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化学六月信息押题卷(福建卷)03(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中考化学六月信息押题卷(福建卷)03(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6-07 10:27:1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中考化学六月信息押题卷
(福建卷)03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食品包装内充入氮气用于防腐,主要是因为氮气
A.没有颜色 B.没有气味 C.不支持燃烧 D.化学性质稳定
2.以β-胡萝卜素和对苯二胺为原料可制得一种可降解塑料。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少“白色污染”的是
A.废弃塑料回收利用 B.推广一次性塑料餐盒
C.开发可降解塑料 D.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3.“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蔬菜、水果富含蛋白质 B.营养素摄入越多越好
C.膳食要注意营养平衡 D.缺钙易引起甲状腺肿大
4.下列物质的用途跟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铜用作导线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D.木炭用作吸附剂
5.下列有关“铜绿”性质研究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铜绿” B.过滤
C.加热“铜绿” D.加入盐酸
6.钛酸锂电池作为纯电动公交车的动力来源,已在多地试用、推广。钛酸锂(Li2TiO3)中锂元素的化合价是+1,则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7.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单质和稀盐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
A.MgCl2 B.CuCl2 C.AlCl3 D.ZnCl2
8. 项目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将树叶放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中煮沸,叶肉变黄时取出,洗刷干净后制成叶脉书签, 下列与制作叶脉书签项目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NaOH溶液可以腐蚀叶肉 B.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C.制作完成后废液需回收处理 D.NaOH固体属于易燃易爆药品
9.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甲烷和一氧化碳两种气体 点燃,分别罩上干冷烧杯
B 鉴别化肥KC1和NH4Cl 取样,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C 除去CaO中的CaCO3 高温加热到固体质量不变
D 除去氨气中少量的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10.电导率传感器可辅助探究水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 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将滴有几滴酚酞试液的 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同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逐滴滴加稀硫酸,另一份逐滴滴加 Na2SO4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 点表示的 Ba(OH)2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B.b 点时烧杯内溶液为红色
C.c点时烧杯内溶液中的阴离子为
D.甲、乙曲线的差异可说明复分解反应中并非所有的离子都参与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小题共8小题,共70分。
11.(6分)化学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I. 外观结构
(1)车漆:某汽车漆面保护膜采用了全新TPU材料,主要成分为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能有效防止剐蹭、飞溅颗粒对车漆造成永久伤害。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C15H10N2O2)中碳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2)轮胎:汽车轮胎含合成橡胶、炭黑和钢丝等材料,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3)车身:汽车车架常用铝合金代替铁合金,其优点是 。
II. 动力转化
(4)电池: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常被用作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其制备原理如下,请补充完成化学方程式:2FePO4+Li2CO3+H2C2O4 2LiFePO4+3X+H2O,则X的化学式为 。
(5)充电桩:碳化硅是生产新能源汽车大功率、高压充电桩的重要材料。
①碳化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类似,碳化硅由 (填微粒名称)构成。
②碳化硅中元素的质量比m(Si):m(C)=7:3,则碳化硅的化学式为 。
12.(7分)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Ⅰ.古有《齐民要术》记载“粟米曲作酢”,“酢”即醋酸也;今有我国科研人员利用CO2研究出制取醋酸(CH3COOH)的新方法。新方法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古法酿醋是用粮食经过发酵而成,发酵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保持醋酸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Ⅱ.科学家正在研究二氧化碳新的应用技术,示意图如下:
(3)已知反应①为分解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已知反应②中化合物甲为甲醇(CH3OH),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参加反应的CO2、H2分子个数比 。
(5)该体系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物质化学式)
13.(10分)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从古至今,金属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关系着时代的变迁和进步。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它们的世界。
①“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期间,对国产“手撕钢”的称赞。“手撕钢”属于 。(填“金属材料”“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之一)。
②我国是最早采用湿法冶铜的国家。文献记载“胆铜法”:用铁与“胆水”(CuSO4)反应获得铜。请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
(2)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以从海水中提取出来的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Na2CO3和NaCl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提纯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碳酸钠时,可选择 (填“蒸发结晶”“降温结晶”之一)。
②t2℃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小于”“无法确定”之一)。
③t1℃时,将15g碳酸钠固体加入50g水中,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④将t2℃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此时所得碳酸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小于”“无法确定”之一)
14.(8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蒸馏酒,是利用粮食经过“发酵再蒸馏”方式而得到的酒。中国白酒,就是以高粱,小麦等谷物为原料的蒸馏酒。40度以上的烈酒多是蒸馏酒。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白酒的“度数”,是指室温下酒中酒精(乙醇)所占的体积百分比。“53度”就表示在100毫升的酒中,有53毫升酒精。中国人喝白酒,有一个重要指标,叫做“口感醇厚”,一般用“粘度”来进行衡量,粘度越大口感越醇厚。“粘度”,取决于液体中分子的种类及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酒的粘度主要决定于其中水和酒精分子的比例。酒精度数与酒粘度关系呈现出曲线的关系,如图1。
无论什么品牌的酒,其成分98%以上都是水和酒精,不同酒的味道差异来自于2%的其他成分,比如醛类、酯类和芳香族类。酒的成分比例如图2所示。酒精在嘴里、胃中、小肠中都能被吸收。吸收后,通过呼吸和排尿排出的酒精只占10%,剩下90%的酒精,全部到达你的肝脏进行代谢。肝脏就像一个大的化工厂,其中有多种渠道帮助酒精的变身。
酒精变身后的乙醛有毒性,能够破坏身体内某些蛋白质的结构,对人体的肝脏和胰脏影响很大。酒精也是有毒的,比较长久的作用是对大脑的毒害。进入身体后的酒精,经过10分钟就能到达大脑,将会在大脑中沉着半个月到一个月之久。中国是饮酒大国,嗜酒或者酒精依赖的人群达到2亿,慢性酒精中毒的比率逐年扩大。

回答下列问题:
(1)粮食发酵酿酒属于 氧化(填“剧烈”或“缓慢”)
(2)茅台酒经过发酵蒸馏得到的原浆,大约是60度,需要陈放三年以上才上市出售,此时酒的度数 60度(填“大于”或“小于”)。
(3)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2,根据下图写出乙酸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并推测酶在酒精消化过程中起的作用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酒的酿制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B.酒的度数越高口感越好
C.不同品牌的酒价格差别很大,是因为其主要成分不同
D.小酌怡情,饮多伤身,切勿酒驾
E.乙醇溶液可用于医用消毒
15.(9分)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 MgCO3,含少量 FeCO3)为原料制备高纯 MgO,流程如下:

已知:① H2O2+2FeSO4+H2SO4=Fe2(SO4)3+2H2O
② 金属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成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pH Fe(OH)3 Mg(OH)2
开始沉淀 1.9 9.1
完全沉淀 3.2 11.1
(1)“溶解”时,将菱镁矿粉碎的目的是 。
(2)“转化”过程中,FeSO4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FeSO4转化率在75℃比在40℃时大的原因可能是 。
② 温度大于75℃,随着温度的升高,FeSO4转化率减小。某同学猜想其主要原因是 H2O2 受热分解,请设计实验证明该同学的猜想 (写出操作和现象)。
(3)“调pH”时,溶液pH不宜过大。其原因除pH过大将增加氨水的使用量,还可能的是 。
(4)“煅烧”是MgSO4与C的反应,该反应生成一种固体氧化物和两种气体氧化物,一种为温室效应的气体,另一种为形成酸雨的气体。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6.(11分)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用KClO3与MnO2混合制取和收集O2,最好选用上图中的 (填字母,下同),收集时观察到
表明O2已集满。上述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其发生装置应选用上图中的 (加持装置已略去),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兴趣小组在探究CO2性质实验时进行了如图改进,将左侧胶头滴管中的稀硫酸注入装有碳酸钠粉末的小试管中,右侧管内挂的是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滤纸条,其中一条是湿润的,一条是干燥的。

①证明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②将右侧胶头滴管内的药品注入U形管内,观察到气球明显变瘪,则右侧胶头滴管中的药品为 。
17.(13分)化学小组对钢铁的锈蚀进行实验研究。
I.探究钢铁锈蚀的基本条件
(1)一段时间后,C、D、E中铁钉生锈,A、B中铁钉无明显锈蚀。由A、B、C的现象可知,铁的锈蚀是铁跟 (填化学式)等物质作用的过程。
(2)使用自来水重新进行如图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B中铁钉生锈了,其可能的原因是 。
II.探究食盐水对钢铁腐蚀速率的影响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锥形瓶中放生铁粉末,滴管中预先加入2mL不同浓度的食盐水,并用氧气传感器测定锥形瓶内的氧气浓度,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 生铁粉末质量 食盐水浓度 3min时瓶内氧气浓度
实验① 3.5g 4% 18.96%
实验② 3.5g 8% 18.56%
实验③ 3.5g 16% 18.28%
实验④ 3.5g 24% 17.99%
(3)该实验探究的是 对钢铁腐蚀速率的影响,其实验结论是 。
(4)查阅资料得知,食盐水中的氯离子能破坏钢筋表面的钝化膜(其原理如图所示),并促使铁发生一系列反应得到Fe(OH)3,Fe(OH)3在空气中风化失水后变成氧化铁。
①氯离子破坏钢筋表面的钝化膜的过程中,从阳极向阴极转移的微粒是 。
②钢筋锈蚀过程中得到氧化铁的反应方程式为 。
III.探究水样的pH及溶解氧浓度对钢铁腐蚀速率的影响
步骤1:按如图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2:向三颈烧瓶中放入3.5g生铁粉末,向分液漏斗内加入10mL不同浓度的稀盐酸。
步骤3:将盐酸全部注入三颈烧瓶内,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同时采集数据见下表:
序号 盐酸pH 压强p/kPa 溶解氧/mg·L-1
p反应前 p反应后 DO反应前 DO反应后 开始降低所需时间/s
实验① 2.0 90.8 91.8 5.2 4.3 131
实验② 3.0 90.8 91.5 5.0 3.7 68
实验③ 4.0 90.8 90.3 4.9 3.4 24
实验④ 5.0 90.8 90.5 4.9 3.7 98
实验⑤ 6.0 90.8 90.6 4.4 3.7 175
(5)实验1和实验2反应后压强变大的主要原因是装置内生成 。
(6)进行实验3时,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反应后体系内压强却变小了。其原因是 。
(7)分析表中数据,在该实验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
A.当pH=2时,铁粉与氧气的锈蚀速率最快
B.稀盐酸中的溶解氧含量与盐酸的pH有关
C.铁粉和盐酸,氧气的反应可以同时发生
18.(6分)硝酸铵(NH4NO3)是一种常用化肥,生产硝酸铵的方法之一是用中和法:NH3+ HNO3=NH4NO3某品牌的硝酸铵化肥标签如图:

(1)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的为 ,由此判断该品牌的化肥样品 (填“是”或“不是”)纯净的硝酸铵。
(2)计算理论上生产 160Kg 硝酸铵需要 NH3质量为?(写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中考化学六月信息押题卷
(福建卷)03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食品包装内充入氮气用于防腐,主要是因为氮气
A.没有颜色 B.没有气味 C.不支持燃烧 D.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D
【详解】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没有毒,所以能用于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故选D。
2.以β-胡萝卜素和对苯二胺为原料可制得一种可降解塑料。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少“白色污染”的是
A.废弃塑料回收利用 B.推广一次性塑料餐盒
C.开发可降解塑料 D.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答案】B
【详解】A、废弃塑料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塑料的丢弃,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
B、推广一次性塑料餐盒,会加大塑料的使用,不利于减少白色污染,故B符合题意;
C、开发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难降解塑料的使用,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可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蔬菜、水果富含蛋白质 B.营养素摄入越多越好
C.膳食要注意营养平衡 D.缺钙易引起甲状腺肿大
【答案】C
【详解】A、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营养素摄入要合理,摄入不足或过多均不利于人体健康,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为了身体健康,膳食要注意营养平衡,不能偏食,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老年人缺钙会患骨质疏松,人体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4.下列物质的用途跟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铜用作导线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D.木炭用作吸附剂
【答案】C
【详解】A、铜用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D、木炭用作吸附剂,是因为木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选C。
5.下列有关“铜绿”性质研究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铜绿” B.过滤
C.加热“铜绿” D.加入盐酸
【答案】A
【详解】A.铜绿是固体粉末状药品。固体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为:先将试管横放,然后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竖起试管,正确。B.过滤要使用玻璃棒引流,错误。C.加热固体药品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错误。D.倾倒液体药品,瓶塞要倒放,错误。故选A。
6.钛酸锂电池作为纯电动公交车的动力来源,已在多地试用、推广。钛酸锂(Li2TiO3)中锂元素的化合价是+1,则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答案】D
【详解】钛酸锂中锂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3=0,x=+4。故选D。
7.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单质和稀盐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
A.MgCl2 B.CuCl2 C.AlCl3 D.ZnCl2
【答案】B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氢气,氢后的金属不能与稀盐酸反应。
【详解】A、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镁能和稀盐酸直接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不符合题意;
B、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后,铜不能和稀盐酸直接反应生成氯化铜,符合题意;
C、铝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铝能和稀盐酸直接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不符合题意;
D、锌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锌能和稀盐酸直接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不符合题意;故选B。
项目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将树叶放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中煮沸,叶肉变黄时取出,洗刷干净后制成叶脉书签, 下列与制作叶脉书签项目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NaOH溶液可以腐蚀叶肉 B.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C.制作完成后废液需回收处理 D.NaOH固体属于易燃易爆药品
【答案】D
【解析】
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能腐蚀叶肉,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能腐蚀叶肉,制作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直接排放会污染水体,制作完成后废液需回收处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D、NaOH固体属于强腐蚀性药品;不易燃易爆。故选D。
9.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甲烷和一氧化碳两种气体 点燃,分别罩上干冷烧杯
B 鉴别化肥KC1和NH4Cl 取样,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C 除去CaO中的CaCO3 高温加热到固体质量不变
D 除去氨气中少量的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答案】D
【详解】A、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水是以水蒸气状态存在,遇到干冷的烧杯凝结成水珠,一氧化碳燃烧无水生成,不会形成水珠,可以鉴定,故选项可以实现;
B、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生成氨气,氨气带有刺激性气味,氯化钾与熟石灰不反应,所以可以鉴别,故选项可以实现;
C、碳酸钙高温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二氧化碳逸出,只剩下氧化钙,可以除去碳酸钙,故选项可以实现;
D、水蒸气会被浓硫酸吸收,浓硫酸与氨气会反应,故不能用浓硫酸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故选项不能实现。故选D
10.电导率传感器可辅助探究水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 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将滴有几滴酚酞试液的 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同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逐滴滴加稀硫酸,另一份逐滴滴加 Na2SO4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 点表示的 Ba(OH)2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B.b 点时烧杯内溶液为红色
C.c点时烧杯内溶液中的阴离子为
D.甲、乙曲线的差异可说明复分解反应中并非所有的离子都参与反应
【答案】C
【详解】A、a 点电导率为 0,代表氢氧化钡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A 说法正确;
B、b 点时为乙曲线电导率最低点,代表氢氧化钡和硫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为NaOH,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未参与反应,溶液呈碱性,酚酞遇 NaOH 变红,故B 说法正确;
C、乙曲线,氢氧根离子未参与离子反应且 c 点代表硫酸钠过量,溶液中阴离子为氢氧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故 C 说法错误;
D、甲、乙两曲线最大差别在于电导率在反应过程中是否变为 0,甲曲线最低点为 0,故甲曲线代表的反应中所有离子均参与反应;而乙曲线中最低点不为 0,故乙曲线代表的反应中并不是所有的离子均参与反应。故D 说法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小题共8小题,共70分。
11.(6分)化学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I.外观结构
(1)车漆:某汽车漆面保护膜采用了全新TPU材料,主要成分为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能有效防止剐蹭、飞溅颗粒对车漆造成永久伤害。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C15H10N2O2)中碳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2)轮胎:汽车轮胎含合成橡胶、炭黑和钢丝等材料,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3)车身:汽车车架常用铝合金代替铁合金,其优点是 。
II.动力转化
(4)电池: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常被用作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其制备原理如下,请补充完成化学方程式:2FePO4+Li2CO3+H2C2O4 2LiFePO4+3X+H2O,则X的化学式为 。
(5)充电桩:碳化硅是生产新能源汽车大功率、高压充电桩的重要材料。
①碳化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类似,碳化硅由 (填微粒名称)构成。
②碳化硅中元素的质量比m(Si):m(C)=7:3,则碳化硅的化学式为 。
【答案】
(1) 15:2
(2) 合成橡胶
(3) 铝合金质轻(合理即可)
(4) CO2
(5) 碳原子和硅原子 SiC
【详解】
(1)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C15H10N2O2)中碳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5:2,故填:15:2;
(2)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炭黑属于非金属材料、钢丝属于金属材料,故填:合成橡胶;
(3)汽车车架常用铝合金代替铁合金,其优点是质轻、易加工、耐久性高、具有高度的散热性等,故填:铝合金质轻(合理即可);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均不变,该反应反应前有2个Fe、2个P、15个O、2个Li、3个C、2个H,反应后有2个Fe、2个P、2个Li、9个O、2个H,相差6个O、3个C,故需要补充的化学式为CO2,故填:CO2;
(5)①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额,碳化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类似,则碳化硅也是由碳原子和硅原子构成的,故填:碳原子和硅原子;
②碳化硅中元素的质量比m(Si):m(C)=7:3,则碳化硅中硅原子与碳原子个数比为,故碳化硅的化学式为SiC,故填:SiC;
12.(7分)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Ⅰ.古有《齐民要术》记载“粟米曲作酢”,“酢”即醋酸也;今有我国科研人员利用CO2研究出制取醋酸(CH3COOH)的新方法。新方法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古法酿醋是用粮食经过发酵而成,发酵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保持醋酸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Ⅱ.科学家正在研究二氧化碳新的应用技术,示意图如下:
(3)已知反应①为分解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已知反应②中化合物甲为甲醇(CH3OH),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参加反应的CO2、H2分子个数比 。
(5)该体系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物质化学式)
【答案】
(1)化学
(2)醋酸分子/CH3COOH
(3)
(4)1:3
(5)CO2
【详解】
(1)古法酿醋是用粮食经过发酵而成,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醋酸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 醋酸是由醋酸分子构成的,保持醋酸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醋酸分子(CH3COOH);
(3)已知反应①为分解反应,即水在光和催化剂的作用下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由微观反应过程可知,反应②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参加反应的CO2、H2分子个数比1:3;
(5)由流程图可知,该体系中二氧化碳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在整个流程这种可以循环利用,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
13.(10分)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从古至今,金属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关系着时代的变迁和进步。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它们的世界。
①“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期间,对国产“手撕钢”的称赞。“手撕钢”属于 。(填“金属材料”“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之一)。
②我国是最早采用湿法冶铜的国家。文献记载“胆铜法”:用铁与“胆水”(CuSO4)反应获得铜。请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
(2)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以从海水中提取出来的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Na2CO3和NaCl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提纯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碳酸钠时,可选择 (填“蒸发结晶”“降温结晶”之一)。
②t2℃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小于”“无法确定”之一)。
③t1℃时,将15g碳酸钠固体加入50g水中,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④将t2℃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此时所得碳酸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小于”“无法确定”之一)
【答案】
(1) 金属材料 Fe+CuSO4=FeSO4+Cu
(2) 降温结晶 等于 60 小于
【详解】
(1)“手撕钢”,一种能够被徒手撕碎、厚度只有A4纸四分之一的不锈钢,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医疗器械、石油化工、精密仪器等领域。所以,手撕钢是钢,属于合金,是金属材料。因为是要冶炼铜,且用的是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就是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Fe>Cu的性质用Fe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来实现冶炼铜的目的。即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2)提纯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碳酸钠,应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因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比较大;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NaCl的溶解度等于Na2CO3的溶解度,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t1℃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20g,所以将15gNa2CO3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g+50g=60g;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将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都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据饱和溶波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而t1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所以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关系是氯化钠大于碳酸钠。
14.(8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蒸馏酒,是利用粮食经过“发酵再蒸馏”方式而得到的酒。中国白酒,就是以高粱,小麦等谷物为原料的蒸馏酒。40度以上的烈酒多是蒸馏酒。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白酒的“度数”,是指室温下酒中酒精(乙醇)所占的体积百分比。“53度”就表示在100毫升的酒中,有53毫升酒精。中国人喝白酒,有一个重要指标,叫做“口感醇厚”,一般用“粘度”来进行衡量,粘度越大口感越醇厚。“粘度”,取决于液体中分子的种类及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酒的粘度主要决定于其中水和酒精分子的比例。酒精度数与酒粘度关系呈现出曲线的关系,如图1。
无论什么品牌的酒,其成分98%以上都是水和酒精,不同酒的味道差异来自于2%的其他成分,比如醛类、酯类和芳香族类。酒的成分比例如图2所示。酒精在嘴里、胃中、小肠中都能被吸收。吸收后,通过呼吸和排尿排出的酒精只占10%,剩下90%的酒精,全部到达你的肝脏进行代谢。肝脏就像一个大的化工厂,其中有多种渠道帮助酒精的变身。
酒精变身后的乙醛有毒性,能够破坏身体内某些蛋白质的结构,对人体的肝脏和胰脏影响很大。酒精也是有毒的,比较长久的作用是对大脑的毒害。进入身体后的酒精,经过10分钟就能到达大脑,将会在大脑中沉着半个月到一个月之久。中国是饮酒大国,嗜酒或者酒精依赖的人群达到2亿,慢性酒精中毒的比率逐年扩大。

回答下列问题:
(1)粮食发酵酿酒属于 氧化(填“剧烈”或“缓慢”)
(2)茅台酒经过发酵蒸馏得到的原浆,大约是60度,需要陈放三年以上才上市出售,此时酒的度数 60度(填“大于”或“小于”)。
(3)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2,根据下图写出乙酸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并推测酶在酒精消化过程中起的作用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酒的酿制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B.酒的度数越高口感越好
C.不同品牌的酒价格差别很大,是因为其主要成分不同
D.小酌怡情,饮多伤身,切勿酒驾
E.乙醇溶液可用于医用消毒
【答案】
(1) 缓慢
(2) 小于
(3) C2H4O2+O2==CO2+H2O 催化作用
(4) ADE
【详解】
(1)粮食发酵酿酒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粮食和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生成酒精的过程,故填:缓慢;
(2)茅台酒经过发酵蒸馏得到的原浆,大约是60度,需要陈放三年以上才上市出售。原浆在陈放三年过程中,乙醇会挥发、会继续发生缓慢氧化生成酯类物质等,导致酒精的浓度降低,故填:小于;
(3)由图可知,乙酸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O2+O2==CO2+H2O
酒精在消化过程中会生成一系列物质,在人体内,这些转化都是靠酶作催化剂完成的,故酶在酒精消化过程中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4)A、酒是粮食发酵生成的,有新物质生成,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项A正确;
B、由短文知,“口感醇厚”,一般用“粘度”来进行衡量,粘度越大口感越醇厚。由酒精度数与酒粘度关系曲线图可知,酒精在55度时,酒粘度最高,口感最好。随着酒精度数的增大,粘度下降,口感变差,故选项B不正确;
C、由短文知,无论什么品牌的酒,其成分98%以上都是水和酒精。即不同品牌的酒的主要成分相同,都是水和酒精,故选项C不正确;
D、由短文知,酒精在人体内会变成乙醛,而乙醛是有毒的,能够破坏身体内某些蛋白质的结构,对人体的肝脏和胰脏影响很大。酒精也是有毒的,比较长久的作用是对大脑的毒害。故小酌怡情,饮多伤身,切勿酒驾的说法是正确的,故选项D正确;
E、75%的酒精溶液可用于杀菌消毒,故选项E正确。
故选:ADE。
15.(9分)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 MgCO3,含少量 FeCO3)为原料制备高纯 MgO,流程如下:

已知:① H2O2+2FeSO4+H2SO4=Fe2(SO4)3+2H2O
② 金属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成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pH Fe(OH)3 Mg(OH)2
开始沉淀 1.9 9.1
完全沉淀 3.2 11.1
(1)“溶解”时,将菱镁矿粉碎的目的是 。
(2)“转化”过程中,FeSO4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FeSO4转化率在75℃比在40℃时大的原因可能是 。
② 温度大于75℃,随着温度的升高,FeSO4转化率减小。某同学猜想其主要原因是 H2O2 受热分解,请设计实验证明该同学的猜想 (写出操作和现象)。
(3)“调pH”时,溶液pH不宜过大。其原因除pH过大将增加氨水的使用量,还可能的是 。
(4)“煅烧”是MgSO4与C的反应,该反应生成一种固体氧化物和两种气体氧化物,一种为温室效应的气体,另一种为形成酸雨的气体。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
(1) 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 温度升高,FeSO4转化的反应速率增大 取 2 份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将其中一份用75℃以上水浴加热,观察到75℃以上水浴加热的液体中气泡产生的速率快
(3) pH 过大,会生成Mg(OH)2,导致高纯MgO产品产量降低
(4)
【详解】
(1)“溶解”时,将菱镁矿粉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故填: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40~75°℃范围内,随温度升高,FeSO4转化的反应的速率增大,故填:随温度升高,FeSO4转化的反应的速率增大;要验证温度大于75° C ,随着温度的升高,H2O2受热分解导致FeSO4转化率减小的猜想,可以设计对比实验:取 2 份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将其中一份用75℃以上水浴加热,观察到75℃以上水浴加热的液体中气泡产生的速率快,故填:取 2 份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将其中一份用75℃以上水浴加热,观察到75℃以上水浴加热的液体中气泡产生的速率快;
(3)由上表可知pH为1.9时氢氧化铁开始沉淀,pH为9.1时氢氧化镁沉淀,要制得高纯氧化镁首先应除去杂质离子铁离子,所以加氨水调节pH时,应先调在1.9~9.1之间,让铁离子沉淀,镁离子不沉淀,除去铁离子,如过量加入氨水,pH 过大,会生成Mg(OH)2,导致高纯MgO产品产量降低,故填:pH 过大,会生成Mg(OH)2,导致高纯MgO产品产量降低;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题意可知生成物中一种为温室效应的气体即CO2,另一种为形成酸雨的气体即SO2,生成的氧化物为MgO,所以硫酸镁与碳反应生成氧化镁、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16.(11分)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用KClO3与MnO2混合制取和收集O2,最好选用上图中的 (填字母,下同),收集时观察到
表明O2已集满。上述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其发生装置应选用上图中的 (加持装置已略去),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兴趣小组在探究CO2性质实验时进行了如图改进,将左侧胶头滴管中的稀硫酸注入装有碳酸钠粉末的小试管中,右侧管内挂的是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滤纸条,其中一条是湿润的,一条是干燥的。

①证明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②将右侧胶头滴管内的药品注入U形管内,观察到气球明显变瘪,则右侧胶头滴管中的药品为 。
【答案】
(1)ACDH(漏写不给分) 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2KClO3 2KCl+3O2↑
(2) ABE(漏写不给分) FeS+H2SO4═H2S↑+FeSO4
(3)干燥的滤纸不变色,湿润的滤纸变红色(漏写不给分) NaOH溶液(合理即可)
【详解】
(1)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根据题中提供的仪器,用KClO3与MnO2混合制取和收集O2,最好选用上图中的ACDH;收集时观察到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表明氧气已集满;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2)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因此不需要加热,需要的仪器有ABE,硫化亚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H2SO4═H2S↑+FeSO4;
(3)图3中,证明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的现象是:干燥的滤纸不变色,湿润的滤纸变红色;将右侧胶头滴管内的药品注入U形管内,观察到气球明显变瘪,则右侧胶头滴管中的药品为NaOH溶液,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因此气球变瘪。
17.(13分)化学小组对钢铁的锈蚀进行实验研究。
I.探究钢铁锈蚀的基本条件
(1)一段时间后,C、D、E中铁钉生锈,A、B中铁钉无明显锈蚀。由A、B、C的现象可知,铁的锈蚀是铁跟 (填化学式)等物质作用的过程。
(2)使用自来水重新进行如图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B中铁钉生锈了,其可能的原因是 。
II.探究食盐水对钢铁腐蚀速率的影响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锥形瓶中放生铁粉末,滴管中预先加入2mL不同浓度的食盐水,并用氧气传感器测定锥形瓶内的氧气浓度,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 生铁粉末质量 食盐水浓度 3min时瓶内氧气浓度
实验① 3.5g 4% 18.96%
实验② 3.5g 8% 18.56%
实验③ 3.5g 16% 18.28%
实验④ 3.5g 24% 17.99%
(3)该实验探究的是 对钢铁腐蚀速率的影响,其实验结论是 。
(4)查阅资料得知,食盐水中的氯离子能破坏钢筋表面的钝化膜(其原理如图所示),并促使铁发生一系列反应得到Fe(OH)3,Fe(OH)3在空气中风化失水后变成氧化铁。
①氯离子破坏钢筋表面的钝化膜的过程中,从阳极向阴极转移的微粒是 。
②钢筋锈蚀过程中得到氧化铁的反应方程式为 。
III.探究水样的pH及溶解氧浓度对钢铁腐蚀速率的影响
步骤1:按如图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2:向三颈烧瓶中放入3.5g生铁粉末,向分液漏斗内加入10mL不同浓度的稀盐酸。
步骤3:将盐酸全部注入三颈烧瓶内,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同时采集数据见下表:
序号 盐酸pH 压强p/kPa 溶解氧/mg·L-1
p反应前 p反应后 DO反应前 DO反应后 开始降低所需时间/s
实验① 2.0 90.8 91.8 5.2 4.3 131
实验② 3.0 90.8 91.5 5.0 3.7 68
实验③ 4.0 90.8 90.3 4.9 3.4 24
实验④ 5.0 90.8 90.5 4.9 3.7 98
实验⑤ 6.0 90.8 90.6 4.4 3.7 175
(5)实验1和实验2反应后压强变大的主要原因是装置内生成 。
(6)进行实验3时,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反应后体系内压强却变小了。其原因是 。
(7)分析表中数据,在该实验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
A.当pH=2时,铁粉与氧气的锈蚀速率最快
B.稀盐酸中的溶解氧含量与盐酸的pH有关
C.铁粉和盐酸,氧气的反应可以同时发生
【答案】
(1) O2和H2O
(2) 自来水中含有溶解的氧气
(3) 食盐水浓度 食盐水浓度越大,铁的锈蚀速率越快
(4) 电子 2 Fe(OH)3==Fe2O3+3H2O
(5) H2
(6) 进行实验3时,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冒出,是因为盐酸和铁反应生成了氢气,但是铁生锈消耗氧气,且消耗的氧气比生成的氢气多,故反应后体系内压强变小
(7) B
【详解】
(1)试管A中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没有生锈;试管B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没有生锈;试管C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生锈了;由A、B、C的现象可知,铁的锈蚀是铁跟O2和H2O等物质作用的过程;
试管D中的铁钉与食盐水接触,比C中铁钉锈蚀程度严重,说明食盐水可以加速铁的锈蚀;
(2)自来水中含有溶解的氧气,铁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后发生了锈蚀;
(3)分析表格可知,四组实验中所以食盐水的浓度不同,相同时间内消耗的氧气的量不同,故探究的是食盐水浓度对钢铁腐蚀速率的影响;
根据表格可知,食盐水浓度越大,相同时间内消耗的氧气越多,表明钢铁锈蚀速率越快;
(4)分析原理图可知,阳极发生的反应是,阴极发生的反应是,故从阳极向阴极转移的微粒是电子;
由资料可知Fe(OH)3在空气中风化失水后变成氧化铁,反应的方程式为2 Fe(OH)3==Fe2O3+3H2O;
(5)实验1和实验2反应后压强变大的主要原因是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6)进行实验3时,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冒出,是因为盐酸和铁反应生成了氢气,但是铁生锈消耗氧气,且消耗的氧气比生成的氢气多,故反应后体系内压强变小;
(7)A、分析表格可知,当pH=4时,溶解氧含量开始降低所需要的时间最短,此时铁粉与氧气的锈蚀速率最快,说法错误;
B、分析表格可知,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溶液中的溶解氧含量越来越低,故稀盐酸中的溶解氧含量与盐酸的pH有关,说法正确;
C、分析表格可知,溶解氧含量开始降低的时间并不是从0开始的,故铁粉和盐酸,氧气的反应不是同时发生的,说法错误;
故选B。
18.(6分)硝酸铵(NH4NO3)是一种常用化肥,生产硝酸铵的方法之一是用中和法:NH3+ HNO3=NH4NO3某品牌的硝酸铵化肥标签如图:

(1)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的为 ,由此判断该品牌的化肥样品 (填“是”或“不是”)纯净的硝酸铵。
(2)计算理论上生产 160Kg 硝酸铵需要 NH3质量为?(写过程)
【答案】
(1) 35% 不是
(2) 设理论上生产 160Kg 硝酸铵需要 NH3质量为x
解得
答:理论上生产 160Kg 硝酸铵需要 NH3质量为34kg。
【详解】(1)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标签上含氮量是30%<35%,故判断该品牌的化肥样品不是纯净的硝酸铵。
(2)见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