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5《草船借箭》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学会“擂、丞、寨”等生字的正确读音,通过加一加、换一换等方式 掌握“忌、寨、督”等生字的书写,结合图片、历史人物、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青布幔子、弓弩手、都督、丞相、军令状”等的意思。
2.梳理故事情节,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故事,培养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品读第 2 自然段人物对话,通过加提示语的方式,揣摩人物心理或神态,初步感知周瑜、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发现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梳理故事情节,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故事,培养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品读第 2 自然段人物对话,通过加提示语的方式,揣摩人物心理或神态,初步感知周瑜、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发现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活动一:问题支架,解决课后第一题
师:谁叫谁务必造箭?
生:周瑜叫诸葛亮。
师:谁叫谁陪同取箭?
生:诸葛亮叫鲁肃。
师:合并同类项,这两件事儿中都有谁参与?
生:诸葛亮。
师:第三问,谁向谁借来了箭?
生:诸葛亮向曹操。
师:与箭有关三件事儿,前后有序,主角诸葛亮贯穿全文。【板书总结】有人、有序、有料。
师:请同学们串联这三个问题的答案。
生:发言得出故事大致内容。
师:造箭就是起因,陪同就是经过,借箭既是经过又是结果。课后第一题搞定的同时,我们发现另外两个课后题也都提到了人物,我们接下来就一起聚焦关键人物,与其同时相牵连的还有聚焦关键人物的关键事件。
活动二:聚焦关键人物,聚焦关键事件
师:关键人物我们已经知道是诸葛亮,我们再结合课题《草船借箭》,基本可以锁定关键事件为借箭。阅读课文第6-9自然段(借箭部分)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因为涉及的小故事很多,涉及的人物比较多,我们主角先来,主角结束后,我们来关联配角,在这样的教学思路下,先教借箭部分。
生:读一读课文,了解借箭过程。
师:关注人物,人物会有很多方面,比如语言、动作、心理......请问这篇《草船借箭》中的人物,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哪个方面?请你选择。
生:语言描写。
师:课后题也多次谈到要我们关注人物语言方面的特点。语言描写在人物刻画中是属于显性描写的,更为关键的是语言中含有深意。
【设计意图】言为心声,抓住了语言,就关注了人物的心理,语言指挥了借箭的行动。
师:同学们先画出诸葛亮的所有语句。
师:画完后,我们来梳理一下,借箭过程中,诸葛亮和鲁肃说了三句话。
师:借箭过程中下了四个命令。请问说三和四中间加一个字,你要加什么?
生:道。【板书】:说三道四。
师:我们通过勾画归类的方式统整了诸葛亮的话,针对诸葛亮的语言梳理,我们来评价一下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生:自由评价。
师:大家对诸葛亮的评价都是阅读后的感受,有一位先生的评价到现在为世人津津乐道,全班一起读。
【课件评价】:
诸葛亮,古今贤相第一奇人。——毛宗岗《毛批三国》
活动三:聚焦配角(周瑜)
师:通过朗读毛先生对诸葛亮的评价,结合自己的思考,你是否认可这样的评价呢?
生:认可。
师:带着这种认可,回顾总结:我们通过学习,对主角诸葛亮完成了专业的、集中的判断和评价,主角已结束,我们进行两个配角的学习,其中还有一个很次要的人物,刚才一出场就已经失败了,那就是曹操。所以我们直接来看重要的两个配角,其中配角之一就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二号主人公,这个人就是?
生:周瑜周公瑾。
师:对呀,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是非常精彩的,集中于(1、2自然段)。关于人物对话,我们可以怎么学习?生:分角色朗读。
师:对的,但面对这么大一片对话,我们不是直接分角色朗读,而是先要进行人物对话的排序整理,一句一行,颜色区分,来重组课文。(周瑜黑色,诸葛亮红色)
师:还不能着急读,还有第二步,那就是理解角色,理解这个角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认为周瑜是个什么样人呢?
生:机智的人、嫉妒心很强的人,气量狭小的人,阴险狡诈的人......师:那这样的周瑜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实际上想的是什么呢?
生:除掉诸葛亮、想要诸葛亮受罚、想要置诸葛亮死地......
师:但是嘴上又不能明说,于是这样的人,心里有这样的想法,你认为,读他说的话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你认为该怎么读?生:皮笑肉不笑、阴险、故意拖长腔试探别人、有话不明说,说一半藏一半、阴阳怪气的读......
师:同理,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神机妙算、光明磊落、机智、智慧......
师:其实,诸葛亮在说的时候想的是什么呢?
生:你所有的害,我都心知肚明、你要我挖坑给你跳,我就跳给你看、你要我怎么样,我就将计就计......
师:对呀,心里都知道,但嘴上要说的都坦荡,你说什么,我就做什么,你说什么我就什么,你说是我就跟着你走,装作不知道,所以这样的诸葛亮,你觉得该怎么读?
生:淡定、从容、影帝......师:来吧,分角色读一读吧。
生:分角色朗读。(老师可以担任画外音的角色)
【刚才评价诸葛亮时,采用了自评——对标评价,接下来评价周瑜,要设计出区别,让学生学习有层次感和新鲜感,把评价周瑜变成对结果的分析,学生通过话术,完成对周瑜的评价和对文本的认知,因为这个单元目标告诉我们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古典文学中的批注和对人物的评价,真的是它的一种阅读方法】
师:你们来看,这一回合,表面上看,周瑜好像已经赢了,但是实际上 ?(留白,让学生自己来说)
生1:实际上周瑜输了。
生2:实际上自作聪明。
生3:实际上诸葛亮赢了。
生4:实际上计划落空。
生5:实际上他入坑了。
生6:实际上聪明反被聪明误。
生7:实际上暴露了他的为人。
生8:实际上周瑜竹篮打水一场空。
生9:实际上他低估了诸葛亮。
生10:实际上反而被诸葛亮给设计了。
生11:实际上他是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生12:实际上是关公门前耍大刀。
生13:实际上一切都在诸葛亮的掌握中。
师:回答得很精彩,在这个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关键事件中,诸葛亮最厉害的是不是他识天气?
生:是。
师:那在和周瑜的对话中,诸葛亮识什么?
生:识人心。
师:同时,他也识得了曹操的人心。其实他当时也识得江的地理环境,对吧,在周瑜部分,最重要是不是识人心啊?
生:是的。
活动四:聚焦配角(鲁肃)
师:那到了第二个配角鲁肃这部分,会怎样呢?诸葛亮为什么单独约见鲁肃,鲁肃是谁?
生:周瑜旗下的一个官员。后来是周瑜的接班人,担任周瑜的都督一职。
师:能接班,说明这个人:人品好、能力强、忠心耿耿,对不对,鲁肃至少有这三个优点,而且周瑜已经知道鲁肃现在就具备这三个特点。
师:那我问你,诸葛亮约鲁肃,鲁肃敢去吗?
生:不敢。鲁肃是周瑜的人。师:但是他去了,你说谁让他去的?生:鲁肃是周瑜派去的。
师:说白了就是周瑜安排到诸葛亮身边的探子,所以呀,诸葛亮单约鲁肃,所以鲁肃去了做了三件事儿,分别是?
生1:诸葛亮找鲁肃借了一些物资。
生2:诸葛亮约鲁肃一起去看一场戏,见证一个奇迹。
生3:诸葛亮不让鲁肃转告给周瑜,但是鲁肃一五一十都转告给周瑜了。
师:诸葛亮特意安顿鲁肃不要讲啊不要讲,但是诸葛亮约鲁肃的时候就知道鲁肃是个什么样的人,越说不要讲,鲁肃回去讲的越怎么样?
生:讲得越仔细、越清楚。
师:那你来思考,诸葛亮单约鲁肃妙不妙?鲁肃是不是个间谍?生:是个间谍。
师:但又被诸葛亮计中计,自动变成了“双面间谍”。那老师问你,跟鲁肃交往,诸葛亮识的是什么?
生:识人心。
师:还是识人为大,诸葛亮最厉害的还是识人心。我们这样来理解,现代人预知天气只能依靠天气预报,无法精通天文地理,因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注不够持久和用心,而在古代人中,人人基本上都会看云识天气,古代会有很多专门看天气的人物,所以啊,诸葛亮看个大雾啊,会看水流啊,在江东的孙权,在周瑜水军大都督是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所以你说诸葛亮识天文、识地理这都对,但更重要的还是?
生:识人心。
【彩蛋】
在赤壁之战之后,曹操军事力量被削弱了,之前太强大了,所以不存在三国鼎立,正是因为曹操失败了,东吴力量平衡了,刘备起来了,得了荆州之后,三国鼎立成立了。所以读历史故事一定要读厚,所以乐趣就出来了。如果诸葛亮只是天天揣测人心,认识你的心,认识他的心,认识我的心,诸葛亮会有心理疾病,其实诸葛亮最大特长是识大局。
所以回顾一下,因为诸葛亮识大局:所以明知周瑜设计,他也看透不说透 因为需要吴蜀联盟——识大局,只有吴蜀联盟,才能削弱曹操,实现三国鼎立的局面。
反过来说,周瑜也不是傻瓜,年纪轻轻三国统帅,他明知道诸葛亮在演戏,你知道周瑜为什么要和诸葛亮一起演这个戏吗?因为周瑜也识大局,也就是诸葛亮和周瑜一起说着台面上的江湖话。两个人都是识大局,所以周瑜后面说:我不如他。
诸葛亮带鲁肃去,因为鲁肃也识大局,鲁肃不识大局会把物资借给他吗?这些人都是约好的在这里搞事情啊,如果真是间谍,他借什么物资啊,所以是一起前往作战,大家都心知肚明啊,都知道这次战斗必须一起合作,所以往后读,你会发现,鲁肃是非常助长吴蜀联盟的,比周瑜更加明确。
再来到曹操,有人可能会说曹操为什么不用火箭,大家要知道,他是来战胜的,所以心越急,越容易忽略。所以诸葛亮的识大局,他是知道曹操在这样的局面下是会做出错误的判断,过于谨慎的曹操在这样的局面下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如果再往后读,你会发现这个不是一个计谋,而是一个连环计,草船借箭只是连环计的阶段性成果,计中计中了大计,所以诸葛亮的识大局,是针对曹操的大局,所以诸葛亮识天、识地、识水、识气候也好,都不如诸葛亮这识大局来的重要。
讲到这,告诉我们,人要有大局观,如果只盯着眼前,做事会局促不安,有了大局观,向着光明行走,路上的苦难与悲哀都是人生经历的财富,如果没有大局观,遇到的每一个挫折都是痛苦与折磨,那你永远属于灵魂的卑微者,行走的乞丐,穿金戴银也是精神的佝偻,所以你想没想过识大局对一个人重不重要,正是因为诸葛亮识大局才能舌战群儒,气定神闲,摇着羽扇,笑谈风云,识大局,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