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课件(42张)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课件(42张)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6-05 22:3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第一章
第二节
新课导入
与北宋时期相比,现代社会石油的主要用途和用量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他在陕西延州(今延安)当知州期间,看到有人用石油点灯,冒出的烟把白布都熏黑了。他从中受到启发,尝试用烟灰制作墨块,结果比用松木燃烧制作的松烟墨效果更好,且可以减少松树砍伐,于是广泛推广使用。
【思考】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 通过具体案例,说出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区域认知)
2. 结合实例,能够分析自然资源特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并提出可持续利用的方式。(人地协调观)
3. 实地考察当地自然资源,对区域自然资源特征进行评价。(地理实践力)
学习目标
/ 01
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自然资源的定义
1
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能量。
水 土地 植物 动物 石油 煤炭 稀土
水 土地 植物 动物 石油 煤炭 稀土
一是要能满足某一时期人类社会的需求
二是需要人类具备相应的开发利用能力
条件与途径
成为自然资源的条件
自然资源价值实现的途径
①作为生产原料通过生产过程变成有价值的产品。
②直接被人们消费而体现其价值。
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
2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指在短时间内可再生或可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人类历史尺度上不可能由自然过程再生,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
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当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增殖性能
自然属性
用 途
属 性
3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自然属性
人类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受不同历史时期人类需求及社会发展水平影响
社会属性
拓展延伸
自然资源的属性
①有限性:相对于人类的需求,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②整体性:各种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③地域性: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是不均衡的。
④多用性:大部分自然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⑤社会性:通过人类活动,将自然资源加工成具有价值的物质财富。
填 图
答案:
问题:把自然资源、自然环境、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填写在图中合适的圆圈中。
判 断
(1)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能量。(  )
(2)满足某一时期人类社会需求的就是自然资源。(  )
(3)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是按照同一分类体系划分的。(  )
(4)水资源的再生条件一旦发生改变或遭到破坏,水资源的再生能力就会减弱,甚至终止。(  )

×
×

/ 02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特征
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1
有限性
稀缺性
有限性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自然环境能够提供的自然资源,都有一定的数量限制
人类利用资源的能力受技术条件限制,人类能够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自然资源数量有限
非可再生资源的储量与可利用量示意
稀缺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不断增加
受自然资源有限性的制约,自然资源供给不能无限度地满足人类需求
森林资源的更新与可利用量的关系示意
二者关系及影响
能够引起自然资源价格上涨,进一步引起人类社会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理想状况下市场对资源稀缺的响应模式
解决措施
①增加替代品的利用;
②节约利用和循环使用,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③寻求新的储量,寻找从已知资源中增加产出的方法;
④开发新替代品,改进资源保护方法,促进循环技术;
加 强 勘 探
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2
衡量标准
①通常用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需求的优劣程度。
②从中获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少。
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自然资源的质量可用一定的指标刻画。
铁矿品位
铁矿通常根据品位高低,分为富铁矿和贫铁矿。
石油含硫
石油根据含硫量多少,分为高硫石油、含硫石油和低硫石油。
耕地质量
我国耕地根据生产能力的高低、土壤健康状况好坏等指标
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
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成本是有差别的
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因人类需求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用途。
可用于炼铁、生产化肥等。
通常被用于直接燃烧发电
主要用于炼焦、作燃料或化工原料等
判 断
(1)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
(2)矿石品位高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和环境成本相对较高。(  )
(3)质量低的资源,因其开发成本高,因此一般被废弃。(  )
(4)石油根据含硫量多少,分为高硫石油和低硫石油。(  )

×
×
×
拓展延伸
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利用原则 可再生资源:保护和促进更新,加以充分利用;
非可再生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寻找替代品。
适度开发 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
利益兼顾 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
环境保护 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
公众参与 要充分调动公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是关键所在
素养培优
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曾发布了一个报告,称全球正面临“水破产”危机,水资源今后可能会比石油还昂贵。人们在对“电荒”“油荒”“气荒”逐渐习以为常的同时,“水荒”在不经意间也来了。针对我国水资源状况以及存在问题,郑州轻工业学院某教授接受中国水网采访时认为,政府管理缺失、节水意识淡薄、水价不合理等是造成我国水资源极度缺乏的主要原因。
问题:1.[综合思维]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淡水短缺的问题,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自然原因:一是世界淡水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其中绝大部分是不能开发利用的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二是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淡水资源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在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和污染现象,导致水资源更加短缺。
问题:2.[区域认知]现在人类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有哪些?
答案:
河流水、湖泊淡水和浅层地下水。
问题:3.[地理实践力]水资源短缺会带来哪些问题?
答案:
水资源短缺制约着经济发展,影响着粮食产量,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并且直接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此外,为争夺水资源,一些国家或地区还引发了国际冲突。
/ 03
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
1
自然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但有规律可循。
可再生资源
受地表水热条件空间分异的影响
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
矿产资源
受地质演化历史的制约
往往富集在某些特定地区
自然资源的空间差异产生的影响
2
自然资源组合较好的地区:常常得到优先开发,成为同时期人口集中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自然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是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某些自然资源高度集中的地区
可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优势。
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产生的影响
3
有些自然资源可以通过产品贸易
间接进行流动。
使不同地区间形成资源调配与贸易的需求,导致资源在空间上的流动,
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和全球化进程。
一些资源可以通过经济、技术手段直接在不同地区与国家间进行流动。
拓展延伸
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及开发利用要求
特征 开发利用要求
分布的不平衡性 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
资源间的联系性 注意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
数量的有限性 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
利用的发展性 对于尚未完全弄清其用途和开发利用途径的非可再生资源最好不要盲目开发利用
判 断
(1)人类利用资源的能力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使得人类能够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自然资源数量更为有限。( )
(2)自然资源的质量以其赋存量多少来衡量。( )
(3)自然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是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

×

素养培优
能源对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我国是世界上风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下图示意我国风能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
问题:1.[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描述我国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答案:
空间分布不均;东北、西北和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南方内陆地区风能资源较贫乏。
问题:2.[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我国把风能作为新能源的开发重点,并确定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河北、上海、福建、广东作为风能的重点开发区域。分析这些省区成为风能重点开发区域的原因。
答案:
风能资源丰富;当地缺乏常规能源;人口稠密,工业生产能耗大,能源需求量大;科技发达,经济水平高,利于开发风能资源;利于保护环境等。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