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压轴 历史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相传西周建立71个诸侯国,其中武王的兄弟15个,同姓亲属40个。这说明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
A.血缘亲属 B.有功之臣 C.部落首领 D.商朝旧臣
【答案】A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根据题干“相传西周建立71个诸侯国,其中武王的兄弟15个,同姓亲属40个”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周天子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的大小,分封宗亲、功臣等为诸侯。故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血缘亲属,A符合题意;
有功之臣不是主要分封的对象,排除B;
部落首领题干未涉及,排除C;
商朝旧臣不是分封的主要对象,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知识。难度较低,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分封制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2.东晋时期的顾恺之是当时著名的画家,擅长人物画,下列属于其作品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有较大的发展,著名画家很多,以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②④正确,D符合题意;
《齐民要术》是贾思勰的作品,排除AC;
《水经注》是郦道元的著作,排除B。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顾恺之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顾恺之的代表作品即可作答。
3.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你有可能( )
①晚上出门吃到宵夜 ②在集市上买到景德镇产的青花瓷
③在瓦子里听艺人说书、唱曲 ④看到占城稻和玉米的大面积种植
⑤看到农民使用秧马拔秧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③⑤
【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依据题干中“生活在宋代”信息及所学可知,在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坊与市界限打破,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城市出现繁荣景象,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缭乱,在手工业方面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唐宋时期已出现青花瓷,在科技方面发明拔秧和插秧工具秧马,①②③⑤正确,C符合题意,D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明朝玉米从美洲传入我国,宋代不可能大面积种植,④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紧扣宋代,然后联系所学,逐一排除错误,获取准确答案。
4.如图是小华同学整理的思维导图,由此可知他学习的历史主题是(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国家疆域的奠定
C.西北边疆的巩固 D.对外交往的加强
【答案】B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依据题干中“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派遣驻藏大臣”“清军平定准噶尔叛乱”“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等下信息可得出均反映的清朝时期加强对边疆的管理,有利于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国家疆域,B符合题意;
依据材料信息可得出反映的是清朝强化对边疆的管理,与君主专制的强化与无关,A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郑成功收复台湾巩固了东南边疆,清朝派驻驻藏大臣,巩固了西南边疆,C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不属于对外交往的内容,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题干中所给“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派遣驻藏大臣”“清军平定准噶尔叛乱”“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进行分析整合,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5.“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同归于尽。”有此场景的史实是( )
A.威海卫战役 B.太平天国运动
C.黄海大战 D.义和团运动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直冲敌舰,决心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壮烈殉国,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威海卫战役,丁汝昌自杀殉国,不符合题意;
B.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起义,不符合题意;
D.义和团运动,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6.毛泽东认为“去,这样可以取得全部主动权。要充分估计到蒋介石通我城下之盟的可能,但签字之手在我。”毛泽东准备“去”的地方是( )
A.上海 B.西安 C.南京 D.重庆
【答案】D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A.上海,不符合题意;
B.西安,不符合题意;
C.南京,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重庆谈判,蒋介石假意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和平建国,其实是为了为内战争取时间,毛泽东等人认为,前往重庆谈判,可以掌握主动权,于是毛泽东率领周恩来等人到重庆谈判,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7.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54年这一年( )
A.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土地改革
C.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D.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巩固新中国政权
【答案】A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提取答题关键词“1954年建设成就”,据此分析:
A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故选A项。
B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土地改革,排除B项。
C项: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排除C项。
D项:1953年,美国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中朝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巩固新中国政权,排除D项。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点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史实。
8.周恩来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说:“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团结。”由此可知,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的主张是( )
A.“求同存异” B.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C.独立自主 D.和平共处
【答案】A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 ……团结”,可以看出, 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的主张是“求同存异”,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独立自主,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和平共处,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句子进行分析理解,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分析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9.古代罗马文明对欧洲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古代罗马文明的发展线索按照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罗马帝国 ②罗马城邦 ③罗马共和国 ④拜占庭帝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
【答案】B
【知识点】罗马城邦;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公元前11世纪,罗马城邦建立;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395年,拜占庭帝国建立。②③①④排列顺序正确,故B符合题意,B项正确;ACD排列顺序错误,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的兴衰、罗马帝国的建立、拜占庭帝国的兴衰,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
10.1688年11月5日,威廉率领荷兰海军在英国登陆,12月10日,姆士二世仓皇逃到法国。因为这是一场成功的不流血的革命,因而在英国史上被称为“光荣革命”。这次革命( )。
A.推翻了国王专制统治 B.在英国建立了共和国
C.由人民群众主导推动 D.使英国从此不设国王
【答案】A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革命的主力军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推翻了国王的专制统治后建立的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保留了国王,但是限制了国王的权利,A项正确,排除D项;
“光荣革命”之前英国建立了共和国,排除B项;
“光荣革命”不是由人民群众主导推动,排除C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光荣革命的内容的相关史实。
11.下列与英国有关的科学成就或文学作品属于l8世纪的有( )
①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②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③《哈姆雷特》④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种起源的探索者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3课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第二子目物种起源的探索者中的内容:“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用20多年时间写成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他以充分的事实证明了物种的可变性,并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可知,④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不属于18世纪,故排除。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英国有关的科学成就或文学作品属于l8世纪,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种起源的探索者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达尔文的贡献和影响。
12.西欧六国在建立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共同体时,都没有忘记战后竭力鼓吹欧洲联合的英国,它们邀请英国参加进来,……但却被英国拒绝了。丘吉尔曾说“我们有我们的梦想,有我们的任务。我们与欧洲大陆相联,但并不包容在里面。我们是和欧洲在一起,而不是属于它。我们同它利益与共,但并不被它吸纳。”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
A.成为阻挠欧洲地区联合的主要障碍 B.试图建立由英国主导的欧洲联合
C.与欧洲其他国家关系处于敌对状态 D.欲改变其传统的欧洲均势政策
【答案】B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根据材料“战后竭力鼓吹欧洲联合的英国”“我们与欧洲大陆相联,但并不包容在里面。我们是和欧洲在一起,而不是属于它。我们同它利益与共,但并不被它吸纳。”说明英国主张欧洲联合,但不愿意加入不由他主导的欧共体,B项符合题意;ACD项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欧盟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除了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外,学生还要掌握欧盟成立的时间和意义。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共36分)
13.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印刷业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提高,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朝政府把出版书籍看作是振兴文教、巩固统治和宣扬国力的一项措施:国子监是(当时)全国最高学府,刊印书籍质量精良,不以营利为目的,只收纸墨工本费。宋朝还有大量民间书坊和书店,出版的书籍种类多,数量大,但因节约成本,质量不如政府所印。
——摘编自潘吉星《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中国文明)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然而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
——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
(1)依据材料一,对以下表述作出判断:直接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填“A”;违背材料一所表达意思的,请填“B”;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填“O”。(4分)
①活字印刷术出现在宋朝。
②宋朝政府重视书籍的印刷和出版。
③活字印刷成为宋朝印制书籍的主要方式。
④宋朝民间刻印的书籍质量好于政府印制。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4分)
①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材料二中的哪一图示能够印证此说法?指南针何时开始应用于航海?它传入欧洲后,发挥了什么作用?
②材料二中的“泥活字版(模型)”可以印证哪一科技发明?它的发明者是谁?说一说这一科技发明的意义。
(3) 依据材料三,概括宫崎市定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元时期科技发达的原因。(3分)
【答案】(1)A;A;〇;B
(2)选做①:“南宋持罗盘陶俑”;北宋;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3)宋代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而且刺激欧洲文明得到发展。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流频繁,科技发明的不断出现等。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1)①据材料“宋朝……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可知,“活字印刷术出现在宋朝”的表述是直接从材料一中得出的。故题干表述正确。②据材料“宋朝政府把出版书籍看作是振兴文教、巩固统治和宣扬国力的一项措施”可知,“宋朝政府重视书籍的印刷和出版”的表述是直接从材料一中得出的。故题干表述正确。③根据材料可知,“活字印刷成为宋朝印制书籍的主要方式”的表述材料一没有涉及。④据材料“宋朝还有大量民间书坊和书店,出版的书籍种类多,数量大,但因节约成本,质量不如政府所印”可知,“宋朝民间刻印的书籍质量好于政府印制”的表述违背材料一所表达的意思。故题干表述错误。
(2)选做①: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材料二中的“南宋持罗盘陶俑”能够印证此说法,指南针北宋开始应用于航海,它传入欧洲后,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3)观点:依据材料三“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然而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可知,宫崎市定的主要观点是宋代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而且刺激欧洲文明得到发展。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科技发达的原因有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流频繁,科技发明的不断出现等。
故答案为:
(1)①正确 ②正确 ③未涉及 ④错误
(2)选做①:“南宋持罗盘陶俑”;北宋;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3)宋代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而且刺激欧洲文明得到发展。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流频繁,科技发明的不断出现等。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宋代活字印刷术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宋代科技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宋元科技的认识。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摘编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材料四: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摘编自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所示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在 (地点)成功召开的 (会议名称);材料二所示制度是我国在 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时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制度名称),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4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的第一个自治区。(3分)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及历史意义。(3分)
【答案】(1)北平(写“北京”不能得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5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前提:国家统一领导。第一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3)原因: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等等。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知识点】人民政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是在1949年9月北平召开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材料二是我国在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时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
(2)依据材料三信息“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可以看出, 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国家统一领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第一个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
(3)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原因有: 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在完成祖国统一 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
故答案为:(1)北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954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前提:国家统一领导;第一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3)原因: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等等。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出制度,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识记这些制度确立的时间、地点等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再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找出诸多原因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后半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它们之间的冲突也日益加剧。1914年爆发了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战后签署的《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和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建立了国际新秩序。
——部编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
材料二 当二战的序幕刚刚揭开,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显然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分成英法 美国 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几股力量,没有形成拳头。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势力虽然处于劣势,却狼狈为奸,先后在东非 东亚和中欧燃起战火。
——摘编自《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哪一暴恐事件直接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3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什么国际新秩序?该秩序彻底崩溃的标志是什么?
(4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初期反法西斯力量没能阻止法西斯侵略的原因 之后,哪一国际组织的建立改变这种状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使德国陷入东西两面受敌,顾此失彼困境的事件是什么?
(4分)
(4)20世纪初期以来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硝烟已经殆尽,却给整个人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 请结合实际,就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谈一谈你的看法
(4分)
【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
(2)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只要答到“帝国主义战争”即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3)反法西斯力量各自为战(或反法西斯力量分散,没有形成拳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或诺曼底登陆)。
(4)尊重各国的独立和主权,反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和妻子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酿成了萨拉热窝事件。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它们之间的冲突也日益加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战后签署的《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和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建立了国际新秩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帝国主义协约国列强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和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该秩序彻底崩溃的标志是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法西斯的疯狂侵略扩张逐渐破坏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当二战的序幕刚刚揭开,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显然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分成英法 美国 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几股力量,没有形成拳头”,可知二战初期反法西斯力量没能阻止法西斯侵略的原因是反法西斯力量各自为战(或反法西斯力量分散,没有形成拳头)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4)开放性问题,如从战争发生原因看,是法西斯主义在德日意盛行,可以得出人类应抛弃法西斯主义及军国主义、霸权主义等错误思想,避免战争,维护和平;从联合国角度看,期待联合国机构更加完善,能够公正公平的调解国与国的纠纷等;从现代地区冲突起因看,希望各民族、各地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因此可以得出尊重各国的独立和主权,反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点评】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复习时要求考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所有知识点通过表格的形式归纳总结,然后进行横向的比较,从而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点。考查两次世界大战,肯定会涉及到第(4)问的开放性问题,虽然是开放性问题,但给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又不大,考生可以查找相似的问题,把参考答案进行整理,在考场上做到胸有成竹;有些考生喜欢自由发挥此类问题,有时候反而成了失分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压轴 历史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相传西周建立71个诸侯国,其中武王的兄弟15个,同姓亲属40个。这说明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
A.血缘亲属 B.有功之臣 C.部落首领 D.商朝旧臣
2.东晋时期的顾恺之是当时著名的画家,擅长人物画,下列属于其作品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你有可能( )
①晚上出门吃到宵夜 ②在集市上买到景德镇产的青花瓷
③在瓦子里听艺人说书、唱曲 ④看到占城稻和玉米的大面积种植
⑤看到农民使用秧马拔秧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③⑤
4.如图是小华同学整理的思维导图,由此可知他学习的历史主题是(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国家疆域的奠定
C.西北边疆的巩固 D.对外交往的加强
5.“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同归于尽。”有此场景的史实是( )
A.威海卫战役 B.太平天国运动
C.黄海大战 D.义和团运动
6.毛泽东认为“去,这样可以取得全部主动权。要充分估计到蒋介石通我城下之盟的可能,但签字之手在我。”毛泽东准备“去”的地方是( )
A.上海 B.西安 C.南京 D.重庆
7.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54年这一年( )
A.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土地改革
C.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D.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巩固新中国政权
8.周恩来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说:“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团结。”由此可知,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的主张是( )
A.“求同存异” B.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C.独立自主 D.和平共处
9.古代罗马文明对欧洲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古代罗马文明的发展线索按照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罗马帝国 ②罗马城邦 ③罗马共和国 ④拜占庭帝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
10.1688年11月5日,威廉率领荷兰海军在英国登陆,12月10日,姆士二世仓皇逃到法国。因为这是一场成功的不流血的革命,因而在英国史上被称为“光荣革命”。这次革命( )。
A.推翻了国王专制统治 B.在英国建立了共和国
C.由人民群众主导推动 D.使英国从此不设国王
11.下列与英国有关的科学成就或文学作品属于l8世纪的有( )
①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②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③《哈姆雷特》④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12.西欧六国在建立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共同体时,都没有忘记战后竭力鼓吹欧洲联合的英国,它们邀请英国参加进来,……但却被英国拒绝了。丘吉尔曾说“我们有我们的梦想,有我们的任务。我们与欧洲大陆相联,但并不包容在里面。我们是和欧洲在一起,而不是属于它。我们同它利益与共,但并不被它吸纳。”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
A.成为阻挠欧洲地区联合的主要障碍 B.试图建立由英国主导的欧洲联合
C.与欧洲其他国家关系处于敌对状态 D.欲改变其传统的欧洲均势政策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共36分)
13.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印刷业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提高,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朝政府把出版书籍看作是振兴文教、巩固统治和宣扬国力的一项措施:国子监是(当时)全国最高学府,刊印书籍质量精良,不以营利为目的,只收纸墨工本费。宋朝还有大量民间书坊和书店,出版的书籍种类多,数量大,但因节约成本,质量不如政府所印。
——摘编自潘吉星《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中国文明)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然而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
——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
(1)依据材料一,对以下表述作出判断:直接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填“A”;违背材料一所表达意思的,请填“B”;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填“O”。(4分)
①活字印刷术出现在宋朝。
②宋朝政府重视书籍的印刷和出版。
③活字印刷成为宋朝印制书籍的主要方式。
④宋朝民间刻印的书籍质量好于政府印制。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4分)
①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材料二中的哪一图示能够印证此说法?指南针何时开始应用于航海?它传入欧洲后,发挥了什么作用?
②材料二中的“泥活字版(模型)”可以印证哪一科技发明?它的发明者是谁?说一说这一科技发明的意义。
(3) 依据材料三,概括宫崎市定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元时期科技发达的原因。(3分)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摘编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材料四: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摘编自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所示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在 (地点)成功召开的 (会议名称);材料二所示制度是我国在 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时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制度名称),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4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的第一个自治区。(3分)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及历史意义。(3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后半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它们之间的冲突也日益加剧。1914年爆发了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战后签署的《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和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建立了国际新秩序。
——部编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
材料二 当二战的序幕刚刚揭开,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显然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分成英法 美国 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几股力量,没有形成拳头。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势力虽然处于劣势,却狼狈为奸,先后在东非 东亚和中欧燃起战火。
——摘编自《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哪一暴恐事件直接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3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什么国际新秩序?该秩序彻底崩溃的标志是什么?
(4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初期反法西斯力量没能阻止法西斯侵略的原因 之后,哪一国际组织的建立改变这种状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使德国陷入东西两面受敌,顾此失彼困境的事件是什么?
(4分)
(4)20世纪初期以来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硝烟已经殆尽,却给整个人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 请结合实际,就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谈一谈你的看法
(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