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化学反应与电能(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1.2化学反应与电能(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6-05 18:0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2课时 化学反应与电能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电的使用,你能说出生产生活中电能的来源吗?
新课导入
火力发电
水力发电
风力发电
核能发电
我们日常使用的电能主要来自
电的主要来源
火力发电原理:
化学能
热能
机械能
电能
燃料燃烧
发电机
蒸汽轮机
能量转换:
能量转化的关键环节:燃烧(氧化还原反应)
火力发电
任务一:实验探究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锌片溶解,
表面有气泡产生
铜片表面没有气泡
锌片溶解、
铜片表面有气泡
Cu
Zn
稀H2SO4
Cu
Zn
稀H2SO4
Zn失去电子变成Zn2+
H+ 在铜片上得到电子
被还原成H2
锌片溶解、
铜片表面有气泡
电流表指针偏转
Cu
Zn
稀H2SO4
电流
化学

Zn+2H+ = Zn2++H2↑
铜与稀硫酸不反应
思考与讨论:
实验中电流是如何产生的?
Zn 比Cu活泼,用导线连在一起时,
Zn片失去电子变成Zn2+进入溶液。
电子经导线流向Cu片, 溶液中的H+在
Cu片表面得电子被还原成H2。
宏微结合,分析原因
一、原电池
1. 定义:
将 能转化为 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
3. 正负极:
电子 的一极
电子 的一极
2. 本质:
自发进行的 反应
化学

氧化还原
负极:
正极:
流出(或电流流入)
流入(或电流流出)
总反应离子方程式:
4. 工作原理:
负极 沿导线 正极
正极 沿导线 负极
口诀:
电子不下水,离子不上岸
外电路
电子流向:
电流方向:
阳离子
内电路
阴离子
正极
负极
负极氧化正还原
5. 原电池原理应用
(1)形成原电池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2)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3)用于金属的防护:负极被腐蚀,正极被保护。
一般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做负极,活动性较弱的金属做正极。
如: 轮船外壳贴锌块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思考:
电极
回路
电解质溶液
原电池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任务二:设计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锌片、铜片、石墨棒、无水乙醇、5%H2SO4溶液、
导线、电流表、若干小烧杯
可选择的实验用品:
任务二:设计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

第一组实验
形成条件一:
改变电极材料
电极:一般为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
(或一种金属与一种能导电的非金属)
任务二:设计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锌片、铜片、石墨棒、无水乙醇、5%H2SO4溶液、
导线、电流表、若干小烧杯
可选择的实验用品:
电极
回路
电解质溶液
×
要有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用于传导电荷
改变溶液
任务二:设计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第二组实验
形成条件二:
改变线路
×
第三组实验
形成条件三:
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改变反应
×
任务二:设计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第四组实验
形成条件四:
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一液
—— 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一反应
—— 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一回路
—— 形成闭合回路
两极
—— 一般为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
(或一种为能导电的非金属)
结论
任务三:书写电极反应
CuSO4 溶液
Zn
Cu
e-
I
Zn
Cu
Zn-2e - = Zn2+
Cu2+ +2e - = Cu
Zn+Cu2+ = Zn2++ Cu
负极( ): .
正极( ): .
总反应式: .
Zn+CuSO4= ZnSO4+ Cu
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负极反应:还原剂-ne-=氧化产物
正极反应:氧化剂+ne-=还原产物
析出红色固体
总结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例题:判断下列原电池的正负极
H2SO4 溶液
Mg
Al
NaOH溶液
Mg
Al
H2SO4 溶液
Fe
Pt
原电池的核心问题
原电池
“一个”概念
电子、电流、离子的流向
“三个流向”
正、负电极的判断及电极反应
“两个电极”
构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
“四个条件”
课堂小结
1. 下列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
讲练结合
C
2. 理论上不能设计为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
A.CH4 + 2O2 → CO2 + 2H2O
B.2FeCl3 + Fe = 3FeCl2
C.2Al+2NaOH+6H2O=2Na[Al(OH)4]+3H2↑
D.HNO3 + NaOH = NaNO3 + H2O
点燃
D
讲练结合
3. 如图所示,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同时A极质量减少,B极上有气泡产生,C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极为原电池的正极
B. A、B、C可能分别为Zn、Cu、稀盐酸
C. C中阳离子向A极移动
D. A极发生氧化反应
C
讲练结合
4. 如图所示的装置,M为活动性顺序位于氢之前的金属,N为石墨棒,关于此装置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N上有气体放出
B. M为负极,N为正极
C. 稀硫酸中SO42-移向M极
D. 导线中有电流通过,电流方向是由M到N
D
讲练结合
H2SO4 (aq)
5. 请在图上标出电子的流动方向和电流方向,并判断正负极,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Ag
Fe
I
e-
Fe
Ag
Fe-2e - = Fe2+
2H++2e - = H2↑
Fe+2H+ = Fe2+ +H2↑
负极( ): .
正极( ): .
总反应式: .
讲练结合
(1)将反应 2Fe3++Fe = 3Fe2+ 设计成原电池。
写出正负极反应,画出实验装置
6. 理论上,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讲练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