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豫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5 17:3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南省豫北名校5月份联考试卷
2023一2024学年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四)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数字新闻的情感转向是在承认用户主观情感的基础上,始终坚持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
将实现公共价值作为数字新闻情感转向的价值追求。数字新闻的情感可供性是公共价值形
成的关键。可供性概念源自生态心理学,强调客观环境对主体行动选择的影响。数字新闻的
情感可供性表现为在双向度的情感交流过程中,构建传受双方的情感共同体,以此追寻公共
价值的实现。
作为传播者和用户之间的中介物,数字新闻凝聚了传播者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传递给
用户。由于数字新闻扩散渠道的社交性特征,在中介化情感传递的同时,原子化的用户个体
连接为群体,个体的情感体验汇聚为群体的情感认知,由此形成了从传播者到用户群体的情
感传递链条。同时,情感可供性同样作用于传播者,表现为用户情感反馈经由数字新闻评论
等方式,“回流”至传播者,并影响传播者的情感体验以及情感传播策略。在数字新闸生态中,
情感可供性有助于公众与传播者处于情感共同体之中。
情感共同体为公共价值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可能路径。马克思的“报刊有机运动理论”认
为,单独来看某篇报道可能是片面的,但只要报刊在“有机”地运动,事实就会被完整揭示出
来。在数字新闻的情感转向之下,由于黑暗参与的存在,也许某次数字新闻实践的情感传播
效果不尽如人意,但只要情感共同体中的传受双方保持“有机”的情感交流,最终会实现基于
认同的共情。英国哲学家沙夫茨伯里把人类情感划分为两类:一是第一序情感,是直观的、基
于人本能的激情;二是第二序情感,是人经过社会化而习得的、更为稳定的情感。数字新闻环
境下,第一序情感表现为对某个新闻作品的集体狂欢,通常以“爆款”作品为依托,情感强度
高,但未必持久。第二序情感的生成有赖于更深层次的认同,即用户认可传播者的情感输出,
传播者从用户的反馈中提高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二者在情感互动中生发出对彼此、对社会
的内在认同。某些自媒体盲目追求爆款,情绪化叙事引发群体情绪宣泄,情感能量的急剧爆
语文试颗第1而(共8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