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版 八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一)(教师版 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版 八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一)(教师版 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6 11:29:0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一)
时间:70分钟 满分:75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每小题2分,共30分)
1.小华同学在看某部电影时,听到了这样一段话外音:“在古老的中国,1949年是震撼人心的岁月,5000年的日月星辰,黄河曾多少次荡涤沧桑大地,可没有哪一次的改朝换代可以和毛泽东及其战友们领导的这一次壮举媲美....”这里的“壮举”(  )
A.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B.使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C.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答案】B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依据题干的“1949年,改朝换代,毛泽东及其战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故B符合题意;
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胜利与1949年的“壮举”不符,排除A;
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排除C;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的成立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开国大典的重要历史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知识卡片,其中有误的是(  )
背景:美国的侵略严重成胁中国安全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过程:中朝军民并肩作战,把侵略军赶回“三八线”附近
意义:中国洗雪了百年国耻,极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A.背景 B.目的 C.过程 D.意义
【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中国洗雪了百年国耻,极大提高了国际地位是港澳回归的意义。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三项表述都正确,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有关知识。试题有些难度,学生容易把抗美援朝的意义与港澳回归的意义相混淆。因此,理解和识记抗美援朝与港澳回归的相关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3.数字见证辉煌巨变,数据凝聚奋进力量。下表是我国工农业主要产量增长速度表(1957年与1952年比较),据此推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工农业总产值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钢产量 煤产量 发电量 农业总产值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1957年比1952年增长(%) 67.8 210.0 83.0 296.0 96.0 166.0 24.8 19.0 26.0
年均增长(%) 10.9 25.4 12.9 59.2 19.2 33.2 4.5 3.7 4.7
A.土地改革的进行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八字方针的提出
【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957年和1952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钢产量、煤产量、发电量等都有了大幅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相应的发展其它,这才使得我国的重工业等有了大幅提高,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土地改革的进行,不符合题意;
C.中共八大的召开,不符合题意;
D.八字方针的提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表格内容,看出数据的变化,再结合其中的时间,分析这一时期变化的原因回答。
4.“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批的科技工作者、工人、解放军指战员,在国家经济落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发愤图强,用较短的时间,突破了许多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材料体现出20世纪60年代我国取得科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人民建设的热情
C.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 D.党和政府的支持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大批的科技工作者、工人、解放军指战员”“发愤图强”等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艰苦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B符合题意;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为这些成就的取得提供了保障,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必不可少,但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包含科技工作者、工人、解放军指战员在内的最广大中国人民的贡献,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时期取得的建设成就。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40多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
C.中共十四届二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答案】A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因此:
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知识。难度不大,熟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即可作答。
6.1988年,来自全国各地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竞高达20万,形成中国当代史上极为壮观的人才流动大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 B.海南经济发展成绩显著
C.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D.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
【答案】C
【知识点】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1988年,国家决定在海南设立经济特区。“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竞高达20万”正是因为中国在海南设立经济特区,加快了改革步伐导致。故C符合题意;
海南1988年设立的是经济特区,不是自贸区,排除A;
海南经济此时刚刚起步,排除B;
国有企业改革是1984年开始,排除D。
故答案为: C。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国对外开放的过程,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7.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实现了两次巨大的飞跃,并形成了两个重大理论成果。下列表述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成果有(  )
①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④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邓小平理论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仔细审查①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评】比较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革命和建设理论,开辟的两条道路。背景、内容、共同点,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8.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下列与这一理念相符的事件是(  )
A.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B.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答案】D
【知识点】“一带一路”
【解析】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体现了中国国家和人民与世界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
ABC三项均发生在十八大以前,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与题干理念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带一路”建设及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理解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
9.北京西藏中学是一所藏族中学,也是北京援藏的一个重要项目,1987年建成投入使用。当年,来自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和昌都地区的101名平均年龄12岁左右的藏族学生到北京学习,其中80%来自农牧民家庭。这体现了我国(  )
A.重视帮助少数民族的经济建设 B.重视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C.重视扶持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 D.重视改善少数民族的交通状况
【答案】C
【知识点】共同繁荣发展
【解析】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西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来到北京学习,接受北京先进的教育,这体现了我国重视扶持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故选项C符合题意;
A.重视帮助少数民族的经济建设,不符合题意;
B.重视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不符合题意;
D.重视改善少数民族的交通状况,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0.据中国台湾网报道:蔡英文上台执政以来,没有对台湾民众干出一件好事,却大张旗鼓地为“台独”招魂。“去蒋”“去孙”“去中国化”的损招不断,为“台独”大开方便之门。材料表明(  )
A.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B.“台独”势力猖獗严重影响台湾问题的解决
C.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保证
D.国际反华势力阻挠两岸的和平统一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蔡英文上台执政以来,没有对台湾民众干出一件好事,却大张旗鼓地为‘台独’招魂。‘去蒋’‘去孙’‘去中国化’的损招不断,为‘台独’大开方便之门”可知,题干反映了蔡英文等“台独”势力猖獗,严重影响台湾问题的解决,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B项正确;
题干反映的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是“台独”分裂势力,没有体现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排除A项;
题干反映的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是“台独”分裂势力,没有涉及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保证,排除C项;
题干反映的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是“台独”分裂势力,没有提及国际反华势力,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
11.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古田会议强调,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是(  )
A.军队政治工作 B.军队改革、军种主建
C.联合作战体系 D.军委管总、战区主战
【答案】A
【知识点】新时代强军之路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A项军队政治工作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时代强军之路,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12.乔冠华先生曾总结新中国外交: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反两霸”,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全方位”。这说明新中国外交(  )
A.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B.寻求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C.缺乏成熟的外交理论依据 D.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答案】D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全方位外交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是不同时期具体的外交方针不同,体现了我国外交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中美关系正常化、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现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及背景进行分析解答。
13.在时间轴的空白处应填入(  )
A.多边外交的原则 B.一个中国的原则
C.一国两制的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日《联合声明》:“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即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九二共识”。 因此,四个重大事件的共同点是均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外交成就与祖国统一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紧扣材料并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很易得出正确答案。
14.新中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是(  )
A.建立了新的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B.主持设计武汉长江大桥
C.成功地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
D.领导了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和实验
【答案】C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袁隆平的主要贡献,袁隆平被称之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成功地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水稻被称之为“东方魔稻”。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袁隆平的主要贡献。
15.观察“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人民生活”统计表,可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年度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2017年 28935元 18234元 11546元
2018年 31031元 19912元 12365元
2019年 33563元 21305元. 13228元
2020年 35473元 20559元 13969元
A.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日益提高 B.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呈下降趋势
C.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中有降 D.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大幅度降低
【答案】A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 观察“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人民生活”统计表 可知,从2017年到2020年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由28935增加到35473元,可知,城镇金民可支配收入日益提高,选项A正确;
选项B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呈上升趋势,排除;
选项C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排除;
选项D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在持续增长,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属于图表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二、简答题(本大题1个小题,共1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看下图
材料二: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向民农宣传土地改革法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请回答:
(1)结合上面材料说明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目的。(3分)
(2)刘少奇说:“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你如何理解这句话?(4分)
(3)材料一所示图片反映了广大农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持有什么样的态度?(3分)
【答案】(1)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
(2)这场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分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
(3)热烈欢迎的态度。
【知识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1)根据材料二“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知,说明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目的是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
(2)本题小题可以从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来理解刘少奇所说的话。
(3)根据图一结合相关内容,土地改革之前农民没有或少有土地,《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因此他们非常拥护土地改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本题两个材料反应了土地改革时期的情形,需要注意的是,本次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这是一种私有制,不是公有制,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才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学生对此容易混肴。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动。呦呦鹿鸣,食野之属,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摘自《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词》
材料二
1956年,中国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60年,中国制造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1973年,中国“长空一号”卫星发射失败。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并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10年,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环月轨道。 2018-2020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球背面影像图;嫦娥五号实现月球采样返回。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江泽民
(1)根据材料一,简述青蒿素“帮人类渡过一劫”的理由。(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6-2020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并结合任意一例史实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改善的表现。(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取得重大成就的因素。(3分)
【答案】(1)青蒿素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独立自主研制;跻身世界先进国家之列;发展过程曲折。
(3)发展经济。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革开放的实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等。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1)理由: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青蒿素的作用分析,如青蒿素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特点:根据“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得出独立自主砑制;根据“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得出跻身世界先进国家之列;结合所学可得出发展过程曲折。
(3)前提条件: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 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佳、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可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是发展经济;史实:结合所学可知,可从吃、穿、住、行、用具体的改变进行回答,如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得到了解決,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因素:可从党的领导、改革开放、人民的努力等角度分析,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革开放的实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等。
故答案为:
(1)理由:青蒿素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特点:独立自主研制;跻身世界先进国家之列;发展过程曲折。
(3)前提条件:发展经济。史实: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因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革开放的实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等。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青蒿素相关知识的掌握。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成就的认识。
18.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某校初二同学进行了一次中国梦”为主题的探究活动。(10分)
材料一: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材料二: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2013年3月17日新华网
材料三:2013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1)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体指什么?(3分)
(2)中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实现”中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什么政治制度?(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2分)
(4)中国人的梦想,生生不息、永无止境。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3分)
【答案】(1)目标: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数量:56个。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贡献:树立远大志向,踏实学习;低碳生活,绿色出行,保护环境,响应绿色新发展理念等。
【知识点】“中国梦”;“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1)根据材料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根据材料二“…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共有56个民族。为实现”中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梦体现了当代中国人民对未来将要实现的理想目标和境界的不懈追求。从当今中国来说,实现中国梦一是追求国家富强,二是追求民族振兴,三是追求人民幸福。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注意理解题意,答题围绕“如何实现中国梦,生生不息、永无止境的追求”,依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比如:树立远大志向,踏实学习;低碳生活,绿色出行,保护环境,响应绿色新发展理念等。
故答案为:(1)目标: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数量:56个。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贡献:树立远大志向,踏实学习;低碳生活,绿色出行,保护环境,响应绿色新发展理念等。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梦”的内涵。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中国梦的相关历史知识。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注意理解题意,答题围绕“如何实现中国梦,生生不息、永无止境的追求”,依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四、探究题(本大题1个小题,共15分)
19.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下面是李老师以“国防建设”为主题设计的作业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舰船 了解近代现代海防】
任务二【大事 建设新的钢铁长城】
(1)古希腊军事家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我们不求控制世界只求有强大的海防。据下列图片,简述近代以来我国海防建设的发展概况。(5分)
(2)国庆阅兵见证武器装备的发展。依据下列图片,解读我国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5分)
第一组 第二组
(3)在下列大事年表中选择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内容包括:论点、所选事件、论述、结论。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5分)
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1958年,我国决定自行研制核潜艇; 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核武器的试验,同年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1970年,我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 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 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2013年,习近平提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 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年成立五大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答案】(1)旧中国有海无防,甲午中日战争时,虽然有铁甲战舰,但也大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海疆安全,我国陆续研制了多型舰艇,导弹驱逐舰、核潜艇、航空母舰等,充实海军,加强了海防。
(2)1949年,开国大典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成立不久,接受检阅的炮兵部队使用的还主要是从国民党军队缴获的炮,只能打击地面目标。2019年国庆阅兵时,接受检阅的已经是地空导弹、核导弹等多种导弹在内的装备部队。开国大典时,接受检阅的飞机只有几架,为了展示,还得重飞。1956年国庆节,国产的歼-5型歼击机飞跃天安门广场。到2019年国庆节,接受检阅的已经成为先进的歼-20歼击机。空军现代化建设有了质的飞跃。
(3)观点:新时代强军之路。
事件:习近平提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中国人民解放军年成立五大战区。
论述: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2013年,习近平正式提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年成立五大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结论:新时代强军取得巨大成就。
【知识点】钢铁长城;海、陆、空军的建设;新时代强军之路
【解析】(1)根据任务一【舰船 了解近代现代海防】图一“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致远舰”和图二“导弹驱逐舰编队”可知,旧中国有海无防,甲午中日战争时,虽然有铁甲战舰,但也大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海疆安全,我国陆续研制了多型舰艇,导弹驱逐舰、核潜艇、航空母舰等,充实海军,加强了海防。
(2)根据题干第一组图片“开国大典阅兵炮兵部队”“2019年国庆阅兵核导弹部队”可知,1949年,开国大典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成立不久,接受检阅的炮兵部队使用的还主要是从国民党军队缴获的炮,只能打击地面目标。2019年国庆阅兵时,接受检阅的已经是地空导弹、核导弹等多种导弹在内的装备部队。据题干第一组图片“开国大典阅兵时的飞机”“2019年国庆阅兵时的歼-20”可知,开国大典时,接受检阅的飞机只有几架,为了展示,还得重飞。1956年国庆节,国产的歼-5型歼击机飞跃天安门广场。到2019年国庆节,接受检阅的已经成为先进的歼-20歼击机。空军现代化建设有了质的飞跃。
(3)本题是小论文题,写小论文,史实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楚。必须做到观点明确、清楚;论据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论证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选择“习近平提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中国人民解放军年成立五大战区。”观点可确定为:新时代强军之路。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2013年,习近平正式提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年成立五大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新时代强军取得了巨大成就。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近代以来我国海防建设的发展、我国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新时代的强军之路的相关史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一)
时间:70分钟 满分:75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每小题2分,共30分)
1.小华同学在看某部电影时,听到了这样一段话外音:“在古老的中国,1949年是震撼人心的岁月,5000年的日月星辰,黄河曾多少次荡涤沧桑大地,可没有哪一次的改朝换代可以和毛泽东及其战友们领导的这一次壮举媲美....”这里的“壮举”(  )
A.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B.使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C.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2.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知识卡片,其中有误的是(  )
背景:美国的侵略严重成胁中国安全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过程:中朝军民并肩作战,把侵略军赶回“三八线”附近
意义:中国洗雪了百年国耻,极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A.背景 B.目的 C.过程 D.意义
3.数字见证辉煌巨变,数据凝聚奋进力量。下表是我国工农业主要产量增长速度表(1957年与1952年比较),据此推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工农业总产值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钢产量 煤产量 发电量 农业总产值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1957年比1952年增长(%) 67.8 210.0 83.0 296.0 96.0 166.0 24.8 19.0 26.0
年均增长(%) 10.9 25.4 12.9 59.2 19.2 33.2 4.5 3.7 4.7
A.土地改革的进行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八字方针的提出
4.“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批的科技工作者、工人、解放军指战员,在国家经济落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发愤图强,用较短的时间,突破了许多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材料体现出20世纪60年代我国取得科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人民建设的热情
C.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 D.党和政府的支持
5.40多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
C.中共十四届二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6.1988年,来自全国各地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竞高达20万,形成中国当代史上极为壮观的人才流动大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 B.海南经济发展成绩显著
C.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D.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
7.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实现了两次巨大的飞跃,并形成了两个重大理论成果。下列表述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成果有(  )
①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④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下列与这一理念相符的事件是(  )
A.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B.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9.北京西藏中学是一所藏族中学,也是北京援藏的一个重要项目,1987年建成投入使用。当年,来自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和昌都地区的101名平均年龄12岁左右的藏族学生到北京学习,其中80%来自农牧民家庭。这体现了我国(  )
A.重视帮助少数民族的经济建设 B.重视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C.重视扶持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 D.重视改善少数民族的交通状况
10.据中国台湾网报道:蔡英文上台执政以来,没有对台湾民众干出一件好事,却大张旗鼓地为“台独”招魂。“去蒋”“去孙”“去中国化”的损招不断,为“台独”大开方便之门。材料表明(  )
A.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B.“台独”势力猖獗严重影响台湾问题的解决
C.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保证
D.国际反华势力阻挠两岸的和平统一
11.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古田会议强调,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是(  )
A.军队政治工作 B.军队改革、军种主建
C.联合作战体系 D.军委管总、战区主战
12.乔冠华先生曾总结新中国外交: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反两霸”,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全方位”。这说明新中国外交(  )
A.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B.寻求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C.缺乏成熟的外交理论依据 D.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13.在时间轴的空白处应填入(  )
A.多边外交的原则 B.一个中国的原则
C.一国两制的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4.新中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是(  )
A.建立了新的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B.主持设计武汉长江大桥
C.成功地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
D.领导了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和实验
15.观察“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人民生活”统计表,可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年度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2017年 28935元 18234元 11546元
2018年 31031元 19912元 12365元
2019年 33563元 21305元. 13228元
2020年 35473元 20559元 13969元
A.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日益提高 B.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呈下降趋势
C.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中有降 D.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大幅度降低
二、简答题(本大题1个小题,共1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看下图
材料二: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向民农宣传土地改革法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请回答:
(1)结合上面材料说明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目的。(3分)
刘少奇说:“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你如何理解这句话?(4分)
材料一所示图片反映了广大农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持有什么样的态度?(3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动。呦呦鹿鸣,食野之属,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摘自《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词》
材料二
1956年,中国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60年,中国制造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1973年,中国“长空一号”卫星发射失败。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并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10年,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环月轨道。 2018-2020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球背面影像图;嫦娥五号实现月球采样返回。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江泽民
(1)根据材料一,简述青蒿素“帮人类渡过一劫”的理由。(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6-2020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并结合任意一例史实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改善的表现。(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取得重大成就的因素。(3分)
18.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某校初二同学进行了一次中国梦”为主题的探究活动。(10分)
材料一: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材料二: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2013年3月17日新华网
材料三:2013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1)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体指什么?(3分)
(2)中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实现”中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什么政治制度?(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2分)
(4)中国人的梦想,生生不息、永无止境。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3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1个小题,共15分)
19.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下面是李老师以“国防建设”为主题设计的作业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舰船 了解近代现代海防】
任务二【大事 建设新的钢铁长城】
(1)古希腊军事家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我们不求控制世界只求有强大的海防。据下列图片,简述近代以来我国海防建设的发展概况。(5分)
(2)国庆阅兵见证武器装备的发展。依据下列图片,解读我国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5分)
第一组 第二组
(3)在下列大事年表中选择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内容包括:论点、所选事件、论述、结论。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5分)
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1958年,我国决定自行研制核潜艇; 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核武器的试验,同年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1970年,我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 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 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2013年,习近平提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 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年成立五大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