,畅想着,议论着。
过了一会儿,月亮姑娘便在一层层白云的簇拥下隐没了。多扫兴啊!我们只得耐心地等待着月亮姑娘再一次出来。
过了一会儿,月亮又出现了,这会儿我们发现它变得更明亮,而且更加晶莹剔透了,它看起来是那样纯洁,真是美极了!我们凝视着明月,隐约发现月亮里似乎还有无数灰白的山。我的伙伴李丽,情不自禁地讲起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她讲得有声有色,把我们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
又过了一会儿,天边飘起一片白云,掩住了月亮的秀丽面容,月亮的清辉从白云边透出来,在白云边缘形成一个冷艳的光环,光环托着白云缓慢地游走,半边天都亮了,只有在远远的天边,看得见一两颗星星。②
②赏月——情不自禁,依次写了“夜幕降临”“过了一会儿”“又过了一会儿”等不同时段的月色,顺序合理,文从字顺。
举目远眺,皎洁的月光把湖边的柳树照得雪亮,像铺了一层白霜。月亮的影子像映在湖面上,湖面形成一层亮晶晶的波,闪闪烁烁,好像游龙身上的银鳞。被大家称为小文豪的方亮,望着这美丽的景色,诗兴大发,双手背后,踱着小步,情不自禁地诵起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③
③“想”月——诗兴大发, 情随景生。
后来,月光又消失了,夜已深,可大家仍在一起谈论着。谈到长大后的理想,我们都希望自己当宇航员,坐着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登上月球开发宝藏,来为人民服务。④
④谈月——遨游太空,升华主旨。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作文。小作者紧紧抓住“中秋”这一特殊的节日,写了月之“圆”、月之“羞”、月之“白”、月之“晶”、月之“亮”,突出了家乡中秋月亮的显著特征,语言优美,语句通顺。篇末由月亮引发的想象自然、大胆、丰富,很能撼动读者的心弦;巧借月亮寄托美好理想,更显写作手法高超,有“情”有“志”,主题鲜明、突出,积极向上,引人思考和赞叹。
(2023)作文
古今、春夏、朝夕间……太阳无时不有;山巅、海边、家院里……太阳无处不在;青春的心灵看太阳,看到光明、温暖,看到亮丽、生机,看到奉献看到爱……
请以《我在______看太阳》为题,写一篇文章。
中考真题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材料关键词是“太阳”。“光明”是太阳的视觉特征,可以代表希望和美好未来等。“温暖”指太阳的触觉感受,可以延伸为带给我们温暖的事物,如亲情、友情等。“亮丽、生机”则是从“太阳”的引申义来说的,
考生也可由此立意,写带给自己动力的“太阳”。“看到奉献看到爱”则进一步阐释了太阳的深层含义——奉献和爱。在选材立意的时候,还可以从更深层的含义中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