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6-06 06:1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某县教师的平均工资为4300元,该县张老师的工资( )。
A.等于4300元 B.多于4300元 C.无法确定
2.四(1)班女同学中,体重最重的是43千克,最轻的是28千克。下面有可能是该班女同学的平均体重的是( )。
A.43千克 B.31千克 C.28千克
3.下面是我们学校三年级植树情况统计表,4个班平均植树( )棵。
班别 1班 2班 3班 4班
树数量 9 4 7 8
A.7 B.8 C.9 D.4
4.小美在一次单元检测中语文、英语两科成绩都是93分,数学成绩99分,计算她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分的算式是( )。
A.(93+99)÷2 B.(93+99)÷3 C.(93×2+99)÷3
5.四位同学练习投实心球,每人投3次。下图纪录了他们每人投球的情况,其中一位同学3次投球的平均成绩最接近6m。

3次投球的平均成绩最接近6m的同学是( )。
A.小飞 B.小刚 C.小亮 D.小伟
6.哪一种结论是正确的?( )
A.四年级比五年级有更多的同学喜欢游泳
B.四年级和五年级大部分人都喜欢郊游
C.喜欢郊游的人数,五年级比四年级多
D.喜欢滑冰的人数,五年级是四年级的2倍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
7.条形统计图能清晰地看出各组数量的( )。
8.农作物的产量有多高,可以根据农作物的亩产量来判断;人跑得有多快,可以看他奔跑的速度;判断某次考试,班中各小组成绩的高低,可以看各组的( )
9.学校举行向灾区小朋友捐书活动,小明捐8本,小亮捐6本,王晓捐9本,马丽捐8本,小东捐14本,这5位同学平均每人捐了( )本书。
10.四年级2班共有55人,把他们平均分成11个小组,每个小组( )人,如果按体操队形排成5排,平均每排( )人。
11.欣欣水果店新到一批苹果,第一天卖出21千克,第二天卖出25千克,第三天和第四天一共卖出38千克,相当于每天卖出( )千克。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2.小强身高为1.4m,肯定能蹚过平均水深是1.35m的河,而且不会有危险。( )
13.27,28和29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8。( )
14.小亮所在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5米,小明所在班级的平均身高是1.4米,小明一定比小亮矮。( )
15.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平均数是27,这3个自然数中最小的是27。( )
16.沈琪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3分,其中语文88分,数学92分,由此判断英语成绩一定高于93分. ( )
四、解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7.小美期末考试三门学科的平均分是96分,其中语文得了93分、英语得了95分,数学得了多少分?
18.一本童话书共有188页,李军前4天每天看17页,剩下的准备6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19.明德小学课外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情况如下图。
(1)从图上看出( )小组的总人数最多,参加数学小组的男生比女生多( )人。请你算一算,文艺小组再增加( )人就和科技小组的人数一样多。
(2)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至少写两条)
20.四(1)班学生喜欢吃蔬菜的情况如下图。
(1)喜欢吃西红柿的男生比喜欢吃白菜的男生少1人,喜欢吃西红柿的女生比喜欢吃菠菜的女生多5人,根据这些信息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2)男生喜欢吃( )的人数最多,女生喜欢吃( )的人数最多。
21.某超市星期一至星期五售出饮料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完成下面统计图并按要求填空。
某商场星期一至星期五售出饮料情况统计图
(1)条形表示( ),条形表示( )。
(2)星期一共售出饮料( )箱,星期三共售出饮料( )箱。
(3)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一共售出饮料( )箱,平均每天下午售出饮料( )箱。
(4)一天中,售出饮料最多的是星期( ),售出饮料最少的是星期(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县教师的平均工资为4300元,该县张老师的工资有可能多于4300元,有可能少于4300元,也有可能等于4300元;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某县教师的平均工资为4300元,该县张老师的工资无法确定。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含义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
2.B
【分析】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是有区间性的,它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平均体重应该大于28小于43,因此平均体重可能是31千克。
故答案为:B
3.A
【详解】要求4个班平均植树多少棵,先求出4个植树的总棵树,在除以4即可。
(9+4+7+8)÷4
=28÷4
=7(棵)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求法,平均数=总数÷班级个数。
4.C
【分析】先用93×2求出语文、英语两科的总成绩,再加上数学成绩,用三科的成绩总和除以3即可。
【详解】(93×2+99)÷3
=285÷3
=95(分)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的知识点,先求出三科的总成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B
【分析】由题目可知,根据“平均成绩=三次成绩的和÷3”进行判断,即可解题。
【详解】由图可以看出:小伟的平均成绩小于6m,小亮的平均成绩大于6m,小刚的平均成绩接近6m,小飞的平均成绩小于6m。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应用,需熟练掌握。
6.B
【分析】先根据图例分清楚:浅颜色表示四年级,深颜色表示五年级,然后逐个选项分析,找出正确的即可求解.
【详解】A:喜欢游泳的四年级有3人,而五年级就有5人,四年级的人数比五年级的人数少,所以本选项错误.
B:四年级和五年级人数中都是郊游的人数最多,所以四年级和五年级大部分人都喜欢郊游是正确的.
C:喜欢郊游的人数,五年级有11人,而四年级有15人,所以五年级的人数比四年级少,本选项错误.
D:喜欢滑冰的人数,五年级有6人,四年级有9人,6÷9=,五年级的人数是四年级的,不是的2倍,本选项错误.
7.多少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特点是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长表示数量越多,直条越短表示数量越少,若直条长度相等,数量就相等;据此解答。
【详解】条形统计图能清晰地看出各组数量的多少。
8.平均分
【详解】平均数能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所以要判断各小组的成绩,可以看各组的平均分,用每组的总分除以小组人数即可求出平均分。
9.9
【分析】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8+6+9+8+14)÷5
=45÷5
=9(本)
则这5位同学平均每人捐了9本书。
故答案为:9。
【点睛】平均数问题的解题关键是确定总数量及其对应的份数。
10. 5 11
【解析】略
11.21
【分析】本题求每天卖的数量,相当于求平均数,则先求出总数量再除以天数即可。
【详解】21+25+38=84(千克),84÷4=21(千克)。
故答案为:21
【点睛】本题理解“每天卖的”是本题的关键,平均数=总数÷数量。
12.×
【分析】根据题意,平均水深1.35m的河,并不代表河中所有地方的水深都是1.35m,有的地方可能比1.4m要深的多,所以下河有危险。
【详解】小强身高为1.4m,不能蹚过平均水深是1.35m的河,会有危险。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应用,明确平均数代表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不是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或最小数。
13.√
【分析】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代入数据解答即可。
【详解】(27+28+29)÷3
=84÷3
=28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关键掌握平均数的求法。
14.×
【分析】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表示这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大小,由此即可进行判断。
【详解】1.5米和1.4米分别是小亮、小明所在班级的平均身高,并不是他们两人的实际身高,因此他们两人谁更高无法比较。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
【解析】略
16.√
【详解】已知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是93分,又知语文和数学都低于93分,根据平均数的特点来思考,要使平均分达到93分,英语分必须高于平均分才能补给语文和数学.也可以通过计算得出英语的实际分数,列式为93×3-88-92=99(分).
17.100分
【分析】3科的平均分是96分,96乘3可以求出3科的总分,再用这个总分减语文的分数,再减英语的分数,即可求出数学的分数。
【详解】96×3-93-95
=288-93-95
=195-95
=100(分)
答:数学得了100分。
18.20页
【分析】前4天每天看17页,用4乘17,先求出前4天看的页数,再用总页数减去前4天看的页数,求出剩下的页数,再用剩下的页数除以看的天数,列式为:(188-17×4)÷6,计算即可。
【详解】(188-17×4)÷6
=(188-68)÷6
=120÷6
=20(页)
答:平均每天看20页。
【点睛】本题考查了综合运算能力,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求法。
19.(1)科技;4;13
(2)从图上看出数学小组的总人数最少;男生参加科技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文艺小组的人数最少;女生参加文艺小组的人数最多。
【分析】(1)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观察得出结果;用参加数学小组的男生人数减女生人数;先用科技小组的男生人数加科技小组的女生人数计算出科技小组的总人数,然后用文艺小组的男生人数加文艺小组的女生人数计算出文艺小组的总人数,最后用科技小组的总人数减去文艺小组的总人数即可。
(2)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信息写出结论,符合题意即可。
【详解】(1)从图上看出科技小组的总人数最多;
20-16=4(人);
39+19=58(人)
18+27=45(人)
58-45=13(人)
(2)从图上看出数学小组的总人数最少;男生参加科技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文艺小组的人数最少;女生参加文艺小组的人数最多。
【点睛】熟练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1)见详解;(2)菠菜;胡萝卜
【分析】(1)根据统计图可知,喜欢吃白菜的男生有5人,则喜欢吃西红柿的男生有5-1=4人。喜欢吃菠菜的女生有2人,则喜欢吃西红柿的女生有2+5=7人。据此将统计图补充完整。注意1格表示1人。
(2)分别比较喜欢四种蔬菜的男生人数以及女生人数。
【详解】(1)5-1=4(人)
2+5=7(人)
(2)7>5>4,则男生喜欢吃菠菜的人数最多。
8>7>3>2,则女生喜欢吃胡萝卜的人数最多。
【点睛】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分析和整理。根据统计图找出需要的数据,列式计算即可。
21.统计图见详解;(1)上午销售的数量;下午销售的数量;(2)55;59;(3)130;26;(4)星期五;星期四
【分析】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即可。
(1)根据统计图可知,条形表示上午销售的数量,条形表示下午销售的数量。
(2)把星期一上午和下午销售的饮料箱数和星期三的上午和下午销售的饮料箱数分别相加,即可求出星期一共售出饮料的箱数,星期三共售出饮料的箱数。
(3)把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售出饮料的箱数相加,即可求出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一共售出饮料的箱数;用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一共售出饮料的箱数除以5,即可求出平均每天下午售出饮料的箱数。
(4)把星期一全天售出的饮料箱数至星期五全天售出的饮料箱数分别相加,然后再进行比较,即可求出售出饮料最多的是星期几,售出饮料最少的是星期几。
【详解】
(1)条形表示上午销售的数量,条形表示下午销售的数量。
(2)30+25=55(箱)
31+28=59(箱)
星期一共售出饮料55箱,星期三共售出饮料59箱。
(3)25+22+28+25+30
=47+28+25+30
=75+25+30
=100+30
=130(箱)
130÷5=26(箱)
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一共售出饮料130箱,平均每天下午售出饮料26箱。
(4)星期一:30+25=55(箱)
星期二:32+22=54(箱)
星期三:31+28=59(箱)
星期四:25+25=50(箱)
星期五:32+30=62(箱)
50<54<55<59<62
一天中,售出饮料最多的是星期五,售出饮料最少的是星期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