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人教新课标语文八上同步导学案28﹡观潮(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人教新课标语文八上同步导学案28﹡观潮(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11 09:0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4--2015人教新课标语文八上同步导学案28﹡观潮(无答案)
28﹡观潮
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
1.读懂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品读赏析文章,体会课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1.读懂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1.周密,南宋文学家。祖籍山东济南,金兵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侵,他南渡流寓浙江吴兴,宋末曾任义乌(今属浙江)县令。宋亡之后,隐居不仕,从事著述。他能文善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其词格律严谨,清丽工巧,偏重形式美。其诗文亦佳。周密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草窗韵语》等。
2.《观潮》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盛况。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长400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由于江道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观潮”遂为古今盛事。
第一课时
注音或写字。
京尹 shū尔 善泅 sù迎而上 鲸波万rèn 车马塞途
一舸 艨艟 倍穹 如lǚ平地 jiù赁看幕 珠翠罗qǐ
2.解释加点的词。
吞天沃日: 用水淋洗 倏尔黄烟四起: 突然
人物略不相睹: 微,一点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高
珠翠罗绮溢目: 满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农历十六
方其远处海门: 当……时 如履平地: 踩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被 随波而逝: 去,往
皆披发文身: 刺着文采 溯迎而上: 逆流迎着潮水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江岸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海涌银为郭 古义: 外城 今义: 姓
吞天沃日 古义: 用水淋洗 今义: 肥沃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骑:古义: 名词,马 今义: 动词,骑马
标枪:古义: 举枪 今义: 一种体育器材
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一词多义)。
① 以 以此夸能 凭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而,连词
② 仅 仅如银线 几乎,将近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仅仅,只
③ 观 天下之伟观也 景象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看
④ 势 势极雄豪 气势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阵势
⑤ 能 以此夸能 本领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能够
⑥ 腾 腾身百变 翻腾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腾起
⑦ 为 为火所焚 被 海涌银为郭 当作,作为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算是
小组合作,口译全文。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海潮的?又从哪几个方面写“观潮”的?
明确:作者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由远及近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出了海潮的壮丽雄奇,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就把海潮在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时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又从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这四个方面来写“观潮”的。
第二课时
1.翻译句子。
①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②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③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④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2.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 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夸张
②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比喻
③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引用
1.第一句话“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在文中作用是 揭示描写对象,总领全文,点明题旨。
2.朗读第二段,用原文填空。
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精彩之处在于参加演习的船舰众多——“ 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演习中阵势变化多端——“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水兵作战技艺娴熟高超——“ 如履平地 ”;演习中双方战斗激烈——“ 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声势浩大——“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最后结束在“ 烟消波静 ”的静景上,动静相衬,起势浩荡,转瞬即逝,令人回味无穷。
3.第四段写观潮人众之多与上文写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
明确:写观潮之盛侧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1.题目为《观潮》,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校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
明确:作者在描写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写了“校阅水军”和“健儿弄潮”的精湛技巧,既写了风景,又写了民俗,人借水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使两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这样的描写,是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相互映衬,使读者如亲临现场,使中心更加突出。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不知引来多少文人墨客的赞叹与描绘,你能默写出两句赞叹钱塘大潮的诗句吗?
明确: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资料链接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巩固提升
课后反思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巩固提升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