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导学案8﹡短文两篇(无答案)
8﹡短文两篇
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
1.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2.品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3.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意。
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3.培养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写作背景
这两篇作品写于1941年,当时,二战进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步升级,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帝国主义更加疯狂地、大规模地侵略中国,大片国土沦为敌战区,抗日战争进入艰难的相持阶段。而国内的政治局势也变得十分复杂,国、共、日、汪之间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国的抗战前途,在许多人看来,波诡云谲,变幻莫测,悲观失望的论调甚嚣尘上。但同时,依然有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2.走近作者
巴金,原名李尧棠,被称为中国的卢梭,现、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作家散文家。 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夜》,中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短篇小说集《复仇》《将军》等,散文集《还魂草》 《龙·虎·狗》《随想录》等。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奖”, 2005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荣誉称号。巴金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1.给加点字注音。
旸谷( ) 姮娥( ) 皓月( ) 一撮灰( )
2.解释词语。
飞蛾扑火:
皓月:
禁锢:
旸谷:
郁郁:
3.整体感知:(大声、激情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 飞蛾和夸父追“日”的结局都是死亡,但是作者为什么还要去赞美它们呢?联系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因为它们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生命,这是一种伟大行为,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此文作于1942年,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寇蹂躏,光明被黑暗所代替。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作者赞美“飞蛾”即是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② 阅读《月》,勾画并摘录描写月的句子,月光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这种意境,让你想到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明确:月亮带给作者的最大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受是冰冷。文中多处提到,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月光冷得很”等等。这种意境让人想起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苏轼的“高处不胜寒”;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诗句。
1.你如何理解《日》中“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生命固然可贵,但与其苟且活在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黑暗的寒冷世界”,不如顽强斗争,追求光明与希望。即使为此牺牲,也再所不惜。表达出作者赞美抗争精神,执著追求光明,“虽九死犹不悔”的爱国情怀。
2.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明确: 姮娥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人格理想,姮娥为了某种理想,为了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
1.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
明确:其实两篇都表现了同样的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盼望光明的到来。
2.运用象征的手法,写出以下词语可以寄寓的象征义。
例:灯光——象征光明、希望和胜利。
绿色—— _象征活力、希望和生命 ; 白色—— 象征纯洁、天使和素颜 ;
大地—— _象征母亲、胸怀和踏实 ; 风帆—— 象征事业、自信和成功 。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资料链接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巩固提升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