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将与选择题答题区相对应的选中项字母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3九上·浏阳期末)如图为两种不同形式的“金字塔”。对其蕴含的共同历史信息解读恰当的是( )
A.体现建筑艺术高超 B.代表大河文明最高成就
C.反映王权至高无上 D.是各自政治制度的缩影
2.(2023九上·浏阳期末)“相比罗马习惯法,《十二铜表法》虽然实质上还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但有了明确的法律条文,量刑也以此为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的行为,保障了平民的权利。”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体现罗马法制的规范化 D.化解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3.(2023九上·南海月考)一位生活在12世纪的英国伦敦市民曾赞叹:“我爱伦敦,我可以在此享受着新鲜的空气,笃行着基督的教诲,它拥有坚固的城防以及自然优美的环境,女人含蓄有礼,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的市长。”据此推知,西欧国家( )
A.城市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 B.封君封臣制度趋于瓦解
C.基督教会的地位得以提高 D.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约束
4.(2021·攀枝花)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材料表明“大化改新”重点学习唐朝的( )
A.科举制度 B.租庸调制 C.中央集权制 D.均田制
5.(2023九上·浏阳期末)“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的这段话叙述的是( )
A.欧洲庄园的特点 B.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C.文艺复兴的原因 D.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6.(2023九上·浏阳期末)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道:“全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南北美洲和东欧(加上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越来越全力地进行工业生产。”这可以用来说明( )
A.世界各地开始建立经济联系 B.早期殖民扩张促进国际分工
C.西欧资本主义控制全球活动 D.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7.(2020九上·锦州期末)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现状》中描述:“伦敦特别是伦敦工人区的坏空气,最能助长肺结核的发展。”在伦敦工会1883年的报告中,有1/3的工人都是死于肺结核。此时肺结核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医疗技术水平不断下降 B.农业衰退导致食物短缺
C.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恶化 D.人口膨胀致使工人贫困
8.(2017·长沙模拟)历史学家罗荣渠《美洲史论》中写道:作为“世界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他所指挥的军队解放的国土十倍于西班牙的国土,成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拿马六个国家的奠基者”。这位美洲历史上的伟人是( )
A.玻利瓦尔 B.圣马丁 C.爱迪生 D.华盛顿
9.(2018·百色)19世纪中期,俄国“在农奴制下,一方面农奴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造成国内市场狭小:另一方面工场也不易雇到更多的自由劳动力,因为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自由工作的权利。”材料反映了农奴制( )
A.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B.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导致农民贫困频繁暴动 D.符合俄国经济社会发展国情
10.(2022·北京)1871年,明治政府派岩仓使团出访欧美。使团成员认识到“英国之制作,其基本在于煤铁”“国之生利益者,最重工业,而应以纺织为第一”。这一认识推动日本在改革中( )
A. 废除农奴制,开启近代化 B.“殖产兴业”,发展近代经济
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D.颁布宪法,确立了共和体制
11.(2022九上·顺德期末)长期以来英国奉行“光荣孤立”的政策。但是19世纪末期,英国人认为“光荣孤立”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绝对的无能,除非英国与其他国家结盟,否则将丧失一系列利益。基于此认识,英国( )
A.建立三国同盟 B.参与三国协约
C.主导瓜分世界 D.激化英德矛盾
12.(2023·南山二模)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提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斗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但丁、莎士比亚 B.达尔文、马克思
C.拿破仑、贝多芬 D.达 芬奇、林肯
二、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限定区作答。第13、14、15题每小题14分,16题10分,共52分)
13.(2023九上·浏阳期末)根据大事年表,解答相关问题。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89年 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17-18世纪 思想启蒙运动
1775年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 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
1783年 制宪会议制定出美国宪法
1789年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 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
1791年 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
1804年 《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
(1)从上述材料中分别找出与今天美国国庆节和法国国庆节相关的历史事件。
(2)依据表格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
14.(2023九上·浏阳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 矛盾 北美殖民地
把北美看作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经济矛盾 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要求经济独立
民族压迫 民族矛盾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要求政治独立
材料二:黑奴占全国总人口的八分之一,但他们并不是平均分散于全国各地,而是集中于南方。这些黑奴本身就构成(对种植园主)一种特殊强大的利益。大家明白,这项利益也就是战争的肇因。为了达到加强、继续、扩大这项利益的目的,叛乱分子不惜通过战争来分裂联邦,而政府当即声明要限制战争范围的扩大。
——1865年3月4日,林肯总统第二次就职演说
材料三:到战争结束之时,有超过18万黑人在联邦陆军服役,3万黑人在联邦海军服役,25万黑人在军队中从事劳役工作,为了消灭奴隶制,38000名黑人献出了生命。有21名黑人战士获得了国会荣誉勋章。他们的所作所为改变了国人对黑人的看法,也改变了他们对自己的看法。
—一李军《自由的新生:美国内战风云录》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三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黑人能参与联邦军队的战斗与哪一文件的颁布有关?
(3)根据上述内容,概括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15.(2023九上·浏阳期末)思想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因而,市民在从事商品经济的活动中,强烈地感受到独立个人的价值,感到自由、平材料一: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积极投身到商品经济中,……他们的人身都是自由、平等的可贵,感到占有财富的愉快。
——王乃耀《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经济之考察》
材料二: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16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这些内容都被用于揭露法国文化和制度的非理性。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材料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市民的感受”是受到了当时什么思想的影响?指出该思想兴起的根本原因。
(2)材料二认为“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试据材料二概括该认识的依据。
(3)材料三出自哪部文件?这部文件的发表有何意义?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事件所产生的共同影响。
16.(2023九上·浏阳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一系列战时的经济措施在战后没有得到调整,苏俄国内矛盾迅速激化,经济生产陷入停滞,农民不堪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播种面积只及1913年的86%,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人民生活困苦,连最起码的生活物品都非常缺乏,列宁敏锐地感受到了这一问题,及时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世界通史》
材料二:1927年12月,苏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要求大大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但是刚决定跃进就遇到了巨大障碍。1928年初,国家收购上来的粮食只有513万吨,……国家面临缺粮的威胁,更无法高速发展工业。于是,斯大林决定采取非常措施,强行收购粮食,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方式在具体实践中展现了其高效性,这也是其获得民众拥护的重要因素之一。
——摘编自《强国之鉴》
(1)材料一表明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斯大林为实现工业化采取的重大措施。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家政策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金字塔;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据材料“埃及金字塔”“古印度种姓制度”,结合所学可知,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体现了古埃及的法老专制统治;古印度种姓制度反映了古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体现的是古印度的政治制度,所以两种不同形式的“金字塔”是各自政治制度的缩影,故选D项。
埃及金字塔体现建筑艺术,但种姓制度与建筑无关,排除A项。
两种不同形式的“金字塔”都代表大河文明,但不能证明是最高成就,排除B项。
金字塔体现了法老王权至上,但种姓制度下,婆罗门祭司权高于刹帝利的王权,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亚非文明成果。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亚非文明的相关史实。
2.【答案】C
【知识点】罗马城邦
【解析】【分析】据材料“实质上还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明确的法律条文,量刑也以此为准”,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十二铜表法》明确了法律条文,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表明罗马成文法的形成,体现了罗马法制的规范化,故选C项。
《十二铜表法》在本质上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仅是材料部分信息,排除A项。
材料表明《十二铜表法》既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的权利,没有体现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内容,排除B项。
《十二铜表法》协商了贵族与平民的利益,有利于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化解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十二铜表法》,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3.【答案】A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我爱伦敦,我可以在此享受着新鲜的空气……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的市长 ”,材料体现了伦敦的城市面貌与社会生活,反映了伦敦城市兴起和市民享有自治权利,说明西欧城市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利,故选A项。
材料反映的是城市自治现象,没有涉及封君封臣制度趋于瓦解,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是城市自治现象,没有体现基督教会的地位得以提高,排除C项。
材料反映的是城市自治现象,没有涉及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约束,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欧城市自治,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4.【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C正确;
科举制、租庸调制、均田制与题干信息无关,故A、B、D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5.【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据材料“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可知,材料反映了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及人文义思想的解放,传播天主教的精神动力,结合所学可知,这些都描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故选D项。
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是西欧庄园的特点,排除A项。
中世纪城市兴起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与宗教动力无关,排除B项。
文艺复兴反映了西欧思想的解放,与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新航开辟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6.【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据材料“全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越来越全力地进行工业生产”,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世界各地开始建立经济联系,世界日益连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故选A项。
材料反映的是新路开辟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没有体现早期殖民扩张促进国际分工,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是新路开辟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没有体现西欧资本主义控制全球活动,排除C项。
材料反映的是新路开辟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没有体现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形成,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航路的开辟,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7.【答案】C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1883年、伦敦、肺结核大量发生”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前后,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大量使用,促进了煤炭的大量开采,造成了空气污染,导致肺结核大量发生。故C符合题意;
医疗技术水平不断下降的说法错误,排除A;
农业衰退导致食物短缺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
人口膨胀致使工人贫困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8.【答案】A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816年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由北向南横扫南北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解放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玻利瓦尔后来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也被历史学家罗荣渠称为“世界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玻利瓦尔。
9.【答案】B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CD项表述与题意不符,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的改革的内容,需要学生掌握俄国农奴制的消极影响。
10.【答案】B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英国之制作,其基本在于煤铁”“国之生利益者,最重工业,而应以纺织为第一”可知,这与经济领域有关,这使明治政府认识到发展经济的重要性。明治维新在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B项正确,符合题意;
A项与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排除A项;
C项是明治维新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排除C项;
日本没有确立共和体制,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
11.【答案】B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长期以来英国奉行“光荣孤立”的政策。但是19世纪末期,英国人认为“光荣孤立”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绝对的无能,除非英国与其他国家结盟,否则将丧失一系列利益。”及所学知识可知,崛起的德国将触角伸向全世界,威胁到英国的殖民地与海上霸权,因此,英国放弃“光荣孤立”的政策,20世纪初,英国与法俄加成三国军事同盟——协约国(三国协约),B选项正确;
三国同盟国是德意奥三国结成的军事同盟,A选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英国主导瓜分世界,C选项错误;
材料没有提到英德矛盾的激化,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协约的形成。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三国协约的形成过程。
12.【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1848年,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根据“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两个学说"分别与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的生物进化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提出的阶级斗争学说有关。题干这两个学说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达尔文、马克思,B符合题意;
但丁、莎士比亚均是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排除A;
拿破仑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贝多芬是音乐家,排除C;
达 芬奇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林肯领导了美国内战,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达尔文、马克思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掌握达尔文、马克思的主要思想理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同时对但丁、莎士比亚、拿破仑、贝多芬、达 芬奇、林肯的基本事迹有所掌握。
13.【答案】(1)美国: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
法国: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2)观点: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1787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确立了联邦制共和体制。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综上所述,17-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
(1)美国:据材料“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结合所学可知,1776年7月4日,北美《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美国诞生,从此定每年的7月4日为美国的国庆日。
法国:据材料“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结合所学可知,1789年7月14日,巴黎群众攻克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从而揭开法国大革命序幕,法国国庆日定在每年的7月14日。
(2)本题为观点论述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大事年表,可以选取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美国制定787年宪法,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等材料信息,确定观点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就选取的材料展开论述,要求史实准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1787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确立了联邦制共和体制。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综上所述,17-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
故答案为:
(1)美国: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法国: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2)观点: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1787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确立了联邦制共和体制。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综上所述,17-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4.【答案】(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影响: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2)说明参加南北战争的黑人为北方的获胜做出了重大贡献。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共同作用:都扫除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促进美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
(1)原因:据材料一“英国把北美看作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要求经济独立”,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未期,北美13块殖民地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2)说明:据材料三“到战争结束之时,有超过18万黑人在联邦陆军服役,3万黑人在联邦海军服役,25万黑人在军队中从事劳役工作,为了消灭奴隶制,38000名黑人献出了生命”可知,美国内战期间,美国黑人大量参加联故军队作战,表明参加南北战争的黑人为北方的获胜做出了重大贡献。
文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扭转战局,1862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调动了黑人的积极性,扭转了北方不利局面。
(3)综合上述材料可知,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促进美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故答案为:
(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2)说明参加南北战争的黑人为北方的获胜做出了重大贡献。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共同作用:都扫除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促进美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美国独立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南北战争。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的共同作用,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的相关史实。
15.【答案】(1)思想:人文主义。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依据:新航路开辟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文艺复兴运动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3)文件:《共产党宣言》。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4)共同影响:都推动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转型;丰富了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遗产。
【知识点】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
(1)依据:据材料一“市民在从事商品经济的活动中,强烈地感受到独立个人的价值”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表明市民强烈感受到个人的价值,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所以“市民的感受”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根源:据材料“市民在从事商品经济的活动中……”“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积极投身到商品经济中……”,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精神,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据材料二“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得出新航路开辟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据材料二“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可知,文艺复兴运动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据材料二“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可知,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据材料二“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得出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3)文件:据材料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出自《共产党宣言》。
意义: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4)影响: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材料二反映的是启蒙运动,材料三是《共产党宣言》,都推动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转型;丰富了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遗产。
故答案为:
(1)思想:人文主义;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依据:新航路开辟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文艺复兴运动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3)文件:《共产党宣言》。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4)共同影响:都推动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转型;丰富了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遗产。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文艺复兴。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共产党宣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历史知识。
(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史实。
16.【答案】(1)主要背景:一战使得国内矛盾迅速激化,经济生产陷入停滞;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生产力下降;工业生产值下降。
(2)重大措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强行收购粮食,实行农业集体化。
(3)符合国情和经济规律的国家政策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
(1)背景:据材料“由于一系列战时的经济措施在战后没有得到调整,苏俄国内矛盾迅速激化,经济生产陷入停滞"并结合所学可知,三年内战结束后,苏俄政府没有及时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激化了国内矛盾,经济生产陷入停滞;据材料一“农民不堪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并结合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生产力下降;据材料一“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播种面积只及1913年的86%,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人民生活困苦”可知,苏俄的工农生产价值不断下降,人民生活艰难。
(2)措施:据材料二“1927年12月,苏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得出苏联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工业化建设。据材料二“斯大林决定采取非常措施,强行收购粮食,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可知,苏联政府强行收购粮食,实行农业集体化。
(3)影响: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比如:符合国情和经济规律的国家政策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故答案为:
(1)主要背景:一战使得国内矛盾迅速激化,经济生产陷入停滞;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生产力下降;工业生产值下降。
(2)重大措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强行收购粮食,实行农业集体化。
(3)符合国情和经济规律的国家政策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经济政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的相关历史知识。
1 / 1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将与选择题答题区相对应的选中项字母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3九上·浏阳期末)如图为两种不同形式的“金字塔”。对其蕴含的共同历史信息解读恰当的是( )
A.体现建筑艺术高超 B.代表大河文明最高成就
C.反映王权至高无上 D.是各自政治制度的缩影
【答案】D
【知识点】金字塔;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据材料“埃及金字塔”“古印度种姓制度”,结合所学可知,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体现了古埃及的法老专制统治;古印度种姓制度反映了古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体现的是古印度的政治制度,所以两种不同形式的“金字塔”是各自政治制度的缩影,故选D项。
埃及金字塔体现建筑艺术,但种姓制度与建筑无关,排除A项。
两种不同形式的“金字塔”都代表大河文明,但不能证明是最高成就,排除B项。
金字塔体现了法老王权至上,但种姓制度下,婆罗门祭司权高于刹帝利的王权,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亚非文明成果。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亚非文明的相关史实。
2.(2023九上·浏阳期末)“相比罗马习惯法,《十二铜表法》虽然实质上还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但有了明确的法律条文,量刑也以此为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的行为,保障了平民的权利。”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体现罗马法制的规范化 D.化解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答案】C
【知识点】罗马城邦
【解析】【分析】据材料“实质上还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明确的法律条文,量刑也以此为准”,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十二铜表法》明确了法律条文,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表明罗马成文法的形成,体现了罗马法制的规范化,故选C项。
《十二铜表法》在本质上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仅是材料部分信息,排除A项。
材料表明《十二铜表法》既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的权利,没有体现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内容,排除B项。
《十二铜表法》协商了贵族与平民的利益,有利于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化解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十二铜表法》,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3.(2023九上·南海月考)一位生活在12世纪的英国伦敦市民曾赞叹:“我爱伦敦,我可以在此享受着新鲜的空气,笃行着基督的教诲,它拥有坚固的城防以及自然优美的环境,女人含蓄有礼,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的市长。”据此推知,西欧国家( )
A.城市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 B.封君封臣制度趋于瓦解
C.基督教会的地位得以提高 D.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约束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我爱伦敦,我可以在此享受着新鲜的空气……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的市长 ”,材料体现了伦敦的城市面貌与社会生活,反映了伦敦城市兴起和市民享有自治权利,说明西欧城市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利,故选A项。
材料反映的是城市自治现象,没有涉及封君封臣制度趋于瓦解,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是城市自治现象,没有体现基督教会的地位得以提高,排除C项。
材料反映的是城市自治现象,没有涉及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约束,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欧城市自治,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4.(2021·攀枝花)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材料表明“大化改新”重点学习唐朝的( )
A.科举制度 B.租庸调制 C.中央集权制 D.均田制
【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C正确;
科举制、租庸调制、均田制与题干信息无关,故A、B、D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5.(2023九上·浏阳期末)“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的这段话叙述的是( )
A.欧洲庄园的特点 B.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C.文艺复兴的原因 D.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据材料“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可知,材料反映了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及人文义思想的解放,传播天主教的精神动力,结合所学可知,这些都描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故选D项。
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是西欧庄园的特点,排除A项。
中世纪城市兴起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与宗教动力无关,排除B项。
文艺复兴反映了西欧思想的解放,与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新航开辟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6.(2023九上·浏阳期末)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道:“全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南北美洲和东欧(加上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越来越全力地进行工业生产。”这可以用来说明( )
A.世界各地开始建立经济联系 B.早期殖民扩张促进国际分工
C.西欧资本主义控制全球活动 D.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据材料“全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越来越全力地进行工业生产”,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世界各地开始建立经济联系,世界日益连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故选A项。
材料反映的是新路开辟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没有体现早期殖民扩张促进国际分工,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是新路开辟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没有体现西欧资本主义控制全球活动,排除C项。
材料反映的是新路开辟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没有体现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形成,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航路的开辟,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7.(2020九上·锦州期末)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现状》中描述:“伦敦特别是伦敦工人区的坏空气,最能助长肺结核的发展。”在伦敦工会1883年的报告中,有1/3的工人都是死于肺结核。此时肺结核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医疗技术水平不断下降 B.农业衰退导致食物短缺
C.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恶化 D.人口膨胀致使工人贫困
【答案】C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1883年、伦敦、肺结核大量发生”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前后,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大量使用,促进了煤炭的大量开采,造成了空气污染,导致肺结核大量发生。故C符合题意;
医疗技术水平不断下降的说法错误,排除A;
农业衰退导致食物短缺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
人口膨胀致使工人贫困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8.(2017·长沙模拟)历史学家罗荣渠《美洲史论》中写道:作为“世界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他所指挥的军队解放的国土十倍于西班牙的国土,成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拿马六个国家的奠基者”。这位美洲历史上的伟人是( )
A.玻利瓦尔 B.圣马丁 C.爱迪生 D.华盛顿
【答案】A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816年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由北向南横扫南北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解放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玻利瓦尔后来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也被历史学家罗荣渠称为“世界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玻利瓦尔。
9.(2018·百色)19世纪中期,俄国“在农奴制下,一方面农奴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造成国内市场狭小:另一方面工场也不易雇到更多的自由劳动力,因为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自由工作的权利。”材料反映了农奴制( )
A.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B.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导致农民贫困频繁暴动 D.符合俄国经济社会发展国情
【答案】B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CD项表述与题意不符,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的改革的内容,需要学生掌握俄国农奴制的消极影响。
10.(2022·北京)1871年,明治政府派岩仓使团出访欧美。使团成员认识到“英国之制作,其基本在于煤铁”“国之生利益者,最重工业,而应以纺织为第一”。这一认识推动日本在改革中( )
A. 废除农奴制,开启近代化 B.“殖产兴业”,发展近代经济
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D.颁布宪法,确立了共和体制
【答案】B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英国之制作,其基本在于煤铁”“国之生利益者,最重工业,而应以纺织为第一”可知,这与经济领域有关,这使明治政府认识到发展经济的重要性。明治维新在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B项正确,符合题意;
A项与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排除A项;
C项是明治维新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排除C项;
日本没有确立共和体制,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
11.(2022九上·顺德期末)长期以来英国奉行“光荣孤立”的政策。但是19世纪末期,英国人认为“光荣孤立”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绝对的无能,除非英国与其他国家结盟,否则将丧失一系列利益。基于此认识,英国( )
A.建立三国同盟 B.参与三国协约
C.主导瓜分世界 D.激化英德矛盾
【答案】B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长期以来英国奉行“光荣孤立”的政策。但是19世纪末期,英国人认为“光荣孤立”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绝对的无能,除非英国与其他国家结盟,否则将丧失一系列利益。”及所学知识可知,崛起的德国将触角伸向全世界,威胁到英国的殖民地与海上霸权,因此,英国放弃“光荣孤立”的政策,20世纪初,英国与法俄加成三国军事同盟——协约国(三国协约),B选项正确;
三国同盟国是德意奥三国结成的军事同盟,A选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英国主导瓜分世界,C选项错误;
材料没有提到英德矛盾的激化,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协约的形成。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三国协约的形成过程。
12.(2023·南山二模)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提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斗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但丁、莎士比亚 B.达尔文、马克思
C.拿破仑、贝多芬 D.达 芬奇、林肯
【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1848年,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根据“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两个学说"分别与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的生物进化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提出的阶级斗争学说有关。题干这两个学说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达尔文、马克思,B符合题意;
但丁、莎士比亚均是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排除A;
拿破仑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贝多芬是音乐家,排除C;
达 芬奇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林肯领导了美国内战,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达尔文、马克思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掌握达尔文、马克思的主要思想理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同时对但丁、莎士比亚、拿破仑、贝多芬、达 芬奇、林肯的基本事迹有所掌握。
二、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限定区作答。第13、14、15题每小题14分,16题10分,共52分)
13.(2023九上·浏阳期末)根据大事年表,解答相关问题。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89年 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17-18世纪 思想启蒙运动
1775年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 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
1783年 制宪会议制定出美国宪法
1789年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 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
1791年 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
1804年 《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
(1)从上述材料中分别找出与今天美国国庆节和法国国庆节相关的历史事件。
(2)依据表格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
【答案】(1)美国: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
法国: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2)观点: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1787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确立了联邦制共和体制。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综上所述,17-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
(1)美国:据材料“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结合所学可知,1776年7月4日,北美《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美国诞生,从此定每年的7月4日为美国的国庆日。
法国:据材料“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结合所学可知,1789年7月14日,巴黎群众攻克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从而揭开法国大革命序幕,法国国庆日定在每年的7月14日。
(2)本题为观点论述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大事年表,可以选取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美国制定787年宪法,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等材料信息,确定观点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就选取的材料展开论述,要求史实准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1787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确立了联邦制共和体制。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综上所述,17-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
故答案为:
(1)美国: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法国: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2)观点: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1787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确立了联邦制共和体制。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综上所述,17-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4.(2023九上·浏阳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 矛盾 北美殖民地
把北美看作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经济矛盾 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要求经济独立
民族压迫 民族矛盾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要求政治独立
材料二:黑奴占全国总人口的八分之一,但他们并不是平均分散于全国各地,而是集中于南方。这些黑奴本身就构成(对种植园主)一种特殊强大的利益。大家明白,这项利益也就是战争的肇因。为了达到加强、继续、扩大这项利益的目的,叛乱分子不惜通过战争来分裂联邦,而政府当即声明要限制战争范围的扩大。
——1865年3月4日,林肯总统第二次就职演说
材料三:到战争结束之时,有超过18万黑人在联邦陆军服役,3万黑人在联邦海军服役,25万黑人在军队中从事劳役工作,为了消灭奴隶制,38000名黑人献出了生命。有21名黑人战士获得了国会荣誉勋章。他们的所作所为改变了国人对黑人的看法,也改变了他们对自己的看法。
—一李军《自由的新生:美国内战风云录》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三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黑人能参与联邦军队的战斗与哪一文件的颁布有关?
(3)根据上述内容,概括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答案】(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影响: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2)说明参加南北战争的黑人为北方的获胜做出了重大贡献。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共同作用:都扫除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促进美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
(1)原因:据材料一“英国把北美看作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要求经济独立”,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未期,北美13块殖民地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2)说明:据材料三“到战争结束之时,有超过18万黑人在联邦陆军服役,3万黑人在联邦海军服役,25万黑人在军队中从事劳役工作,为了消灭奴隶制,38000名黑人献出了生命”可知,美国内战期间,美国黑人大量参加联故军队作战,表明参加南北战争的黑人为北方的获胜做出了重大贡献。
文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扭转战局,1862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调动了黑人的积极性,扭转了北方不利局面。
(3)综合上述材料可知,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促进美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故答案为:
(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2)说明参加南北战争的黑人为北方的获胜做出了重大贡献。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共同作用:都扫除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促进美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美国独立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南北战争。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的共同作用,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的相关史实。
15.(2023九上·浏阳期末)思想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因而,市民在从事商品经济的活动中,强烈地感受到独立个人的价值,感到自由、平材料一: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积极投身到商品经济中,……他们的人身都是自由、平等的可贵,感到占有财富的愉快。
——王乃耀《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经济之考察》
材料二: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16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这些内容都被用于揭露法国文化和制度的非理性。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材料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市民的感受”是受到了当时什么思想的影响?指出该思想兴起的根本原因。
(2)材料二认为“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试据材料二概括该认识的依据。
(3)材料三出自哪部文件?这部文件的发表有何意义?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事件所产生的共同影响。
【答案】(1)思想:人文主义。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依据:新航路开辟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文艺复兴运动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3)文件:《共产党宣言》。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4)共同影响:都推动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转型;丰富了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遗产。
【知识点】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
(1)依据:据材料一“市民在从事商品经济的活动中,强烈地感受到独立个人的价值”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表明市民强烈感受到个人的价值,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所以“市民的感受”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根源:据材料“市民在从事商品经济的活动中……”“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积极投身到商品经济中……”,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精神,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据材料二“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得出新航路开辟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据材料二“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可知,文艺复兴运动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据材料二“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可知,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据材料二“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得出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3)文件:据材料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出自《共产党宣言》。
意义: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4)影响: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材料二反映的是启蒙运动,材料三是《共产党宣言》,都推动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转型;丰富了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遗产。
故答案为:
(1)思想:人文主义;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依据:新航路开辟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文艺复兴运动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3)文件:《共产党宣言》。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4)共同影响:都推动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转型;丰富了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遗产。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文艺复兴。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共产党宣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历史知识。
(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史实。
16.(2023九上·浏阳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一系列战时的经济措施在战后没有得到调整,苏俄国内矛盾迅速激化,经济生产陷入停滞,农民不堪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播种面积只及1913年的86%,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人民生活困苦,连最起码的生活物品都非常缺乏,列宁敏锐地感受到了这一问题,及时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世界通史》
材料二:1927年12月,苏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要求大大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但是刚决定跃进就遇到了巨大障碍。1928年初,国家收购上来的粮食只有513万吨,……国家面临缺粮的威胁,更无法高速发展工业。于是,斯大林决定采取非常措施,强行收购粮食,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方式在具体实践中展现了其高效性,这也是其获得民众拥护的重要因素之一。
——摘编自《强国之鉴》
(1)材料一表明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斯大林为实现工业化采取的重大措施。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家政策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答案】(1)主要背景:一战使得国内矛盾迅速激化,经济生产陷入停滞;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生产力下降;工业生产值下降。
(2)重大措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强行收购粮食,实行农业集体化。
(3)符合国情和经济规律的国家政策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
(1)背景:据材料“由于一系列战时的经济措施在战后没有得到调整,苏俄国内矛盾迅速激化,经济生产陷入停滞"并结合所学可知,三年内战结束后,苏俄政府没有及时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激化了国内矛盾,经济生产陷入停滞;据材料一“农民不堪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并结合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生产力下降;据材料一“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播种面积只及1913年的86%,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人民生活困苦”可知,苏俄的工农生产价值不断下降,人民生活艰难。
(2)措施:据材料二“1927年12月,苏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得出苏联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工业化建设。据材料二“斯大林决定采取非常措施,强行收购粮食,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可知,苏联政府强行收购粮食,实行农业集体化。
(3)影响: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比如:符合国情和经济规律的国家政策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故答案为:
(1)主要背景:一战使得国内矛盾迅速激化,经济生产陷入停滞;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生产力下降;工业生产值下降。
(2)重大措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强行收购粮食,实行农业集体化。
(3)符合国情和经济规律的国家政策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经济政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的相关历史知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