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壶口瀑布》是八下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教读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在旅游中“阅读”和认识世界,语文要素是“了解游记特点,把握作者游踪”“把握写景角度和方法”“揣摩品味有表现力的语言,积累精彩语句”;同时参照本课“思考探究”,分析景物特征和理解作者感受,据此,设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复习游记知识,感受散文描写美、意境美、哲理美的特点;
2.品读重点段落,圈画批注描写瀑布的词句,品味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母亲河所象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复习游记知识,感受散文描写美、意境美、哲理美的特点;
2.品读重点段落,圈画批注描写瀑布的词句,品味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母亲河所象征的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旧知识:游记文章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2.散文三美
散文既是一种艺术,其美是有层次的。我认为可以分为三层。第一个层次是描写的美。第二个层次是意境的美。第三个层次是哲理的美。
——梁衡
二、所见所闻
(一)描写之美
1. 描写所见(宏观看段)
课文第4段的描写具有层次美,请默读并给本段划分层次。
提示:
①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本段可以分成两层
(预设:第一层描写,第二层抒情)
②观察课文都本基作的插图《壶口瀑布》,瀑布的水流可以分成落差大、大量水的主流,落差小,经几次跌撞的支流等,请据此给第一层的描写再次分层。
(预设:第一小层主流,第二小层支流,第三小层细流)
③我们聚焦到第一小层描写主流的句子,这一句的描写,还可以再次分为两个部分。
(预设:先概略描写,细致描绘)
2.描写所见(中观看句)
(1)默读3、4段,找出你认为值得欣赏的句子,仔细揣摩怎样朗读合适,为什么?
例句: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改句: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挤进去。
(预设:反复,强调了壶口瀑布气势磅礴,滔滔不绝,绵绵不断的特点,如在眼前。动词“冲”给人一种水量巨大、气势磅礴的感受。朗读时“冲”要重音读,“冲进去……”结尾要延长,给人一种波涛汹涌、滔滔不绝的感觉。
(2)学生分享交流,朗读品析语句。
重点句1: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预设:比喻,将河水比作一卷飞毯和一卷钢板,形象生动表现了水流的平、大,凝重、浑厚、猛烈的特征,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平平的,大大的”AAB式词语要读缓慢,读重音,给人以想象空间)
重点句2: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重点句3: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预设:拟人,冲、翻、跌、碎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壶口瀑布跌落时的水量之大、之迅猛、落差之大,极具动态感和画面感。)
提示:第一个层次是描写的美。作者能将要说的事物客观地、清楚地写出来摆在读者面前。要求如实,不走样,能显示事物本来的美。类似美术作品中的素描。
——梁衡
(一)意境之美
第二个层次是意境的美。作者在对某事物的描写,或某种思想的表达中能产生一种美的氛围、意境,将读者引到一个美的精神境界。这个境界是作者的主观境界,是别人无法替代创造的。类似美术作品中的写意。
——梁衡
1.纵观全文,壶口瀑布给你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语形容。
(预设:壮阔,气势磅礴,宽厚,波涛汹涌,有力量……)
思考:前面我们领略了它的气势磅礴、波涛汹涌,现在我们来关注到“力量”。第5段没有一处写“力量”这个词语,却处处体现出黄河水的力量,怎么做到的?
二、抒发所感(哲理精神之美)
1.思考:朗读4、5、6三个自然段,思考壶口瀑布的黄河水让作者联想到了什么?
(预设:作者由黄河“柔中有刚”、“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刚柔相济、百折不挠的精神,抒发了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实现了由描绘景色到主旨内涵的升华,蕴含情感美、哲理美。)
2.练习:
用你积累的描写瀑布之声形、态势、精神等词语给壶口瀑布写副对联或赞美诗。(对联要求:字数一致,词性相对,仄起平收;赞美诗要第二人称,形式自由即可)
示例1:绝壁飞千瀑,奔流纳一壶。
示例2:长虹戏水,黄雾腾空,近看珠飞联玉溅;
万马弄潮,一龙掀浪,遥听地动共天惊。
示例:啊!黄河!你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3.交流展示评价
4.总结: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梁衡通过定点换景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思路,抓住了壶口瀑布波澜壮阔、刚柔相济的特征,运用精准的词语、巧妙的修辞、多种表现手法等语言技巧,多角度展现了景物的自然美、意境美,又通过寓情于景和直抒胸臆歌颂黄河,赞美中华民族坚强不屈、柔中带刚的伟大精神,充满了情感美和哲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