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压轴 历史试卷
时间:20分钟 满分:26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1.在某展厅,小明读到了“从分封到县郡”“从青铜器到铁器”“从贵族到士人”的导览内容。据此判断本展厅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B.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
C.魏晋时期的北方民族交融 D.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答案】A
【知识点】春秋时期改革与战国时期变法的比较
【解析】A:根据题干“从分封到县那”“从青铜器到铁器”“从贵族到士人”和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商周时期是青铜器的鼎盛时期,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出现。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展厅的主题最有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A项符合题意;
B:题干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未涉及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未涉及魏晋时期的北方民族交融,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未涉及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的相关史实。
2.侯杨方《盛世启示录》中记述:“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航行于松花江,巡视至吉林乌喇(今吉林省吉林市) ……此次行程非常艰难……冬雪之时,沙结冰坚;夏雨,泥深淤阻……”康熙帝此次行程的任务是( )
A.抵御沙皇俄国入侵 B.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
C.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D.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答案】A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
【解析】防止沙俄的入侵,康熙帝并于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春亲自出巡东北,视察盛京和吉林乌喇等地的防务,准备抗击沙俄侵略军,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雅克萨之战的有关内容。
3.我们在学习中经常使用《新华字典》,出版它的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这一机构是( )
A.中华书局 B.商务印书馆 C.开明书店 D.新华书店
【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 我们在学习中经常使用《新华字典》,出版它的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可知,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B项正确;
中华书局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
开明书店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
新华书店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商务印书馆的相关史实。
4.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不包括( )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D.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依据课本所学,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B项符合题意;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ACD三项都是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旨在考查考生对一五计划基本任务的掌握情况,难度适宜,适合阶段性考查使用。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5.哥伦布在航海日志中写道:“在这些土地上蕴藏着大量黄金……这里还有宝石,有名贵的珍珠,取之不尽的香料……也许这里还有数额可观的棉花,我认为不用带回西班牙,只要在这里就可以卖得很好,比如卖到(蒙古)大汗的那些大城市里。”从哥伦布的叙述中,你得到的结论是( )
A.东西方贸易日渐频繁 B.资本主义制度形成
C.当地人用黄金做饰品 D.哥伦布追逐商业利润
【答案】D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哥伦布的叙述中,显示出哥伦布是为了追逐商业利润,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东西方贸易日渐频繁 ,题干中没有提到东西方贸易,不符合题意;
B.资本主义制度形成,题干中没有提及资本主义制度形成,不符合题意;
C. 当地人用黄金做饰品 ,题干中没有提及当地人用黄金做饰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6.如果以“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为例,其鲜明特点表现为( )
A.由封建王公领导 B.彻底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C.建立了统一国家 D.南北方都出现了独立运动
【答案】D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玻利瓦尔从北部解放,率军从北向南打击殖民者;圣马丁从南部解放,并且圣马丁和玻利瓦尔会谈,商讨协同作战计划,D项正确;
由封建王公领导的是印度民族大起义,排除A项;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并未彻底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排除B项;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后建立了多个国家,整个拉美并没有统一,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拉丁美洲独立的认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
7.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活动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三种发明已经改变了全世界的表面和一切事物的状态。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方面,第三种是在航海方面。
──培根《新工具》
材料二:纵观世界历史,似乎可以认为,过去一万年,人类经历的两次最大变革,一是农业革命,二是工业革命。前者迎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而后者则开创了过去两个世纪的现代全球文明。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950年版)
材料三: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一方面,造成日本近10万房屋被毁,20多万平民伤亡;另一方面,加速了日本投降。
(1)材料一中所说的第二种和第三种发明分别指什么?(1分)
(2)帕尔默所说的“过去两个世纪”里曾经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这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各是什么?(1分)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你分析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1分)
(4)从当今时代主题的角度,说说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科学技术。(1分)
【答案】(1)火药;指南针
(2)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电力的广泛应用。
(3)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双重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一步,但如果利用不当,也会带来灾难。
(4)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利用科技保障和平,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发展。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1)据材料一“第二种是在战争方面”第二种发明是火药;“第三种是在航海方面”可知,可知,第三种发明是指南针。(2)据材料可知,帕尔默所说的“过去两个世纪”里曾经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由于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及推广应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可知看出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双重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一步,但如果利用不当,也会带来灾难。言之成理即可。(4)从当今时代主题的角度看,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利用科技保障和平,趋利避害,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发展。
故答案为:(1)火药;指南针。(2)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电力的广泛应用。(3)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双重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一步,但如果利用不当,也会带来灾难。(4)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利用科技保障和平,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发展。
【点评】(1)本题考查中国的科技发明。(2)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3)本题考查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的认识。(4)本题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8. 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经历了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但在前进道路上始终坚持着同一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许多优秀的中华儿女始终为之进行着持续的探索与奋斗。
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史上,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的灾难,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什么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沉沦到“谷底” (1分)
(2)近代中国的许多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说出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探索运动是什么 (1分)
(3)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由于历史原因,日本至今仍霸占着中国的钓鱼岛,中国本该在什么战争胜利后收回钓鱼岛 (2分)
(4) 习近平主席在广东部分地区调研时强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在农村实行以什么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1980年我国建立了经济特区,哪里成为了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2分)
(5)改革开放不仅仅是中国的强国之路,也是世界大国崛起的必然方式,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也进行了一次创新型的改革是什么 (2分)
(6)创新离不开科技的发展,邓小平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谁拥有了新的科学技术,谁就会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谁成为了世界第一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第二次科技革命后,哪个国家后来居上,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2分)
【答案】(1)《辛丑条约》。
(2)洋务运动。
(3) 抗日战争(或二战,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深圳。
(5)罗斯福新政。
(6)英国;美国。
【知识点】洋务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主题;《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罗斯福新政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内容。1900年,列强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内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为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的统治,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的后期,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以“求富”为口号,兴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3)本题考查的是的抗日战争(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在开罗举行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4)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内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5)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引起了政治危机,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美国经济缓慢的恢复过来,联邦政府的权力得到加强,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新政在美国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6)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内容。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富强的工业国家。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期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国后来居上,成为世界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压轴 历史试卷
时间:20分钟 满分:26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1.在某展厅,小明读到了“从分封到县郡”“从青铜器到铁器”“从贵族到士人”的导览内容。据此判断本展厅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B.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
C.魏晋时期的北方民族交融 D.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2.侯杨方《盛世启示录》中记述:“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航行于松花江,巡视至吉林乌喇(今吉林省吉林市) ……此次行程非常艰难……冬雪之时,沙结冰坚;夏雨,泥深淤阻……”康熙帝此次行程的任务是( )
A.抵御沙皇俄国入侵 B.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
C.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D.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3.我们在学习中经常使用《新华字典》,出版它的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这一机构是( )
A.中华书局 B.商务印书馆 C.开明书店 D.新华书店
4.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不包括( )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D.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哥伦布在航海日志中写道:“在这些土地上蕴藏着大量黄金……这里还有宝石,有名贵的珍珠,取之不尽的香料……也许这里还有数额可观的棉花,我认为不用带回西班牙,只要在这里就可以卖得很好,比如卖到(蒙古)大汗的那些大城市里。”从哥伦布的叙述中,你得到的结论是( )
A.东西方贸易日渐频繁 B.资本主义制度形成
C.当地人用黄金做饰品 D.哥伦布追逐商业利润
6.如果以“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为例,其鲜明特点表现为( )
A.由封建王公领导 B.彻底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C.建立了统一国家 D.南北方都出现了独立运动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
7.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活动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三种发明已经改变了全世界的表面和一切事物的状态。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方面,第三种是在航海方面。
──培根《新工具》
材料二:纵观世界历史,似乎可以认为,过去一万年,人类经历的两次最大变革,一是农业革命,二是工业革命。前者迎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而后者则开创了过去两个世纪的现代全球文明。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950年版)
材料三: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一方面,造成日本近10万房屋被毁,20多万平民伤亡;另一方面,加速了日本投降。
(1)材料一中所说的第二种和第三种发明分别指什么?(1分)
(2)帕尔默所说的“过去两个世纪”里曾经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这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各是什么?(1分)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你分析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1分)
(4)从当今时代主题的角度,说说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科学技术。(1分)
8. 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经历了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但在前进道路上始终坚持着同一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许多优秀的中华儿女始终为之进行着持续的探索与奋斗。
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史上,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的灾难,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什么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沉沦到“谷底” (1分)
(2)近代中国的许多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说出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探索运动是什么 (1分)
(3)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由于历史原因,日本至今仍霸占着中国的钓鱼岛,中国本该在什么战争胜利后收回钓鱼岛 (2分)
(4) 习近平主席在广东部分地区调研时强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在农村实行以什么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1980年我国建立了经济特区,哪里成为了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2分)
(5)改革开放不仅仅是中国的强国之路,也是世界大国崛起的必然方式,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也进行了一次创新型的改革是什么 (2分)
(6)创新离不开科技的发展,邓小平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谁拥有了新的科学技术,谁就会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谁成为了世界第一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第二次科技革命后,哪个国家后来居上,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