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地球的运动 课件(共22张PPT)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地球的运动 课件(共22张PPT)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6-06 09:3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地球的运动
章节副标题
北京时间2022年2月4日晚8点,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2月4日恰逢中国传统节气立春,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倒计时短片,用“中国式浪漫”惊艳了世界,也让全世界领略了这一中国古老历法的独特文化魅力。
在美国休斯敦,许多居民不顾14个小时的时差,于当地时间4日6点观看开幕式现场直播,他们对开幕式的壮观场景啧啧惊叹。
1 考点梳理
任务1:通过观察地图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地球产生现象。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强化知识系统的构建,提高观察和读图能力。

3 迁移运用
地球的运动
2 难点突破
任务2:在掌握地球运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点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真正做到触类旁通。
任务3:探究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能够运用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以及基本技能学以致用,解释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形成尊重、敬畏、顺应自然规律的意识。
地球自转示意图
地图出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星球地图出版社,2012年6月第2版,第11、12页
考点一 地球自转
绕转中心: ;
方向: ,从北极上空看呈 方向, 从南极上空看呈 方向;
周期: 。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
逆时针
顺时针
1.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况
考点梳理
难点突破
学以致用
01
02
03
北逆南顺
考点一 地球自转
(1)昼夜更替
地球是个不
透明的球体
太阳照射
昼夜现象
地球自转
昼夜更替
2.地球自转的产生的现象
昼夜更替
昼夜现象
考点梳理
难点突破
01
02
03
学以致用
考点一 地球自转
(2)时间差异
2.地球自转的产生的现象
晨昏线
A
B
C
昼与夜
地图出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22年7月第2版,第11页
考点梳理
难点突破
01
02
03
学以致用
休斯敦
北京
不同经度时间不同
地图出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星球地图出版社,2012年6月第2版,第11页
考点一 地球自转
(3)太阳东升西落
2.地球自转的产生的现象
考点梳理
难点突破
01
02
03
学以致用
考点一 地球自转
地轴
1天
昼夜更替
时间差异
太阳东升
西落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绕转中心:
自转方向:
周 期:
产生现象
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天中太阳方位的变化
小结
基本特征
考点梳理
难点突破
01
02
03
学以致用
考点二 地球公转
1.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况
绕转中心: ;
方向: ;
周期: ;
特征: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 (竖直/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 (变化/不变)。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约365天)
倾斜
地球公转示意图
地图出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7月第2版,第13页
不变
考点梳理
难点突破
01
02
03
学以致用
(1)直射北回归线的节气是 ,直射南回归线的节气是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 次直射现象。
(2)过了夏至日直射点向 移动,过了冬至日直射点向 移动,所以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
次太阳直射现象。
夏至
冬至
1


2
考点梳理
难点突破
01
02
03
学以致用
考点二 地球公转的产生的现象
冬至
(12.22前后)
夏至
(6.22前后)
秋分
(9.23前后)
次年春分
(3.21前后)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春分
(3.21前后)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之间移动
动画来自网络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正午太阳高度
春分 3.21日 赤道
夏至 6.22日 北回归线
秋分 9.23日 赤道
冬至 12.22日 南回归线
适中
最大
适中
最小
(以北半球中纬度为例)
思考:正午太阳高度对气温高低产生什么影响?



考点梳理
难点突破
01
02
03
学以致用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考点二 地球公转的产生的现象
6
2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地面单位面积获得的热量越 ,
地表的气温越 ;反之,地表的气温 。
考点二 地球公转
2.地球公转的产生的现象
昼夜长短的变化
节气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
春分 赤道
夏至 北回归线
秋分 赤道
冬至 南回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昼夜等长
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昼夜等长
白昼时间越长,地面太阳照射的时间 ,地面获得的热量 ,气温 。
越长
越多
越高
思考:白昼时间的长短对气温高低产生什么影响?
地球公转示意图
地图出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7月第2版,第13页
考点梳理
难点突破
01
02
03
学以致用
(以北半球中纬度为例)
考点二 地球公转
2.地球公转的产生的现象
四季变化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 获得热量 季节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适中
最大
适中
最小
适中
最多
适中
最少
春季(3 4 5月)
以北半球中纬度为例
夏季(6 7 8月)
秋季(9 10 11 月)
冬季(12 1 2月)
注意: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和北半球正好相反。
考点梳理
难点突破
01
02
03
学以致用
3.21前后
6.22前后
9.23前后
12.22前后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昼夜等长
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昼夜等长
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考点二 地球公转
2.地球公转的产生的现象
五带的划分
地球上的五带
地图出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7月第2版,第14页
无极昼极夜现象
无太阳直射现象
无极昼极夜现象
无太阳直射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有太阳直射现象
终年炎热
气候特征
天文特征
考点梳理
难点突破
01
02
03
学以致用
考点二 地球公转
四季更替(时间)
五带划分(空间)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地球倾斜身子公转
小结
太阳
1年
自西向东
绕转中心:
公转方向:
周 期:
基本特征
产生现象
考点梳理
难点突破
01
02
03
学以致用
难点2 昼夜长短和昼夜变化规律
考点梳理
难点突破
01
02
03
学以致用
昼夜平分
昼最长
昼最短
昼夜平分
昼变长
夜变短
昼﹥夜
昼变短
夜变长
昼﹥夜
昼变短
夜变长
昼﹤夜
昼变长
夜变短
昼﹤夜
以北半球为例
春分
(3.21前后)
夏至
(6.22前后)
秋分
(9.23前后)
冬至
(12.22前后)
首先,确定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和日期;
然后,确定二分二至日昼夜长短情况;
最后,确定某日在哪两个节气之间。
时间 7.22 8.22 9.22 10.22 11.22 12.22
升旗 05:03 05:32 06:01 06:31 07:06 07:32
降旗 19:37 19:02 18:12 17:25 16:53 16:52
难点3 根据极地太阳光照俯视图判断节气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或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则为夏至日
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或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则为冬至日
第一步,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极点是北极点还是南极点
第二步,根据南、北极圈内出现的昼夜情况确定节气或日期。
北逆 南顺
考点梳理
难点突破
01
02
03
图1
图2
图3
图4
N
S
N
S
夏至日
冬至日
学以致用
难点4 影子的朝向
西北——正北——东北
该日,太阳视运动的变化
东南——正南——西南
该日,影子朝向变化
西

正北
日晷
考点梳理
难点突破
01
02
03
学以致用
一天中,太阳在空中方位的变化
地球自西向东转
一天中物影投射在地面的方位的变化
发明日晷测定一天的时刻
和太阳入射方向正好相反
某日影子朝向示意图
现象1 一年中正午房屋内光照面积的变化
冬至
春分、秋分
夏至
一年中,冬至日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最 ,光照面积最 ;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 ,光照面积最 。

考点梳理
难点突破
学以致用
01
02
03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地球倾斜身子公转
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一年中正午房屋内光照面积的变化
问题1.确定看房的节气
如果你家要购买乙楼的楼房,单从采光考虑,请你说出
看房的最佳节气和购买的楼层。
冬至,4楼及其以上的楼层
考点梳理
难点突破
学以致用
01
02
03
思考:
某地二分二至正午太阳光照示意图
冬至
夏至
春分、秋分
当太阳光线与真空管垂直时,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效果最好。
为了达到较好的集热效果,冬季可以把支架A ,夏季可以把支架A 。
为了达到较好的集热效果,不同纬度地区同一季节,纬度越高,支架A 。
问题2 太阳能热水器支架的高低
调高
调低
越高
考点梳理
难点突破
学以致用
01
02
03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地球倾斜身子公转
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一年内太阳能热水器支架高低不同
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
同一个季节,不同纬度地区太阳能支架高低不同
地球的形状
地球
运动
自转
公转
地理
现象
绕转
中心
地轴
太阳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1天
1年
昼夜更替
时间差异
太阳东升西落
四季更替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
五带的划分
形式
方向
周期
对生产生
活的影响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北京和乌鲁木齐上学时间不同
根据太阳的方位定方向
春种秋收
一年中穿衣厚度变化
路灯开放时间变化
正午影子长短变化
农作物的种类、熟制不同
自西向东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