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5 19:1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共23题;共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
1.如表为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作出的部分规定。这表明国民政府( )
发表时间 出处 内容
1937年7月12日 《卢沟桥事件第二次会报》 必要时令第三者出绥东侵内蒙,以扰敌之侧背
1937年7月底 《第三者使用方面及经路之建议》 建议红军部队“一切旗帜、符号、服装,均改换”,并“以察东龙关为根据地,经赤城向丰宁、承德方面活动”
1937年8月3日 《卢沟桥事件第二十四次会报》 即令陕北朱、毛所部开绥东出察北,向热河挺进
A.意识到抗日根据地的价值 B.已经放弃反共的基本立场
C.调整对中国共产党的策略 D.主动建立与共产党的合作
2.下表是20世纪30年代初,《大公报》发表的有关苏联建设的描述。据此可知,这些描述旨在( )
时间 描述
1931年10月22日 (学习)苏俄军政要人,谋国的忠诚,建国的苦劳
1932年4月9日 (苏联之所以有如此成就)“只因为他们整个的民族,全站在同一的立场上,一齐往前干”
1932年4月23日 俄近年来的繁兴,也全赖他们的民众不断从刻苦中谋出路的结果
A.激发中国人的爱国精神 B.推动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C.宣传苏联经济建设成就 D.配合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3.毛泽东在延安会见美国记者斯诺时说:“因此我们拥护议会形式的代议制政府、抗日救国政府、保护和支持一切人民爱国团体的政府。如果成立了这样的一个共和国,中国的各苏区就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这表明中共
A.打算学习美国民主政治模式 B.欲与国民党开展第二次合作
C.准备与国民党协商和平建国 D.找到适合中国国情革命道路
4.教育家蒋梦麟在自传中记述:“西安事变的消息广播全国之后,老百姓无不忧心如焚,妇女小孩甚至泣不成声。……蒋委员长已安全抵达洛阳,并已转飞南京的号外最先送到东安市场的吉祥戏园,观众之间马上掀起一片欢呼声,……大约半小时之后,北平严冬夜晚的静寂忽然被震耳的鞭炮声打破了。”这一记述反映出
A.民众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 B.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蒋介石统治地位比较巩固 D.张学良的兵谏不得人心
5.1937年,中国守军同日军在上海及周围地区进行了三个月的激烈会战,毙伤日军四万多人,打破了日本“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该会战是
A.枣宜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淞沪会战
6.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
A.九一八事变 B.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
C.七七事变 D.二二六政变
7.成都锦华茶楼向市政府请求允许演大鼓书,并承诺每日加唱抗战歌曲,藉资宣传。成都市长认为茶馆观众集中,如遇空袭,十分危险,拒绝了这个请求。这一情节最有可能发生于
A.1931—1937年 B.1937—1938年
C.1938—1943年 D.1946—1949年
8.1936年12月12日,国民政府西北剿匪副司令张学良、陕西绥靖主任杨虎城,联合对政府主要领导人蒋中正发动兵谏;12月13日,国府革张学良职,苏联政府谴责张学良;12月16日,北大各教授发表宣言,共同谴责张学良。该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
A.兵谏加剧国内外紧张局势 B.中苏主流意识对日本心存幻想
C.兵谏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D.张杨的兵谏行为违背时代潮流
9.当地时间10月9日晚,中国中报的南京大居杀档案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项目名单。这些档案中,证实“南京大屠杀”真实存在的最有力证据是
A.屠杀现场遗迹 B.侵华老兵战争回忆
C.历史文献记载 D.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10.1937年冬至1938年春,周立波以记者身份访问晋察冀边区。他在通讯报告中写道:“现在,这里的每座城镇,每个村庄都有自卫队。”“扶着长戈,他们是英武庄严的卫国的战士,但一回到田里,重新扶起犁耙的时候,他们依旧是朴素的农民。”“壮丁不够的乡村,在路上放哨的,都是小孩子。”由此可见( )
A.国共合作推动全民族抗战 B.群众是敌后抗战的中坚
C.中共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D.边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11.1936年11月,在上海大新公司举行的中国漫画史上“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展品中,高龙生的《国破山河在?》和蔡若虹的《学生救亡运动的一幕》等漫画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应。据此可知,该漫画展旨在( )
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增强抗战胜利的信心
C.呼吁国共成立联合政府 D.提高民众的救亡意识
12.1933年3月,在喜峰口战役中,国民革命军第29军500名大刀队员夜袭敌营获得成功,中国军人用大刀战胜强敌的精神极其可贵,“大刀神威”的形象被广为传颂。该形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媒体对抗日民族英雄的塑造 B.国人重建民族自信的强烈追求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 D.民众深受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
13.以下书籍出版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此类书籍在当时大量出版意在
时间 1932年 1936年 1940年 1940年 1944年
书名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 《民族英雄评传》系列 《中国历史上之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诗话》 《中国民族女英雄传记》
A.宣传民主科学,开展新文化运动 B.反对专制独裁,抨击北洋军阀统治
C.弘扬爱国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 D.争取和平民主,推动国共两党谈判
14.日本花谷少佐在战后回忆录中说出了某一事件的真相:“……河本亲自把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川岛中队长立即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材料反映的
A.七七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西安事变 D.九一八事变
15.某电文载“把皇帝带到沈阳。……我们可以制造欢迎中国皇帝的公众舆论,来制造一场看起来很像是中国的政治运动。”此电文若作为第一手史料引用,适用于研究
A.二次革命 B.洪宪帝制
C.护国运动 D.伪满洲国
二、填空题
16.进一步扩大侵略
(1)占据整个东北地区
(2) (淞沪抗战)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上海 路军奋起抵抗。
(3) 年3月,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4) 日本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 运动”。日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 ”。
17. 年,北平学生发起 ,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18.“七七事变”
(1)经过:1937年7月7日晚,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又称 。
(2)影响:中国 由此开始。
19.1936年, 发展到三万余人。在共产党员 、 等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浴血奋战,牵制了大量日军
20.经济与军事
经济 土地改革 内容 1947年夏,中共中央制定了《 》
目的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剥削制度
影响 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军事 战略进攻 概况 1947年6月, 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 辽沈战役 东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
淮海战役 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南线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被消灭
平津战役 基本解放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三、材料分析题
21.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深刻影响着世界的政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二 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到1947年,它已有纺锭177万枚,线锭33万枚,布机4万余台,分别占全国纺锭数的39.26%、线锭数的70.7%、布机数的60.9%。1946年生产绵纱42.6万件,1947年增为74.5万件,分别占全国绵纱产量的32%和39%;……战后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独占了敌伪纱厂积存的大量原料,……公司利用雄厚实力,操纵全国绵纱市场,同时承包全国军队用布用纱任务。……这些特权,使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成为一个具有专卖色彩的工商一体的垄断性集团……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与国家银行关系密切。
——《抗战胜利后形成的国家资本企业集团》
材料三 抗日战争后期……赴美留学的中共党员和“建社”成员,遵照南方局的指示,一面努力学习科学技术,一面广交朋友。1945年夏,董必武到旧金山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会后到纽约主持成立了以“星五座谈会”为代号的“中共在美领导小组”。在该小组领导下,从1946年初到1947年,在美留学、工作的中共党员和积极分子,……在留美科技人员集中的纽约、波士顿、芝加哥、明尼苏达、旧金山、洛杉矶等大中城市建立了“建社”和类似的小型科技组织。随着解放战争的迅猛发展,1948年便开始组织一些科技人员或回解放区参加建设,或到国统区准备迎接解放。从新中国成立前夕至50年代中期,在国外主要是在美国留学或工作、造诣很深的高级科技人员相继回国,形成了一次次高级科技人员回国潮。
——《重庆抗战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和结束战争的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你赞成《日本天皇停战诏书》中提出的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吗?请列举至少1例史实证明你的看法。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的主要特征和形成的原因。
(4)根据材料三,回答中共南方局派出的留学生在国家发展上的突出作用。
22.在争取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五四运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至国内,国人的爱国情绪空前的蔓延开来,受到新文化运动洗礼的青年学生情绪尤为激烈。5月4日下午,北京三千余名学生手持写有“拒绝和约签字”等内容的小旗,发表演说,沿途向群众散发传单。以游行示威为开端的罢课、罢市、罢工风潮席卷全国,蔚为壮观的五四爱国运动以中国代表拒签《凡尔赛和约》而圆满结束。中国近代以来在对外交涉中首次做出没有屈服的抗争,日本也最终未能获得继承德国在山东权益的合法依据,从而为中国此后收回山东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李喜所、李来容《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与辛亥革命相比,五四运动具有哪些新的特点?结合新的时代和社会条件,分析这些特点的基本成因。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有哪些?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5年,共产国际面临新的国际形势,为适应这一变化,共产国际在当年7~8月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以确立新的战略和策略路线。65个党组织的510名代表出席了大会。季米特洛夫主持并在大会上作了“法西斯的进攻与类产国际在争取工人阶级统一、反对法西斯的斗争中的任务”的报告,大会据此通过《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决议》。大会揭露了法西斯的阶级本质是极端民族主义、帝国主义的公开恐怖独裁,呼吁各国人民行动起来,反对法西斯,制止战争爆发,要求各国共产党同社会民主党派采取联合行动,实现工人阶级的统一,并联合其他民主阶层形成户泛的反法西斯人民阵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要争取建立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统一战线。会议决定,鉴于国际影势日益复杂,各国具体体情况又被为不同,共产国际执委会“一般不直接干涉各国党内部组织的事务”。
——摘编白刘明翰、海恩忠《世界史简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国际七大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国际七大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卢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的部分规定中已经没有明确信息要对红军进行围剿,反而建议红军到战事频繁的察哈尔、绥远进行应敌,可见当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后,国民政府在调整对中共的策略,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国民政府对军队防驻位置的变换,没有明确涉及抗日根据地的具体态度,排除A项;当时国民党未从根本上放弃反共立场,后来的皖南事变充分反映出国民党的反共立场,排除B项;材料信息只能表明国民政府调整对中共的策略,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动建立与共产党的合作,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根据材料“(学习)苏俄军政要人,谋国的忠诚,建国的苦劳”“只因为他们整个的民族,全站在同一的立场上,一齐往前干”“俄近年来的繁兴,也全赖他们的民众不断从刻苦中谋出路的结果”及所学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此时《大公报》介绍了大量关于苏联军民团结斗争,维护全民族利益的奋斗事迹,其意在激发国人的爱国民族意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共产党关于建设革命根据地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强调苏联在经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国民大革命发生于1924至192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中国共产党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故排除A;由材料“如果成立了这样的一个共和国,中国的各苏区就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可见中共欲与国民党开展第二次合作,故选B;材料中没有提到国民党,排除C;井冈山时期,共已经找到适合中国国情革命道路,排除D。
4.A
【详解】材料“……蒋委员长已安全抵达洛阳,并已转飞南京的号外最先送到东安市场的吉祥戏园,观众之间马上掀起一片欢呼声”体现的是民众对西安事变及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这主要和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有关,A项正确;民族成为主要矛盾是在华北事变后,排除B项;材料与蒋介石的统治地位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众对张学良兵谏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1937年,中国守军同日军在上海及周围地区进行了三个月的激烈的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故D项正确;枣宜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地点不符合“在上海”,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6.A
【详解】关东军是指日本驻扎在中国东北的军队。因为A项是进攻沈阳,B项与关东军的侵略行径无关, C项是进攻北平,D项是进攻上海,所以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九一八事变”是关东军发动的,故A正确。
7.C
【详解】材料中说明的是成都民众抗日的要求,“如遇空袭,十分危险”说明此时国民党政府迁到重庆,日本开始进攻西南地区,应该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之后,C项正确;A是全面爆发战争之前,不符合题意,排除;B是抗战防御阶段,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是解放战争时期,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8.B
【详解】根据“苏联政府谴责张学良;12月16日,北大各教授发表宣言,共同谴责张学良”可以看出,中国和苏联方面都不希望张学良通过这种方式逼迫蒋介石抗日,从本质上反映出中苏对日本还抱有幻想,认为还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中日问题,故B正确;A项不是本质反映的内容,排除;是否有群众基础,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张杨的行为顺应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压迫的潮流,排除D项。
9.A
【详解】屠杀现场遗迹是第一手史料,可信度强,故A项正确;回忆带有主观色彩,故B项错误;历史文献记载往往带有个人主观意识可信度低,故C项错误;幸存者的控诉材料也会带有情感倾向的主观意识,故D项错误。故选A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1937年冬至1938年春,周立波以记者身份访问晋察冀边区”、“扶着长戈,他们是英武庄严的卫国的战士,但一回到田里,重新扶起犁耙的时候,他们依旧是朴素的农民。”“壮丁不够的乡村,在路上放哨的,都是小孩子”可以看出抗战时期边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战,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晋察冀边区的抗战情况,并不是国共合作,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全面抗战,并不是强调群众,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是井冈山时期对抗国民党政府的指导思想,这一时期是国共合作抗日,不可能继续坚持,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1936年”、“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应”等信息可知,这是在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的脚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所以这些漫画是为了提高民众的救亡意识,共同抗日,D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1937年才建立,所以此时还谈不上“巩固”,排除A项;此时全面抗战还没有开始,这些漫画是要提高民众的救亡意识,而不是增强抗战胜利的信心,排除B项;国共要成立联合政府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这些漫画此时还是为了救亡,而不是呼吁成立联合政府,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日本局部侵华,不到半年的时间东北全境沦陷,因此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国人迫切需要重建民族自信,争取民族独立,这是“大刀神威”形象形成并迅速传播的主要原因,故B正确;材料中“大刀神威”的形象被广为传颂,没有强调是媒体,故排除A;中国共产党正式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是在1935年的瓦窑堡会议上,C时间错误;材料中中国军人用大刀战胜强敌的精神极其可贵,“大刀神威”的形象被广为传颂,而未涉及“传统武术”的影响,D错误。
1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32年到1944年我国处于十四年抗日战争时期,因此这一时期对民族英雄的宣传主要是为了弘扬爱国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9年,排除A项;此时处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排除B项;D是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排除。故选C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河本亲自把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川岛中队长立即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结合所学可知为日本炸毁柳条湖铁轨,诬为中国军队所为,发动了入侵东北军营的九一八事变,故选D;七七事变是1937年日本守军攻占北平宛平城,与材料不符,A错误;八一三事变是日军进攻上海,B错误;西安事变是张学良、杨虎城劝谏蒋介石抗日,与材料无关,C错误。
15.D
【详解】根据材料中“把皇帝带到沈阳”指的是溥仪在日本侵华以后实施的建立伪满洲政权的史实,所以D正确,ACB不符合题意。
16. 一·二八事变 十九 1932 华北事变 华北自治 华北事变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二八事变,又称一·二八淞沪抗战,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于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抵抗;1932年3月,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日本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日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因此,①处为一·二八事变,②处为十九,③处为1932,④处为华北事变,⑤处为华北自治,⑥处为华北事变。
17. 1935 一二·九运动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①1935年,北平学生发起②一二·九运动,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18. 七七事变 全面抗战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37年7月7日晚,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故填空1.七七事变;2.全面抗战。
19. 东北抗日联军 杨靖宇 赵尚志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三万余人。在共产党员杨靖宇、赵尚志等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浴血奋战,牵制了大量日军。
20. 中国土地法大纲 刘邓 华北全境 南京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平津战役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1.(1)目的:为了寻求东南亚的安定。
停战的理由:保全日本人民的生命安全、英美宣战与日本侵略的目的一致、战争失败已经成为定局、美国使用原子弹。
(2)不赞成。
史实:如:细菌战等反应侵略性的都可以。
意义: (对中国) 是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泛侵略战争,(对世界)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建议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回答都可以)
(3)特征:国家垄断集团(或者答其它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相关的特征性词语)。
原因:战后接受日本在华企业,操纵市场,与国家政治、军队、银行等有紧密联系。
(4)有利于学习和传播先进的科技成果:有利于扩大中共在国际上的影响,推动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
【详解】(1)目的根据材料一“同享万邦共荣之乐……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可知日本发动战争目的在于为了寻求东南亚的安定;二问理由根据材料一“……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结合所学从保全日本民众安全、英美宣战、战争发展趋势及美国原子弹的使用迫使其投降进行分析阐述。
(2)结合所学可知,日本以寻求东南亚的安定作为发动侵略战争的幌子,但在战争中使用细菌战、大肆屠杀百姓说明日本为侵略性的战争,故不赞成《日本天皇停战诏书》中提出的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意义结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从中国反侵略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国际地位变化、对民主革命影响等进行阐述即可。
(3)一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使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成为一个具有专卖色彩的工商一体的垄断性集团”进行概括即可;原因根据材料二“独占了敌伪纱厂积存的大量原料,……利用雄厚实力,操纵全国绵纱市场,同时承包全国军队用布用纱任务……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与国家银行关系密切” 可知,纺织建设公司的垄断性源于战后接受日本在华企业,操纵市场及与国家政治、军队、银行的紧密联系有关。
(4)作用根据材料三“建立了“建社”和类似的小型科技组织……回解放区参加建设,或到国统区准备迎接解放……新中国成立前夕至50年代中期……高级科技人员相继回国,形成了一次次高级科技人员回国潮”从学习、传播先进科技成果、扩大中共国际影响、推动中国民族解放及巩固新政权进行阐述即可。
22.(1)特点:青年学生发挥先锋作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群众基础广泛。成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了新的社会力量;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熏陶;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集中表现: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国共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推进爱国斗争。重大成果: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3)作用: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为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因素:革命政党的领导;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
【分析】(1)
特点:根据材料“北京三千余名学生手持写有‘拒绝和约签字’等内容的小旗,发表演说,沿途向群众散发传单”得出青年学生发挥先锋作用;根据材料“首次做出没有屈服的抗争,日本也最终未能获得继承德国在山东权益的合法依据”得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根据材料“国人的爱国情绪空前的蔓延开来”得出群众基础广泛。成因:结合所学内容可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了新的社会力量、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熏陶和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
(2)
表现:根据材料“‘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员起来”得出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国共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推进爱国斗争。重大成果: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3)
作用:根据材料“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得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为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因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革命政党的领导、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和民族凝聚力增强等方面分析作答。
【点睛】
23.(1)背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引发国际经济萧条;德意日法西斯上台并猖狂侵略,战争阴云密布;国际社会对法西斯的认识模糊甚至存在幻想;各国共产党应对危机已是当务之急。
(2)影响: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斗争策略的改变;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有利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独立自主解决国内问题;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解析】(1)
背景:由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进而引发国际经济萧条;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战争阴云密布;英法等国采取“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国际社会对法西斯的认识模糊甚至存在幻想;由材料“1935年,共产国际面临新的国际形势,为适应这一变化,共产国际在当年7-8月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以确立新的战略和策略路线……季米特洛夫主持并在大会上作了‘法西斯的进攻与类产国际在争取工人阶级统一、反对法西斯的斗争中的任务’的报告”得出,各国共产党应对危机已是当务之急”。
(2)
影响:根据材料“大会据此通过《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决议》”可得出,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斗争策略的改变,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由“共产国际执委会‘一般不直接干涉各国党内部组织的事务’”可得出,有利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独立自主解决国内问题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