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 课件(26张)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 课件(26张)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6-05 22:3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走向生态文明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3
第四章
第一节
新课导入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作为贫困县的浙江省安吉县,利用当地矿产资源优势,走上工业立县之路。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但山秃、气浊、水浑却成了安吉新的烦恼。1998 年,安吉县开始整治污染企业和矿山,走上生态立县之路。如今的安吉,呈现一幅青山绿水、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
安吉为什么要从工业立县转向生态立县?安吉这种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个案还是一种时代潮流?
【思考】
安吉县余村昔日矿山变公园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1.结合材料,说明不同社会阶段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成因。(人地协调观)
2.结合实例,说明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综合思维)
学习目标
/ 01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不同社会阶段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
原始社会
资源基础
自然植物、动物
环境问题
对自然的破坏较小且发生在局地
人与自然的关系
依附自然
主导产业
采集、狩猎
资源基础
农作物、驯化动物、土壤、气候
环境问题
对自然的破坏有限,出现区域性生态危机
人与自然的关系
半依附自然
主导产业
种植、养殖
农业社会
资源基础
矿产资源
环境问题
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在全球尺度上改变自然环境
人与自然的关系
征服自然
主导产业
工业、现代农业、服务业
工业社会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2
生态文明内涵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既要开发利用自然,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转变途径
需要改变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国的做法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视说地理
拓展延伸
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区别
项目 传统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发展目标 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经济的增长就意味着发展 以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其终极目标是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增长方式 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 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
消费模式 提倡高消费 提倡适度消费
文明标准 建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考虑经济效益 建立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
时间尺度 当代人的最大要求 强调代际公平
空间尺度 从区域利益出发,采取封闭 式、掠夺式和转嫁的发展方式 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补式的发展方式
思考题
答案: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反映了人类不再是掠夺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是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长期和谐共处,人地关系趋于协调发展。
问题: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反映了人地关系的何种变化?
判 断
(1)人地关系的演变导致了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并使得新的社会阶段出现。( )
(2)从采集渔猎时代→农业社会→工业社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地关系逐步走向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共识。( )
(3)相对于其他时期,工业社会阶段,人地矛盾加剧,人地关系更加不协调。
( )
(4)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

×
×

素养培优
右面四幅图分别代表不同时期人类活动的场景。
1.[综合思维]图①阶段中,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案 依赖自然或崇拜自然。
2.[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如果图③所示人类行为成为一种普遍行为时,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答案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环境失衡。
3.[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图④体现了人类怎样对待环境问题的道德观?
答案 当人类的当前利益与长远的、子孙未来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对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予以同等的重视,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
/ 02
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生态文明与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资源、环境的本质就是寻求自然环境服务的可持续利用和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平衡。
在地球资源、环境所允许的边界内,避免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避免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区域稳定和国际安全构成威胁。
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
2
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变革发展模式
变革发展模式
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生产方式绿色化的途径
3
绿色农业
农业生产资源利用节约化;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绿色工业
绿色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行清洁生产,对排放的废弃物进行环保处置
绿色服务业
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服务业;服务过程清洁化;流通领域节能减排;优化运输结构
绿色农业
绿色工业
绿色服务业
思考题
答案:①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推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问题:从生态文明时代变革发展模式的角度,说出如何推进绿色化。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