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回延安》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回延安》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5 19:5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回延安
素养目标 1.感知这首诗的内容,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 2.朗读这首诗,把握其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3.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
学法指引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任何别的手段,直接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的写作方法。作用: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质朴诚恳,很能打动人心。 2.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对,间接抒情是把感情融于形象之中,借助具体的人、事、物、景等,使抽象的主观感情客观化、形象化,使其成为可以被观赏者再体验的对象的写作方法。作用:运用间接抒情,可达到含蓄隽永、余味无穷的效果。
知识导航
1.作者简介
贺敬之,著名诗人、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枣庄人。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进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和丁毅联合执笔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创作以新诗为主,代表作有《回延安》《桂林山水歌》《雷锋之歌》等。
2.背景介绍
贺敬之于1956年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大会期间,贺敬之受到革命老区人民的热烈欢迎,他目睹延安城的新貌,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脍炙人口的《回延安》。
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完成结构图。
2.朗读这首诗,说说诗人是借助什么线索抒发情感的。
基础练习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前锋将球一脚射入球门,全场dēng shí()欢腾起来。
(2)东山的méi zi()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3)米酒yóu mó()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
(4)满窑里围得不透风,nǎo pàn()上还响着脚步声。
(5)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yǎn kuàng()里转。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爷爷望着挂满枝头的黄澄澄的大脐橙,笑开了花。
B.宋词很好地摹写了市民日常的众生相,相当地平衡了文字性与通俗性的双翼。
C.端午节当天的龙舟赛场,彩旗飘扬,热闹非凡,远远望去,。
D.广东省委、省政府自上而下周密部署,推动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地展开。
3.下面画线的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尽管是读书还是听书,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让人保持思想活力、得到智慧启发、滋养浩然之气。B.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虽然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却改变不了求知次序与学习规律。C.“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阅读的关键词从来都是“持之以恒”。哪怕“登高而招”,哪怕“顺风而呼”,“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规律不会改变。D.从这层意义上看,有声作品帮助人们走出了“因声而听”的第一步,但“因听而思”“因听而悟”还要靠读者自己。
素养提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4分)
延安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相传人类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三黄一圣”(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革命圣地)享誉中外。延安是中国的革命圣地,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生活、工作、战斗过十余年,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形成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现在,延安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内容。(2分)
2.近年来,延安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旅游业。请你为延安旅游写一则宣传语。(2分)
名著练习
班级开展《经典常谈》阅读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6分)
1.请将合适的选项分别填在横线处。(3分)
《经典常谈》所讲经典中,《史记》《汉书》属于“史”,《诗经》属于“”,《离骚》属于“”,《墨子》《吕氏春秋》属于“”。
A.经 B.记
C.子 D.集
2.朱自清先生在书的序言中写道:“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请结合你阅读的具体内容,谈谈阅读经典的意义。(3分)
课文精读
1.结合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这两节诗抒发了作者踏上延安土地时怎样的感情。(3分)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2.下面的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3.这首诗具有怎样的民俗内涵?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3分)
4.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来间接抒发情感。试着找出相关诗句,细心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4分)
拓展阅读
信天游
刘成章
① 信天游这个名字,如明月流水,如仙界的风,即使把它放到全世界数千年来所有的艺术品类之中,也数得上奇美浪漫。
② 透过渺远和苍凉,是一眼望不尽的峁①梁连绵,沟壑纵横。这边山头犁铧②翻着土浪,羊肚子手巾扎在头上,扶犁者汗湿衣褂;那边沟里扁担一闪一闪,小脚片踩出花似的踪迹,挑水者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女。扶犁汉子也许觉得今天特别口渴,便朝沟里喊去:“哎——风儿!晌午送饭,别忘了给我多舀半罐子米汤!哎——洋芋丝丝也拿上一点!”小女女便转脸应声:“哎——舅舅!我听下啦!”他们必须扯长声儿,不然,对方就难以听清。而他们觉得需要排遣寂寞无聊的时候,便以更高亢、更悠扬的嗓音唱了——这就是与中原文化迥异的信天游了。祖祖辈辈,年年岁岁,信天游唱在放羊的山坡上,唱在赶脚的大路上,唱在锄地的五谷间——处处都是宏阔的舞台,声声都如云霞之辞。
③ 小时候的我被母亲牵着稚嫩的手,走在延河畔上。突然,好像从那云缝中,猛乍乍淌出一股飘逸的光,瑰丽迷人。那是我平生所听见的第一支信天游:
你妈妈打你你给哥哥说,
为什么你要把洋烟喝?
我妈妈打我我不成材,
露水地里穿红鞋。
④ 这样土气,这样简单,却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两句信天游,一经入耳,便入骨,便入髓,我此生便再怎么也忘不了了。
⑤ 上初中后,因为爱上了文学,我被信天游迷得死去活来。我买了一本何其芳、张松如二人主编的《陕北民歌选》,又念歌词又唱曲谱。书上那“上畔畔的葫芦”,那“清水水玻璃”,那“双扇扇门来单扇扇开”,虽然都是我熟悉的事物,但还是给我开启了一个诗意的世界,令我神往。
⑥ 有一天我登上了一个山顶,突有一支嗓音浑厚的信天游响在我的耳畔。我看见,唱歌的是个放羊老汉。他唱得实在太美了,但我写作文时竟不知该如何描述。我那时候望着那苍茫辽阔、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听着这支信天游,实在分不清是信天游脱胎于它,还是它有几分信天游的影子?后来我曾经暗暗地想,假使信天游可以像天下万物似的有形有色,而且其形色永不糟朽,那么,整个陕北高原的天空,一代代的累积,它每寸蓝天每寸云彩都会缀满音符和文字的晶亮钻石。
⑦ 1956年,我还是个高一学生。在延安举行的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上,我见到了31岁的诗人贺敬之。之后不久,一首信天游形式的作品横空出世,那就是他的《回延安》。它让我爱不释手。诗中经典名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既有信天游的质朴语言和韵味,又充溢着李白一样的浪漫诗思。
⑧ 我是一路苦恋着信天游走进中年时代的。不知不觉间,我收集购买的信天游和陕北民歌,以及与之相近的爬山歌、山西民歌的资料和书籍,无法尽数。把它们堆在一起,竟有十几斤重了。忽有一日,省上组织了个创作班子,拿着初步改编的五首陕北革命民歌来到延安,一边修改一边征求意见。好像是一个上午吧,我们延安文工团创作组一行数人,被召去开会。经过初步改编的陕北民歌,如久埋土中的明珠出土、如重开的牡丹,闪耀在人们面前。为了新写一首中央红军初来陕北的歌子,我在带来的那堆书里翻找,找见了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两句:“山丹丹开花红满了山,中央来了大发展。”我好不高兴!天色入暮,我把它交给我团的老作曲家航海。不久之后,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信天游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与其他几首民歌一起,震响在全国的广播喇叭之中。
⑨ 我自己当然也写过信天游歌曲。那一年,我以上下两句原生态的信天游为动机,与作曲家王建民合作,创作了一首完全是信天游味道的歌曲,里面每节都有“圪梁梁”三字回旋萦绕,便名之为《圪梁梁》。我还与他合作过一首以信天游为基调的女声独唱《崖畔上酸枣红艳艳》。当陕北的山水间飘荡着这两首歌的时候,我整个身心便油然生出一种归属感。
⑩ 大约在十多年之前,我曾忧心,那曾经像野草一样一个劲地往出钻的信天游歌手,在陕北这片可爱的黄土地上,怎么忽然间变得稀缺起来了!可幸好是我的感觉有些偏差。完全在不经意间,我终于发现信天游歌手就像春雨过后的山丹丹,开得好红好红,这山是,那山也是。更让我欣喜的是,那一年回延安,一下火车,便有小青年们一边出车站,一边放开嗓门,高唱着一声声的信天游。他们大概一看见宝塔山,嗓子就痒痒了。他们对着延安群山环抱着的空旷夜空,就像虎归深山鱼归海,便任情任性起来。
啊,陕北,生我养我的这片厚土啊,我愿像这信天游一样地高高飞起,化作装饰你的夜空的月晕,绕着月亮转圈圈红 。
(有删改)
【注释】①峁(mǎo):我国西北地区称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的黄土小丘。②犁铧(huá):翻地的农具。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阅读选文第③ ~⑨ 段,概括作者与信天游的情缘故事,将下面横线填写完整。(3分)
①小时候,;②上初中,迷恋信天游;
③高一,;④中年时代,。
3.文章第②段画线的语句是如何表现信天游的特点的?请简要分析。(4分)
★4.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写作练习
按要求完成微写作。(10分)
从《社戏》和《回延安》中,我们了解到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感受了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你的家乡有哪些独特的节庆习俗?为我们展示你记忆里的民俗风情画卷吧!
要求:(1)注意描写对象和特定氛围;(2)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