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安塞腰鼓》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安塞腰鼓》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5 19:5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安塞腰鼓
素养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2.感知安塞腰鼓的特点,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3.体会本文所表达的热烈、豪放的情感,感受“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所代表的西北高原人的蓬勃生命力。 4.体会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效果。
学法指引 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1.抓关键词。找出句中凸显该句含义的关键性词语,理解它的语境义、比喻义、引申义等。 2.抓修辞、描写方法、表达方式等。根据语句的写作方法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3.抓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留心揭示句子内涵的修饰限制性词语。 4.联系语境,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经历等来理解句子。
知识导航
1.作者简介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延安人,当代诗人、散文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以散文创作活跃于文坛,著有散文集《黄土情》《羊想云彩》等。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背景介绍
20世纪80年代初,人到中年的刘成章,远离家乡来到省城后,脑际里回闪着安塞腰鼓那气吞山河的壮丽景象,耳畔回旋的仍是黄土高原上那在沉默中爆发的鼓点。面对祖国改革开放中日新月异的景象,他怦然心动。于是,他用自己日日感悟的“那一瞬间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语),即安塞腰鼓这种特定的意象来传达他对生活、对时代的审美感受,传达他对生命的诗意的理解。
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完成结构图。
2.课文中多次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有什么好处?
基础练习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火花一样,是闪射的tónɡ rén()。
(2)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tián jìnɡ()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kànɡ fèn()了。
(3)明晰了又huì àn(),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dà chè dà wù()!
(4)容不得shù fù(),容不得jī bàn(),容不得bì sè()。
(5)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rǒnɡ zá()的观众的心上。
(6)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yán jùn()的思索。
(7)好的细节是小说招展的旗帜,让人感动、zhèn hàn()和沉醉。
(8)他们表示,期待共建“一带一路”开启下一个金色十年新篇章,为人类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páng bó()力量。
(9)交织!旋转!凝聚!奔突!fú shè()!翻飞!升华!
(10)耳畔是一声miǎo yuǎn()的鸡啼。
(11)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tàn wéi ɡuān zhǐ()。
(12)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雄伟,当它推向高潮时,又jiá rán ér zhǐ(),让人回味无穷。
2.下列依次填入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燕塞湖像一颗明珠,在巨龙长城一侧,为城隘了奇光异彩,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般的。
A.雕刻 增添 滋味 B.镶嵌 增添 韵味
C.雕刻 增加 韵味 D.镶嵌 增加 滋味
3.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后,大量不同肤色和不同语言的外国客商、学者、宗教人士纷纷来到福建,在带来新鲜的异质文化信息的同时,也从事互惠互利的商贸活动,为当地文化的发扬壮大注入新的活力。
A.在带来新鲜的异质文化信息的同时,也从事互惠互利的商贸活动,为当地文化的发展壮大注入新的活力。
B.在从事互惠互利的商贸活动的同时,也带来新鲜的异质文化信息,为当地文化的发扬强大注入新的活力。
C.在从事新鲜的异质文化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互惠互利的商贸活动,为当地文化的发扬强大注入新的活力。
D.在从事互惠互利的商贸活动的同时,也带来新鲜的异质文化信息,为当地文化的发展壮大注入新的活力。
素养提升
在学习《安塞腰鼓》一课时,同学们对“中国鼓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搜集了一些学习资料。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任务。(10分)
(1)右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古诗,请用正楷字把其中带有“鼓”字的一句诗抄写下来。(2分)
(2)这首诗的作者是,这幅书法作品的书体是。(2分)
2.请写出三个关于“鼓”的成语。(3分)
3.下面是一副不完整的春联,在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上联:爆竹声中听到隆隆
下联:梅花香里迎来春潮
A.惊雷 滚滚    B.惊雷 汹涌    
C.战鼓 汹涌    D.战鼓 滚滚
课文精读
1.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多用短句表现内容,简洁有力,铿锵激昂。
B.文章以陕北人民的性格特点为线索,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C.文章大量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气势磅礴,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D.文章前面写“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是为下文写安塞腰鼓热烈磅礴的气势做铺垫。
2.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填在后面括号里。(3分)
(1)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
(2)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
(3)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
3.如何理解下面这句话的含义?(3分)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4.作者通过对安塞腰鼓的描写,歌颂了什么?(4分)
拓展阅读
黄河口的威风锣鼓
王剑冰
①一群红上衣红裤子的人,就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一样的耀眼炫红。前面的手拿铜镲,后面的拥着大鼓。鼓声起处,如大地滚过的闷雷,铜镲闪间,似高天亮起的闪电。雷,闪,雷,闪,雷闪,雷闪,雷闪!一只只甩起的重头鼓槌,一片片拍天的金黄镲片……
②鼓槌和花镲变换起花样,一两百人的阵容,起伏推涌,推涌起伏,让人想到一次次洪峰的冲击,一座座堤坝的高垒,一排排人墙的坚持。领舞的女子忍不住,从高台上跳下,跳入这波涛中。波涛更加亢奋了。从小就见识过漫漫大水,从小就担惊受怕的这群汉子、这群婆娘,把自己变成了涛,化作了浪。
③周围看的人,血压在升高,心跳在加速,忍不住跟着眩晕,跟着摇摆,跟着喊叫: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
④我见过黄土高坡的安塞腰鼓,见过壶口瀑布的斗鼓,却没有见过威风锣鼓这般动情,这场面太大,这锣鼓太震,这是在黄河口!
⑤你说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眼前的快乐。汗水在流淌,在飞迸,你的我的他的挥洒在一起,搅和在一起……怎么还有泪水?看到你的泪水,我的眼睛瞬间迷蒙。
⑥我觉得我是了解你的,我了解汗水的质量与泪水的含量。
⑦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与黄河有着紧密的关系,以前人们听到雷声,望见闪电心就慌,大雨又要来了,黄河又要涨了!黄河九九八十一道弯,走到这里要入海了,还是汹汹浑浑,怒浪冲天,不定什么时候就冲出了堤坝。那个时候,百姓苦啊,房屋不保,庄稼无收,黄河滩区多少村,哪个村没有进过水?
⑧一代代人为此耗尽了时光。春天迎春汛,秋天忙秋汛,冬天防凌汛。滩区人把精力和财力,都用在了垫台子、盖房子上。“爱黄河,恨黄河,离了黄河不能活。”
⑨今天是利津一次彻底的整治。基台将新房高高托上去,整个村子都高高地托上去。高台上瞭望着黄河,心里变得踏实。十九个黄河沿岸村庄都是如此,顺畅的道路,绿色的植被和养殖基地、蔬菜基地,成了乡村旅游目的地。
⑩再看急转弯处的大水,如一只狂怒的怪兽横冲直撞,每一撞都水花迸裂,惊心动魄。但它遇到了铁壁铜墙,随你撞去,撞散架了,默默远去。
终于不再担惊受怕,天天都能做个囫囵梦,那梦也是柳绿花红。威风锣鼓成了黄河口人的发泄与倾诉。所有的话语都在这震响里,所有的表达都在这狂吼中。
多少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大海。而现在,包括利津在内的东营,全站在了黄河三角洲上。这一片不断生长的沃土,是黄河为我们带来的福利,当一切都平安遂愿,这个福利将恒久地传递。
红掌花的红掌拨着清波,蝴蝶蓝猛然地蓝一下。还有野荷,硕大的荷叶捧着夕阳摇晃。更多的是苇,苇花子泛着白光,前浪后浪地赶,似乎那么赶,能赶到大海。
无数白色的鸟在蓝天下画着弧线。朋友说,这里集中了全世界约三分之一的白鹳。除了白鹳,还有白鹤、丹顶鹤、黑嘴鸥。绿野中起伏的,还有一座座红色的抽油机。再往前的大海上,是威震四方的钻井平台。
大雁列阵而过,台风要来了,后面还有霜雪,还有冰凌。但河口人已没有什么好怕的,他们站在黄河大堤上,看着滔滔涌涌的黄浪,就像看着十万亩小麦浩荡的景象。
威风锣鼓仍然在响,众志所趋的气势,和黄河,和野荷,和苇丛,和如林的抽油机涌在一起。女声的尖厉,男声的粗吼,同锣鼓铜镲混在一起。那是痛快的迸发,是放浪的欢畅。你看,随着鼓,随着镲,随着吼叫,他们扑伏又起来,跳起再蹲下,他们往左边歪,他们往右边歪……他们不停地起伏,不停地斜歪,不停地狂喊,直搅得这一片天地山海轰鸣,烟尘蒸腾!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1.文章前三段从哪些方面写黄河口锣鼓的威风?(3分)
2.作者明明是写黄河口的威风锣鼓,为什么要提到黄土高坡的安塞腰鼓和壶口瀑布的斗鼓呢?(4分)
3.文章的第⑦⑧两段可以删去吗?为什么?(4分)
4.作者通过对黄河口威风锣鼓的描写,意在表达什么样的主题?(4分)
写作练习
按要求完成微写作。(10分)
《安塞腰鼓》中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黄土高原上人们打腰鼓时的场景,形成排山倒海的气势。试选择文中的一个片段,模仿其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场景。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