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省 中考压轴 历史试卷(一)(教师版 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陕西省 中考压轴 历史试卷(一)(教师版 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6 15:31:0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压轴 历史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以文物看文明,以文明扬自信。”下列文物反映了商朝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其中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它们反映了商朝手工业发展水平。兵马俑是秦汉时期的杰作,彩陶出现在半坡原始居民时期。 ②④正确,D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①或者③的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手工业发展的历史,知道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每件文物所处的年代。
2.秦朝中央的一位官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监察百官,对违法乱纪的官员还要进行调查。这位中央官员是(  )
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御史大夫
【答案】D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御史大夫的职责主要是协助丞相执掌君臣奏章,并负责监察事务,D符合题意;
丞相掌管行政,排除A;
太尉掌管军事,排除B;
郡守是地方长官,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难度适中,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3.“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璨的明珠”,下列关于古代文学艺术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A.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
B.宋词著名代表人物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C.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牡丹亭》
D.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都成书于明代
【答案】B
【知识点】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
【解析】依据已学可知,宋词著名代表人物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B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杜甫处于唐朝社会由盛转衰时期,其作品直面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A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窦娥冤》,《牡丹亭》是明代汤显祖的作品,C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控制,《红楼梦》是由清代曹雪芹所著,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可以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找出题干中的错误排除,得出准确答案。
4.2023年6月11日,历时20余天的明代沉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第一阶段考古调查工作宣告顺利结束,这一水下考古为研究中国海洋史、陶瓷史、海外贸易史、海上丝绸之路等提供了(  )
A.文献史料 B.口述史料 C.实物史料 D.档案文书
【答案】C
【知识点】明朝的经济发展
【解析】依据题干中“明代沉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信息可得出这一考古应该属于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C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文献史料包括史书,档案,地方史志等,口述史料包括回忆录,神话传说,史诗等,材料中没涉及档案史料,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简单的史学素养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理解文献史料、口述史料、实物史料、档案文书等,其次明白考古属于实物史料,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5.辛亥革命是矗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这里的“丰碑”主要是指(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C.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D.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在于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因而,“丰碑”的含义主要是指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B选项正确;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A选项错误;
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是辛亥革命的影响,但不是最大功绩,C、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并掌握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
6.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最强音的是(  )
A.詹天佑 B.冼星海 C.齐白石 D.聂耳
【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聂耳在抗战爆发后, 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最强音 ,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回答,这是基础知识,牢记即可。
7.中共二十大继续强调党员干部要“为民、务实、清廉”,继续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问题。这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答案】D
【知识点】“四个全面”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中共二十大继续强调党员干部要“为民、务实、清廉”,继续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问题,这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全面从严治党,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B.全面深化改革,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全面依法治国,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8.“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在艰难发展中仍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载人飞船顺利升入太空 D.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答案】B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到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故选项B符合题意;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不符合题意;
C. 载人飞船顺利升入太空 ,最早是在2003年杨利伟,不符合题意;
D. 仿制成功歼 -5型歼击机,是在1956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先知道文化大革命的时间,再结合所学知识识记备选项出现的时间,细心分析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9.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在西欧逐渐流行开来。它是(  )
A.庄园 B.手工工场 C.大学 D.租地农场
【答案】A
【知识点】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封建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庄园是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垦殖地区,在庄园里,一些农奴获得了对自己劳动力的支配权,而且出现了租地农场。A符合题意;
手工工场出现在13、14世纪,排除B;
大学出现在城市中,排除C;
租地农场出现在14世纪左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庄园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西欧庄园兴起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10.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共产义运动蓬勃发展。1871年3月,法国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该政权是(  )。
A.巴黎公社 B.第一国际
C.苏维埃政府 D.共产主义者同盟
【答案】A
【知识点】第一国际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871年3月,法国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3月 18日,巴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 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一巴黎公社,A项正确;
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与题干信息“1871年3月,法国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不符,排除B项;
苏维埃政府,是俄国无产阶级于1905年革命时期创造的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组织形式,与题干信息“1871年3月,法国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不符,排除C项;
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6月在伦敦成立,是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际无产阶级的政党,与题干信息“1871年3月,法国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1.1932年1月,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被新建的重工业、森林工业和轻工业人民委员部所取代。后来人民委员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到卫国战争开始时,苏联有21个工业人民委员部。这种变化(  )
A.出于增强国防力量的需要 B.源自于指令性计划体制
C.为了保障民众的日常生活 D.旨在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答案】B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据题干“1932年1月,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被新建的重工业、森林工业和轻工业人民委员部所取代。后来人民委员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到卫国战争开始时,苏联有21个工业人民委员部”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苏联在确立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通过行政手段高度集中的利用有限资源来加速发展急需的工业,这些措施源自于指令性计划体制,B项正确;
1932年,虽然苏联处在帝国主义国家包围之中,面临战争威胁,但卫国战争并未开始,出于增强国防力量的需要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为了保障民众的日常生活材料并未体现,排除C项;
题干中的部门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把计划经济调节同市场调节对立起来,排斥市场竞争,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苏联模式的认识。
12.2023年11月,中国接替巴西成为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当下全球最大的“矛盾点”,就是发生在加沙地带的巴以冲突,在巴以局势不断升级的当下,当务之急就是促成双方停火。中方代表也表态,“将会主持公道”。这表明(  )
A.和平与发展已不是当今时代主题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国控制了联合国,影响力不断提升 D.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答案】D
【知识点】联合国与“安理会”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国接替巴西成为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将会主持公道”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应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尽最大努力促成双方停火,D项正确;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排除A项;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1971年,排除B项;
中国控制了联合国,影响力不断提升说法错误,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明确设问指向,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共36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保持着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就有十几批。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做官。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侨民设置蕃坊,供外国人居住,其后发展为繁华的商业区。
(1) 图A所示唐朝僧人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见闻整理的著作是《    》;图B航海家    (人物)曾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    和    。(3分)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分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有哪些。(4分)
(3) 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政策对我们今天国家的发展有何启示?(4分)
【答案】(1)大唐西域记;郑和;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
(2)史实: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任意一点即可)原因: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经济繁荣,国力昌盛,吸引了国外;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制度先进;交通发达。(任意两点即可)
(3)启示: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学习西方优秀的元素,取长补短。(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郑和下西洋
【解析】(1)根据图A可知,图片人物是是玄奘,唐太宗时期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见闻整理的著作是《大唐西域记》;根据图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人物是航海家郑和,他曾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有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根据材料“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可知,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根据材料“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经济繁荣,国力昌盛,吸引了国外;根据材料“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侨民设有蕃坊,供外国人居住,后发展为繁华的商业区”并结合所学可知,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制度先进,交通发达。
(3)启示: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以从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学习西方优秀的元素,取长补短等方面分析启示即可,如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学习西方优秀的元素,取长补短。
故答案为:
(1)①大唐西域记 ②郑和 ③非洲东海岸 ④红海沿岸
(2)史实: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任意一点即可)原因: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经济繁荣,国力昌盛,吸引了国外;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制度先进;交通发达。(任意两点即可)
(3)启示: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学习西方优秀的元素,取长补短。(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玄奘和郑和相关知识的掌握。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唐朝对外交往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认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以指导这项工作,新的法律肯定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和“为工业化铺平道路”的观点。土改工作组从贫农和中农中吸收大量的新领导,通过诸如“诉苦会”和公审等方式,动员全村反对地主……农村旧秩序已经证明毫无力量,农民现在可以满怀信心地支持新制度。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的农产品商品率较低,无法向城市和国家的工业化提供充足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由于农民无法大规模使用机械化农具,购买轻工业品,也阻碍了轻工业的发展。……土改后分到农民手里的土地、农具、资金非常分散,状况各不相同,……农村中甚至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崔玲《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材料三:1980年,小岗村村民实行“大包干”的第三年,生活大为改观,部分家庭盖起了新房,有的还购买了小四轮和收割机,个个喜笑颜开,“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如今大变样。政策顺心干劲足,五谷丰登粮满仓”。
——摘编自赵伟峰《小岗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土地改革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土地改革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3分)
(3)材料三中让农民生活大为改观的“政策”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政策”产生的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农村改革的认识。(3分)
【答案】(1)特点:党和政府主导;以法律为手段;农民广泛参与;采取多种斗争方式。
(2)原因:农产品商品率低,无法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购买能力不足,阻碍轻工业的发展;农村中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3)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认识:改革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将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改革要符合农村实际等。
【知识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1)根据材料一“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以指导这项工作,新的法律肯定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和‘为工业化铺平道路’的观点。土改工作组从贫农和中农中吸收大量的新领导,通过诸如‘诉苦会’和公审等方式,动员全村反对地主……”概括可知,新中国土地改革的特点是党和政府主导;以法律为手段;农民广泛参与;采取多种斗争方式。
(2)根据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的农产品商品率较低,无法向城市和国家的工业化提供充足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由于农民无法大规模使用机械化农具,购买轻工业品,也阻碍了轻工业的发展。……土改后分到农民手里的土地、农具、资金非常分散,状况各不相同,……农村中甚至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可知,土地改革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是农产品商品率低,无法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购买能力不足,阻碍轻工业的发展;农村中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让农民生活大为改观的“政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将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改革要符合农村实际等。
故答案为:
(1)特点:党和政府主导;以法律为手段;农民广泛参与;采取多种斗争方式。
(2)原因:农产品商品率低,无法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购买能力不足,阻碍轻工业的发展;农村中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3)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认识:改革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将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改革要符合农村实际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土地改革的特点、地改革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产生的影响、对我国农村改革的认识等知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欧洲各国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由于陆上交通被奥斯曼土耳其切断,商业危机促使欧洲人开辟新的航路。……15世纪末开始的欧洲扩张不仅仅归功于葡萄牙王子航海家亨利及……勇敢的水手们,也归功于整个基督教…地理发现在人类历史上掀起了一场革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欧洲史,近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的背景。(3分)
(2)材料二图片中的航行路线的开通有什么重要意义?根据材料二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4分)
(3)“三角贸易”的中程以贩卖什么为主?根据材料三文字,指出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侵略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早期殖民掠夺对欧洲产生的影响。(4分)
【答案】(1)背景: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为货币的黄金;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航海家及水手们勇敢的冒险精神;传播基督教的需要。
(2)意义: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麦哲伦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影响:开辟了广阔的海外市场(或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使欧洲市场上的商品种类日益增加;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3)贩卖:黑奴。方式:建立殖民据点;建立贸易站和大商馆;利用沿海商站进行不等价贸易;强征赋税。影响: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1)根据材料一“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欧洲各国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由于陆上交通被奥斯曼土耳其切断,商业危机促使欧洲人开辟新的航路。……15世纪末开始的欧洲扩张不仅仅归功于葡萄牙王子航海家亨利及……勇敢的水手们,也归功于整个基督教……”可知,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有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航海家及水手们勇敢的冒险精神;传播基督教的需要。
(2)观察材料二图片可知,这反映的是麦哲伦环球航行,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麦哲伦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由材料“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广阔的活动场所。由于贸易范围的扩大,美洲的烟草、可可,中国的茶叶开始在欧洲市场上出现,欧洲人以前很少食用的大米、白糖也都成了输入欧洲市场的重要商品”并结合所学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有开辟了广阔的海外市场(或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使欧洲市场上的商品种类日益增加;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3)据所学知,“三角贸易”的中程以贩卖黑奴为主。由材料三“1613一1696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先后在印度沿海的苏拉特、孟买和加尔各答等地建立了殖民据点……世纪中期,仅在孟加拉一地东印度公司就建立了150 个贸易站和15个大商馆。……英国殖民者对印度进行的掠夺是十分惊人的。最初是利用沿海商站进行不等价贸易掠夺财富……掠夺的另一种手段是强征赋税”可知,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侵略的方式有建立殖民据点;建立贸易站和大商馆;利用沿海商站进行不等价贸易;强征赋税。据所学知,早期殖民掠夺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故答案为:
(1)背景: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航海家及水手们勇敢的冒险精神;传播基督教的需要。
(2)意义: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麦哲伦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影响:开辟了广阔的海外市场(或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使欧洲市场上的商品种类日益增加;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3)贩卖:黑奴。方式:建立殖民据点;建立贸易站和大商馆;利用沿海商站进行不等价贸易;强征赋税。影响: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及影响、麦哲伦环球航行、三角贸易、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侵略的方式、早期殖民掠夺对欧洲产生的影响等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压轴 历史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以文物看文明,以文明扬自信。”下列文物反映了商朝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秦朝中央的一位官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监察百官,对违法乱纪的官员还要进行调查。这位中央官员是(  )
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御史大夫
3.“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璨的明珠”,下列关于古代文学艺术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A.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
B.宋词著名代表人物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C.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牡丹亭》
D.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都成书于明代
4.2023年6月11日,历时20余天的明代沉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第一阶段考古调查工作宣告顺利结束,这一水下考古为研究中国海洋史、陶瓷史、海外贸易史、海上丝绸之路等提供了(  )
A.文献史料 B.口述史料 C.实物史料 D.档案文书
5.辛亥革命是矗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这里的“丰碑”主要是指(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C.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D.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6.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最强音的是(  )
A.詹天佑 B.冼星海 C.齐白石 D.聂耳
7.中共二十大继续强调党员干部要“为民、务实、清廉”,继续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问题。这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8.“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在艰难发展中仍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载人飞船顺利升入太空 D.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9.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在西欧逐渐流行开来。它是(  )
A.庄园 B.手工工场 C.大学 D.租地农场
10.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共产义运动蓬勃发展。1871年3月,法国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该政权是(  )。
A.巴黎公社 B.第一国际
C.苏维埃政府 D.共产主义者同盟
11.1932年1月,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被新建的重工业、森林工业和轻工业人民委员部所取代。后来人民委员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到卫国战争开始时,苏联有21个工业人民委员部。这种变化(  )
A.出于增强国防力量的需要 B.源自于指令性计划体制
C.为了保障民众的日常生活 D.旨在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12.2023年11月,中国接替巴西成为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当下全球最大的“矛盾点”,就是发生在加沙地带的巴以冲突,在巴以局势不断升级的当下,当务之急就是促成双方停火。中方代表也表态,“将会主持公道”。这表明(  )
A.和平与发展已不是当今时代主题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国控制了联合国,影响力不断提升 D.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共36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保持着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就有十几批。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做官。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侨民设置蕃坊,供外国人居住,其后发展为繁华的商业区。
(1) 图A所示唐朝僧人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见闻整理的著作是《    》;图B航海家    (人物)曾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    和    。(3分)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分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有哪些。(4分)
(3) 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政策对我们今天国家的发展有何启示?(4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以指导这项工作,新的法律肯定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和“为工业化铺平道路”的观点。土改工作组从贫农和中农中吸收大量的新领导,通过诸如“诉苦会”和公审等方式,动员全村反对地主……农村旧秩序已经证明毫无力量,农民现在可以满怀信心地支持新制度。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的农产品商品率较低,无法向城市和国家的工业化提供充足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由于农民无法大规模使用机械化农具,购买轻工业品,也阻碍了轻工业的发展。……土改后分到农民手里的土地、农具、资金非常分散,状况各不相同,……农村中甚至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崔玲《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材料三:1980年,小岗村村民实行“大包干”的第三年,生活大为改观,部分家庭盖起了新房,有的还购买了小四轮和收割机,个个喜笑颜开,“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如今大变样。政策顺心干劲足,五谷丰登粮满仓”。
——摘编自赵伟峰《小岗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土地改革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土地改革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3分)
(3)材料三中让农民生活大为改观的“政策”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政策”产生的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农村改革的认识。(3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欧洲各国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由于陆上交通被奥斯曼土耳其切断,商业危机促使欧洲人开辟新的航路。……15世纪末开始的欧洲扩张不仅仅归功于葡萄牙王子航海家亨利及……勇敢的水手们,也归功于整个基督教…地理发现在人类历史上掀起了一场革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欧洲史,近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的背景。(3分)
(2)材料二图片中的航行路线的开通有什么重要意义?根据材料二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4分)
(3)“三角贸易”的中程以贩卖什么为主?根据材料三文字,指出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侵略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早期殖民掠夺对欧洲产生的影响。(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