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印度
教学目标
1.对照地图和课文,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学会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印度的人口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学生学会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人口特点。 3.对照印度的水稻和小麦分布图、地形图、降水分布图,找出印度水稻、小麦分布与降水、地形的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并指出它的领土组成和首都。
2. 指出印度的三大地理分区。
教学难点: 1. 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印度的人口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学生学会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人口特点。 2.对照印度的水稻和小麦分布图、地形图、降水分布图,找出印度水稻、小麦分布与降水、地形的对应关系。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白龙马,蹄朝西……”这首优美的儿歌,讲的是什么故事呢?唐僧一行去往的“西天”,又是指哪里呢? 【设计意图】利用耳熟能详的儿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印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印度的地理位置 1.“南亚大国” 教师展示世界地图,依次讲解“南亚”和“南亚次大陆”的概念,并指出印度是南亚领土面积和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是名副其实的“南亚大国”。再结合地图,学生逐步说出印度的海陆位置“亚洲南部,印度洋北岸”。 【设计意图】利用世界地图,展示印度的地理位置,方便学生从全局入手,学会印度海陆位置的描述方法。 2.印度的邻国 同学们结合课本31页地图和课文内容,找出印度的邻国。紧接着,抬头看教师课件,试出教师在课件上展示的邻国,教师课件以方位对邻国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印度的邻国,教师强调印度邻国的方位,帮助学生记忆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地理时的“区域位置”概念。 3.印度的主要地形区 通过观察地图,学生指出印度的主要地形单元从北至南依次为“山地、平原和高原”,并能够在课本上圈出主要地形区的名称。紧接着,展示“沿东经80度剖面图”,学生观察,并指出从北至南的三大地形区,总结出印度地形南北高中部低的地势特征。在掌握地形区的分布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图中河流的流向。 【设计意图】初中生刚开始接触地理这门学科,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尤其是读图技巧的培养,这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渗透与指导。 【转折】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它哺育了灿烂的印度文明。现在的印度不仅仅是一个“文明古国”更是朝着“世界第一大国”的目标前进,那么,印度的自信来自哪里呢? 三、印度的人口 1.印度人口特点 学生观察世界人口排名图和印度人口变化图,试着说出印度的人口特点。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其人口特点有人口基数大(数量多)和增长迅速的特征。 【转折】庞大的人口数量,给印度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现在,请同学们阅读学习单上面的材料,同小组讨论,分析印度人口的优势和劣势。 学生阅读总结:人口的优势有: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消费者众多,消费市场广阔。人口的劣势有:过多的人口导致交通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 2.印度的人口问题 事实上,除了上述材料中印度的人口劣势,过多的人口给印度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我们来继续了解印度社会。教师向学生展示印度人均耕地面积下降、就业压力大和医疗卫生体系薄弱等社会问题,这些都与印度过快增长的人口数量密不可分。 【转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充足的粮食供给,是国家安全的基石。人口数量过快增长,人均耕地面积不断下降,正在严重威胁印度的“国家安全”! 【设计意图】对课本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将印度的人口问题与农业发展相结合,便于引出后面的农业问题,为讲解印度的气候和农作物做铺垫。 3.印度的人口政策 为了减少人口过多对土地的压力,缓和人地矛盾。印度政府从两方面入手,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印度为了解决人口过多的问题,实行“控制生育计划”的政策,并且前后两次“绿色革命”,努力保证国家的粮食生产。 【过渡】除了国家政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农业发展? 【设计意图】承前启后,引导学生说出气候,农作物等因素,为第二课时的学习进行铺垫。 四、印度的气候 同学们请观察南亚的气候图,说出印度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观察图7.38“孟买多年平均个月气温和降水量”和图7.39“南亚每年1月、7月盛行风向”,并总结出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包括季节、风向、风源地和降水情况。 【设计意图】利用图像信息,总结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2.印度的农作物 老师展示印度主要农作物小麦和水稻的习性。小麦喜欢温良的气候,比较耐旱,水稻好温喜湿,需要充分的水分供给。 3.农作物的分布 学生对比“印度水稻、小麦分布图”和“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得出农作物与降水的关系:小麦主要分布区年降水量,多在1000mm以下,水稻主要分布区年降水量,多在1000mm以上。 紧接着,学生对比“印度水稻、小麦分布图”和“南亚地形”得出农作物与地形的关系:小麦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和恒河中上游,水稻主要分布在恒河中下游平原和两侧沿海平原。 【本课小结】 本节课内容较多,教师提炼重点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