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
21 杨氏之子
第2课时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本课目标
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语言运用: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之处,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思维能力: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语言艺术的启发,在生活中做一个幽默风趣的人。
审美创造: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任务设计
学习任务一:内容学习
学习任务二:检测评价
新知讲解
学习任务一
内容学习
文言文的学习离不开“读”。还记得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吗?对了,要读准字音和读好停顿。下面,请同学们先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和读好停顿。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wèi
yìng
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读懂文言文的方法吗?请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
借助注释 利用工具书 联系上下文 结合生活实际……
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呢?那这件事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孔君平是如何逗杨氏之子,杨氏之子又是如何巧妙回应的呢?
同“慧”
非常
句意: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人物
人物特点
作用
总起全文
“聪惠”是“聪明,有智慧”的意思,现在一般写为“聪慧”。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拜访
就,于是
句意:孔君平来拜访这个孩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孩子出来。
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他和孩子也很熟。
为设果,果有杨梅。
替、给
摆放,摆设
句意:孩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呢?
水果中
wèi
新知讲解
通过联系上下文就可以知道,是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因为上一句是讲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可见杨氏之子是个热情好客,懂礼貌的孩子。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给……看
说
这
句意: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孔君平指给孩子看的是什么?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随着声音,马上。
没有听说
家中的鸟,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
句意:孩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yìng
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杨氏之子的“聪惠”,体现在哪里呢?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对话时,孔君平和杨氏之子心里分别是怎么想的呢?请展开想象,说一说。
孔君平看到水果里有杨梅,灵机一动,心想:这孩子挺懂礼貌的,还知道拿水果来招待我。这果里有杨梅,他们家也姓杨,可真巧!诶,我何不逗逗这孩子呢,平时大家都说他聪明,我且看看他怎么回答我的话。
孔君平这样想,于是就对杨氏之子说“此是君家果。”。你们能听懂孔君平的话中之意吗?你觉得孔君平当时的神情、表现是怎样的呢?请你读一读,想一想。
孔君平看到“杨梅”有个“杨”字,联想到杨氏之子的姓,就在姓氏上做文章,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风趣幽默。孔君平说这句话的时候,肯定是得意地看着杨氏之子,一心想看杨氏之子怎样回答他。
听了孔君平的话后,杨氏之子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新知讲解
杨氏之子心想,孔先生这是拿我的姓氏开玩笑哪,既然这样,我何不也学着他的样子,也用他的姓氏做做文章呢。孔先生姓“孔”,“孔雀”亦带“孔”字,正好。
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杨氏之子听出来了,他也用孔君平的姓氏做文章进行回应,多么巧妙啊!如果当日的来访者是李君平,你猜猜他又会怎么回应呢?
新知讲解
如果来的是“李君平”,那我会想,他姓李,什么东西也带“李”字的呢?对了,有种水果叫“李子”,我会对他说:未闻李子是夫子家果。
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杨氏之子听出来了,他也用孔君平的姓氏做文章进行回应,多么巧妙啊!如果当日的来访者是李君平,你猜猜他又会怎么回应呢?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给……看
说
这
句意: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孔君平指给孩子看的是什么?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随着声音,马上。
没有听说
家中的鸟,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
句意:孩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yìng
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应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从“应声”这个词,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思维是多么敏捷啊。 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
同“慧”
非常
句意: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人物
人物特点
作用
总起全文
“聪惠”是“聪明,有智慧”的意思,现在一般写为“聪慧”。
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杨氏之子巧妙地回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如果我们这样回答“孔雀是君家禽”,你觉得好吗?
都在姓氏上做文章
杨梅
杨氏之子
孔雀
孔君平
否定
孔雀非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使孔君平无语可答了。
比一比这两句话的异同,为什么孩子不直接说“孔雀非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此是君家果。”
机智
再读这段对话,体会本文风趣的语言。
听了杨氏之子的妙答,孔君平会有什么反应?请展开想象说一说。
孩子,你真厉害!老夫甘拜下风。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九岁的杨氏之子,老师相信,他的机智、应答得体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也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巧妙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机智的语言,能使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
主旨归纳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人家九岁 男孩的故事,通过孩子的巧妙对 答,表现了孩子思维的敏捷和语 言的幽默。教导我们要学会随机 应变,讲究语言的艺术。
新知讲解
学习任务二
检测评价
本文的作者___________,南朝宋文学家。撰有《___________》,记述汉末、魏、晋士大夫的言行。
填空。
刘义庆
世说新语
杨氏之子
孔君平:“此是君家果。”
儿曰:“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
总述——杨氏之子聪明
聪明机智
绝妙回答
分述
结构梳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共20张PPT)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
21 杨氏之子
第1课时
本课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语言运用: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把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内容。
思维能力: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审美创造:在不断诵读中感悟文言文的韵味,初步培养学生喜爱文言文的感情。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撰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相关资料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他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作者简介
读了课题之后,谁能说说它的意思吗?
杨 氏 之 子
的
儿子
姓杨人家的
李氏之子 刘氏之子 王氏之子 ……
解课题
任务设计
学习任务一:识字解词
学习任务二:整体感知
任务设计
学习任务一
识字解词
禽
造
yì
qín
诣
家
学认字
liáng
qín
梁
诣
禽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yì
cōng
聪
学写字
梁
liáng
注意:上边要窄,刅字左右两点写法不同。木字扁宽、上横平直要长、撇捺舒展。易错提示:下部是“木”哦!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注意这里有一点
禽
qín
注意:人字舒展、撇和捺靠上边相连。下边文字窄小,下框要宽,撇折连接上框。易错提示:最后两笔是撇折、点,不要写成“人”哦!
是撇折、点
新知讲解
学习任务二
整体感知
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请同学们按照课件上的画好的停顿自己试着读一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wèi
yìng
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杨氏:
甚:
诣:
聪慧:
很。
文中指姓杨的人家。
聪明,有智慧。
拜访。
乃:
于是。
为:
表示行为的对象,替。
示:
未闻:
家禽:
夫子:
没有听说。
给……看。
文中指孔君平。
家中的鸟。
词语解释
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访这个孩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孩子出来。孩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译文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读熟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