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一五/二0一六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检测
七 年 级 语 文 试 卷
(分值:100 出卷人:韩卫军 审核人:张凤清)
一 二 三 得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共37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4分)
在希望的九月里,我们读着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在文学的殿堂里徜( )徉,明白了青年应该“发展你自己”,“奉献你自己”;聆听了于漪老师的谆谆( )教导---要多读书,读好书;感受了文学的潜移mò( ) 化的力量,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jī( )身于世界……。
2、下面八个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改正。(2分)
走头无路 千姿百态 锱铢必较 由然而生
狐假虎威 记忆优新 崇山俊岭 身历其境
错别字:
订正:
3、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2) ,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
(3)《成功的花》 , 告诉我们成功来之不易 !
(4) ,松间沙路净无泥, 。
(5) 即使年老,我们也应像苏轼在《浣溪沙》中说的那样:“谁道人生无再少?
, 。
(6)古往今来,吟咏花草树木的诗句很多,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来。
, 。
4.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国庆期间,商场里人头攒动,熙来攘往,餐桌上觥筹交错,真是一派繁荣。
B.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精神对学习有大有裨益的好处。
C. 站在一望无际的大海边,真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D.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 每当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使我油然而生无尽的遐想。
B. 能否坚持体育锻炼,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C. 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 加快港口建设,是我市积极推进沿海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
6.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 ; ;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①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
②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
③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7、名著阅读(10分)
(1)这是一位把“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作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生信念的作家,沈从文先生评价其文字真如镶嵌在夜空里的一颗颗晶莹的星珠。犹如一池春水,风过后,漾起锦似的涟漪。这位作家是 ,“母爱、童心、大自然”的主题在诗集
中得到了很好体现。(2分)
(2)《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 (国籍)的 。(2分)
(3)讲述一个本书中你最感兴趣的故事。(3分)
(4)本书中你最喜爱的人物是谁?为什么?(3分)
8.综合实践(5 分)
十一长假期间,老师布置同学们办一份以“庆国庆”为主题的小报。七年级(二)班的张东决定到你家与你合作完成,他妈妈以他贪玩为由,不让他去。张东请你打电话给他妈妈解释一下,你会对他妈妈说什么?(语言要求简明、连贯、得体。)
(1)你对张东的妈妈说(2分):
(2)你们在一起办报,你们设置哪几个栏目?(请写三个栏目名)(3分)
二、综合阅读(33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9-11题。(6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 首联中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两个词语是 、 (2分)
10.请描述划线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2分)
1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怎样的哲理?(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3分)
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蕾,私拟作群鹤舞空。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2、解释句子斜体字的意思。(2分)
(1)明察秋毫( ) (2)项为之强( )
(3)方出神( ) (4)鞭数十( )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哪几件“物外之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你从中得到什么收获?(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外短文,完成16-19题(14分)
父亲的三句箴(zhēn)言 郑传省
父亲是位农民。他幼年失怙,家中贫穷,没有上过学,因而目不识丁。幸亏,“生活是本无字书,”他从生活中汲取了诸多人生经验和生活智慧,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夜,父亲有事出门,母亲睡在牛屋里看牛。半夜里,窃贼把牛屋的后墙掏出一个大洞,偷走了牛。那时,牛是农家的“半边天”,耕地打场都指望着它。这下“半边天”塌了,母亲自责得吃不下饭。父亲回来,不但没怪她一句,反而微微一笑安慰她说:“不要气。大风刮走鸭蛋壳,财帛去了人安乐。”后来,父亲借钱又买了一头小牛。
曾经,我家和二叔家共住一处老宅子。后来分家时,应一人一半,但二叔蛮不讲理地霸占了大半。父亲不和他争,母亲责怪他窝囊,他却淡淡一笑:“不要争。争名夺利是枉然,临死两手攥空拳。”过了几年,二叔因为和他儿媳妇争一点儿菜地,气出了脑溢血,匆匆离世。
那年,父亲从集市上买回一棵核桃树栽在院子里,栽好之后摸着我的脑袋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栽上就卖钱。等着这棵核桃树给你结核桃吃吧。”可是,我在树下眼巴巴地盼望了好几年,却仍然一个核桃也没结。听人说,核桃树有公母之分,母的结果,公的不结果。年年失望惹得我一肚子怒火,我拿着一把锯子对父亲说:“这棵核桃树是公的吧?还不如锯掉算了!”父亲拿过我手中的锯子,呵呵一笑:“不要急。天地从容,万物从容。”我只好耐着性子又等了一年,它终于结出许多青青圆圆的核桃。秋天,核桃成熟了,敲破果壳,吃着清香的核桃仁,我想父亲的话是对的。天地从容,万物从容,人也要从容。
如今,闲暇时,我爱细细品味父亲的这三句箴言。“不要气”,他教我做一个豁达乐观的人;“不要争”,他教我做一个宽容厚道的人;“不要急”,他教我做一个镇定从容的人。这三句箴言,虽然简短,却意义深远,每一次品味都促我反躬自省,让我受益匪浅。 (选自《读者》)
16. 文章的题目“箴言”是“规劝劝诫的话”意思,父亲的三句箴言告诉“我”该怎样做?(3分)
17.请简述文章第1段的作用?(2分)
18.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9.请你仿照父亲的话,也试着说一句人生箴言。(2分)
20、作者说“生活是本无字书”结合文章的内容,联系你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5分)
三、作文(30分)
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要求作文。
跋山涉水,风景就在眼前;打开窗扉,春天就在眼前;辛勤耕耘,收获就在眼前;奋力冲刺,终点就在眼前;翻看相册,鲜活的面容就在眼前;蓦然回首,美丽的往事就在眼前……
请以“童年就在眼前”为题,写一篇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于550字的文章。要求:(1)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誊写力求整洁美观。
500
600
参考答案:
1、cháng zhūn 默 跻
2、头-投 由-油 优-犹 俊—峻
3、略
4、B
5、D
6、D、
7、(1)冰心 《繁星》《 春水》
(2)美国 马克 吐温(2分)
(3)略。<复述故事的要素齐全;情节完整;语言流畅简洁。>(3分)
(4)略。<点明人物,抓住特征评价>(3分)
8、(1)称呼1分、理由1分(2)栏目名必须切合国庆主题。(3分)
9、青山、绿水(2分)
10、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2分)
11、新陈代谢 、新旧交替等
12、(1)视力;(2)同“僵”,僵硬;(3)正或正在;(3)用鞭子打。
13、(1)看到细小的物体,一定要仔细地观察它的花纹。
(2)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是鹤了。
14、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15、观察仔细1分、想象力丰富1分,视小为大、富有童心1分;后一问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酌情给分(1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试号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