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工整书写“戎、尝”等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1.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 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难点:1. 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2. 体会王戎的聪明、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形象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 揭秘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进入“历史传说故事”的主题单元,请大家看看这个单元的课文目录与主题,你获取到哪些信息?这个单元的课文讲的都是历史人物的故事,而且故事的主角都是青史留名的俊杰。正如我们单元导语所说:时光入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我们将选出最会讲历史故事的人,去参加故事大王评选活动。一起来看看今天的历史故事!
1.揭秘课题
(1)题目能够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读一读题目,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人物:王戎 事件:不取道旁李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王戎是谁?道旁李是什么?为什么王戎不摘道路旁的李子?
(3)学习”戎“字。指名交流怎样记住“戎”字,教师相机点拨:右上的“戈”代表兵器,左下的字代表铠甲,两部分合在一起是武器的总称。学生交流“戎”字的书写要点,教师相机小结:斜钩的书写要把握好弧度,写得挺拔舒展,两个撇画要写出区别,第一个是竖撇,第二个是斜撇。
(4)教师相机点拨:“道旁”就是“道路旁边”,“李”指的是“李子”,即一种水果。取就是摘的意思,板书:不取。为什么不摘道旁的李子呢?请大家到课文中去找到答案吧。
(二)初读古文,读文知意
1.初读任务
学生完成任务一:我是吟诵小能手(2分钟)。屏幕出示要求:字音读准确,试着读出节奏,把句子读通顺。提示:时间不停,朗读不止
读准字音
师:大家刚才读得很投入,那我来考考你们,标红的是本课生字,你能在句中读准它吗?提示多音字“折”的字音。(评价:准确响亮;字正腔圆;两个翘舌音你读得很准;后鼻音读得很到位)
2.疏通文意
过渡:朗读是学习文言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当然只有朗读是不够的,文言文还得真正地——理解意思。我们一起来完成任务二 文章大意我来说(2分钟)
结合注释交流文意
学生回顾学习文言文积累了哪些的方法呢?根据学生汇报总结:结合注释、联系语境、连词成句、结合插图、想象补充。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现在,请大家用上这些方法,试着说说每一句的意思。要求:结合积累的学习文言方法,理解词语,读懂文意。
3.汇报
第一句: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尝”是—曾经,而现在的尝是?(品尝、尝尝),是呀,像这样古义和今义全然不同的词,我们叫它古今异义词。诸的意思在这里作“众,许多”来讲,因此诸小儿就是——许多孩子。
第二句: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折:弯。
竞走:争着跑过去。三年级学《守株待兔》的时候,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知道古文中“走”表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说的“走”,在古文中用“行”来表示,所以现在常常说“行走”。文中“竞走”指争着跑过去,在文言文中是两个词,发展到现在变成了一个词语,成了体育项目的名称。
唯:只有。
(2)①这棵李树长在哪里 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
果子多到连树枝都快压断了,让你想起你常用的一个词语(果实累累),我们可以把常用的词语用进去。(师相机小结并板书:组词补充,想象画面)
②在这场景中,王戎与诸小儿有何不同 (板书:诸儿:竟走取之。王戎:不动。)
第三句: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1)之:代词,指代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必:一定。
第四句:取之,信然。
之:指代李子。信然:确实如此。
“之”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每次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两次“取之”中的“之”在本文中都是指李子。“人问之”中的"之”指的是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司马光砸缸》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读出节奏
教师范读,边读边出示标好停顿的文章。核对停顿,再读课文。“同学们对照屏幕,看自己的停顿是否准确,按这个节奏,你们再读一读课文。”
(四)讲演故事,品析人物
任务三:历史故事我来讲(2分钟):有人将这则故事画成了连环画。你能借助图片讲故事吗?
1.出示要求,请生读:
(1)把握讲故事的顺序。
(2)加入人物描写:语、动、心、神、外。
(3)发挥想象,补充内容。
(4)讲演者注意自己的语调、动作、神情。(2)学生小组内练习讲故事,全班展示交流。
(5)指导学生:
想象画面:王戎和诸小儿都玩了什么呢
想象画面:诸小儿去摘李子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动作是怎样的 预设:小伙伴们看到满树的李子。纷纷大叫起来:“好多李子!”他们一边叫,一边跑向李子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乱成一团。
想象画面:①人们会怎么问王戎 预设:你怎么不去摘李子 你傻啦,为什么不去 你怎么站在这儿不动 ……②王戎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 他去尝了吗 想想王戎说这句话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 会做什么动作 他是怎么想的
想象画面:诸小儿尝了苦李,会对王戎说什么 演一演再现当时情景。
2.背诵课文。
3.王戎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为什么?他是怎么知道的?
资料补充:在古代,三辆马车并排走的叫“路”,两辆马车并排走的叫“道”,一辆马车走的叫“途”,不能走马车只能走人的叫“径”。既是道,那么说明 经过这里的人会很多 ,能不能用一个成语形容?(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络绎不绝、熙熙攘攘、人山人海……)
(1)善于观察。他观察到了什么?
预设1:路边行人多,如果李子不苦,来往之人看见这样的李子,必定会摘来品尝,常来常往,树上李子就会越来越少。
预设2:如今李子却压弯了树枝,过往行人视而不见,如果不是苦李,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
思考人物品质
让我们感受到了王戎是一个 的孩子?
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勤于思考的人。(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最终判断出 —此必苦李。
5.拓展延伸
(1)教师相机出示《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这本书中有一千多个文言小故事,主要记载汉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其中关于王戎的故事有好几个!年仅七岁,就能观察、思考、准确判断,难怪说他自幼聪慧,后来更是官至司徒,位列三公。
(2)小结
老师希望你们课下继续品读,更希望大家以本节课为起点,打开中国古典书籍的大门,几千年来咱们的祖先一直记录我们的历史,讲述我们的故事,人们世代守护,薪火相传,将精神延绵至今,望你们做好历史故事的传讲人,让典籍里的故事活起来!
(五)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人听
2.继续搜集《世说新语中其他故事
【板书设计】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观察 顺序
思考 人物描写
判断 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