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2 芦花荡1.揣摩景物描写的作用。
2.掌握综合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手段来构建人物立体形象的方法。
3.把握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学习他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与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河北宛平卢沟桥制造事端,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作战。史称“七七”事变。“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愤,声讨日本侵略军。“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全面抗日民族战争……
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1945年8月)。小说定义: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三要素人物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塑造人物的方法:肖像、行动、语言、心理对话等描写。【文学常识】竹篙 疟子 寒噤 转弯抹角
泅着 仄歪 飒飒 白洋淀
莲蓬 提防 蹿 张皇失措 ɡāo yàojìncuānzè sàpénɡdiànmòhuánɡdīqiú一、请给画横线的字注音:1.小心防备。
2.央求。
3.尖锐;锐利。
4.技能、本能。
5.闲适自得。
6.倾斜、歪斜。
7.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提防
央告
尖利
能耐
悠闲
仄歪
张皇失措二、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背景:
时间:
地点:
人物:
经过:
结果:
故事梗概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封锁冀中平原,
企图扫荡抗日根据地冀中(河北)平原老头子和两个女孩老英雄护送两个女孩途中遭袭受伤老英雄痛打鬼子,为女孩报仇。默读理清故事梗概 1、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是怎样的。一.(1-8)序曲
二.(9~19) 开端
三.(20~54) 发展
四.(55~62) 高潮
五.(63) 结局情节结构老头子智惩鬼子,为大菱报仇 2、老头子是如何智惩鬼子的?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并简单复述下来。剥莲蓬,设圈套,引诱鬼子,痛打鬼子交代工作环境,老英雄出场。老英雄护送两个女孩子回芦花荡船上遭袭,大女孩负伤(挂花)二菱目睹老头子英雄壮举。一、探读细节——识人物,学方法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全文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2.本文在刻画人物时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揣摩描写“老头子”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文字。 “过于”一指“非常”,二有“过头”的意思……本句话既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老头子的性格核心——主要人物:
人物性格分析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全文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过于自信和自尊老头子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过于自信体现:如:第5段“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
第10段“安心睡一觉吧……”
第21段“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第31段“不怕。他打不着我们!”人物性格分析第51-54段 女孩与老头子的对话,表现老人的自尊。第48段 “他们打伤了你……十个人流血!”过于自尊体现:如:第38、39段 知道女孩因为他的不慎而受伤后十分难过“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第43段:“我没脸见人”
第47段 由自尊自信激起他对日本鬼子无限的怒火;
人物性格分析讨论:老头子的性格特点除了自信和自尊,还有什么?老
头
子
性
格
特
征
外貌描写(如第3、4段)
语言描写(如第21段等)
行动描写(如第55、57、61段等)
心理描写(如第47段)2.本文在刻画人物时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揣摩描写“老头子”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文字。讨论一下:说说第47段心理描写有何作用?
表现老头子没有完成任务而过于自责和强烈的责任心,充满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二、研读佳句——品景物,析妙处 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句子: 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恶劣,而“星星也像浸在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塘水的晶莹明澈,构成情景交融的境界。 ㈠对课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分析一下,品其作用 2、“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他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写景欣赏与探究:紧扣战争背景,渲染战争气氛,为后文描写人的行为做铺垫。更突出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写景欣赏与探究: 3、“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这句写出苇子长势旺盛。也把白洋淀人民在那种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斗志和力量。"狠狠"表现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钻"表现了抗日军民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 4、“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这是老人痛打鬼子之后,“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所产生的感受。表现老人此刻正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之中,那鲜嫩的芦花在老人的眼里,自然会显得格外美丽。写景欣赏与探究①“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②“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③“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④“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 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5、文中还有哪些语句描写了如诗如画的景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还有的如作用: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加上各种色彩来描写景物,增强了景物描写的效果,增添了小说的诗情画意和传奇色彩。小结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环境是人的思想、感情、性格形成的客观原因。环境描写一般有
等作用。本文的写景更有增强效果、增添传奇色彩的作用。 本小说塑造了老头子有鲜明、倔强、智勇双全,决不退缩的个性。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b.渲染气氛,c.烘托人物,d.推动情节发展三、回读课文——谈感想、明主旨1.同学们,读过本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你认为文中的老头子是一个特定的人物,还是代表了一个群体?这一形象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3.课文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传奇色彩的? 我们应该能够感受到: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应该能够感受到: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根据地的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同仇敌忾,奋起抗敌,保家为国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应该能够感受到:全篇洋溢着的战斗的乐观主义、革命激情,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挚的热爱。1.同学们,读过本文,你感受到了什么?2.你认为文中的老头子是一个特定的人物,还是代表了一个群体?这一形象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他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老当益壮。他没有姓名,他是千千万万普通而又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代表,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3.课文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传奇色彩的?传奇色彩1.年近六十,老当益壮,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封锁线,保证部队的供给和战斗力。就是因为他,敌人的阴谋总不能得逞。 2.手无寸铁,只一人就把十几个鬼子打得落花流水。1.用条件与精神、业绩的强烈反差来渲染。
2.重点写英雄的行为(先以女孩的怀疑来反衬,再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从回味中感觉其传奇色彩。) 在美丽的芦花荡上演绎了抗日英雄的故事,在中华大地上还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故事。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抗日的故事?请把故事的主人公写下来,把他们的故事讲一讲。示例: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永远的丰碑——杨靖宇等。环
境险恶、诗情画意人
物老头子性格特征:过于自信和自尊。外貌特征:干瘦却特别有精神,眼光尖利明亮。情
节夜里护送,孩子受伤。第二天,智斗日寇,报仇血恨。教师小结: 通过我们刚才的理清情节,品味语言,我们明白了孙犁小说最大的艺术特色:一、人物形象鲜明,很有点传奇色彩,倔强的个性,奇崛的情节,富有传奇的情趣。
二、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水乡的气息,雅致隽永。 课外拓展(作业) 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英雄杀敌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二菱的心理描写
看到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我想到他昨天可不是说大话,原以为他没有什么能耐,自己可真小看他了。他的气势还是不减当年啊!面对鬼子竟毫不畏惧,还想出一个好法子教训鬼子,好一个足智多谋的老头子,亏我一开始还为他捏了一把汗,白担心了。老同志,好样的!打吧!狠狠地打,打他们个落花流水,叫他们还敢不敢欺负咱们老百姓。这下可好,可为大菱报了仇。让人拍手叫好的是这位老同志竟没有用枪对付他们。回去我得把这告诉大菱,让她赶紧医好伤,一起去打鬼子。 示 例布置作业读语段练笔: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老头子在用竹篙砸鬼子们的脑袋时,他心里会产生怎样的独白?请同学们揣摩并写出来,字数3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