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05 22:51:37

文档简介

仁寿一中北校区2023级第二学期半期质量检测语文学科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人物弧线”或曰“人物弧光”,译自英文Character Arc,在罗伯特·麦基看来,“是人物的路线,是人物本身性格的发展轨迹或是变化,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从出发点到目的地,人的发展和变化将形成一条轨迹”。在以成长励志、救赎重生、畸变黑化等为主题的影视作品中,既需要展现人物个性,也需要勾勒人物心理变化和性格变化的轨迹,因此人物弧线表现的顺畅完美与否,就决定着人物形象立得住或崩塌,决定着影视叙事的成败。
“人物弧线”的理念滥觞于文艺复兴时期,成长于启蒙文学时期,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中日渐成熟,在20世纪被电影人所吸纳,被罗伯特·麦基予以总结后被广泛应用于创作实践和影视批评中,对塑造富有艺术魅力的丰盈人物形象至关重要。
在西方文学史上,人物塑造经历了从扁平人物到圆形人物的蜕变。在古希腊时期,《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奥德修斯等英雄形象,其性格往往是刻板定型的。而在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等作品中,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和美狄亚等都是性格鲜明但一成不变的。在文艺复兴时期,作家们开始关注人物性格的流动性。如在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悲剧《哈姆雷特》中,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由一个单纯而充满理想的人文主义者,到父亲被杀后由于局势不明,犹豫多疑延宕,及至通过“戏中戏”证实了叔父确是杀父仇人,误杀恋人奥菲莉亚的父亲波罗涅斯,及至恋人自杀,被迫与其兄决斗,中毒临死时杀死仇敌克劳狄斯。哈姆雷特的复仇心路变化,体现出一道令人信服的弧线。
18世纪德国启蒙主义戏剧理论家莱辛,也认识到了戏剧创作中人物性格流动的意义,随着典作《浮士德》等横空出世,才打破了人物形象单一的局面,出现了丰满立体、性格复杂多变的人物形象。至近代,美国戏剧理论家B·贝克受在《戏剧动力》中提出了类似于“人物弧线”理论的“动态人物”理论,及至德国“成长小说”的出现以及福斯特“圆形人物”理论的出现,极大程度上促进了“人物弧线”理论的完善。
在今天,表现“人物弧线”已是小说家和剧作家们司空见惯的写作技巧。百年电影发展史中,“人物弧线”倍受重视,特别是当罗伯特·麦基在1997年出版的《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对电影弧线做出界定后,是否表现了人物性格发展轨迹或变化,就成为衡量很多作品优秀与否的圭臬。
人物弧线的唯一特征就是变化,而性格缺乏变化或变化趋近于静态的人物被称为扁平人物。扁平人物几乎是大多数商业类型电影的标配,如《007》和《碟中谍》系列等冒险片、《侏罗纪公园》等恐怖片,主角都是被事件和矛盾冲突推着往前走的扁平人物。
而与之相对的圆形人物,强调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可分为静态的圆形人物和有人物弧线的动态的圆形人物。静态的圆形人物尽管性格丰富立体,但在同一部作品中,他的性格基本没有变化,如电影《复仇者联盟》系列中的反派灭霸等。而有弧线的动态圆形人物,指人物随着遭遇的不公际遇与处境而随之发生变化。“文似看山不喜平”,人物的塑造也一样,弧线人物因为性格的峰回路转,从而使故事产生跌宕起伏的叙事魅力。个人物弧线变化要有内在联系与逻辑,否则会使人物的弧线流畅性和完整性受损,以致角色行为浮夸失真,剧作叙事线断裂,结构坍塌,成为有硬伤的作品。给人物弧线变化要符合人性遭变的逻辑,真实可信。也即是说,要用充足的铺垫来逐步地表现人物心路历程,细腻而有层次地表现其变化缘由,不能让它一蹴而就。国产现象级作品如《大鱼海棠》《长津湖》等,由于迫使主角性格转化的原因铺垫牵强甚至不足,致使人物弧线顺畅度差强人意而成阿喀琉斯之踵。人物之所以有“弧线”,是因为现实生活的复杂多变,在时时刻刻改变和雕塑着人的性格。如《小丑》中小丑之所以由善良纯真变得癫狂残酷,充满暴力和仇恨,就是因为哥谭市冷漠的生存环境、社会的疏离和病态的文化氛围导致他好梦成灰。需要注意的是,人物孤线的变化要与环境影响合辙。黑格尔要求人物性格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性:丰富性、明确性、坚定性,强调性格与环境的辩证关系,认为情境与情致发生矛盾冲突,激起人物的行动,推动人物性格的发展。而恩格斯也提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一现实主义文论的主张。就此而言,影视作品塑造个性突出、有弧线的“圆形人物”,即是对现实环境促使人性变化的展示和描摹。
(摘编自杨晓林《影视人物弧线论》,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物弧线”是指作品中人物性格的流动轨迹,关系到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叙事的成败,是许多优秀作品的标配。
B.发端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弧线”理论在20世纪被电影人吸纳,经罗伯特·麦基总结后,被广泛应用于创作实践和影视批评中。
C.“文似看山不喜平”,塑造弧线人物的性格也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让故事跌宕起伏,充满叙事魅力。
D.国产现象级作品《大鱼海棠》《长津湖》等作品中人物弧线的顺畅度欠佳是因为人物弧线的发生变化与环境影响不合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引用专家学者的观点对“人物弧线”的内涵进行阐释,为后文论述提供了理论依据。
B.文章采用横向式结构论述“人物弧线”理论的形成过程,让读者见识了文学作品中具体鲜活的圆形人物。
C.文章通过举例论证来对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进行论述,以突显人物弧线的特征。
D.文章结尾通过引述恩格斯的观点,明确了影视作品要塑造个性突出、有弧线的“圆形人物”的原因和意义。
3.依据文本,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圆形人物的例证( )(3分)
A.《祝福》中的“我”具有进步思想,憎恶鲁四叔,同情祥林嫂,但软弱无能。
B.《鸿门宴》中的项羽重情重义,豪放直爽,刚愎自负,寡断少谋。
C.《哦,香雪》中的香雪天真淳朴,渴望知识,自尊心强,坚强勇敢。
D.《红楼梦》中的王熙凤聪明机智、关爱姊妹、刻薄狠毒、贪赃枉法。
4.如今,“表现‘人物弧线’已是小说家和剧作家们司空见惯的写作技巧”。你认为有哪些原因 (3分)
5.“现实生活的复杂多变,在时时刻刻改变和雕塑着人的性格。”请结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教头的性格变化说说该理论的具体体现。(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胖子和瘦子
【俄】契诃夫
在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
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他身上有一股核烈斯酒和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车厢里下来,吃力地提着箱子、包和硬纸盒。他身上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在他背后,有个下巴很长的瘦女人不时探头张望——那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眯着一只眼的中学生,那是他的儿子。
“波尔菲里!”胖子看到瘦子后激动地大声喊道,“真的是你吗 我亲爱的!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面啦!”
“我的老天爷!”瘦子惊呼道,“这是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打哪儿来的 ”
两位老朋友互相拥抱,一连吻了三次,然后彼此看着对方泪汪汪的眼睛。两个人都感到又惊又喜。
“我亲爱的!”瘦子在吻完后开始说道,“真没有料到!简直喜出望外!喂,让我把你看个够!你还是那么帅,跟从前一样!还是那样气派,喜欢打扮!咳,你,天哪!噢,你怎么样 发财了吧 结婚了吧 我已经成家了,你看……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奈尔,这位是我小时侯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纳法奈尔犹豫一下,摘下帽子。
“中学同班同学!”瘦子接着说,“你可记得,同学们当时怎么拿你开心的 给你起了一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特,因为你用香烟把公家的一本图书烧了一个洞。我的外号叫厄菲阿尔特,因为我喜欢告密。哈哈……当时都是小孩子哩!你别害怕,纳法奈尔!你走过来呀……噢,这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岑巴赫……新教徒。”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躲到父亲背后去了。
“喂,朋友,你生活得怎么样 ”胖子热情地望着朋友,问道,“在哪儿供职 做多大的官啦 ”“我正在供职,我亲爱的!升了入品文官,已经做了两年了,还得了一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金不高……咳,去它的!我妻子给人上音乐课,我呢,工作之余用木料做烟盒。烟盒很精致!我卖一卢布一个。若是有人要十个或十个以上,你知道,我就给他便宜点。好歹能维持生活。你知道,原来我在一个厅里做科员,现在把我调到这里任科长,还是原来那个部门……往后我就在这里工作了。噢,你怎么样 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 啊 ”
“不,我亲爱的,再往上提,”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得了两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
刹那间,瘦子脸色发白,呆若木鸡,但他马上满脸笑容,笑得脸都歪了。他的脸好像被火烫着了似的。他的身子好像在缩小,腰也弯了,好像矮了半截……他的那些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仿佛也在缩小,皱起了眉头……他妻子的长下巴拉得更长了。纳法奈尔站得笔挺,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
“我,大人……非常高兴!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忽然间,青云直上,成了如此显赫的高官重臣!嘿嘿,大人!”
“哎,算了吧!”胖子皱起了眉头,“何必来这种腔调!你我是儿时朋友——何必来这一套官场里的奉承!”
“哪儿行呢…您怎么能这么说,大人…”瘦子缩得更小,嘿嘿笑着说,“大人体恤下情……使我如蒙再生的甘露……这是,大人,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妻子路易莎,新教徒,某种意义上说…”
胖子本想反驳他几句,但看到瘦子那副诚惶诚恐、阿谀谄媚、低三下四的寒酸相,几乎要呕吐了。他扭过脸去,向瘦子伸出一只手告别。
疲子只握了握他的三个指头,深深地鞠了一躬,媚笑着:“嘿!嘿!嘿!”他的妻子也满脸堆笑。纳法奈尔咔嚓一声,收脚敬礼,制帽也掉到了地上。一家三口都感到又惊又喜。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胖子身上散发着“核烈斯酒和橙花的气味”,瘦子身上散发着“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作者用气味的对比,暗示两人身份地位的高低悬殊。
B.瘦子的妻子也瘦,下巴长长的,探头探脑,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她较少出门,没有见过什么世面,和瘦子同属社会小人物。
C.本文两次写道“又惊又喜”,第一次是写胖子和瘦子重逢时的惊喜,第二次是写瘦子一家得知胖子是高官时的惊喜。两次描写都含义丰富,耐人寻味,有讽刺之意。
D.本文通过两个老同学在车站邂逅的场景和对话,描绘了两个人的情绪变化,反映了俄国官场的等级森严和小官吏的卑躬屈膝,鞭挞庸俗畸形的社会心态。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不写具体时间,暗示了故事可能发生在任何时代。以胖瘦来称呼人物,则暗示了故事不是发生在特定人物身上。这样写更强调了故事的普遍性、广泛性。
B.作者在故事开头刻画胖子的外貌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胖子嘴唇油光锂亮的模样,与后文对瘦子的相关描写形成对比。
C.作者把瘦子得知胖子官阶前后的语言和行动变化进行对比描写,将他前后的神态和外貌进行漫画式夸张描写,写出了瘦子善于逢迎、趋炎附势的世俗心理。
D.本文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和事,以小见大,小说情节曲折离奇,揭示胖子身份是情节发展的关键。结尾处对瘦子的妻子和儿子的描写发人深省。
8.契诃夫主张“努力使人物的心情在他们的行动中就清晰可见”。请以纳法奈尔为例,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其心理变化。(4分)
9.契诃夫为什么选择瘦子这样一个“可笑又可悲的小人物”作为小说的主角 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材料二
贞观十一年春正月,上作飞山宫。庚子,特进魏征上疏,以为:“炀帝恃其富强,不虞后患,穷套极欲,使百姓困穷,以至身死人手,社稷为墟。陛下拨乱返正,宜思隋之所以失,我之所以得,撤其峻宇,安于卑宫;若因基而增广,袭旧而加饰,此则以乱易乱,殃咎必至,难得易失,可不念哉!”二月甲子,上行幸洛阳宫,有被谴者。魏征谏曰:“殆非行幸之本意也。昔炀帝讽郡县献食,视其丰俭以为赏罚,故海内叛之。此陛下所亲见,奈何欲效之乎!”上惊曰:“非公不闻此言。”五月壬申,魏征上疏,以为:“陛下欲善之志不及于昔时,闻过必改少亏于曩日,谴罚积多,威怒微厉。且以隋之府库、仓廪、户口、甲兵之盛,考之今日,安得拟伦!然隋以富强动之而危,我以寡弱静之而安;安危之理,皎然在目。伏愿取鉴于隋,去奢从约,亲忠远佞,行畴昔之恭俭。”入月甲子,上谓侍臣曰:“上封事者皆言朕游猎太频;今天下无事,武备不可忘,朕时与左右猎于后苑,无一事烦民,夫亦何伤!”魏征曰:“先王惟恐不闻其过陛下既使之上封事止得恣其陈述苟其言可取,固有益于国;若其无取,亦无所损。”上曰:“公言是也。”皆劳而遣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先王惟恐不闻A其过B陛下C既使之D上封事E止得恣F其陈述G苟其言H可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终苟免而不怀仁”与“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苟”字含义相同。
B.“宜思隋之所以失”与“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谏逐客书》)两句中的“所以”含义不同。
C.“奈何欲效之乎”与“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六国论》)两句中的“效”字含义不同。
D.“去奢从约,亲忠远佞”与“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从”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征认为帝王的使命重大,他们为国家深切忧虑,治理成效显著;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品德就开始衰微。
B.魏征反对唐太宗营造飞山宫,并以隋炀帝穷奢极欲,最终民穷国亡、身死人手为例劝谏,希望唐太宗深思。
C.唐太宗巡幸洛阳宫,有人对此不满,魏征劝谏唐太宗不要忘记出行的本意,以隋炀帝为鉴,使唐太宗警醒。
D.唐太宗不认可上封事者的意见,认为自己游猎是为了武备,也没有烦扰百姓;魏征的谏言使他改变了看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2)此则以乱易乱,殃咎必至,难得易失,可不念哉!
14.魏征认为“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15~16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孝宗乾道二年,作者被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
15.下列对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千里澄江似练:“练”,从“系”,表示与线丝有关,本义是把生丝煮熟,亦指把麻或织品煮
得柔而洁白。这里形容江水清澈透明。
B.千古凭高对此:“凭”,从“几”,从“任”。几,矮而小的桌子,任,凭借。本义为“倚靠”。诗中的“凭高”是登临高处的意思。
C.玉鉴琼田三万顷:“鉴”,从“金”,“监”声。本义指“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引申比喻湖水明净光洁。为“镜子”。诗中用“玉鉴”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
D.细斟北斗:“斟”,从“斗”,“甚”声。本义是“用勺子舀取”,引申为“考虑”。这里指作者仰望北斗星思考,希望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
16.这两首词下阕的第一句都用了“念”字,但两位词人所“念”之事和借以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根据诗歌内容加以回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只有像盘庚一样,具备了果敢的行动、无悔的坚守,才有可能成功。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将阿房宫的奢华与百姓的生活作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秦始皇的残暴。其中“_______,____”两句将阿房宫的钉子与百姓的粮食进行对比。
(3)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以“_________,___ ”来评论刺秦事件。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4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栗子的形状很奇怪,像一个小刺猬。栗有“斗”,斗外长了长长的硬刺,很扎手。栗子在斗里围着长了一圈,一颗一颗紧挨着,很团结,当中有一颗是扁的,叫做脐栗。脐栗的味道和其他栗子没有什么两样。坚果的外面大都有保护层,松子有鳞瓣,核桃、白果都有苦涩的外皮,这大概都是为了对付松鼠而长出来的。
新摘的生栗子很好吃,脆嫩,只是栗壳很不好剥,里面的内皮是不好去。把栗子放在竹篮里,挂在通风的地方吹几天,就成了“风栗子”。风栗子肉微有皱纹,微软,吃起来更为细腻有韧性,不像吃生栗子会弄得满嘴都是碎粒,而且更甜。贾宝玉为一件事生了气,袭人给他打岔,说:“我想吃风栗子了,你给我取去。”怡红院的檐下是挂了一篮风栗子的。风栗子入《红楼梦》,身价就高起来,雅了。这栗子是什么来头,是贾蓉送来的 刘姥姥送来的 还是宝玉自己在外面买的 不知道,书中并未交待。
栗子熟食的较多,我的家乡原来没有炒栗子,只是放在火里烤。冬天,生一个铜火盆,丢几个栗子在通红的炭火里,一会儿,砰的一声,蹦出一个裂了壳的熟栗子,抓起来,在手里来回倒,连连吹气使冷,剥壳入口,香甜无比。不过烤栗子要小心,弄不好会炸伤眼睛,烤栗子外国也有,西方有“火中取栗”的寓言,这栗子大概是烤的。
18.下列句子中的“是”与文中“里面的内皮是不好去的”中的“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是可忍,孰不可忍。
B.《雷雨》的作者是曹禺。
C.村子前面是一片水田。
D.这首诗是有意境,你真该好好品味一下。
19.复兴中学邀请你给学生讲解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的成语。请从下列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借鉴对“火中取栗”的讲解方法,拟出讲解要点。要求阐释准确,语言流畅。(3分)
示例:“火中取栗”出自西方寓言《猴子和猫》,原意是说猴子骗猫取火中的栗子,结采取出后被猴子吃了,猫却因此被烧掉了脚上的毛。后用“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着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吃了苦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缘木求鱼 目无全牛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极富表现力,简要分析这一效果是如何取得的。(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红楼梦》中的第一回,出现两个至关重要的人物:甄士隐和贾雨村。甄士隐谐“真事隐”,① ,即甄伏“真”,贾隐“假”。这种姓氏上的安排,作者自是大有乾坤。此安排与甄士隐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对联是相通的,作者在《红楼梦》开篇,就提出了“真与假”“有与无”的哲学思辨。
同时,沿着小说的发展脉络,甄士隐和贾雨村,② 。作者如此写来,也是大有深意:一个淡泊名利、乐善好施,最后领悟人生真谛;③ ,最后坠入世间泥潭。即一个道家,一个儒家;一个出世,一个入世。
21.请结合文意,为甄士隐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对联的上联写下联。(3分)上联:假作真时真亦假
下联:____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荀子在《劝学》中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其中蕴含了一个普遍的道理:做事需要讲究方法、讲究技巧。
而杨振宁先生曾对弟子翟荟说,做科研要“宁拙勿巧”。翟荟教授也说“宁拙勿巧”是一种科研态度,一方面是说做科研不要投机取巧,必须诚实;另一方面是说做学问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年级准备就此内容进行一次年级的演讲比赛,你作为本班级的发言代表,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思考,给全年级同学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仁寿一中北校区 2023 级第二学期半期质量检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罗伯特·麦基在 1997 年出版的《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是否表现了人物
1.D 性格发展轨迹或变化,就成为衡量很多作品优秀与否的圭臬”,“有弧线的动态圆形人物,指人物随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张冠李戴,由“国产现象级作品如《大鱼海棠》 着遭遇的不公际遇与处境而随之发生变化”“需要注意的是,人物弧线的变化要与环境影响合辙。个
《长津湖》等,由于迫使主角性格转化的原因铺垫牵强甚至不足,致使人物弧线顺畅度差强人意而成 性突出、有弧线的‘圆形人物’,即是对现实环境促使人性变化的展示和描摹”。人物的性格与其生
阿喀琉斯之踵”可知,《大鱼海棠》《长津湖》等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弧线流畅度欠佳的原因是“迫 活环境和经历有很大关系。人物遭遇的不公和环境的变化使人物性格发生改变。沧州遇旧时:善良安
使主角性格转化的原因铺垫牵强甚至不足”,而不是“人物弧线的发生变化与环境影响不合拍”。 分,忍辱求全听说陆谦的密谋后:打惊大怒,刚直坚强,强烈反抗。接管草料场之后:随遇而安,小
2.B 心甚微,逆来顺受,唯恐出事在山神庙亲闻陆谦的阴谋之后:愤怒反抗,杀死富安,差拨,陆谦等人
【解析】B.“横向”式结构错误,根据“在古希腊时期”“在文艺复兴时期”“18 世纪”“至近 时的表现: 恼羞成怒,气急败坏。最后被逼上梁山:坚决反抗。
代”“在今天”等信息可知是“纵向”式结构; 6.C
3.C 【解析】6. C.“两次描写都含义丰富,耐人寻味,有讽刺之意”错误,本文第一次写胖子和瘦子重
4.①表现“人物弧线”,可以动态展示“人物心理变化和性格变化的轨迹”,让人物形象更丰盈; 逢“又惊又喜”,是真实的不掺杂利害关系的惊喜,是老朋友分别多年后不期而遇的惊讶和喜悦,是
②表现“人物弧线”,让故事情节更跌宕起伏,增加叙事魅力; 本能的自然的心理反应,没有丰富含义,更没有讽刺之意。
③表现“人物弧线”,可以揭示人物性格和环境的辩证关系,作品对现实的观照性更强。 (3分) 7.D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7.D.“小说情节曲折离奇”错误。《胖子和瘦子》这篇小说的情节简单,截取的是生活中的
①根据罗伯特·麦基在 1997 年出版的《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是否表现 一个横断面,就一个场景,老朋友在火车站重逢。
了人物性格发展轨迹或变化,就成为衡量很多作品优秀与否的圭臬”可知,表现“人物弧线”,可以 8.①在知道胖子是三等文官之前:纳法奈尔“犹豫了一下,摘下了帽子”“犹豫一下,躲到父亲背
动态展示“人物心理变化和性格变化的轨迹”,让人物形象更丰盈; 后去了”。心里犹豫,不想太靠近,表现了他不由自主的轻慢态度。②知道胖子的官级之后:“站得
②根据“有弧线的动态圆形人物,指人物随着遭遇的不公际遇与处境而随之发生变化。‘文似看山不 笔挺,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咔嚓一声,收脚敬礼,制帽也掉到了地上”。表现了他由轻慢
喜平’,人物的塑造也一样,弧线人物因为性格的峰回路转,从而使故事产生跌宕起伏的叙事魅力” 变为崇敬、谄媚的心态。
可知,表现“人物弧线”,让故事情节更跌宕起伏,增加叙事魅力;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人物心理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找到关于纳法奈尔的几处
③根据“需要注意的是,人物弧线的变化要与环境影响合辙。个性突出、有弧线的‘圆形人物’,即 描写,具体通过行为等描写分析此人物的心理。
是对现实环境促使人性变化的展示和描摹”可知,表现“人物弧线”,可以揭示人物性格和环境的辩 小说四处描写纳法奈尔的行为动作,比如开始见到胖子的时候,他“犹豫一下,摘下帽子”,再次提
证关系,作品对现实的观照性更强。 及他时,仍然是“犹豫一下,躲到父亲背后去了”,在得知胖子是三等文官之前,纳法奈尔不太想靠
5.①沧州遇旧,他安分守己,忍辱求全。选文开篇写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称高俅为“太尉”, 近胖子,懒得跟他应酬。“犹豫”“躲”反映了他不够热情,不愿亲近对方的心理。
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都体现出他这一特点。②买刀寻仇,刚烈但隐忍、随 在听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得了两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之后,纳法奈尔的行为有了明
遇而安占主导。买刀寻仇部分体现了林冲性格中刚烈的一面。不过,当他寻了几日,“不见消耗, 显的变化,他“站得笔挺,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咔嚓一声,收脚敬礼,制帽也掉到了地上”,
林冲也自心下慢了”,这时候隐忍、随遇而安的性格又占了上风。③听从安排,接管草料场,委 这些动作和表现显出其过分崇敬的非正常心理。通过他的动作,可以看到此时的纳法奈尔变得庄重起
曲求全,随遇而安。复仇的念头更淡漠,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④山神庙复仇,手刃仇敌, 来,这前后行为的变化,源于他知道对方的身份后,趋炎附势、阿谀谄媚的心态。
性格刚烈、反抗激烈。林冲威猛之中迸发出了他性格中反抗黑暗本质。(给分参考:2 点 2 分,3 9.①从小说主旨来看,作者所要批判的就是等级分明的社会导致小人物可笑又可悲的奴性心理的社
点 5 分,4 点 6 分) 会现实。②从人物角度看,这样的小人物更具真实性、现实性和普遍性,通过“瘦子”这一形象更能
{#{QQABJQAEggCAAJIAAQhCQwVCCEEQkAAAASgOgAAAMAABAQNABAA=}#}
折射出畸形的奴性社会心态,寓含作者的同情与批判,更具讽刺性。③打破传统的“批判达官贵人” 后灭亡,这就是用兵的功效。
的写法,以原本令人同情的小人物作为批判的对象,选材新颖,易引起读者的阅读期待,使文章更有 D.正确。遵从/率领,使……跟从。句意:去除奢侈遵从节约,亲近忠良远离邪佞。/刘邦第二天早晨
可读性。 使一百多人骑着马跟从他来见项羽。故选 A。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 12.C
人物上,契诃夫之所以以瘦子这样的“小人物”作为自己小说的主人公,是因为这种人是生活中的大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多数,最具有普遍意义,最能表明生活的本质,使作品显得朴素真实。他在日常生活琐事中发掘人生 C.“有人对此不满”说法错误,原文“有被谴者”中“谴”是指“因罪降级,调往边远地方”,选项
的悲剧,以瘦子的前后变化,我们能体会到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沉痛。通过“瘦子”这一形象更能折 曲解文意。故选 C。
射出畸形的奴性社会心态,寓含作者的同情与批判,更具讽刺性。 13.(1)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主旨上,小说通过人物言行和神态变化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把“小人物”见风使舵、阿 (2)这便是以暴虐代替暴虐,灾祸必然到来,江山难以得到却容易失去,能不好好考虑吗!
谀奉承、卑躬屈尊的丑恶嘴脸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揭示文章的主题思想,揭示当时俄国社会的现实 (1)“善始”,开头做得好(1 分);“繁”,多(1 分);“克终”,能够坚持到底(1 分);“寡”,少(1
生活,嘲笑和讽刺当时普遍存在的奴性心理和庸俗作风。 分)。
选材上,小说只是选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段,通过一个普通的小人物透视社会深层的内容。相比较 (2)“易”,代替(1分);“殃咎”,灾祸(1 分);“难得易失”省略句,(江山)难以得到却容易失去
于达官贵人,借小人物的畸形心理来抨击当时社会的等级分明,可使小说更具讽刺性、批判性与现实 (1分);“念”,考虑(1分)。
意义。选材新颖,易引起读者的阅读期待,使文章更有可读性。 14.在于民心,忧患中竭诚待下能结成一体,得志后傲慢待人会离心离德。(3分)
10.BEG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材料一中魏征首先提出问题“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然后接下来揭示原因,即“夫
句意:先王惟恐听不到有人谈论其过错。陛下既然让大臣们上书奏事,就应该听他们无拘束地陈述意 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意思是:
见。如果他们的话可取。 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
先王“恐”的是“不闻其过”,故“先王惟恐不闻其过”主谓宾结构完整,应在“过”后断开,“陛下” 使吴和越这样敌对国家也能结成一体。傲慢对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行同陌路。从中可总结出:在于民
做下一句的主语,故 B处要停顿; 心,忧患中竭诚待下能结成一体,得志后傲慢待人会离心离德。
“陛下既使之上封事”属于兼语短语作谓语的句子,结构完整,在 E处停顿; 参考译文:
根据后面的“若其无取,亦无所损”可知,前面的句子也是一种假设,“苟”表示“如果”,“苟其言 材料一:
可取,固有益于国;若其无取,亦无所损”为对称句,“无取”与“可取”对应,故“苟”前断开, 所有君主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成名就就道
应在 G处停顿。故 BEG 三处要停顿。 德衰退,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
11.A 当初创业时,能力绰绰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吴和越这样敌对国家也能
A.错误。两个“苟”含义不同,苟且/如果。句意:但是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感念(皇 结成一体。傲慢对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行同陌路。虽然可以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震慑他们,但
上的)仁德。/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不遵守礼仪法度,无所不为。 是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怨恨不在
B.正确。……原因/用来……的方法。句意:应当深思隋朝灭亡和我大唐得天下的原因。/这不是能用 有多大,值得尊敬的是人民;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材料二:
C.正确。效法(动词)/功效,效果(名词)。句意:为什么又要效法呢?/所以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 贞观十一年春正月,唐太宗营造洛阳的飞山宫。庚子(十四日),特进魏征上疏,认为:“隋炀帝
{#{QQABJQAEggCAAJIAAQhCQwVCCEEQkAAAASgOgAAAMAABAQNABAA=}#}
依仗国库富足,国力强大,不考虑后患,穷奢极欲,使老百姓处于穷困之中,以致于自己被人杀死, 追述往事,抒对前代吊古、怀古不满之情。由此可见,词人念及六朝旧事,由此产生了对六朝统治者
国家也成为废墟。陛下拨乱反正,应当深思隋朝灭亡和我大唐得天下的原因,撤掉高大的殿宇,安居 因奢靡荒淫而亡国的悲叹,以及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低矮的宫殿;假如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加增修扩建,承袭旧的宫殿又加以华丽的装饰,这便是以暴虐代 《念奴娇·过洞庭》:“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岭表经年,指作者在广南西路
替暴虐,灾祸必然到来,江山难以得到却容易失去,能不好好考虑吗!”二月甲子(初九),太宗出巡 任经略安抚使的时期,是由上片所写洞庭湖的景色,因而想起在岭南一年的生活,那是同样的光明磊
到洛阳宫,有官员被降职。魏征劝谏道:“这并非陛下巡幸各地的本意。从前隋炀帝暗示各地郡县进 落。“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
献食品,视其进献多少做为赏罚的根据,所以天下百姓叛离。这是陛下亲眼所见,为什么又要效法 情。“肝胆皆冰雪”,冰雪都是洁白晶莹的东西,用来比喻自己襟怀的坦白。在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自
呢?”太宗惊叹地说:“没有你,我听不到这类话。”五月壬申日,魏征上奏疏,认为:“陛下从善如 问是光明磊落,肝胆照人,恰如那三万顷玉鉴琼田在素月之下表里澄澈。可见词人念及自己岭海一年
流的心志不如以前,闻过必改的方面比过去少,谴责惩罚渐多,逞威发怒越来越严厉了。而且当年隋 的生活,表达了光明磊落、襟怀坦荡的孤高之志,抒发了因谗言被罢却依然自信豪迈的情感。
朝府库仓廪的充实与户口甲兵的强盛,今日如何比得上!然而隋朝自恃富强频繁劳作以至国家危亡, 17.(1)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我们自知贫弱与民清静而使天下安定;安定与危亡的道理,昭然若揭。希望陛下从隋朝吸取借鉴,去 (2)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除奢侈遵从节约,亲近忠良远离邪佞,施行过去的恭谨勤俭。”八月,甲子(十二日),太宗对侍臣说: (3)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上书奏事的人都说朕游猎太频繁。如今天下无事,武备的事不能忘记,朕时常与身边的人到后苑射 18.D
猎,没有一件事烦扰了百姓,这有什么害处呢?”魏征说:“先王惟恐听不到有人谈论其过错。陛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般词语含义的把握能力。
既然让大臣们上书奏事,就应该听他们无拘束地陈述意见。如果他们的话可取,自然会对国家有利; A.“是”表示指代;B.“是”表示判断;C.“是”表示存在;D.“是”表示强调,与原文意义和用法
如果不可取,也没有损害。”太宗说:“你说得很对。”对上书奏事的人均予慰问,并打发他们回去。 相同。故选 D。
15.D 19.(1)“缘木求鱼”出自《齐桓晋文之事》(或出自《孟子》)(1 分)。原意是说爬到树上去找鱼(1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分)。后来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1分)。
D.“引申为‘考虑’。这里指作者仰望北斗星思考,希望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错。“细斟北斗”意思是把 (2)“目无全牛”出自《庖丁解牛》(或出自《庄子》)(1 分)。原意是说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
西江水细细地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设想自己作主人,请万象作宾客,陪伴我纵情豪饮。表达作 的筋骨结构(1分)。后来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1分)。
者的自信和豪情。故选 D。 (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鸿门宴》(或出自《史记》或《项羽本纪》)(1 分)。原意是说刘
16.①《桂枝香·金陵怀古》:词人念及六朝旧事(1 分),由此产生了对六朝统治者因奢靡荒淫而亡 邦和项羽在鸿门会面,酒宴上,项羽的谋士范增让项庄舞剑,乘机杀死刘邦(1分)。后来比喻说话或
国的悲叹(1分),以及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对国家命运的担忧)(1分)。 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其真实意图在于对某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1分)。
②《念奴娇·过洞庭》:词人念及自己岭海一年的生活(1 分),表达了光明磊落、襟怀坦荡的孤高之 20.①用词精当(1分)。如“丢”“蹦”“倒”等词生动贴切,刻画入微(1分)。
志(1分),抒发了因谗言被罢却依然自信豪迈的情感(1分)。 ②兼具视觉和听觉,具有现场感、画面感(1 分)。“通红的”“砰的一声”“裂了壳的”,更生动形象地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表现了当时的情境(1分)。
《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往昔”一句,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繁华竞逐”涵盖千 ③多用短句(1分)。“一会儿”“砰的一声”突显声响之有力;用短句串起一系列的动作,简洁有力,
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紧接着一声叹息,“叹门外楼头,悲恨 富有节奏感(1分)。
相续”,此语出自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句,化用其意,以典型化手法,再 ④典雅用语和口语相结合(1 分)。“生火盆”“使冷”“入口”“无比”用词典雅,与“抓”“倒”等口
现当时隋兵已临城下,陈后主居然对国事置若罔闻,在危难之际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的可悲。这是 语相结合,增强了文本的艺术魅力(1分)。
亡国悲剧艺术缩影,嘲讽中深含叹惋。“悲恨相续”,是指其后的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挥霍无度,沉 21.无为有处有还无(2分)
溺酒色,江南各朝,覆亡相继:遗恨之余,嗟叹不已。“千古凭高”二句,是直接抒情,凭吊古迹,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著内容、拟写对联的能力。
{#{QQABJQAEggCAAJIAAQhCQwVCCEEQkAAAASgOgAAAMAABAQNABAA=}#}
对联,注意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 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适当地使用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快速地做好事情。
上联“假作真时真亦假”中“假”与“真”对应,以此为突破点,下联“无”与“有”对应。 立意: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是《红楼梦·第一回》太虚幻境对联,意思是:假的当作真的 1.投机取巧是做成事情的大敌。
时候真的就像是假的了,无变为有的地方有也就无了。 2.脚踏实地做事才能行稳致远。
22.①贾雨村谐“假语存”(2分) 3.脚踏实地为干,方法技巧为枝才能硕果累累。
②他们的性格、遭遇截然不同(2分) 例文:
③一个渴求功名、满怀贪欲(2分) 实干加巧干无坚不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亲爱的同学们:
第一空,前文介绍了甄士隐的谐意,后文写“即甄伏‘真’,贾隐‘假’”,可知所填句子应是介绍贾 大家好!
雨村的谐意,所以可填:贾雨村谐“假语存”。 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同学们分享我关于怎样快速高效做事情的思考。不论做什么样的事情,要
高效快速地推进,并取得成功,我们既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也要探寻高效有用的方法
第二空,依据后文“一个……;一个……。即一个道家,一个儒家;一个出世,一个入世”可知,这
技巧。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无坚不摧。
里是强调二人的不同,可填:他们的性格、遭遇截然不同。
“宁拙勿巧”,简单四个字揭示了不论是从事科学研究,还是做学问,都应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
第三空,结合语境可知,这里是概括贾雨村的性格特点,再结合前文的“一个淡泊名利、乐善好施”,
脚印地往前走,切不可怀有投机取巧的想法。回望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涌现出在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
这里可填:一个渴求功名、满怀贪欲。
取得卓越成就的人,他们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青灯为伴。正是有了“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
2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冬夏与春秋”的埋头苦干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忍辱负重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
审题:
马迁,“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鸿篇巨著《红楼梦》的曹雪芹,隐姓埋名以黄沙戈壁为伴的黄旭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华……如果没有焚膏继晷,兀兀穷年的脚踏实地的付出,他们所种植的职业之树不可能枝繁叶茂、硕
综合分析情境材料的内容,它由两个语段组成:第一段引用荀子《劝学》篇中的名言,强调做事
果累累。
情不应该死板,要学会变通,只有讲究方法和技巧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第二段分别列举了杨振宁和 只有把双脚植入到大地之中,才能感受大地的厚重。每一个职业者,要让自己所操之业不暗淡无
翟荟师徒二人的话——宁拙勿巧,两人的话意在强调做科学研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必须脚踏实地, 光、黯然失色,就应该学习前人“何妨一下楼”的精神。每一个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与实验,秉
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一个强调讲究技巧和方法,一个强调诚实、踏实,不应该投机取巧,看似矛 持一丝不肯放松的谨严精耕每一个研究细节,反复验证每一个数据,最终才有一个个科研成果问世并
盾,其实他们所强调关注问题的点不同,一个更多指向的是宏观性的做事,一个具体指向的是进行科 很好地为生产生活服务;每一个运动健儿,他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每一个动作反反复复地训练,
学研究。不过,从成功高效地做成事情的角度看,它们内在的指向性是一致的。基于此,由材料引发 来不得半点马虎。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才有了在运动赛场上的争金夺银。如果怀着侥幸心
思考的角度有:做事情如何处理踏实与技巧的关系;脚踏实地做事需要不需要讲究技巧和方法;做学 理,他们很难站在最高领奖台上,享受鲜花与掌声的礼赞。
问有没有高效的方法可用。 不过,同学们,强调脚踏实地做事情,并不是说一味地蛮干。“条条大路通罗马”,固然不错,
材料话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由此提出的写作任务也很清楚:给全年级同学写一篇演讲稿,明确 但是其中只有一条是最近的。做任何事情,要想有效、高效地进行,适当地运用一些技巧和方法也是
必要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至理名言其实都揭示了一个深
了写作的对象和文体,写作时要按照演讲稿的结构体例行文;结合自己的思考和体验,指出构思表达
刻的道理,做事情在守住根本的前提下,适当地借助外力、寻求一些有效而实用的方法和技巧也是必
的内容是自己从材料中获得的体验、引发的思考。只有把这些落到实处,文章才符合要求。
不可少的。当然,这里使用方法与技巧不是偷工减料、投机取巧。
写作时,可首先根据材料提炼文章的主题——脚踏实地做事情的同时也要适当地运用一些技巧与
同学们,方法与技巧只是做成事情的辅助条件,脚踏实地的实干才是关键。如果能够找准实干与
方法;继之,关联材料从理论的层面分析脚踏实地与方法技巧和谐共振的意义;然后,对接现实,摆
巧干的对接点,实现二者和谐共振,就能无往而不胜。
事实,讲道理,选择典型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二者相配合的重要性;最后,联系现实,审视当下,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QQABJQAEggCAAJIAAQhCQwVCCEEQkAAAASgOgAAAMAABAQN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