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1-3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1-3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11 07:5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预习案
〖学习目标及要求〗:学习目标:(1) 熟悉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过程及影响,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基本观点对儒学上升为主流地位的影响,理解汉初思想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 通过西汉统治思想的更替,认识董仲舒新儒学对汉代社会发展、社会安定、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的作用。2、重点难点:董仲舒新儒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影响3、高考要求:认识中国古代政治与思想是紧密相连的。4、体现的思想方法:对比法 5、知识体系的建构:战国、秦汉思想体系的构建。〖讲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 二、探究精讲:探究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当孝惠、高后时,百姓新免毒蠚,人欲长幼养老,萧、曹为相,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是以衣食滋殖,刑罚用稀。——《汉书·刑法志》 材料三 :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者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梁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后汉书.食货志》材料一、二,你认为汉初统治者面临怎样的局势 为此采取了怎样的统治策略,举例说明。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汉武帝时期的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对他的统治政策的制定有影响吗?探究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汉书·董仲舒传》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思考: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其目的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三、感悟方法练习:1、汉武帝接受新儒学的根本原因在于( )A、其“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吸收了各家思想,适应了不同阶级的要求D、汉武帝对先秦之儒的不满2、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大一统的形成 D、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课堂感悟〗: 感悟归纳一: 感悟归纳二: 经济基础决定上策建筑。经济条件的变化影响统治政策的调整,及人们思想认识的变化。思想认识和政策的变化也会反过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