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5 18:01:04

文档简介

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分30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每小题2 分,共60分。请注意看清题号作答。)
1.(2023九上·期末)2023 年 10月以来,巴以冲突不断加剧。一名埃及政府官员 11月4日表示,截至目前,共有 84名受伤的巴勒斯坦人经拉法口岸进入埃及的医院接受治疗,彰显了一个文明古国的人道主义。下列关于该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甲骨文 B.疆域最大时地跨亚非欧三洲
C.曾占据亚历山大帝国与罗马 D.在天文学领域创制了太阳历
2.(2023九上·期末)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是进行历史逻辑架构的重要过程。下列选项有因果联系的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涉及土地转让、继承、出卖和租赁的条文 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B 种姓制度将印度人分为四个等级 印度社会稳定, 基本实现了统一
C 古代希腊多山、多岛屿、环海 种植业发达, 成为民主政治的摇篮
D 亚历山大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婚配 亚历山大东征富有侵略性
A.A B.B C.C D.D
3.(2023九上·期末)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提倡文艺,奖励学术,一时这里人才辈出,群星闪烁,古希腊文化史上一些杰出的代表人物大都活跃或成长在这个时代。例如: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里特,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等。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说明(  )
A.古希腊民众热衷于学习文学艺术
B.良好的政治环境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C.雅典津贴制度激发了公民的创造性
D.古希腊文化为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4.(2023九上·期末)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本部是泛希腊化的天下,但周边地区族群成分处处不同,不能建立类似中国的郡县制度,只能依赖戍军控制属地。该学者旨在揭示罗马帝国(  )
A.隐含着分裂因素 B.与希腊的主要差异
C.对外扩张的原因 D.对世界重大影响
5.(2023九上·期末)799年,教皇利奥三世被罗马贵族废黜,只身逃离罗马。800年,查理把利奥三世迎回罗马,助其复位。这一年,利奥三世为查理加冕,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由此可见(  )
A.国王权力大于教皇权力 B.教皇权力大于国王权力
C.教皇必须听命服从国王 D.教皇与国王相互扶持利用
6.(2023九上·期末)马克思在《封建经济政治概述》中写道: ‘(它)是一个经济实体,有经营农业所需要的各种设施,如农具、牲畜、作坊和仓库; 领主本人或其管家管理生产,监督农业劳动,它还是一个政治、法律实体,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有自己的司法行政权力。”这一“经济实体”是(  )
A.西欧封建行会 B.西欧封建城市
C.西欧封建教会 D.西欧封建庄园
7.(2023·宜宾)“效忠我的主人……主人凡践履契约……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一誓词指向中世纪西欧的(  )
A.庄园经济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
C.城市自治制度 D.宗教文化制度
8.(2023·重庆)在中世纪,雕塑只是为了给教堂的神龛和大门作装饰。而在文艺复兴时期,矗立在城市广场上的雕像往往充满动感,参观者可以从各个角度仔细观察,充分欣赏人体之美和人的力量之美。这实质上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  )
A.雕塑使用范围扩大 B.宗教退出人们生活
C.雕塑装饰功能增强 D.人文主义思想流行
9.(2023九上·期末)法治是现代社会稳步发展的前提。早在古代社会,各国就制定了法律,加强法治建设。有这样一部文件,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完备的法律文献。它集罗马法精华之大成,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这部文件是(  )
A.《法学汇纂》 B.《 查士丁尼法典》
C.《法理概要》 D.《罗马民法大全》
10.(2023九上·期末)日本大化改新时提出了“和魂汉才”的口号,例如中国的佛教、儒学变成了适用于日本民族心理素质和社会状况的意识形态,而对于那些与日本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如“科举制”,日本并未移植引入。材料说明日本对外来文化(  )
A.具有盲目性 B.选择性吸收 C.具有排他性 D.全盘性吸收
11.(2023九上·期末)2022年 11月 20日晚,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吉祥物“拉伊卜”在开幕式上亮相,引起网友和球迷们的关注。“拉伊卜”来自阿拉伯语,意为“超级天才球员”,而类似一张白布的身体则源 自传统阿拉伯男性头饰造型。以下关于阿拉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穆罕默德统治时期,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B.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并将其传播到世界各地
C.阿拉伯人的《天方夜谭》,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D.阿拉伯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12.(2023九上·期末)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上驾驭和把握历史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 ”处应是(  )
A.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B.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C.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D.农业、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13.(2023九上·宣化期中)陈衡哲在《西洋史》中提到,文艺复兴(Rena issance)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复生”是指全面继承古典文化
B.“新生”是指宣传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
C.“新生”必须以“复生”为前提
D.该提法准确反映了文艺复兴的内容与影响
14.(2023九上·期末)土豆原产于美洲,明代《农政全书》记载:“土芋,一名土豆,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肉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这一记述的历史背景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马可·波罗来华
C.中世纪城市兴起 D.郑和七下西洋
15.(2023九上·期末)下图数据可以用来佐证西班牙(  )
A.进步的思想文化 B.先进的政治制度
C.残酷的殖民掠夺 D.优秀的科技创新
16.(2023九上·期末)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
A.与欧洲王室的联系密切 B.以不流血的方式过渡政权
C.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D.以立法形式完善王位继承
17.(2023九上·期末)下边的美国发展示意图中,F1 是它发展的动力,F2 是它发展的阻力。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动力 F1 是受法国大革命影响
B.图中阻力 F2 是英国的殖民统治
C.图中a 处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D.图中c 处是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18.(2023九上·期末)法国大革命期间, 国王路易十六被囚禁,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此话实质上揭示了启蒙思想(  )
A.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 B.壮大了市民阶级队伍
C.阻碍了法国社会发展 D.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
19.(2023九上·期末)“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 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主要说明的是(  )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C.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D.技术革新推动工业革命
20.(2023九上·期末)据《联合报》报道:最近德国特利尔马克思博物馆天天爆满,德国本地游客不断增多,也有大量从世界各地而来的游客。……经济不景气让马克思突然一夜之间又变身大明星。这主要是由于马克思(  )
A.发表《共产党宣言》160多年 B.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
C.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剖析 D.对俄国十月革命的精确预言
21.(2023·秦都二模)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知识结构示意图中①、②处应分别填上(  )
A.①独立战争②彼得一世改革 B.①南北战争②彼得一世改革
C.①南北战争②俄国1861年改革 D.①独立战争②俄国1861年改革
22.(2023九上·期末)我国唐代发明火药(黑色炸药) ,宋代黑色火药已经被用于战争, 它需要明火点燃,爆炸效力也不大。而威力较大的黄色炸药是现代战争中重要的军事物资,其最初发明的目的是用于工业生产。19世纪六十年代研制成功运输安全,性能可靠的黄色炸药的是(  )
A.德国本茨 B.瑞典诺贝尔
C.美国爱迪生 D.法国夏尔多内
23.(2023九上·期末)观察下图,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
A.工厂制度日趋完善 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C.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D.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24.(2023九上·期末)有人说: “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 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 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牛顿吸引世界和瓦特转动世界分别指(  )
A.进化论的观点和蒸汽机的发明 B.进化论的观点和蒸汽机的改良
C.万有引力定律和蒸汽机的发明 D.万有引力定律和蒸汽机的改良
25.(2018·广东)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后,没有遇到俄国贵族的抵抗,也没有发生内战,仅凭沙皇的一纸法令就能完成。俄国改革没有遇到贵族强烈抵抗的主要原因是(  )
A.贵族与农奴矛盾未激化 B.贵族对农奴处境的同情
C.贵族是改革利益获得者 D.贵族力量弱小无力对抗
26.(2023九上·期末)15世纪后期,西欧形成了一股贵金属热。一位西班牙殖民者说: “我们西班牙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 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 ”这一“心病”直接推动了西欧(  )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兴起
C.工业革命爆发 D.科学革命开展
27.(2023九上·期末)洋务运动中,第一批官派赴美留学的幼童乘坐一种叫“明轮汽船”的海上交通工具。为这种“明轮”提供动力的应该是(  )
A.蒸汽机 B.人力、风力 C.内燃机 D.电力
28.(2023九上·期末)1801—1831年,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格拉斯哥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
A.手工工场的普及 B.人们向往城市生活
C.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便捷 D.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
29.(2023九上·期末)如下表为 1650-1750年欧洲、非洲、美洲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 的变化(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这一时段三大洲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1650年 18.3% 18.3% 2.4%
1750年 19.2% 13.1% 1.6%
A.资本主义早期殖民扩张 B.高产农作物品种的传播
C.工业革命向全球的扩展 D.非洲美洲经济极度落后
30.(2023·雅安)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这表明英国(  )
A.国王退出政治舞台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D.赢得了民族的独立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 小题, 第31 小题 14分, 第32 小题14分, 第33 小题12分,共 40分。
31.(2023九上·期末)走向近代,人类思想、经济等方面不断发生着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 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 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的是欧洲哪次思想解放运动 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 “世界历史应从 1500年开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在这一事件过程中,哪位航海家率领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
(3)指出上述材料中的两个事件产生的共同原因及共同影响。
(4)15、 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在“发现了”美洲的语境里,欧洲人是发现者,美洲是被发现地。后有学者提议用“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更为确切,你认为上述两种说法哪一种更合理,谈谈你的认识。
32.(2023九上·期末)税收是指国家为实现其公共职能而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活动或称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查理一世为筹措军费召开议会, 议会与王权矛盾激化,引发革命。 在北美独立战争中, 英国对北美殖民地“无代表不纳税”理念的践踏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强烈不满,革命爆发。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税收系统作为法国绝对君主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其政治制度的基石之一,民众对税收的不满是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沐越《税收与革命——以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为例》
材料二
英国 征税权完全属于议会,取消国王特权收入。 ——《权利法案》
美国 联邦政府拥有独立的征税权; 联邦政府可以征酒税等间接税, 各州政府主要 征财产税、人头税等直接税。 ——1787年美国宪法
法国 限制征税权和赋税负担平等。 ——《人权宣言》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
(2) 据材料二,指出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税收制度有何改进。
(3)综上所述,你认为税收与政权的关系隐藏了怎样的历史规律
33.(2023九上·期末)工业革命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数量极为庞大的财富,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 社会和政治结构以及人们的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到18世纪,手工工场内部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工具实行了专门化,但产品仍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19世纪末年,一个兴旺但并非富裕的城市家庭不出家门就可发现许多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了的 “迹象” 。 暖气、 热水或蒸汽供暖系统取代了壁炉和老一辈用的更为原始的中心取暖系统。 19世纪后期自来水管也慢慢地进入住宅。 19世纪60年代末期冷藏车的发明, 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诸如此类的技术革新,给所有家庭成员带来了舒适和闲暇。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四:公众和典论普遍认为,不洁的空气是导致结核病的一个原因。 1863年的报纸报道,有个贫穷的鞋匠,“因直接由不洁空气引起的疾病而失去两个孩子” 。 在1873年、1880年和 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的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 1800人的生命。
——摘编自梅雪芹著《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煤产量和世界石油产量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重大发明。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古代埃及文明”,结合所学分析:
A:中国商周时期,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甲骨文,排除A项。
B:古埃及在图特摩斯三世时期,建立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军事帝国,排除B项。
C:亚历山大帝国与罗马帝国曾占据了古埃及地区,排除C项。
D:古埃及人创制了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埃及文明,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古代埃及文明的相关史实。
2.【答案】A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分析:
A:《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涉及土地转让、继承、出卖和租赁的条文,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因果联系正确,故选A项。
B:孔雀王朝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实现了统一,与种姓制度没有因果联系,排除B项。
C:古代希腊多山、多岛屿、环海,商业外贸发达,成为民主政治的摇篮,因果关系错误,排除C项。
D:亚历山大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婚配,反映了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交流性,不能说明富有侵略性,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汉谟拉比法典》。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相关史实。
3.【答案】B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据材料“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提倡文艺,奖励学术,一时这里人才辈出,群星闪烁,古希腊文化史上一些杰出的代表人物大都活跃或成长在这个时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为学术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故选B项。
材料反映了民主政治促进学术繁荣,无法证明民众热衷于学习文学艺术,排除A项。
雅典津贴制度的实施,是为了鼓励公民参政议政,推动民主政治发展,排除C项。
材料反映了民主政治促进学术繁荣,没有体现古希腊文化为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雅典民主政治,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4.【答案】A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据材料“罗马帝国周边地区族群成分处处不同,不能建立类似中国的郡县制度,只能依赖戍军控制属地”可知,材料信息说明,罗马帝国境内族群成分的不同,使其不能建立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只能依赖戍军控制属地,这反映了罗马帝国隐含着分裂因素,故选A项。
材料说明罗马帝国本部是泛希腊化的天下,没有分析罗马帝国与希腊的主要差异,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罗马帝国有分裂的隐患,没有分析对外扩张的原因,排除C项。
罗马帝国,特点是罗马法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罗马帝国的统治。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5.【答案】D
【知识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解析】【分析】据材料“800年,查理把利奥三世迎回罗马,助其复位”“利奥三世为查理加冕,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可知,材料表明查理助教皇复位,教皇为查理加冕,反映了宗教神权与世俗王权互相扶持、互相利用,故选D项。
材料没有比较王权与神权的大小,不能证明国王权力大于教皇权力,排除A项。
材料没有比较王权与神权的大小,不能证明教皇权力大于国王权力,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国王与教皇互相利用,没有信息说明教皇听命服从国王,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查里曼帝国 ,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6.【答案】D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据材料“它是一个经济实体,有经营农业所需要的各种设施”“它还是一个政治、法律实体,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有自己的司法行政权力”,结合所学可知,从9世纪开始,封建庄园,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在欧洲逐渐流行开来,庄园有经营农业所需要的各种设施,如农具、牲畜、作坊和仓库,领主本人或其管家管理生产,监督农奴劳动,它还是一个政治、法律实体,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有自己的司法、行政权力,故选D项。
西欧封建行会是同一行业的手工业者或商人,为保障本行业的利益而建立的封建性团体,是城市中的行会组织,与农业无关,排除A项。
材料描述的是农村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城市经营的工商业,排除B项。
西欧封建教会是一种宗教组织,而材料强调的是农业经营形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西欧封建庄园。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7.【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效忠我的主人……主人凡践履契约……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绝无违背。”可知,体现的是封君与封臣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B项正确;
庄园经济制度不能揭示材料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排除A项;
城市自治制度不能揭示材料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排除C项;
宗教文化制度不能揭示材料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封君与封臣,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封君封臣制度。
8.【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 文艺复兴时期,矗立在城市广场上的雕像往往充满动感,参观者可以从各个角度仔细观察,充分欣赏人体之美和人的力量之美。这实质上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流行。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对教会宣扬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进入天堂的生活态度渐生异议,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D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流行,不是强调雕塑使用范围扩大、雕塑装饰功能增强,排除A;
宗教退出人们生活不符合史实,排除B;
雕塑装饰功能增强,题干并未体现,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人文主义即可作答。
9.【答案】D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它集罗马法精华之大成,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结合所学可知,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组建了法律编纂委员会,编纂了《 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新法典》,这四部法典合称为《罗马民法大全》,集罗马法精华之大成,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完备的法律文献,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故选D项。
《法学汇纂》是《罗马民法大全》的组成之一,排除A项。
《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民法大全》的组成之一,排除B项。
《法理概要》是《罗马民法大全》的组成之一,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罗马民法大全》,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0.【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据材料“佛教、儒学变成了适用于日本民族心理素质和社会状况的意识形态”“与日本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如‘科举制’,日本并未移植引入”,表明日本大化改新的精神是“和魂汉才” ,反映了日本对于外来文化是有选择地学习,取长补短,兼顾民族特点,故选B项。
材料强调了日本“和魂汉才”是有选择性地学习外来文化,并非是盲目性学习,排除A项。
材料表明日本大化改新有选择性地学习了中国的佛教、儒学,体现了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排除C项。
日本提出“和魂汉才”,有选择性地学习中国文化,并不是全盘吸收,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日本大化改新,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1.【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词“阿拉伯”“描述正确的”,结合所学分析:
A:穆罕默德死后,他的继承者哈里发不断对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A项描述不正确,排除A项。
B:印度人发明了0到9十个计数法,经阿伯人改造后,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B项描述不正确,排除B项。
C:阿拉伯人创作的《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并非医学领域的经典,C项描述不正确,排除C项。
D:阿拉伯人把中国的重大发明,印度的棉花、食糖等等传到欧洲,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描述正确,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文化。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12.【答案】D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知识结构图,结合所学可知,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的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这一时期,手工业不断发展,农场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说明西欧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故选D项。
10世纪时,西欧社会经济发展,中世纪城市兴起,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
10-13世纪,伴随着城市的兴起,市民发起了城市自治运动,争取自由和自治,不合题意,排除B项。
12世纪,西欧中世纪教育出现了新变化,大学的兴起成为“最美好的花朵”,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古西欧租地农场与手工工场院的兴起。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结构图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世纪西欧社会经济变化的相关史实。
13.【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一是复生,一是新生”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因此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复生“,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要求反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欧洲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新生”,B项正确;
文艺复兴的“复生”是指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旗帜,但并非全面继承古典文化,排除A项;
文艺复兴兴起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并不是必须以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前提,排除C项;
题干中的提法准确反映了文艺复兴的形式和实质,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关史实。
14.【答案】A
【知识点】明朝的经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据材料“土豆原产于美洲”“明代《农政全书》记载”,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性市场联系加强,促进了各地区物种的交流,原产美洲的土豆也传入了中国,故选A项。
元朝时期,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来华,与明代材料“”不符,排除B项。
10世纪,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与物咱传播交流没有关联,排除C项。
15世纪前期,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往来,没有到达过美洲,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航路的开辟。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历史知识。
15.【答案】C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据材料“十六世纪西班牙金银进出口额”可知,十六世纪西班牙金银进出口额增长迅速,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探索道路,西班牙从拉美等地区掠夺了大量黄金、白银,促使西班牙金银储量大增,故选C项。
野蛮的殖民掠夺带来了西班牙金银进出口剧增,与“思想文化”无关,排除A项。
野蛮的殖民掠夺带来了西班牙金银进出口剧增,与“政治制度”无关,排除B项。
野蛮的殖民掠夺带来了西班牙金银进出口剧增,与“科技创新”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早期殖民扩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坐标数据的分析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早期殖民扩张的相关史实。
16.【答案】C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据材料“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信息表明,英国资产阶级控制了议会,通过法律来规定英王的继承权,反映了英国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即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故选C项。
英国与欧洲王室的联系较为密切,但不能体现英国君主立宪体制的本质特点,排除A项。
1688年,光荣革命以不流血的方式过渡政权,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项。
“以立法形式完善王位继承”是历史现象,不能体现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英国君主立宪制,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7.【答案】B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美国发展”“F1 是动力”“F2 是阻力”,结合所学分析:
A:美国独立战争影响法国大革命,动力F1是指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A项表述错误,排除。
B:美国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的殖民压迫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阻力 F2 是英国的殖民统治”表述正确,故选B项。
C:图中a是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C项表述错误,排除。
D:图中c是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D项表述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美国独立战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漫画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北美独立战争的相关史实。
18.【答案】A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据材料“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结合所学可知,17-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掀起了高潮,主要代表是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理性主义思想家,猛烈抨击专制王权、宗教神权,宣扬民主、自由、平等,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打击了封建制度,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故选A项。
伴随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市民队伍就不断壮大,与启蒙运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
启蒙思想宣扬了理性主义,自由与平等思想,促进了法国社会的发展,排除C项。
启蒙思想原则不属于自然科学,但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启蒙运动,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启蒙运动的相关史实。
19.【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据材料“……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促使资本家改进生产方式和创新技术发明,说明市场需求的增加刺激工业革命的兴起,故选B项。
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本,并非是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排除A项。
材料反映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并未说明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排除C项。
技术革新推动工业革命,但材料强调的是市场的刺激作用,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工业革命,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20.【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据材料“……经济不景气让马克思突然一夜之间又变身大明星”,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不景气的根源所在,马克思的《资本论》对资本主义弊端进行过深刻分析,所以马克思突然一夜之间又变身大明星,故选C项。
1848年,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与材料中马克思突然变身大明星不符,排除A项。
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是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马克思突然变身大明星无关,排除B项。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俄国国内外形势所影响下的结合,并非是马克思的精确预言,与材料信息也不相符合,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21.【答案】C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的是美国南北战争;废除农奴制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C项正确;
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的是美国南北战争,不是美国独立战争,排除AD项;
废除农奴制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不是彼得一世改革,排除B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的是美国南北战争;废除农奴制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
22.【答案】B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19世纪六十年代研制成功运输安全,性能可靠的黄色炸药”,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后来又研制出无烟炸药,诺贝尔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故选B项。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与材料炸药发明不符合,排除A项。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不合题意,排除C项。
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不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诺贝尔与炸药,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近代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相关史实。
23.【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据材料“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变化”可知,从1750年到1870年,英国城市人口占比由16%增长到70%,说明英国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发展,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故选B项。
材料数据表明英国城市化加快,没有涉及工厂制度完善的内容,排除A项。
材料数据表明英国城市化加快,没有涉及贫富分化加剧的内容,排除C项。
材料数据表明英国城市化加快,没有涉及城市环境污染的内容,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英国城市化进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24.【答案】D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据材料“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结合所学可知,一个苹果落地,使善于思考的牛顿深受启发,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一壶沸水的振动,使善于观察的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所以牛顿吸引世界和瓦特转动世界分别指万有引力定律和蒸汽机的改良,故选D项。
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与牛顿无关,瓦特是改良蒸汽机,排除A项。
牛顿吸引世界是指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与进化论无关,排除B项。
瓦特转动世界是指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而不是发明了蒸汽机,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万有引力定律和蒸汽机的改良,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近代科学文化的相关史实。
25.【答案】C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贵族的利益,并没有损害贵族利益,所以俄国改革没有遇到贵族强烈抵抗。ABD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废除的内容,需要学生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26.【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据材料“15世纪后期,西欧形成了一股贵金属热”“我们西班牙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 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可知,反映了西班牙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说明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动因是对黄金的追求,故选A项。
文艺复兴兴起,宣扬人文主义,是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排除B项。
工业革命晚于新航路的开辟,排除C项。
16-17世纪,科学革命兴起发展晚于新航路开辟,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航路开辟。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历史知识。
27.【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洋务运动”“明轮汽船”,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明轮”即是当时先进的海上交通工具——蒸汽轮船,以蒸汽机提供动力运转,故故选A项。
“明轮汽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以蒸汽为驱动力,不可能使用人力与风力,排除B项。
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电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蒸汽机,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28.【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据材料“1801—1831年,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格拉斯哥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发展,蒸汽动力代替了人力、畜力、自然力,近代工厂兴起,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业城市不断兴起,促使了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故选D项。
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机器生产得到推广,手工工场被近代工厂取代,排除A项。
人们向往城市生活是城市人口增加的一方面原因,但根源在工业化进程推动了城市化发展,排除B项。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新式交通是火车与汽轮,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29.【答案】A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据材料“1650-1750年欧洲、非洲、美洲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 的变化”可知,1660-1750年,欧洲人口占比增长,但非洲与美洲人口数量下降,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兴起,对印第安人的种族灭绝,罪恶的黑奴贸易,造成了美洲、非洲人口数量不断下降,故选A项。
高产农作物品种的传播,解决了粮食不足问题,有利于人口的增长,排除B项。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工业革命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早期殖民扩张与殖民掠夺,不仅造成美非人口的下降,也是美非经济落后的原因之一,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早期殖民扩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数据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早期殖民扩张的相关史实。
30.【答案】B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材料表明英国用法律的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B项正确;
“国王退出政治舞台”说法错误,排除A项;
英国实行的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实行民主共和制度,排除C项;
美国通过《独立宣言》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英国本身就是民族独立的国家,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31.【答案】(1)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2)历史事件:新航路的开辟;航海家:麦哲伦。
(3)共同原因:资本主义的萌芽;共同影响: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4)哪个更合理:“两个文明汇合”更为合理;
理由:“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是以欧洲为中心提出的,应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新航路的开辟;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
(1)据材料一“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结合所学可知,14世纪中叶,文艺复兴首先从意大利兴起,宣扬人性的解放,故材料一反映的是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思想。
(2)据材料二“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因此“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指的是新航路开辟。在这一场新航路开辟中,1519年至1522年,麦哲伦及期船成功地完成了环球航行。
(3)共同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
共同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新航路为资本主义积累了原始资本,所以二者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4)结合所学可知,“两个文明汇合”更为合理。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是以欧洲为中心提出的,突出了欧洲的中心地位于优越性,而“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是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是看待文明公平的角度分析,体现了对不同文明的尊重、平等。
故答案为:
(1)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2)历史事件:新航路的开辟;航海家:麦哲伦。
(3)共同原因:资本主义的萌芽;共同影响: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4)哪个更合理:“两个文明汇合”更为合理;理由:“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是以欧洲为中心提出的,应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文艺复兴是。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史实。
(4)本题主要考查“哥伦布发现美洲”。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哥伦布发现美洲”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32.【答案】(1)共同原因:①原有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税收问题直接导致革命爆发;③阶级对立尖锐;等等。
(2)改进之处:①推陈出新,取消或限制特权;②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明确税收制度;③收税权牢牢掌握在政府(资产阶级)手中,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④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体现公平合理;等等。
(3)历史规律:①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②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③税收负担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须公平合理;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⑤经济与政治相互依存。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分析英、美、法三国早期资产革命的异同
【解析】【分析】
(1)共同原因:据材料一“英国查理一世为筹措军费召开议会, 议会与王权矛盾激化,引发革命。 在北美独立战争中, 英国对北美殖民地‘无代表不纳税’理念的践踏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强烈不满,革命爆发”并结合所学可知,英法封建专制王权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发展,由此可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都因旧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据材料一“ 英国对北美殖民地“无代表不纳税”理念的践踏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强烈不满”“……民众对税收的不满是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可知,材料说明税收问题是导致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原因。据材料一中“议会与王权矛盾激化”“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矛盾”“国王与民众矛盾”可知,阶级矛盾尖锐对立是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
(2)据材料二“英国征税权完全属于议会,取消国王特权收入”“美国联邦政府拥有独立的征税权”“法国限制征税权和赋税负担平等”可知,材料反映了三国税收制度推陈出新,取消或限制特权,说明资产阶级政府牢牢掌握了收税权力;从而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据材料二“《权利法案》”“1787年美国宪法”“《人权宣言》”可知,英法美三国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明确税收制度。
(3)综合上述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税收是经济层面,而政权是上层建筑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税收负担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须公平合理,说明经济与政治相互依存。
故答案为:
(1)共同原因:①原有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税收问题直接导致革命爆发;③阶级对立尖锐;等等。
(2)改进之处:①推陈出新,取消或限制特权;②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明确税收制度;③收税权牢牢掌握在政府(资产阶级)手中,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④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体现公平合理;等等。
(3)历史规律:①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②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③税收负担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须公平合理;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⑤经济与政治相互依存。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33.【答案】(1)原因:①英国的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数量极为庞大的财富;②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③英国的海外市场空前扩大。
(2)趋势:持续增长或迅速增加。
发明:蒸汽机的改良;内燃机的发明
(3)影响:①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等;②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建康等。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
(1)据材料一“英国的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数量极为庞大的财富”可知,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为工业革命积累了庞大的资本财富;据材料一“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 社会和政治结构以及人们的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十七世纪,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前提;据材料一“ 到18世纪……产品仍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海外市场空前扩大,是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市场动力。
(2)据材料二“图一1790-1850英国煤产量增长图”可知,从1790年至1850年,英国煤产量持续增长,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蒸汽机的改良与推广使用,推动了机器大生产,从而使得煤作为燃料的需求大量增加。
据材料二“图二1870-1900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可知,1870-1900年,英国石油产量迅速增加,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与推广,对石油需求增加。
(3)依据材料三四,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可以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阐述。据材料三“19世纪末年,一个兴旺但并非富裕的城市家庭不出家门就可发现许多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了的 ‘迹象’”,由此可知,工业革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据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末期冷藏车的发明, 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由此反映了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据材料四“公众和典论普遍认为,不洁的空气是导致结核病的一个原因”“在1873年、1880年和 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的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 1800人的生命”,材料表明工业革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性,比如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建康等。
故答案为:
(1)原因:①英国的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数量极为庞大的财富;②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③英国的海外市场空前扩大。
(2)趋势:持续增长或迅速增加。
发明:蒸汽机的改良;内燃机的发明.
(3)影响:①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等;②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建康等。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1 / 1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分30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每小题2 分,共60分。请注意看清题号作答。)
1.(2023九上·期末)2023 年 10月以来,巴以冲突不断加剧。一名埃及政府官员 11月4日表示,截至目前,共有 84名受伤的巴勒斯坦人经拉法口岸进入埃及的医院接受治疗,彰显了一个文明古国的人道主义。下列关于该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甲骨文 B.疆域最大时地跨亚非欧三洲
C.曾占据亚历山大帝国与罗马 D.在天文学领域创制了太阳历
【答案】D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古代埃及文明”,结合所学分析:
A:中国商周时期,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甲骨文,排除A项。
B:古埃及在图特摩斯三世时期,建立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军事帝国,排除B项。
C:亚历山大帝国与罗马帝国曾占据了古埃及地区,排除C项。
D:古埃及人创制了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埃及文明,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古代埃及文明的相关史实。
2.(2023九上·期末)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是进行历史逻辑架构的重要过程。下列选项有因果联系的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涉及土地转让、继承、出卖和租赁的条文 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B 种姓制度将印度人分为四个等级 印度社会稳定, 基本实现了统一
C 古代希腊多山、多岛屿、环海 种植业发达, 成为民主政治的摇篮
D 亚历山大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婚配 亚历山大东征富有侵略性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分析:
A:《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涉及土地转让、继承、出卖和租赁的条文,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因果联系正确,故选A项。
B:孔雀王朝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实现了统一,与种姓制度没有因果联系,排除B项。
C:古代希腊多山、多岛屿、环海,商业外贸发达,成为民主政治的摇篮,因果关系错误,排除C项。
D:亚历山大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婚配,反映了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交流性,不能说明富有侵略性,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汉谟拉比法典》。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相关史实。
3.(2023九上·期末)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提倡文艺,奖励学术,一时这里人才辈出,群星闪烁,古希腊文化史上一些杰出的代表人物大都活跃或成长在这个时代。例如: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里特,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等。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说明(  )
A.古希腊民众热衷于学习文学艺术
B.良好的政治环境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C.雅典津贴制度激发了公民的创造性
D.古希腊文化为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答案】B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据材料“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提倡文艺,奖励学术,一时这里人才辈出,群星闪烁,古希腊文化史上一些杰出的代表人物大都活跃或成长在这个时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为学术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故选B项。
材料反映了民主政治促进学术繁荣,无法证明民众热衷于学习文学艺术,排除A项。
雅典津贴制度的实施,是为了鼓励公民参政议政,推动民主政治发展,排除C项。
材料反映了民主政治促进学术繁荣,没有体现古希腊文化为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雅典民主政治,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4.(2023九上·期末)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本部是泛希腊化的天下,但周边地区族群成分处处不同,不能建立类似中国的郡县制度,只能依赖戍军控制属地。该学者旨在揭示罗马帝国(  )
A.隐含着分裂因素 B.与希腊的主要差异
C.对外扩张的原因 D.对世界重大影响
【答案】A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据材料“罗马帝国周边地区族群成分处处不同,不能建立类似中国的郡县制度,只能依赖戍军控制属地”可知,材料信息说明,罗马帝国境内族群成分的不同,使其不能建立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只能依赖戍军控制属地,这反映了罗马帝国隐含着分裂因素,故选A项。
材料说明罗马帝国本部是泛希腊化的天下,没有分析罗马帝国与希腊的主要差异,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罗马帝国有分裂的隐患,没有分析对外扩张的原因,排除C项。
罗马帝国,特点是罗马法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罗马帝国的统治。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5.(2023九上·期末)799年,教皇利奥三世被罗马贵族废黜,只身逃离罗马。800年,查理把利奥三世迎回罗马,助其复位。这一年,利奥三世为查理加冕,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由此可见(  )
A.国王权力大于教皇权力 B.教皇权力大于国王权力
C.教皇必须听命服从国王 D.教皇与国王相互扶持利用
【答案】D
【知识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解析】【分析】据材料“800年,查理把利奥三世迎回罗马,助其复位”“利奥三世为查理加冕,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可知,材料表明查理助教皇复位,教皇为查理加冕,反映了宗教神权与世俗王权互相扶持、互相利用,故选D项。
材料没有比较王权与神权的大小,不能证明国王权力大于教皇权力,排除A项。
材料没有比较王权与神权的大小,不能证明教皇权力大于国王权力,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国王与教皇互相利用,没有信息说明教皇听命服从国王,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查里曼帝国 ,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6.(2023九上·期末)马克思在《封建经济政治概述》中写道: ‘(它)是一个经济实体,有经营农业所需要的各种设施,如农具、牲畜、作坊和仓库; 领主本人或其管家管理生产,监督农业劳动,它还是一个政治、法律实体,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有自己的司法行政权力。”这一“经济实体”是(  )
A.西欧封建行会 B.西欧封建城市
C.西欧封建教会 D.西欧封建庄园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据材料“它是一个经济实体,有经营农业所需要的各种设施”“它还是一个政治、法律实体,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有自己的司法行政权力”,结合所学可知,从9世纪开始,封建庄园,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在欧洲逐渐流行开来,庄园有经营农业所需要的各种设施,如农具、牲畜、作坊和仓库,领主本人或其管家管理生产,监督农奴劳动,它还是一个政治、法律实体,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有自己的司法、行政权力,故选D项。
西欧封建行会是同一行业的手工业者或商人,为保障本行业的利益而建立的封建性团体,是城市中的行会组织,与农业无关,排除A项。
材料描述的是农村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城市经营的工商业,排除B项。
西欧封建教会是一种宗教组织,而材料强调的是农业经营形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西欧封建庄园。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7.(2023·宜宾)“效忠我的主人……主人凡践履契约……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一誓词指向中世纪西欧的(  )
A.庄园经济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
C.城市自治制度 D.宗教文化制度
【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效忠我的主人……主人凡践履契约……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绝无违背。”可知,体现的是封君与封臣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B项正确;
庄园经济制度不能揭示材料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排除A项;
城市自治制度不能揭示材料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排除C项;
宗教文化制度不能揭示材料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封君与封臣,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封君封臣制度。
8.(2023·重庆)在中世纪,雕塑只是为了给教堂的神龛和大门作装饰。而在文艺复兴时期,矗立在城市广场上的雕像往往充满动感,参观者可以从各个角度仔细观察,充分欣赏人体之美和人的力量之美。这实质上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  )
A.雕塑使用范围扩大 B.宗教退出人们生活
C.雕塑装饰功能增强 D.人文主义思想流行
【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 文艺复兴时期,矗立在城市广场上的雕像往往充满动感,参观者可以从各个角度仔细观察,充分欣赏人体之美和人的力量之美。这实质上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流行。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对教会宣扬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进入天堂的生活态度渐生异议,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D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流行,不是强调雕塑使用范围扩大、雕塑装饰功能增强,排除A;
宗教退出人们生活不符合史实,排除B;
雕塑装饰功能增强,题干并未体现,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人文主义即可作答。
9.(2023九上·期末)法治是现代社会稳步发展的前提。早在古代社会,各国就制定了法律,加强法治建设。有这样一部文件,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完备的法律文献。它集罗马法精华之大成,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这部文件是(  )
A.《法学汇纂》 B.《 查士丁尼法典》
C.《法理概要》 D.《罗马民法大全》
【答案】D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它集罗马法精华之大成,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结合所学可知,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组建了法律编纂委员会,编纂了《 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新法典》,这四部法典合称为《罗马民法大全》,集罗马法精华之大成,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完备的法律文献,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故选D项。
《法学汇纂》是《罗马民法大全》的组成之一,排除A项。
《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民法大全》的组成之一,排除B项。
《法理概要》是《罗马民法大全》的组成之一,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罗马民法大全》,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0.(2023九上·期末)日本大化改新时提出了“和魂汉才”的口号,例如中国的佛教、儒学变成了适用于日本民族心理素质和社会状况的意识形态,而对于那些与日本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如“科举制”,日本并未移植引入。材料说明日本对外来文化(  )
A.具有盲目性 B.选择性吸收 C.具有排他性 D.全盘性吸收
【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据材料“佛教、儒学变成了适用于日本民族心理素质和社会状况的意识形态”“与日本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如‘科举制’,日本并未移植引入”,表明日本大化改新的精神是“和魂汉才” ,反映了日本对于外来文化是有选择地学习,取长补短,兼顾民族特点,故选B项。
材料强调了日本“和魂汉才”是有选择性地学习外来文化,并非是盲目性学习,排除A项。
材料表明日本大化改新有选择性地学习了中国的佛教、儒学,体现了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排除C项。
日本提出“和魂汉才”,有选择性地学习中国文化,并不是全盘吸收,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日本大化改新,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1.(2023九上·期末)2022年 11月 20日晚,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吉祥物“拉伊卜”在开幕式上亮相,引起网友和球迷们的关注。“拉伊卜”来自阿拉伯语,意为“超级天才球员”,而类似一张白布的身体则源 自传统阿拉伯男性头饰造型。以下关于阿拉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穆罕默德统治时期,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B.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并将其传播到世界各地
C.阿拉伯人的《天方夜谭》,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D.阿拉伯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词“阿拉伯”“描述正确的”,结合所学分析:
A:穆罕默德死后,他的继承者哈里发不断对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A项描述不正确,排除A项。
B:印度人发明了0到9十个计数法,经阿伯人改造后,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B项描述不正确,排除B项。
C:阿拉伯人创作的《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并非医学领域的经典,C项描述不正确,排除C项。
D:阿拉伯人把中国的重大发明,印度的棉花、食糖等等传到欧洲,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描述正确,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文化。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12.(2023九上·期末)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上驾驭和把握历史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 ”处应是(  )
A.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B.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C.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D.农业、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答案】D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知识结构图,结合所学可知,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的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这一时期,手工业不断发展,农场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说明西欧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故选D项。
10世纪时,西欧社会经济发展,中世纪城市兴起,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
10-13世纪,伴随着城市的兴起,市民发起了城市自治运动,争取自由和自治,不合题意,排除B项。
12世纪,西欧中世纪教育出现了新变化,大学的兴起成为“最美好的花朵”,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古西欧租地农场与手工工场院的兴起。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结构图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世纪西欧社会经济变化的相关史实。
13.(2023九上·宣化期中)陈衡哲在《西洋史》中提到,文艺复兴(Rena issance)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复生”是指全面继承古典文化
B.“新生”是指宣传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
C.“新生”必须以“复生”为前提
D.该提法准确反映了文艺复兴的内容与影响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一是复生,一是新生”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因此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复生“,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要求反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欧洲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新生”,B项正确;
文艺复兴的“复生”是指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旗帜,但并非全面继承古典文化,排除A项;
文艺复兴兴起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并不是必须以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前提,排除C项;
题干中的提法准确反映了文艺复兴的形式和实质,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关史实。
14.(2023九上·期末)土豆原产于美洲,明代《农政全书》记载:“土芋,一名土豆,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肉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这一记述的历史背景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马可·波罗来华
C.中世纪城市兴起 D.郑和七下西洋
【答案】A
【知识点】明朝的经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据材料“土豆原产于美洲”“明代《农政全书》记载”,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性市场联系加强,促进了各地区物种的交流,原产美洲的土豆也传入了中国,故选A项。
元朝时期,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来华,与明代材料“”不符,排除B项。
10世纪,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与物咱传播交流没有关联,排除C项。
15世纪前期,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往来,没有到达过美洲,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航路的开辟。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历史知识。
15.(2023九上·期末)下图数据可以用来佐证西班牙(  )
A.进步的思想文化 B.先进的政治制度
C.残酷的殖民掠夺 D.优秀的科技创新
【答案】C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据材料“十六世纪西班牙金银进出口额”可知,十六世纪西班牙金银进出口额增长迅速,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探索道路,西班牙从拉美等地区掠夺了大量黄金、白银,促使西班牙金银储量大增,故选C项。
野蛮的殖民掠夺带来了西班牙金银进出口剧增,与“思想文化”无关,排除A项。
野蛮的殖民掠夺带来了西班牙金银进出口剧增,与“政治制度”无关,排除B项。
野蛮的殖民掠夺带来了西班牙金银进出口剧增,与“科技创新”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早期殖民扩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坐标数据的分析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早期殖民扩张的相关史实。
16.(2023九上·期末)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
A.与欧洲王室的联系密切 B.以不流血的方式过渡政权
C.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D.以立法形式完善王位继承
【答案】C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据材料“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信息表明,英国资产阶级控制了议会,通过法律来规定英王的继承权,反映了英国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即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故选C项。
英国与欧洲王室的联系较为密切,但不能体现英国君主立宪体制的本质特点,排除A项。
1688年,光荣革命以不流血的方式过渡政权,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项。
“以立法形式完善王位继承”是历史现象,不能体现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英国君主立宪制,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7.(2023九上·期末)下边的美国发展示意图中,F1 是它发展的动力,F2 是它发展的阻力。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动力 F1 是受法国大革命影响
B.图中阻力 F2 是英国的殖民统治
C.图中a 处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D.图中c 处是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答案】B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美国发展”“F1 是动力”“F2 是阻力”,结合所学分析:
A:美国独立战争影响法国大革命,动力F1是指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A项表述错误,排除。
B:美国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的殖民压迫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阻力 F2 是英国的殖民统治”表述正确,故选B项。
C:图中a是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C项表述错误,排除。
D:图中c是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D项表述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美国独立战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漫画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北美独立战争的相关史实。
18.(2023九上·期末)法国大革命期间, 国王路易十六被囚禁,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此话实质上揭示了启蒙思想(  )
A.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 B.壮大了市民阶级队伍
C.阻碍了法国社会发展 D.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
【答案】A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据材料“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结合所学可知,17-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掀起了高潮,主要代表是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理性主义思想家,猛烈抨击专制王权、宗教神权,宣扬民主、自由、平等,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打击了封建制度,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故选A项。
伴随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市民队伍就不断壮大,与启蒙运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
启蒙思想宣扬了理性主义,自由与平等思想,促进了法国社会的发展,排除C项。
启蒙思想原则不属于自然科学,但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启蒙运动,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启蒙运动的相关史实。
19.(2023九上·期末)“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 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主要说明的是(  )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C.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D.技术革新推动工业革命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据材料“……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促使资本家改进生产方式和创新技术发明,说明市场需求的增加刺激工业革命的兴起,故选B项。
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本,并非是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排除A项。
材料反映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并未说明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排除C项。
技术革新推动工业革命,但材料强调的是市场的刺激作用,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工业革命,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20.(2023九上·期末)据《联合报》报道:最近德国特利尔马克思博物馆天天爆满,德国本地游客不断增多,也有大量从世界各地而来的游客。……经济不景气让马克思突然一夜之间又变身大明星。这主要是由于马克思(  )
A.发表《共产党宣言》160多年 B.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
C.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剖析 D.对俄国十月革命的精确预言
【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据材料“……经济不景气让马克思突然一夜之间又变身大明星”,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不景气的根源所在,马克思的《资本论》对资本主义弊端进行过深刻分析,所以马克思突然一夜之间又变身大明星,故选C项。
1848年,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与材料中马克思突然变身大明星不符,排除A项。
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是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马克思突然变身大明星无关,排除B项。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俄国国内外形势所影响下的结合,并非是马克思的精确预言,与材料信息也不相符合,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21.(2023·秦都二模)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知识结构示意图中①、②处应分别填上(  )
A.①独立战争②彼得一世改革 B.①南北战争②彼得一世改革
C.①南北战争②俄国1861年改革 D.①独立战争②俄国1861年改革
【答案】C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的是美国南北战争;废除农奴制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C项正确;
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的是美国南北战争,不是美国独立战争,排除AD项;
废除农奴制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不是彼得一世改革,排除B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的是美国南北战争;废除农奴制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
22.(2023九上·期末)我国唐代发明火药(黑色炸药) ,宋代黑色火药已经被用于战争, 它需要明火点燃,爆炸效力也不大。而威力较大的黄色炸药是现代战争中重要的军事物资,其最初发明的目的是用于工业生产。19世纪六十年代研制成功运输安全,性能可靠的黄色炸药的是(  )
A.德国本茨 B.瑞典诺贝尔
C.美国爱迪生 D.法国夏尔多内
【答案】B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19世纪六十年代研制成功运输安全,性能可靠的黄色炸药”,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后来又研制出无烟炸药,诺贝尔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故选B项。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与材料炸药发明不符合,排除A项。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不合题意,排除C项。
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不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诺贝尔与炸药,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近代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相关史实。
23.(2023九上·期末)观察下图,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
A.工厂制度日趋完善 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C.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D.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据材料“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变化”可知,从1750年到1870年,英国城市人口占比由16%增长到70%,说明英国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发展,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故选B项。
材料数据表明英国城市化加快,没有涉及工厂制度完善的内容,排除A项。
材料数据表明英国城市化加快,没有涉及贫富分化加剧的内容,排除C项。
材料数据表明英国城市化加快,没有涉及城市环境污染的内容,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英国城市化进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24.(2023九上·期末)有人说: “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 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 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牛顿吸引世界和瓦特转动世界分别指(  )
A.进化论的观点和蒸汽机的发明 B.进化论的观点和蒸汽机的改良
C.万有引力定律和蒸汽机的发明 D.万有引力定律和蒸汽机的改良
【答案】D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据材料“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结合所学可知,一个苹果落地,使善于思考的牛顿深受启发,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一壶沸水的振动,使善于观察的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所以牛顿吸引世界和瓦特转动世界分别指万有引力定律和蒸汽机的改良,故选D项。
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与牛顿无关,瓦特是改良蒸汽机,排除A项。
牛顿吸引世界是指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与进化论无关,排除B项。
瓦特转动世界是指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而不是发明了蒸汽机,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万有引力定律和蒸汽机的改良,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近代科学文化的相关史实。
25.(2018·广东)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后,没有遇到俄国贵族的抵抗,也没有发生内战,仅凭沙皇的一纸法令就能完成。俄国改革没有遇到贵族强烈抵抗的主要原因是(  )
A.贵族与农奴矛盾未激化 B.贵族对农奴处境的同情
C.贵族是改革利益获得者 D.贵族力量弱小无力对抗
【答案】C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贵族的利益,并没有损害贵族利益,所以俄国改革没有遇到贵族强烈抵抗。ABD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废除的内容,需要学生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26.(2023九上·期末)15世纪后期,西欧形成了一股贵金属热。一位西班牙殖民者说: “我们西班牙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 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 ”这一“心病”直接推动了西欧(  )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兴起
C.工业革命爆发 D.科学革命开展
【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据材料“15世纪后期,西欧形成了一股贵金属热”“我们西班牙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 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可知,反映了西班牙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说明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动因是对黄金的追求,故选A项。
文艺复兴兴起,宣扬人文主义,是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排除B项。
工业革命晚于新航路的开辟,排除C项。
16-17世纪,科学革命兴起发展晚于新航路开辟,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航路开辟。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历史知识。
27.(2023九上·期末)洋务运动中,第一批官派赴美留学的幼童乘坐一种叫“明轮汽船”的海上交通工具。为这种“明轮”提供动力的应该是(  )
A.蒸汽机 B.人力、风力 C.内燃机 D.电力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洋务运动”“明轮汽船”,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明轮”即是当时先进的海上交通工具——蒸汽轮船,以蒸汽机提供动力运转,故故选A项。
“明轮汽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以蒸汽为驱动力,不可能使用人力与风力,排除B项。
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电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蒸汽机,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28.(2023九上·期末)1801—1831年,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格拉斯哥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
A.手工工场的普及 B.人们向往城市生活
C.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便捷 D.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据材料“1801—1831年,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格拉斯哥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发展,蒸汽动力代替了人力、畜力、自然力,近代工厂兴起,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业城市不断兴起,促使了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故选D项。
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机器生产得到推广,手工工场被近代工厂取代,排除A项。
人们向往城市生活是城市人口增加的一方面原因,但根源在工业化进程推动了城市化发展,排除B项。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新式交通是火车与汽轮,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29.(2023九上·期末)如下表为 1650-1750年欧洲、非洲、美洲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 的变化(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这一时段三大洲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1650年 18.3% 18.3% 2.4%
1750年 19.2% 13.1% 1.6%
A.资本主义早期殖民扩张 B.高产农作物品种的传播
C.工业革命向全球的扩展 D.非洲美洲经济极度落后
【答案】A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据材料“1650-1750年欧洲、非洲、美洲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 的变化”可知,1660-1750年,欧洲人口占比增长,但非洲与美洲人口数量下降,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兴起,对印第安人的种族灭绝,罪恶的黑奴贸易,造成了美洲、非洲人口数量不断下降,故选A项。
高产农作物品种的传播,解决了粮食不足问题,有利于人口的增长,排除B项。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工业革命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早期殖民扩张与殖民掠夺,不仅造成美非人口的下降,也是美非经济落后的原因之一,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早期殖民扩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数据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早期殖民扩张的相关史实。
30.(2023·雅安)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这表明英国(  )
A.国王退出政治舞台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D.赢得了民族的独立
【答案】B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材料表明英国用法律的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B项正确;
“国王退出政治舞台”说法错误,排除A项;
英国实行的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实行民主共和制度,排除C项;
美国通过《独立宣言》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英国本身就是民族独立的国家,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 小题, 第31 小题 14分, 第32 小题14分, 第33 小题12分,共 40分。
31.(2023九上·期末)走向近代,人类思想、经济等方面不断发生着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 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 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的是欧洲哪次思想解放运动 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 “世界历史应从 1500年开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在这一事件过程中,哪位航海家率领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
(3)指出上述材料中的两个事件产生的共同原因及共同影响。
(4)15、 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在“发现了”美洲的语境里,欧洲人是发现者,美洲是被发现地。后有学者提议用“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更为确切,你认为上述两种说法哪一种更合理,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2)历史事件:新航路的开辟;航海家:麦哲伦。
(3)共同原因:资本主义的萌芽;共同影响: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4)哪个更合理:“两个文明汇合”更为合理;
理由:“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是以欧洲为中心提出的,应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新航路的开辟;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
(1)据材料一“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结合所学可知,14世纪中叶,文艺复兴首先从意大利兴起,宣扬人性的解放,故材料一反映的是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思想。
(2)据材料二“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因此“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指的是新航路开辟。在这一场新航路开辟中,1519年至1522年,麦哲伦及期船成功地完成了环球航行。
(3)共同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
共同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新航路为资本主义积累了原始资本,所以二者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4)结合所学可知,“两个文明汇合”更为合理。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是以欧洲为中心提出的,突出了欧洲的中心地位于优越性,而“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是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是看待文明公平的角度分析,体现了对不同文明的尊重、平等。
故答案为:
(1)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2)历史事件:新航路的开辟;航海家:麦哲伦。
(3)共同原因:资本主义的萌芽;共同影响: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4)哪个更合理:“两个文明汇合”更为合理;理由:“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是以欧洲为中心提出的,应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文艺复兴是。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史实。
(4)本题主要考查“哥伦布发现美洲”。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哥伦布发现美洲”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32.(2023九上·期末)税收是指国家为实现其公共职能而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活动或称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查理一世为筹措军费召开议会, 议会与王权矛盾激化,引发革命。 在北美独立战争中, 英国对北美殖民地“无代表不纳税”理念的践踏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强烈不满,革命爆发。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税收系统作为法国绝对君主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其政治制度的基石之一,民众对税收的不满是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沐越《税收与革命——以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为例》
材料二
英国 征税权完全属于议会,取消国王特权收入。 ——《权利法案》
美国 联邦政府拥有独立的征税权; 联邦政府可以征酒税等间接税, 各州政府主要 征财产税、人头税等直接税。 ——1787年美国宪法
法国 限制征税权和赋税负担平等。 ——《人权宣言》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
(2) 据材料二,指出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税收制度有何改进。
(3)综上所述,你认为税收与政权的关系隐藏了怎样的历史规律
【答案】(1)共同原因:①原有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税收问题直接导致革命爆发;③阶级对立尖锐;等等。
(2)改进之处:①推陈出新,取消或限制特权;②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明确税收制度;③收税权牢牢掌握在政府(资产阶级)手中,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④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体现公平合理;等等。
(3)历史规律:①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②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③税收负担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须公平合理;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⑤经济与政治相互依存。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分析英、美、法三国早期资产革命的异同
【解析】【分析】
(1)共同原因:据材料一“英国查理一世为筹措军费召开议会, 议会与王权矛盾激化,引发革命。 在北美独立战争中, 英国对北美殖民地‘无代表不纳税’理念的践踏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强烈不满,革命爆发”并结合所学可知,英法封建专制王权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发展,由此可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都因旧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据材料一“ 英国对北美殖民地“无代表不纳税”理念的践踏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强烈不满”“……民众对税收的不满是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可知,材料说明税收问题是导致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原因。据材料一中“议会与王权矛盾激化”“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矛盾”“国王与民众矛盾”可知,阶级矛盾尖锐对立是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
(2)据材料二“英国征税权完全属于议会,取消国王特权收入”“美国联邦政府拥有独立的征税权”“法国限制征税权和赋税负担平等”可知,材料反映了三国税收制度推陈出新,取消或限制特权,说明资产阶级政府牢牢掌握了收税权力;从而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据材料二“《权利法案》”“1787年美国宪法”“《人权宣言》”可知,英法美三国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明确税收制度。
(3)综合上述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税收是经济层面,而政权是上层建筑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税收负担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须公平合理,说明经济与政治相互依存。
故答案为:
(1)共同原因:①原有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税收问题直接导致革命爆发;③阶级对立尖锐;等等。
(2)改进之处:①推陈出新,取消或限制特权;②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明确税收制度;③收税权牢牢掌握在政府(资产阶级)手中,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④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体现公平合理;等等。
(3)历史规律:①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②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③税收负担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须公平合理;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⑤经济与政治相互依存。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33.(2023九上·期末)工业革命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数量极为庞大的财富,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 社会和政治结构以及人们的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到18世纪,手工工场内部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工具实行了专门化,但产品仍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19世纪末年,一个兴旺但并非富裕的城市家庭不出家门就可发现许多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了的 “迹象” 。 暖气、 热水或蒸汽供暖系统取代了壁炉和老一辈用的更为原始的中心取暖系统。 19世纪后期自来水管也慢慢地进入住宅。 19世纪60年代末期冷藏车的发明, 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诸如此类的技术革新,给所有家庭成员带来了舒适和闲暇。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四:公众和典论普遍认为,不洁的空气是导致结核病的一个原因。 1863年的报纸报道,有个贫穷的鞋匠,“因直接由不洁空气引起的疾病而失去两个孩子” 。 在1873年、1880年和 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的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 1800人的生命。
——摘编自梅雪芹著《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煤产量和世界石油产量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重大发明。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答案】(1)原因:①英国的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数量极为庞大的财富;②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③英国的海外市场空前扩大。
(2)趋势:持续增长或迅速增加。
发明:蒸汽机的改良;内燃机的发明
(3)影响:①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等;②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建康等。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
(1)据材料一“英国的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数量极为庞大的财富”可知,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为工业革命积累了庞大的资本财富;据材料一“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 社会和政治结构以及人们的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十七世纪,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前提;据材料一“ 到18世纪……产品仍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海外市场空前扩大,是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市场动力。
(2)据材料二“图一1790-1850英国煤产量增长图”可知,从1790年至1850年,英国煤产量持续增长,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蒸汽机的改良与推广使用,推动了机器大生产,从而使得煤作为燃料的需求大量增加。
据材料二“图二1870-1900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可知,1870-1900年,英国石油产量迅速增加,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与推广,对石油需求增加。
(3)依据材料三四,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可以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阐述。据材料三“19世纪末年,一个兴旺但并非富裕的城市家庭不出家门就可发现许多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了的 ‘迹象’”,由此可知,工业革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据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末期冷藏车的发明, 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由此反映了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据材料四“公众和典论普遍认为,不洁的空气是导致结核病的一个原因”“在1873年、1880年和 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的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 1800人的生命”,材料表明工业革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性,比如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建康等。
故答案为:
(1)原因:①英国的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数量极为庞大的财富;②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③英国的海外市场空前扩大。
(2)趋势:持续增长或迅速增加。
发明:蒸汽机的改良;内燃机的发明.
(3)影响:①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等;②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建康等。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