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册第22课《手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和口语化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五个鲜明的手指形象,让读者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进而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本课所在的五下第八单元,依人文主题“风趣幽默”设定的阅读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已经掌握了较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品析和鉴赏能力,可以通过层层引导重点突破,再由扶到放,让学生在读读、划划、圈圈、说说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习得语言提升,体会文章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读准“弦、揿、搔”等生字的读音,注意“庸”的写法;
2.借助表格,梳理五指的姿态、性格和作用;
3.运用多种方法,解锁作家语言风趣的密码,并进行运用;
4.通过联想,找到生活中与大拇指和食指相似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借助《课堂作业本》上的表格,梳理五指的姿态、性格和作用;
2.运用多种方法,借助大拇指段落,解锁作家语言风趣的密码,拟人化、排比、对比等,并通过独学、共学运用到对食指段落的学习中。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创设幽默情境
1.聊桐乡名人:桐乡是个人杰地灵的城市,在这块土地上,孕育出了许多的名人。
2.聊子恺画像:出示子恺先生漫画自画像,谈谈自己的感觉。板书:幽默
3.聊子恺漫画:出示《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谈谈画了什么?什么感觉?板书:有趣
4.聊子恺文学:回顾《白鹅》,体会丰子恺先生语言文字的风趣。板书:风趣
5.学单元篇章页:看来,子恺先生真是一位集大智慧于一身的伟大艺术家啊。看,第八单元的篇章页上就是这么说的——齐读: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表现。
6.创设学习情境:这个单元,就让我们进行一次“‘笑’园新星,谁是幽默大师”的主题活动,在班级中选拔一些幽默小达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手指》,来感受幽默语言,解锁幽默密码,验证幽默方法吧,争当“幽默小达人”吧!
【设计意图:聊家乡名人引出子恺漫画,再到子恺文学,过渡到单元篇章页,让学生感知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自然而然地走进此次幽默情境之中。】
二、梳理表格,感受幽默语言
1.齐读课题,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①指名朗读
②这段文字中从哪里可以看出子恺先生语言的风趣幽默呢?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口语化、拟人化 姿态、性格、作用
③齐读第一自然段。短短的一段话,藏着那么多的幽默密码,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想不想认识这些手指朋友?找到更多的幽默密码?
出示学习提示一:
①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聚焦课文2-5自然段,找一找描写手指姿态、性格、作用的词句,完成作业本93页第三题表格。
3.反馈交流:
①投影展示一位同学的作业,相机进行交流、纠正、补充。
“附庸”的意思,“庸”写法;
提炼关键词,整合关键词概括的方法
②投影展示另一位同学较完整的作业。同学们对照自己的作业本,适当修正。
4.指名借助表格,概括地介绍五指。
互评:能简洁明了地介绍五指的样貌特点和作用的,相互送上一颗星。
【设计意图:从课文第一段导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掌握子恺文学的幽默密码。其次,根据作业本表格对文本进行梳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学生对于文本语言的感悟和敏感度。】
三、聚焦大拇指,解锁幽默密码
1.聚焦大拇指形象
出示学习提示二: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幽默,可以简要地做做批注。
预设一: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
①说说为什么?
②“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让你想到了什么样的人?
预设二:
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力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①这段话都是在写大拇指做的事情,同学们快速地数一数,看这里头写到了大拇指做的几件事情。师生配合读
②一下子写了6件事情,说明丰子恺非常?——喜欢大拇指。那是因为大拇指——肯吃苦耐劳
③这段话里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看出大拇指非常肯吃苦?
圈出:死力、拼命、用劲,指导朗读。
④找一找相同的地方。——“叫他”
⑤6件事情6个“叫他”,你感受到什么?
出示:任何要吃苦的事,都要叫他。
⑥明明可以用一句话写清楚的东西,作者却一而再再而三不厌其烦地罗列了这么多的内容。是为什么呀?板书:排比(事例)
预设三:
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①齐读句子。
②师引读:招呼人的时候,其他四指怎么样?(上前点头)大拇指呢?(只能呆呆站在一旁)
师:给人搔痒时,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大拇指呢?(只能呆呆站在一旁)
③想象说话:你要上台领奖了,其他四指怎么样?大拇指呢?
天冷了,要取暖的时候,其他四指怎么样?大拇指呢?
举手发表意见的时候,其他四指怎么样?大拇指呢?
④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板书:对比
2.回顾段落学法: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他是如何把大拇指写得如此精妙的?
起初咱们一读,只觉得他——形状实在算不上美。再读,我们发现,他在五指中——却是最吃苦耐劳的。最后我们还有新的发现,原来——讨巧的事,却轮不到他。在短短的一段文字当中,(根据板书)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排比、对比这样的写法,把大拇指写得活灵活现。这样的语言,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师评:同学们都能很好地找到藏在文中的幽默密码,给大家送上一颗星。
【设计意图:丰子恺先生的文字有其独特的特点,既要体会文之趣,又要理解意之趣,教学中就以“幽默”为主线,根据学生的个性化体验,理解文本内涵的同时,初步感受丰子恺先生通过拟人、排比、对比等方法写出幽默感,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架构语言支架,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四、依托食指,验证幽默方法
出示学习提示三:
独学:①默读第3段,圈画幽默词句。
合学:②四人小组合作,验证幽默方法。(针对自己划的句子组内互相交流体会)
我觉得幽默的句子是_______,他用了________幽默密码,我体会到___________。
1.指名交流
对比:“窈窕”什么意思?看到窈窕想到什么?
排比(事例):哪些事例?写出了?
作业评价:完成《课堂作业本》第4大题第2小题,课后批改后解读得好的得一颗星。得到三颗星的就能得到“幽默小达人”称号。
【设计意图:结合对大拇指一段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本段的时候,通过独学和共学,进行学法的迁移,从之前的学法到这一段的用法,提升思维训练的品质。最后,以作业本的介入来验证学生对作者的幽默密码的理解,对文本的语言是否有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五、由物及人,感受人物形象
1.我们通过自己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循着名家的脚步,学习他们的方法,探索语言的风趣幽默。读着读着,食指的形象又丰满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了。
2.此时,你的心里不禁想到了哪些和食指,和大拇指很相似的人啊?(环卫工人、保洁阿姨、老师、消防员)
3.是呀,清洁工、建筑工人等,他们都像大拇指一样吃苦耐劳。丰子恺先生的文字就是这么有魔力,总能让我们透过事物看到人的影子。
4.小结: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丰子恺先生的手指,感受了他幽默的语言,解锁了他语言风趣的密码,也验证了他语言风趣的方法,再一次感受了他语言的独特魅力。那么课文中其他手指是怎样的呢?其他的语段中还藏着哪些让文章语言变得幽默风趣的方法呢?我们下节课可以和自己的老师一起上。
【设计意图:“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对第三学段的要求是学习品味作品语言,欣赏艺术形象。结合文本的语言描写,借手指特点引申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初浅感受丰子恺先生漫画式的文风,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教学反思
一、依要素,定位教学方向
《手指》是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丰子恺先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拟人化的手法,把手指写得活灵活现,生动有趣。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风趣和幽默”,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和“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结合本单元的课文,我们可以从杨氏之子与客人的对话中,从对手指的具体描写中,从“我”被老师误会时的自我调侃中,都能感受到语言的风趣幽默。再结合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的相关内容,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定位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本任务群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品味。落实到第三学段,那就是让学生走进广阔的文学艺术世界,学习品味作品语言、欣赏艺术形象,积累多样的情感体验,学习联想与想象,尝试富有创意的表达。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设计了“‘笑’园新星·争当幽默大师”的主题活动,以“感受语言的幽默——解锁幽默的密码——验证(运用)幽默的方法”这样的任务贯穿于每篇课文的教学,这样,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就可以始终沉浸在“风趣幽默的语言”的感受和表达之中。
二、找幽默,发现语言之妙
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把“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作为本课的支点。课始品味总起句的语言,提炼作者写作的方法,拟人化和口语化。进而品读大拇指片段,通过找幽默语言,到品读这些语言,再到最后的提炼幽默方法,掌握作者语言幽默的另外方法,善用排比、对比等。最后把这样的方法运用到小组合作共学食指片段,在找一找、圈一圈、品一品的交流中,使这样的幽默密码更加深入人心。
三、借支架,梳理文本脉络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要注意利用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感悟文本,表达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课堂中,设计了概括五指的特点的表格,通过表格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修正改进,精准定位五指的外貌特点和作用,再根据表格对文本进行简述,完整地展示了一次文本内化的过程。本课还借助了一次支架,就是在学生小组活动的时候,用上“令我感到幽默的语句是______,它运用了_______的幽默密码,我从中体会到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式进行组内的共学,方法迁移,实现对文本的品鉴,体会语言的幽默。而这两个支架又完全选自于作业本,作业本进课堂,融入进教学环节之中,就凑成了我心目中的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