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县德阳初级中学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放眼望去,树木掩映下的八角亭棱(léng)角分明,碧水潭泛着微光。
B.往事如甘甜的美酒,即使封坛窖(gào)藏,余香也总能在回忆中悠然飘起。
C.道路泥泞不要惧怕,生活坎坷(kě)不要沮丧,拥有青春就拥有力量。
D.微风细雨中,踱(duó)步在青石小巷,你就可以邂逅一份纯净的美好。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荧光 帐蓬 络绎不绝 历尽心血
B.云宵 闲瑕 眼花缭乱 如坐针毡
C.决别 屹立 自惭形秽 根深缔固
D.陡峭 狡猾 咄咄逼人 刨根问底
3.下列句子中“附和”一词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3 分)
A.他话管一落,窗外的小鸟就肌凯喳噎叫起来仿佛在附和他的观点。
B.当大家笑起来时,他也附和着笑,虽然他并不觉得那些话题有趣。
C.老师在凝神细听了那位同学的回答之后,立即附和道:“说得不错!”
D.妈妈刚提出举行家庭晚会的主意,弟弟就急忙附和,“好!好!”
4.下面画线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处是( )
今年五一节期间,(A)重庆市文化旅游系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全市43家公共图书馆、41家文化馆免费开放,并提供内容丰富的线上服务。(B)山城曲艺场推出了儿童剧《老虎拔牙》、话剧《雾重庆》等剧目。(C)重庆博物馆举办了《新时代的先声——五四运动图片展》活动。(D)这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
A.A B.B C.C D.D
5.拟人化的描写既能表现景物特点,又能传达情感。请你参照示例,从备选景物中选择一种,进行连续的拟人化描写,不少于两处。(句式不限)(4 分)
示例:清风,轻盈地穿过明月松间,悠然漫步于辽阔原野,悄然而去。
备选景物:微雨 白云 柳枝
6.名著阅读(6分)
根据《简·爱》,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_____(填地名),仆人贝茜(有的版本译为“蓓茜”)的关爱是简·爱灰色童年中的一抹亮色;在洛伍德学校,教师__________小姐的友谊和陪伴给了简·爱心灵的慰藉,让她学会宽容和隐忍……这些人,给了简·爱向阳生长的力量。(2分)
(2)当简·爱与她深爱的罗切斯特走进婚姻殿堂时,发现了疯女人的存在,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当罗切斯特被大火烧成了残疾,简·爱又选择与他长相厮守。这是为什么?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回答。(4分)
7.综合性学习(8分)
“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学校将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内涵我诠释】
(1)请分别概括下面诗句所揭示的自强不息的内涵。(句式不限)(4分)
①志向坚定,奋斗不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②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③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活动我策划】
(2)你班响应学校号召,将开展一次演讲比赛,请你完善活动环节。(4分)
●赛前准备
①个人搜集资料,攒写演讲稿;
②小组比赛,推荐选手;
③
●现场比赛
①选手依序上场,发表演讲;
②
③获奖选手发表感言,评委点评。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 分,每空1分)
8.根据积累,填写句子。
(1)请将下表中的句子补充完整。
类别 古诗文句子 出处
自然风光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离情别绪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________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襟怀抱负 ⑤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⑥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2)古往今来,大批仁人志士为了心中的信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代“牧羊人”杨善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退休后植树造林,老骥伏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致力于让天下百姓吃饱吃好,奉献终身。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15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又何间焉 ___________
(2)小大之狱 ___________
(3)神弗福也 ___________
(4)望其旗靡 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彼竭我盈,故克之。
1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
B.曹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
C.文中的对话描写很精彩,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论述,略写战争过程,材料剪裁得当。
12.曹刿与“链接材料”中的烛之武在强敌入侵时,表现出不同的救国态度和精神品质。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简要分析。(4分)
【链接材料】
晋、秦围郑①。郑文公②使烛之武③见秦君,武辞焉。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遂许之。
【注】①晋、秦、郑: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②郑文公:郑国君。③烛之武:郑国养马官,有谋略。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22分)
樟树下,外婆家
朝 颜
①一群老樟树,时常绵密地铺进梦境里。顺着它们挥舞的长臂,童年、外婆、乡愁,时间的经纬,无数次重新映现在一座名叫樟树下的村庄深处。
②大巴车一路畅行,开进了村委会门前的宽阔停车场,车上走下来一群来自全省各地的文艺家,作为其中一员,你忍不住动情地向众人指认这个村庄在你生命中的特殊意义——外婆家。
③儿时钻进钻出的土房子、老洞水、泥巴路、猪栏牛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还有整洁的水泥路、青砖地。原来供全村人洗衣服的泥堰池塘,如今用片石砌得方方正正,成了荷花池。一口用来汲取饮用水的简易水井不见了,你还记得,井面上垫着一块湿滑的木板,上面长满青苔。
④念书前,你是外婆家的常客,父母忙得脚不沾地的年月,一个无人看顾的野孩子,多么需要一个随时可以倚靠的温暖怀抱,外婆给了你一张共卧的床铺,还有许多个在鼾声中如梦的夜晚。只是,她和三舅三舅母共同生活的这个家很穷,给不了你像样的吃食。有一年夏天,三舅母种了一大块地的胡萝卜,于是到了收获季节,餐桌上便每天都是这一样菜,荤腥就更别提了。你瘦弱,敏感,胆小,食欲总是不佳,又从不敢像表弟妹那样无所顾忌地吐露愿望。外婆担心你瘦得不成人形,便每天晚上在你饭碗底下悄悄埋一个煎荷包蛋,用眼神暗示你到门口屋坪趁黑吃掉。那时候,鸡蛋是不舍得自己吃,要拿去卖钱的,外婆甘冒婆媳不和之风险,给予你的特殊慈爱,何尝不是那个时代不可言说的心酸。
⑤外婆十几年前已长眠于村后的一座山冈。
⑥那群老樟树还在,它还用宽大的枝叶覆盖一座村庄的日升月落,炊烟袅袅。五十六棵老樟树,围绕着一个村庄,已经活了一百年甚至几百年了,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也丰满了几代人的记忆。
⑦这是一座地道的红军村,村里人念念不忘的,有“一家五兄弟齐革命”的故事,也有“七子参军”的故事。后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欧阳汝明,成家很晚,1928年,当革命的火种在瑞金点燃时,欧阳汝明做通老母亲刘氏的思想工作,又挨个说服儿子们投身革命。他的大儿子欧阳克茂参军时,不到三十岁;他的小儿子欧阳克荣随红军北上时,刚满十六岁。悲伤的是,他的七个儿子,全部壮烈牺牲在了长征路上,1934年,这里荣获了“扩红[1]第一村”的旗帜。
⑧几年前,一场前所未有的精准扶贫攻坚战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拉开,短短的时间,全村环境好了,产业做起来了,三舅承包的脐橙园,一年四季长得郁郁葱葱,后来,他们又加种了奈李、甜柚,还在果园里散养母鸡和花鸭,受了大半辈子穷的三舅和三舅母,笑声一日比一日爽朗。
⑨若是外婆还在人世,该有多欢喜呢?
⑩几声鸟鸣隐入稠密的枝叶,阳光在叶隙间跳荡,你闻到樟树的香气,像闻到一股源自光阴的醇酿。临别时,和同行的文艺家们在大樟树下合影留念,身后是一排红色大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你体味着一座村庄的前世今生,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时间之中,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
(选自《民族文学》2020年第8期,有删改)
[1]扩红:扩大红军的力量。
13.本文着力叙写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另外两件。(4分)
①
②樟树下的红色故事。
③
14.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理解。(4分)
五十六棵这样的老樟树,……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也丰满了几代人的记忆。
15.请结合全文分析第⑤段的作用。((4分))
16.第⑩段画线句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全文品析这样表达的妙处。(5分)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时间之中,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
17.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地方政府拟将欧阳汝明家打造成“红色旅游景点”,请你为该景点写一段导游词。不超过100字。(5分)
(二)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各题。(18分)
材料一:
有同学常为这样的事而苦恼,觉得老师教的知识都记住了,但考试时却不能正确作答。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可能是这些知识在他的头脑中是散乱的、碎片化的(如图 1),因此答题时不能准确提取相关知识,或提取出错。如果你头脑中的知识是有规律、成体系的结构化知识(如图 2),在运用时就能准确提取了。因为我们的大脑处理不了太多零散复杂的信息,大脑更喜欢结构化的信息。如何让碎片化的信息结构化呢 这就必须对散乱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纳、整合。
(改编自微信公众号“给思考留点时间”)
材料二:
结构化思维就是以事物的结构为思考对象,来引导思维,从而有效表达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它具有以下作用:
1.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结构化思维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思考问题,对复杂信息进行梳理归类,并对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它还能把复杂问题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小问题,再逐一解决,最终把问题全部解决。
2.能理清思路,清晰地表达。结构化思维能帮助我们思路清晰地表达观点,利于他人理解。在说话时运用“因为……,所以……”“第一……;第二……;第三……”“在 X方面,应该……;在Y方面,应该……”等表示逻辑关系的词语,能让表达更加清晰。
3.帮助构建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是一个树状结构,建立了这种结构后,在后续学习时就能将一个个知识点添加到知识树上去,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知识体系。
(改编自周国元《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
材料三:
用结构化思维来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是寻找结构,寻找结构的关键又在于找到拆分或归类的维度,寻找结构的方法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
1.自上而下找结构
自上而下找结构主要适用于对一个主题或问题进行拆分。先对主题或问题进行结构化拆分(即按照一定维度进行拆分),建立起一个框架,再将已有的信息或解决方案放入到框架中。如,语文老师这样教写议论文:开篇亮出观点,然后将观点分解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层层递进的),再用论据证明分论点,最后对文章进行总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树状结构或线性结构(也叫流程图),如图3、图4:
2.自下而上找结构
自下而上找结构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处理庞杂的信息。这些信息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我们需要根据这种关系(即分类的维度)来建立框架。如,对以下词语进行分类:
白菜 香蕉 大象 牛 李子 豆角
通过分析找到分类的维度——水果、蔬菜、动物,再将香蕉、李子归入水果类,将白菜、豆角归入蔬菜类,将大象、牛归入动物类。
在具体运用时,可按照下面的步骤从庞杂的信息中找到结构:
第一步,头脑风暴。尽可能列出所有思考的要点。
第二步,连线分组。找出所列要点之间的关系,对要点进行分类。
第三步,提炼结构。总结概括要点,提炼观点。
第四步,补充观点。通过补充观点完善思路,如果没有补充,这一步可以不做。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方法无优劣之分,在实际运用时,彼此互为补充。
要形成结构化的思维能力,就必须经常练习。一是归纳积累结构,在看书学习时,看到关于结构的理论或者好的结构,可以将它记下来,并试着运用到具体的例子中;二是按结构化的思维方式写作,尝试每周写一篇文章,先建立文章结构,再填充素材,如果没有时间写文章,可只搭建文章结构,写出关键点即可;三是用结构化思维论证议题,每天给自己一个议题,用结构化的思维去论证这个议题,列出论证结构,能证明你的观点即可。(改编自周国元《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
18.请根据材料一,简述如何才能形成结构化的知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要做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首先要把握问题的本质,再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类。
B.结构化思维有助于我们思路清晰地表达观点,这样对方就能完全接受我们的观点。
C.“自上而下找结构”和“自下而上找结构”这两种方法适用的对象不同,在实际运用时,二者不能兼用。
D.训练结构化思维的方法有多种,用结构化思维论证议题是其中一种方法。
20.自下找结构”这部分,表达上作者用了多种方法,把事理介绍得很清楚,这对我们写作有哪些方法上的启示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以下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说明,请用树状结构对它进行梳理。材料三中的树状结构图供参考,答题时可不画方框。(6分)
本单元所选的都是议论性文章。它们或谈人生,或议社会,或论教养,无不闪耀着思想的光芒。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有时直接阐释道理,有时运用材料进行论证,论述密,说服力强。阅读这类文章,可以深化我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提高思辨能力。
四、写作(55 分)
22、以下两题,选做一题。(55分)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
(1)那一刻的随意馈赠,
宛如秋夜的流星,
在我的生命深处点燃了烈焰。
——泰戈尔《流萤集》
上面的小诗,揭示了馈赠的意义。请以“你的馈赠,点燃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学校发现,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和父母之间存在沟通障碍,亲子子关系紧张。为了架起父母和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学校设立了“心之桥”信箱。小渝和他的妈妈分别来信,诉说各自的苦恼。
小渝觉得妈妈不理解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要求过高,看不到自己的努力,还偷看自己的手机,甚至不准自己坚持兴趣爱好……
小渝妈妈则认为孩子不懂事,临近中考却没有紧迫感,花大量时间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一回家,就拿上手机进入房间,关上房门,不与自己沟通交流……
请你选择来信中的某些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心之桥”的名义写一封回信,帮助小渝和妈妈彼此增进了解。你可以给小渝回信,也可以小渝的妈妈回信,回信日期为6 月 12 日。
答案
B 2、A 3.C 4.D
示例:微雨,点洒在花间,静听花的呢喃,笑看春意满园。
6.((1)(2分)盖茨海德府(或:盖茨黑德府) 坦普尔(或:谭波儿、谭波尔)
(2)简·爱自始至终都深爱着罗切斯特,选择离开是因为她发现罗切斯特的妻子还活着,如果留下来就只能做他的情妇,就失去了人格尊严;(2分)选择长相厮守,一是因为他们有真爱,而真爱无关长相、地位与财富,二是因为疯女人已死,他们可以堂堂正正地结合。
7.(1)①历经磨难,坚韧顽强 ②任重道远,求索不止
(2)环节补充恰当。
赛前准备,示例一:推选主持人,撰写串词,安排演讲顺序。
示例二:推选评委,设计奖项,制定评选细则。
现场比赛,示例:评出奖项(或等级),公布结果。
谁家新燕啄春泥 大漠孤烟直 随君直到夜郎西 山回路转不见君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先天下之忧而忧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矩成灰泪始干
9.((1)参与 (2)诉讼事件(或:案件) (3) 赐福,保佑 (4)倒下
10.(1)(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2)敌方士气衰竭,我方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11.A(不是“人格卑鄙”,而是“见识浅陋”)
12.曹刿主动救国,同乡人阻止都没能拦住,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烛之武不是主动出来救国,国君派他出使他都推辞,晓以私利后才答应出马,可见他重个人名利、轻国家大义。
13.①念书前,外婆担心我太瘦为我煎荷包蛋。(答成“外婆甘冒婆媳不和之风险,给予你的特殊慈爱”也可)
②现在,精准扶贫政策让樟树下产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足。
14.“村庄的符号”,老樟树己经成了村庄的标志。(“标志”答成“特征”“象征”“代表”也可):村庄名叫“樟树下”。“几代人的记忆”:当年樟树下百姓投身革命,参加红军的时代;我读书前外婆家生活艰辛的年代;如今脱贫致富的生活。
15.①交代外婆去世的信息,表达了对外婆去世的遗憾、感恩、追念和怀想。
②独立成段,起强调作用。
③是对第4段内容的承接和收束。
④与第9段形成呼应。
16.把自己比拟为樟树,物我相融,表明作者与樟树都是村庄历史变革的见证者,写出了村庄给我滋养,给我希望。
17.各位游客:欢迎来到“七子参军之家”,这家主人叫欧阳汝明,1928年,他做通老母亲的思想工作,说服七个儿子投身革命。后来,七个儿子全部牺牲在长征路上。这种革命精神,多么令人敬仰!
18.对散乱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纳、整合,使之成为有规律、成体系的结构化知识。
19.D
20.作者通过举例,更具体地说明了“自下而上找结构”的方法;/作者分步骤,更为清晰地讲解了如何从庞杂信息中找到结构;/作者通过高度概括(提炼观点),使读者更为快速地了解从庞杂信息中找到结构的方法。
21.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