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共23题;共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
1.宋代由于政治上的弱势,使得它在朝贡贸易中不再追求政治目的,回归了贸易中的经济本性,这反而让政府和民间商人集团在这种经济联系中获得了好处。“好处”体现在
A.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C.产生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D.加速了大批市镇的兴起
2.宋人喜欢牡丹花,《陈州牡丹记》载,尽管“园户植化如种黍粟,动以顷计”,仍供不应求,于是买家便在秋天预先付款,至来年春天拿到所买之花。由此可知,当时
A.区域间长途贸易较发达 B.宋代商品经济活跃
C.农商身份界限日趋模糊 D.社会攀比之风兴盛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处,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C.出现纸币“交子”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
4.与唐代诗歌相比,宋代诗歌更富有哲理意蕴,哲理内涵与诗歌本身相互融合,其巨大魅力是在事理感悟中蕴含情趣,如苏轼的《题西林壁》和朱熹的《观书有感》。宋诗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于
A.科举制度的完善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商品经济的发达 D.儒学思想的创新
5.如图是南宋李嵩《货郎图》,该画作体现了
A.文人追求意境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高超写实手法 D.市坊界线被打破
6.下面是公元997~1072年北宋两税(针对农民征收的税收,分夏秋两季征收)与政府的财政收入统计图(单位:万贯)。对图中数据变化解析符合史实的是
A.北宋时期农业遭到严重破坏
B.商业税对国家财政的贡献上升
C.民族战争胜利补充大量岁币
D.政府“裁员节流”政策初显成效
7.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中写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该词作内容不能反映出当时
A.人口众多 B.市民殷富 C.商业繁荣 D.租佃关系出现
8.在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四川的商业活动用铜钱交易。但是铜钱体重值小,1000个大钱重25斤,买1匹绢需要90斤到上百斤的铜钱,流通很不方便。于是,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命名为交子,代替铜钱流通。以上现象最早出现在
A.北宋 B.隋唐 C.商朝 D.南宋
9.北宋时,中国人已懂得用烧煤炼钢,大型手工业雇佣数百全职的产业工人,而政府的两处军工业聘用八千工人,华北的钢铁业以1078年为例,年产达125万吨,而英国于1788年即工业革命之始才不过年产76000吨。这反映出当时( )
A.华北是全国炼钢业的中心 B.北宋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宋代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 D.宋代钢铁业领先于世界
10.宋代商业政策实现了“以税代利”,即由重视专卖榷利向注重征收商税转变。其透露了这样一种信息:国家承认和保护私有商业,商人只要按章纳税,就可以自由经商。此外,皇帝还经常下达禁止乱征杂税和乱推杂役的诏令。宋代此举
A.改善了商业的经营环境
B.改变了士农工商旧格局
C.促进了海外贸易的繁荣
D.推动了抑商政策的废止
11.《元史·食货志二·市舶》记载:互市之法,至宋置市舶司于浙、广之地,以通诸蕃货易,则其制为益详矣……至元十四年,立市舶司……每岁招集舶商,于蕃邦似易珠翠香货等物。及次年回帆,依例抽解,然后听其货卖。表明这一时期( )
A.对外关系已向近代转型 B.工商业镇成为贸易网络核心
C.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兴起 D.政府对海外贸易实施有效管理
12.宋代处于中国古代社会承上启下的转型时期,从唐代开始的社会经济结构和阶层结构的变化,在宋代得以最终完成。这一过程
A.瓦解了传统的“四民”结构 B.冲击了农耕经济的发展
C.使平民社会的因素开始显现 D.加强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13.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战国时期由于湖泊密布、榛莽丛生、土质紧密,其耕地被视为下田。但到唐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却发展成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这一变化反映了
A.粮食商品化程度提高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14.宇宙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
①陆九渊 ②塞内卡 ③王守仁 ④泰勒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绍兴十四年(1144年),南宋王朝又批准泉州市舶司以广州市舶司为例,每年在造发外国商船时,可以“支破官钱三百贯文,排办筵席招待‘诸国菩商’”。淳熙二年(1175年),南宋政府取消“菩商上许于市舶置司所贸易,不得出境”的规定。这些举措( )
A.扩大了中外贸易的范围 B.有利于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
C.便于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D.有效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危机
二、填空题
16.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宋与辽夏金边境,官方设置 互市交易,民间贸易活跃。 出现纸币,元朝将 作为主币发行。 税收成为宋元国库的重要财源,丝织品、 和 等远销亚非,输入商品多为 、珠宝等。主要外贸港口有 、 、 等。北宋的 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百万,临安到元朝恢复旧称 ,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元朝 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17.儒学复兴的表现: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 ,为万世开 ”的口号。
18.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高峰,面向 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19.经济重心南移原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从魏晋南北朝到唐朝,北方地区历经“八王之乱”、十六国混战、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的兼并混战,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又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1) 。
(2)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迅速发展。
20.门第观念变化背景:隋唐时期, 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庭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到 ,门第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
三、材料分析题
21.中华文明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丰富,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创办私学,口授其说,弟子耳受其言,言传身教得到了最佳的普及效果,私学是儒学发展史上首先出现的传播与普及途径。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摘编自刘平《普及与推广中华儒学经典的思考与献议》
材料二 南宋朱熹大力推广理学。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统治时期推动儒学发展的因素。
(2)据材料二、朱熹对儒学教育进行了哪些深入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大力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22.材料 当年,努尔哈赤以“遗甲十三副”起家,创造了一个相当大的汗国。它实际上是一个部落联盟,分成八个旗,每一个旗自有旗主。旗主对下有完全的统治权,对上向努尔哈赤效忠。
雍正从即位的时候起,便对八旗制度进行了改革:
颁布“上谕”,禁止下五旗(镶白、正蓝、镶蓝、正红、镶红五旗)各旗旗主对担任政府官吏的旗员勒索。
他又把都察院的满洲人御史调派到八旗去,每旗二人,稽查一切。从此,各旗的内部行政,在实际上被中央直接管理。下五旗的半独立主权,名存实亡。
各旗彼此之间,也不许发生横的关系。这一旗的旗员与包衣(相当于农奴集团长官),不许到别一旗旗主那里去当差。上三旗的旗员包衣,更绝对不许“在诸王门下行走”。
——摘编自黎东方《细说清朝》等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帝旗务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雍正帝的旗务改革。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宋嘉祜改法后,东南茶法实行了40余年的通商法。其最大弊端如蔡京所说:“至祥符中岁收息五百余万缗,庆历以来法制寝坏,祐初遂罢禁植,行便商之法,客人园户私相贸易,公私不给,利源寝销,岁入不过八十余万。”针对此,蔡京采取了以下举措(下表):
崇宁元年(1102年) “选官置司提举措置,并于产茶州县随处置场,官为收买","将荆湖江淮两浙福建七路州军所产茶依旧禁榷"。各路设立茶事司。“置场地园户皆籍名数,岁男于官吏,皆用仓法”。
崇宁四年(1105年) “罢官置场,商旅并即所在州县或京师请长短引,自买于因户,茶贮以笼部,官为抽盘,循第叙输息论,批.引贩卖"。商人贩茶过程:商人赴官府购买茶引笼篰—→与园户购茶—→赴官场查验榆息批引→市场销售。
——摘编自黄纯艳《论蔡京茶法改革一兼论宋代茶法演变的基本规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蔡京茶法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蔡京茶法改革的意义。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材料“朝贡贸易”、“回归了贸易中的经济本性,这反而让政府和民间商人集团在这种经济联系中获得了好处”及所学知识可得,这种贸易指的是宋与海外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平等互利海外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经济重心的转移,排除A项;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交子,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中未体现市镇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2.B
【详解】根据“……仍供不应求,于是买家便在秋天预先付款,至来年春天拿到所买之花。”可以看出,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市场上已经出现了“预先付款”的模式进行定购,反映的是宋代商品经济活跃,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长途贸易,排除A;材料与身份问题无关,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到攀比,排除D。
3.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C正确;A是春秋时期私商的出现,排除;B项指商帮,出现于明清时期,排除;D项出现于明朝,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理解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进行判断即可。
4.C
【详解】据题干“宋代诗歌更富有哲理意蕴”“在事理感悟中蕴含情趣”等关键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起与扩大,“蕴含情趣”的宋代诗歌更适应市民阶级的需求,故C选项正确;宋代科举考试命题以“四书”“五经”为主,不考诗词,更没有要求诗词中要蕴含情趣,A选项错误;中央集权的强化体现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题干未涉及宋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选项错误;儒学在宋代发展为理学,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不可能强调诗歌中要“蕴含情趣”,D选项错误。
5.C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图片内容通过写实的手法,展现出货郎及妇孺等劳动人民朴实的生活状态,故C项正确;画作并未体现文人画追求意境的特点,排除A项;图片无法体现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排除B项;从该画作中无法看出贸易场所与住宅区分离,排除D项。故选C。
6.B
【详解】根据图示可知,政府两税收入变化不大,但政府的财政收入却迅速增加,主要是因为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商业税收增加,B项正确。如果北宋时期农业遭到严重破坏,政府两税收入必然减少,但与图示信息政府两税收入变化不大,排除A。北宋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基本上都是北宋政府给岁币少数民族政权,排除C。D项说法错误,北宋时期出现“冗官、冗费”现象,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7.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租佃制是地主以土地出租给农民,从而剥削农民的制度,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材料中的钱塘指的是繁华都市,而且时间是北宋,因此《望海潮》不能反映出当时租佃关系出现,D项符合题意;材料“参差十万人家”体现的是当时人口众多,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体现的是市民殷富及商业繁荣,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项。故选D项。
【点睛】
8.A
【详解】根据题意,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是民间交易的凭证,A项符合题意;隋唐和商朝没有出现纸币,排除BC项;南宋在北宋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北宋时华北的钢铁业以1078年为例,年产达125万吨,而英国于1788年即工业革命之始才不过年产76000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烧煤炼钢的规模、产量非常大,甚至超过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年产钢量,说明宋代钢铁业领先于世界,D项正确;材料只是以华北钢铁业为例,不代表华北是全国炼钢业的中心,排除A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代,排除B项;明代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政府“以税代利”,国家承认和保护守法经营的私有商业,并经常下达禁止乱征杂税和乱推杂役的诏令,说明宋代对商业活动的监管有所放松,商业经营环境有所改善,A项正确;宋代的商业政策并未改变中国古代士农工商的传统格局,排除B项;“以税代利”等商业政策不只适用于海外贸易,排除C项;抑商政策的废止是在近代,并非宋朝“以税代利”等商业政策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据材料可知,宋元在浙、广等地设置市舶司,用来与外国交通贸易,互市制度详备,海外贸易发达,表明政府对海外贸易施以有效的管理,D项正确;对外关系向近代转型是在清朝时期,排除A项; 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是在明清时期,排除B项;海上丝绸之路在汉代已经兴起,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唐宋时期在经济结构上,传统的封建土地国有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迅速发展,土地转移和流通的频率加快,租佃契约关系得以确立,这种变化诱发社会结构随之发生变化,科举制的发展以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使得传统的门阀士族势力退出历史舞台,庶族地主取而代之,平民社会的因素开始显现,社会流动性空前加强,为宋代士大夫阶层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C项正确;“瓦解了传统‘四民’结构”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A项;这一过程有利于封建农耕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冲击其发展,排除B项;这一过程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而不是加强社会阶层的固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由战国时期的“下田”发展为唐宋时期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反映了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故B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粮食商品化程度,故A错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之一,但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材料信息无关,故D错误。
14.C
【详解】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宇宙便是吾心”是陆九渊的观点,“万物始于水”是泰勒斯的观点,“心外无物”是王守仁的观点,塞内卡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他主张人们用内心的宁静来克服生活中的痛苦,没有明确提出题干中观点,塞内卡反对奴隶制度,主张“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的”,其实本题非常简单,就是直截了当考查著名思想家的典型的主张,便于学生入题,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王守仁等中外思想家的观点
15.B
【详解】据题意可知,两宋时期会由政府出自招待外商,同时减少了对外贸易的限制,因此这些举措为对外贸易营造了较好的环境,从而有利于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这些举措是营销了有利于对外贸易的环境,而不是扩大了范围,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这些举措并不是为了缓解财政危机,排除D项。故选B项。
16. 椎场 北宋 纸币 外贸 瓷器 茶叶 香料 广州 泉州 明州 东京 杭州 大都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宋与辽夏金边境,官方设置榷场互市交易,民间贸易活跃。北宋出现纸币,元朝将纸币 作为主币发行。外贸税收成为宋元国库的重要财源,丝织品、瓷器和茶叶等远销亚非,输入商品多为香料、珠宝等。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北宋的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百万,临安到元朝恢复旧称杭州,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元朝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17. 绝学 太平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载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①绝学,为万世开②太平”的口号。
18.大众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高峰,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点睛】
19.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稳定
【详解】根据材料“北方地区历经‘八王之乱’、十六国混战、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的兼并混战,……其后,北方又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结合所学得出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稳定。
20. 士族 宋朝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①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庭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到②宋朝,门第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
21.(1)因素:董仲舒创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设五经博士传授儒家经学;设科射策,使儒学与仕途相结合。
(2)探索:用理学重新解释经典,使理学普及化、通俗化;注重以封建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规范,推动理学的生活化;注重对少年儿童的启蒙教育。
条件:宋朝与少数民族并立(或宋朝封建国家分裂、民族融合);宋朝封建经济的发展(或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印刷技术的提高(或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宋代私学(或书院)的发展。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适合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根据材料“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获得正统地位;然后依据材料一“武帝立五经博士……设科射策,劝以官禄”可知,设立五经博士,传授儒家经学,设科射策,使儒学与仕途相结合。
(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第一问的探索:根据材料“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可知,用理学重新解释经典,使理学普及化、通俗化;依据材料“他编《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都作了道德规定”可知,注重以封建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规范,推动理学的生活化;注重对少年儿童的启蒙教育。
第二问的条件:从社会存在着手,结合所学从宋朝政治(或历史阶段特征)、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分析即可。如:宋朝与少数民族并立(或宋朝封建国家分裂、民族融合);宋朝封建经济的发展(或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印刷技术的提高(或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宋代私学(或书院)的发展等。
22.(1)内容:禁止下五旗旗主勒索担任政府官吏的旗员;派御史稽查八旗事务;不许各旗之间发生横向关系。
(2)评价:削弱了八旗诸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加强了专制皇权;使旗人的特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增强了清朝的军事力量,保障了国家统一。但是雍正帝的旗务改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八旗制度的弊端。
【详解】(1)内容:根据材料中“禁止下五旗(镶白、正蓝、镶蓝、正红、镶红五旗)各旗旗主对担任政府官吏的旗员勒索”,“把都察院的满洲人御史调派到八旗去,每旗二人,稽查一切”,“各旗彼此之间,也不许发生横的关系”等信息,从旗务管理、监督和旗人联系等方面,概括雍正帝旗务改革的内容。
(2)评价:根据材料中雍正帝改革旗务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运用辩证方法,从君主专制、社会秩序、国家发展和局限性等方面,简评雍正帝的旗务改革。
23.(1)原因:原有茶法存在弊端;政府茶税收入减少;商品经济的发展;强化中央集权需要。
(2)意义:增加了政府收入;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对促进市场的良性竞争和贸易往来有推动作用;为后世经济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中“(东南茶法)最大弊端如蔡京所说……”可知,原有茶法存在弊端;根据“公私不给,利源寝销,岁入不过八十余万”可知,政府茶税收入减少;根据“崇宁元年(1102年)”“崇宁四年(1105年)”,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等方面分析可知,蔡京茶法改革的原因还包括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强化中央集权需要。
(2)意义:根据材料中“于产茶州县随处置场,官为收买”“各路设立茶事司”“置场地园户皆籍名数,岁男于官吏,皆用仓法”“茶贮以笼部,官为抽盘,循第叙输息论,批、引贩卖”,结合所学知识,从税收、行政、经济等方面分析可知,增加了政府收入,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根据“商人贩茶过程:商人赴官府购买茶引笼篰—→与园户购茶—→赴官场查验榆息批引→市场销售”可知,对促进市场的良性竞争和贸易往来有推动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蔡京茶法改革为后世经济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