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玩偶之家
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背景
人物形象的玩具
供人玩乐,为人服务
好玩时:被逗弄、被需要、被亲昵
不好玩时:被嫌恶、被侮辱、被抛弃
人物形象的玩具
像人而不是人
有人之表,无人之里 (自我、自由、人格、人权)
欣赏2021级学生作品
文体知识:戏剧三要素
舞台说明
戏剧冲突
人物台词
戏剧语言
如何通过戏剧语言理解“玩偶之家”的形象深意?
第一课时主问题
··· A Doll's House ···
任务一:前情回顾·理清人物关系
任务二:人物对话·梳理故事情节
任务三:戏剧语言·探究形象深意
剧情简介
第一幕圣诞节前,海尔茂即将升职为银行经理。娜拉兴高采烈地买来圣诞树等,准备过圣诞节。娜拉与丈夫讨论开销闲聊时,林丹太太来访。林丹太太想在城里找一份工作,娜拉欣然答应让丈夫帮忙。柯洛克斯泰造访,因为海尔茂升职后准备解雇柯洛克斯泰,柯洛克斯泰请娜拉帮忙让她丈夫不要解雇自己。娜拉拒绝,柯洛克斯泰便威胁娜拉,会将她几年前因丈夫患重病伪造父亲的签名向自己借钱的事告诉海尔茂。
剧情简介
第二幕圣诞节,林丹太太在娜拉家帮她整理参加舞会的衣服。海尔茂家的老友阮克医生来了。阮克医生一直爱着娜拉,他病重将死,向娜拉表达了爱慕之意。柯洛克斯泰赶到又一次威胁娜拉,二人谈判最终破裂,柯洛克斯泰便将事先写好的信放进海尔茂家的信箱。柯洛克斯泰早年爱恋林丹太太,林丹太太决定为了帮助娜拉摆脱困境,去找柯洛克斯泰谈谈。
剧情简介
第三幕林丹太太找到柯洛克斯泰,经过一番谈话后,林丹太太表示可以接受柯洛克斯泰并嫁给他。柯洛克斯泰决定放弃威胁娜拉,“努力做好人”。娜拉被丈夫从舞会上拉回家林丹太太告诉娜拉不用怕柯洛克斯泰, 但要把事情的实情告诉丈夫。林丹太太告辞, 海尔茂送她…
海尔茂
娜拉
阮克医生
柯洛克斯泰
林丹太太
同学(现为同事)
昔日恋人
老朋友
夫妻
朋 友
任务一:前情回顾——理清人物关系
任务二:人物对话——梳理故事情节
故事发展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发现借据之前
发现借据之后
(看第一封信)
借据问题解决
(看第二封信)
1
2
3
以“信”为切入点,迅速浏览全文,梳理思路。
对话段 范围 人物 话题
一 开始—— “有人敲大门”P104 娜拉、海尔茂 舞会后
二 “你听见没有”—— “站在门口”P107 娜拉、海尔茂、 阮克 阮克医生
三 “娜拉”—— “海尔茂”走过去开门P109 娜拉、海尔茂 柯洛克斯泰的第一封信 ——
娜拉有罪
四 “太太,您有封信”—— “咱们有好些话要谈一谈”P110 娜拉、海尔茂 柯洛克斯泰的第二封信 ——
娜拉无罪
五 “娜拉,这是什么意思?”——结尾楼下关大门的声音 娜拉、海尔茂 女性的地位
娜拉出走
以“信”为切入点,迅速浏览全文,梳理思路。
对话段 范围 人物 话题
一 开始—— “有人敲大门”P104 娜拉、海尔茂 舞会后
二 “你听见没有”—— “站在门口”P107 娜拉、海尔茂、 阮克 阮克医生
三 “娜拉”—— “海尔茂”走过去开门P109 娜拉、海尔茂 柯洛克斯泰的第一封信 ——
娜拉有罪
四 “太太,您有封信”—— “咱们有好些话要谈一谈”P110 娜拉、海尔茂 柯洛克斯泰的第二封信 ——
娜拉无罪
五 “娜拉,这是什么意思?”——结尾楼下关大门的声音 娜拉、海尔茂 女性的地位
娜拉出走
任务三:戏剧语言——探究“玩偶”形象
海尔茂
请同学们在戏剧文本中挖掘人物台词的特点及变化,分析海尔茂的形象特点。
提示:称呼变化、疑问句式、高频词汇
1、关注海尔茂对娜拉称呼的变化
读信前 读第一封信后 读第二封信后
我的小鸟儿 你这坏东西 我的可怜的娜拉
迷人的小东西 伪君子 受惊的小鸟儿
我的好宝贝 撒谎的人 小鸽子
我的一个人的亲宝贝 下贱女人 她丈夫的孩子
我的娜拉 犯罪的人
娇滴滴的小宝贝儿
不懂事的孩子
甜腻宠爱
叱骂指责
“宽恕”如初
海尔茂
从“我的小鸟儿”“迷人的东西”“我一个人的亲宝贝儿”这些称呼中可见,在海尔茂心中娜拉应该是怎样的?在海尔茂的思想观念中所谓夫妇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一件逗乐的玩偶。
表现了两人不平等的关系,也展现出他的虚情假意
娜拉:(1)不允许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
(2)在家里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
(3)可以随时丧失教育孩子的权利
2、关注海尔茂的疑问句
难道我不该瞧我的好宝贝儿——我一个人的亲宝贝儿?”
“你不爱听!难道我不是你丈夫?”
第一
对话段
第三
对话段
“真有这件事?他信里的话难道是真的?”
“你知道不知道自己干的什么事?快说!你知道吗?”
“现在你明白你给我惹的是什么祸吗?”
第五
对话段
“正正经经!这四个字怎么讲?”
“我的好娜拉,正经事跟你有什么相干?”
“娜拉,你真不讲理,真不知好歹!你在这儿过的日子难道不快活?”
反问,无需回答的自问自答
严厉的审问和不容辩解的责问
不理解的疑问
3、关注海尔茂台词的高频词汇
海尔茂
我的可怜的娜拉,我明白了,你以为我还没饶恕你。
娜拉,我赌咒,我已经饶恕你了。
娜拉,我已经饶恕你了。我赌咒不再埋怨你。
要是男人饶恕了他老婆——真正饶恕她,
从心坎里饶恕她——他心里会有一股没法子形容的好滋味。
海尔茂
海尔茂
海尔茂是维护男权形象的代表,是家庭关系的绝对主宰,对妻子全盘操控,随心所欲,任意抹杀。在遇到利害冲突时,自己的荣誉地位大过天,他的气急败坏将他虚情假意,自私无情的面目显露无遗。
海尔茂
①虚伪、暴戾、专制的男权思想拥护者。
在家庭中,海尔茂处于支配地位,控制着一切,连信箱的钥匙也在他手里。当有可能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时,就对娜拉破口大骂, 暴露出虚伪暴戾的丑陋嘴脸。
②自私自利,冷酷无情。
他却不愿意为妻子承担责任,牺牲名誉。送别妻子的同学时,他表面上客气,转脸就表现出一副极不耐烦;对将不久于人世的老朋友, 非但没有一点儿悲悯和同情, 甚至说出“他的痛苦和寂寞……苦乐格外分明”这样冷酷的话来。
③反复无常、厚颜无耻的伪君子。
借款事发前,他说“牺牲一切去救你”。事发后,他面目狰狞,言语恶毒。感到自己事了安全了,又对娜拉笑脸相迎,并表示可以保护她 。
海尔茂
这集中体现在他对待娜拉的态度和待人接物上。在家中他将娜拉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和玩偶,满嘴甜言蜜语。然而一旦他认为娜拉的行动“危害”到他的名誉地位时,立刻暴露出他的卑劣和自私。当柯洛克斯泰还回借据,没有任何危险时,立刻又换回原来的面孔。
当他看到用所谓的“爱”的言辞无法让娜拉回心转意时,便搬出道德和宗教来阻止娜拉的出走,甚至宣扬资产阶级法律的“威力”,企图使娜拉继续忍受其玩偶地位。他是一个一切都以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个人主义者。
在家庭关系里,娜拉原先处于一个怎样的角色和地位呢?
娜 拉
海尔茂 (在书房里)我的小鸟儿又唱起来了
娜 拉 (忙着解包)嗯。
海尔茂 小松鼠儿又在淘气了
娜拉 嗯!
海尔茂 小松鼠儿什么时候回来的
娜 拉 刚回来。(把那袋杏仁饼干掖在衣袋里,急忙擦擦嘴)
托伐,快出来瞧我买的东西。
海尔茂 我还有事呢。(过了会儿,手里拿着笔,开门朝外望一望)
你又买东西了 什么!那一大堆都是刚买的
我的乱花钱的孩子又糟蹋钱了
选自《玩偶之家(第一幕)》)
生活习惯受控
经济依附
想丈夫之所想,爱丈夫之所爱,不能有自己的意识和行动,这不就是玩偶吗?
再找找娜拉看信前、看第一封信后、看第二封信后以及温情面纱被揭开后语言和舞台说明的变化。
思考: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娜拉怎样的心理变化?
你累了吧,托伐?喔,你做的事都不错是吗?他居然很高兴?我想是吧是是是,我知道你的心都在我身上
看第一封信前
(P102-P103)
看第一封信后
(p108-p109)
嗯,现在我才完全明白了不错,这么报答你我死了你就没事了我明白我呢?这三天我真不好过这倒是实话
紧张、害怕、担忧、心不在焉
失望、冷静
戏剧人物的只言片语往往隐含着丰富的潜台词,请大家品味娜拉这几句简短的台词,能不能试着补出娜拉的潜台词?
P108 娜拉
——嗯,现在我才完全明白了( )
——不错,这么报答你( )
——我死了你就没事了( )
——我明白( )
戏剧中有丰富的潜台词
P108 娜拉
——嗯,现在我才完全明白了
( 我明白了你的真面目,明白了我在这个家庭的处境,明白了并不会出现之前自己以为的奇迹,明白了我的丈夫只爱自己不爱我! )
——不错,这么报答你
(我因为爱你,我借钱去为你治病,在你眼中,现在倒成了我让你的名誉蒙羞!)
——我死了你就没事了
(你不就是怕这件事情影响到你声誉吗?行,那我牺牲自己成全你 )
——我明白
(明白了我在你眼中是这样的人,明白了你是不可能出现奇迹的)
在第五对话段中,娜拉的短台词变成了大段的长台词,海尔茂则反之,这种变化有何意味?
1、反映人物心理变化
娜拉认清楚海尔茂的真面目后内心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开始反抗
2、暗示了戏剧的主题
台词长短的变化本质上反映的是对话双方的话语权力变化。
娜拉从最初对于丈夫和家庭的依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表现出人格独立的精神需求,成长为和海尔茂平等对话、独立思考的女性。
“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
圈画一下能表现时间的词句,体会娜拉的变化过程。
娜拉 全是真的。我只知道爱你,别的什么都不管。
娜拉 (眼睛盯着他,态度越来越冷静)嗯,现在我才完全明白了。
娜拉 我们从来没坐下来正正经经细谈过一件事。
娜拉 你从来就没了解过我。
娜拉 不快活。过去我以为我快活,其实不快活。
娜拉 等我离开这儿一个人过日子的时候,
我也要把宗教问题仔细想一想。
娜拉 托伐,现在我不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娜拉 改变到咱们在一块儿过日子真正像夫妻。
圈画一下能表现时间的词句,体会娜拉的变化过程。
娜拉 全是真的。我只知道爱你,别的什么都不管。
娜拉 (眼睛盯着他,态度越来越冷静)嗯,现在我才完全明白了。
娜拉 我们从来没坐下来正正经经细谈过一件事。
娜拉 你从来就没了解过我。
娜拉 不快活。过去我以为我快活,其实不快活。
娜拉 等我离开这儿一个人过日子的时候,
我也要把宗教问题仔细想一想。
娜拉 托伐,现在我不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娜拉 改变到咱们在一块儿过日子真正像夫妻。
P105
过去:无怨无悔
现在:幡然悔悟
将来:离家出走
请同学们再找找看,在被海尔茂怒视之后,能表现娜拉思想发生变化的舞台说明。
竭力想脱身——眼睛盯着他,态度越来越冷静——冷静安详——她在桌子一头坐下——顿了一顿——摇头——满不在乎——拿着外套、帽子和旅行小提包又走出来,把东西搁在桌子旁边椅子上——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她从门厅走出去。
她从门厅走出去。
他们家有三个门,左边的门是通向海尔茂的书房,他在里面会客思考,那是个雄性掌握的空间,在墙里靠后有一扇门是属于娜拉和孩子们的房间。还有一扇门通向门厅和外面的世界相连,而最后的舞台说明,娜拉正是从门厅这站门出去,门一关,再也不回头了。
娜拉形象
①美丽可爱,优雅迷人。
娜拉有滑溜的肩膀、娇嫩的脖子、轻巧活泼的身段;海尔茂称称呼娜拉如“小鸟儿”“娇滴滴的小宝贝儿”等,可以得知。
②善良,富有同情心。
老朋友阮克病危前来诀别,她不忍心直接发问,用含蓄的言语和给阮克点烟的行动,给予这位自己的爱慕者以情感的慰藉。
③追求理想的爱情,甘愿为爱情舍弃一切,甚至生命。
她对丈夫以无条件、无保留地付出实践着爱情的理想。因此,当考虑到伪造保人签字一事将要威胁到丈夫的前程时,她宁愿自己承担全部罪名,甚至想到自杀。
④追求平等、独立和个性解放,具有勇敢坚毅的品格和反抗精神。
当她在丈夫无情的咒骂和侮辱中认识到自己 “玩偶”地位后,开始清醒,并果断、坚毅地迈出家门,告别过去,追求新的生活。
娜拉
在识破海尔茂的虚伪面目前,她一直生活在脉脉温情之中,从未考虑过妇女在家庭中的位置问题。但她是位品格高尚的女子,她忠于爱情,为了丈夫治病,勇敢地假签支票借据,并独立地还债,为了保全丈夫的名誉而准备自杀。她对林丹太太、阮克医生抱着真正的同情心,并勇敢和坚强地面对柯洛克斯泰的威胁恐吓,她没有屈服,而是准备承担一切责任。
识破海尔茂虚伪、自私自利的面目后,她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人格不独立的可悲状况,对于以男权为中心的资产阶级的道德、法律和宗教产生怀疑并进行谴责,毅然离家出走。
思考:
结尾娜拉出走时,楼下“砰”的一声传来关大门的声音,有西方文学史评论家说,与拿破仑战争的枪炮声一样,有力地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历史进程。
那么娜拉最后摔门而出,是一时冲动,还是深思熟虑后的必然选择?
第二课时
任务:把握“文体”特征——探究戏剧主题
问题思考:小说结尾娜拉出走时,楼下“砰”的一声传来关大门的声音,有西方文学史评论家说,与拿破仑战争的枪炮声一样,有力地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历史进程。
那么娜拉最后摔门而出,是一时冲动,还是深思熟虑后的必然选择?
理想中的剧情
当柯洛克斯泰寄来了第二封信,还回了借据,放弃了威胁,之前所有的冲突看似都迎刃而解,海尔茂也施以软语哄弄妻子,表现一切,和好如初。在恢复了温情脉脉的丈夫面前,难道不正是娜拉幸福投入丈夫怀抱,一家人从此过上和乐美满的生活吗?这种大家都期待的大团圆结局,正是当时欧洲非常流行的佳构剧的样式。
佳构剧
第一幕为开始部分,阐明情节和人物。
第二幕为展开部分,戏剧矛盾冲突加剧,出现紧张气氛。
第三幕为结尾部分,问题全部解决,大团圆结局。
但是易卜生并未按照佳构剧进行创作,而是在结尾出人意料的用娜拉出走这一戏剧性事件进行了突转。
阅读时,要注意结合作品体会这些特点还要注意分析作品中的“戏剧性事件”以及“突转”手法的运用,领略剧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
“突转”
戏剧结构技巧术语。突转,也称陡转、突变,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
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有时也用于章剧情突然转变。
海尔茂即将升迁,全家都沉浸在喜悦中。没想到,柯洛克斯泰为了保住自己银行的职位,向娜拉翻出当年伪造签名借债的旧账相威胁,娜拉陷入困境。
海尔茂得知事情真相,勃然大怒,夫妻矛盾发生巨大冲突。没想到,柯洛克斯泰竟然归还了当年的借债,危机解除。
海尔茂得知自己重回安全境地后,喜形于色,好言宽慰娜拉,宣布饶恕其过错。没想到,娜拉毅然离家出走。
文本中有哪些“戏剧性事件”,发生了几次“突转”?
寻找娜拉出走的伏笔
娜拉出走之前的动作、神态
冷静安详,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
寻找娜拉出走的伏笔
娜拉反复提到的“奇迹”
p114
奇迹——娜拉对现实的所有解释
想象甜美无忧的童话般的婚姻生活(她省吃俭用经营家庭)
想象丈夫知道借款真相后为之感动
想象丈夫知道真相后保护她,承担责任
想象与现实矛盾落差带来觉醒
指涉男女平等的人格尊严、婚姻规范、家庭道德
不再相信奇迹——娜拉不再是男性的附庸
“泥娃娃孩子” “要饭的叫花子” “玩偶老婆” “耍把戏过日子”
寻找娜拉出走的伏笔
先前剧情
为救海尔茂,娜拉独自向柯洛克斯泰借钱。
借款手续缺最后一步,娜拉独自代替父亲签名。
每月还贷,娜拉独自偷偷工作,悄悄拿自己生活费补贴家用。
寻找娜拉出走的伏笔
对海尔茂的称呼
托伐
按照当时的规矩,男尊女卑非常明显,女人在家,哪怕结了婚很亲密,也不能随便叫男人的小名,托伐就是海尔茂的小名。
突转的作用
1.使戏剧情节曲折多变、跌宕起伏,获得出奇制胜的戏剧效果。
2.促使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使人物性格得到最充分的揭示。
3.显露主旨,传达作者情感态度的必要条件。
娜拉最后离家出走并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一个晚上的性格突变,娜拉在走向觉醒之前身上就具备了很多女性没有的特质。她个性独立,有着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并勇于承担责任,对爱情寄予无限美好的幻想。当戏剧性事件发生突转,娜拉的性格锋芒得以激发,她迅速冷静,坚毅果敢,一系列掷地有声的谈论,充分展示娜拉的深思熟虑,在自主独立的道路上一步步最终觉醒。
①娜拉认清了海尔茂虚伪自私冷酷无情的本质,美好爱情生活理想的破灭。
②娜拉发现自己在家庭中处于玩偶地位,娜拉追求独立人格,娜拉的独立平等意识觉醒了。
③娜拉开始对男权社会以及其内部的宗教、道德、法律产生了怀疑,认识到其中存在的种种虚伪和不合理。
娜拉出走的原因
1879年,“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于丹麦哥本哈根皇家剧院首演。在这部以当年挪威小城为背景的三幕剧剧终时,娜拉摔门而出。那“砰”的一声关门声,留给世界一个巨大的问号,娜拉出走之后的命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923年鲁迅发表著名演讲《娜拉走后怎样?》:“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其实也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你对鲁迅的观点是否认同?你设想过娜拉出走的结局吗?
从社会背景、人物性格、人际交往等角度去考虑
社会背景
在机器大工业时代,男性在生产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不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中,男人也就顺理成章地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女人则沦落为男人的附庸。妇女没有正当职业,在经济上只能依赖男人。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01
02
从社会环境来看, 社会还没有为妇女的独立生存提供充分的空间。
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工业革命还在发展中;挪威的妇女的社会地位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社会还不能为妇女提供充足的劳动就业机会,娜拉出走之后很可能难以及时得到足以养活自己的正常工作。戏剧中的林丹太太就是一个例子,她为了得到一份工作,不得不求助于并没有什么地位的娜拉,让娜拉央求海尔茂为她找工作。
从主观条件来看,娜拉没有赖以谋生的一技之长。
从剧情来看,娜拉除了长得漂亮、跳舞跳得好之外,并没有什么特长,甚至操持家务的工作也是由佣人来做的。从人物性格来看,娜拉出走时不带走海尔茂的任何东西,即便在“手头不方便的时候”也不愿接受海尔茂的任何帮助,是一位性情刚烈的女性;从她对爱情的态度来看,她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她的思想观念与社会现实有着很大的差距。这样一位年轻女子,很难适应当时男权主义流行的社会。
认同
03
04
从娜拉出走时的状况来看,她没有可以立足于社会的条件。
爱她的阮克大夫即将离世;林丹太太虽然帮助娜拉解除了借款风波带来的危机,但她本身就是向娜拉求助的人;平时没有经济地位的娜拉,花钱都是跟海尔茂要,省下来的钱都用于还债。因此,从人脉关系和经济基础来看,出走后的娜拉甚至难以在社会上暂时立足。
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来看,娜拉很可能成为女权运动的牺牲品。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写道:“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意思是说中国的每一次变革和进步,都会有人付出血的代价。中国是这样,挪威也如此。我们丝毫不怀疑社会进步的必然性,然而,综合以上几点来看,娜拉为追求个性解放、人格独立、男女平等、经济独立的出走,要么以失败告终后重新回到海尔茂的身边,要么沦为社会进步的牺牲品。
⑴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妇女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也在逐步做好接纳妇女的准备。
⑵娜拉具备出走后走向自立和成功的主观条件。娜拉有着刚烈的性格,有敢于质疑法律、宗教的勇气,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决定了她不会向困难屈服,有勇气战胜出走后的一些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追求。
⑶好友林丹太太丈夫去世后,独自照顾两个弟弟的成功经历,也为娜拉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不认同
“娜拉要真正取得独立,光凭一点反叛精神是不行的。只有首先在经济上取得独立,才能争取独立的人格。”
娜拉出走,表面上是对自己婚姻的反叛,更深的层次是她对男权社会的主导观念,以及由其衍生出的整个世俗机制、文化体系的反抗。
娜拉的讨论,是人对忽视个人情感、束缚个人自由的抽象道德的深刻批判,娜拉的出走真正地展示了人对真理、自由、独立执着追求的勇气。
娜拉出走的社会意义
鲁迅对易卜生在五四时期中国的流行有一句评价:“敢于攻击社会,敢于攻击多数,恐怕颇有以孤军而被包围于旧垒中”。
娜拉出走的意义不只在于它震醒了昏睡的女性,更在于它以女性这个性别视角给我们展开一个社会的主题,那就是人人生而平等。
娜拉出走的社会意义
正如易卜生所言“妇女们为之奋斗的那个事业在我看来是全人类的事业。谁认真读我的书,谁就会明白这一点。当然,最好能顺便解决妇女问题,但我的整个构思不在这里。我的任务是描写人们。”易卜生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当时社会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更是对人这一本质主体做什么样的人、如何为人而进行的理性而深邃的思考。
有人认为,《玩偶之家》中的“玩偶”不仅仅指娜拉,其实海尔茂从某个角度来看也是“玩偶”。对此,你怎样理解?
(1)你不了解咱们的社会。
(2)用这种字眼形容咱们的夫妻生活简直不像话。
(3)不怕人家说什么话!
虽然在家庭中的海尔茂是一个可恶的形象,但是放在社会中来说,他又是不公平的、扭曲的社会的影子,社会地位、法律赋予了他不正当的权利,从而让他以非正常的方式“爱”娜拉,而这种“爱”最终导致了家庭的破裂。从这个角度来看,海尔茂又未尝不是一个“可悲”的形象。
海尔茂虽然勤勉,但是软弱自私、虚伪,没有坚毅沉着的品质,对周遭社会秩序笃信不疑,是一个灵魂苍白的平庸之辈,人性之光暗淡。他被金钱、名誉、前途、权利操纵。
在欧里庇得斯的名剧《美狄亚》中,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弃妇”美狄亚控诉道:“在一切有呼吸、有理智的人里面,我们妇女最为不幸。”娜拉的出走,呼吁妇女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摆脱不幸。“不幸”为何?如何摆脱?是否能真正地、彻底地摆脱?
百年来,这些问题始终在讨论,始终未完结。当易卜生说“诗人的任务就是为自己,因此也是为他人的,弄清楚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里所发生的暂时性和永久性的问题”,他并没有讲明问题该如何解决。诗人只负责作诗,剧目只负责上演,负责思考与行动的,便只有我们这些观演者。
我 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
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