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3.3生态安全与国家安全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3.3生态安全与国家安全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6-06 14:4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的马永顺曾经是伐木英雄,在20世纪50年代创造了手工年伐木1200立方米的全国纪录,相当于1个人完成6个人的工作量。马永顺算过一笔账——这么多年,他大约采伐了36000多棵树。马永顺下决心还上这笔“砍伐账”。至2000年去世前,他带领全家义务植树5万多棵,成为植树模范。
情境导入
思考:
1.伐木英雄和植树模范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角色为什么会融合在马永顺身上?
2.我国发展战略转变对保障生态安全有什么意义?
—— 第三章 第三节 ——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1.结合区域的地理背景,分析生态退化的表现、原因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说出生态修复的类型及重要的生态修复工程。
3.结合实例,了解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结构,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0 1
0 2
0 3
实施生态修复
建立自然保护区
0 1
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P73-74生态退化的
原因、表现、特点、影响、治理措施
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生态退化:
(1)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其无法再维持原有的生态平衡。
(2)表现: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
森林破坏
土壤侵蚀
土地荒漠化
物种灭绝
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3)特点:长期渐进,不同区域表现各异。
乌干达的土地沙化
自然原因:位于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高温、降水较少,生态脆弱。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破坏植被,导致生态失衡。
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3)特点:长期渐进,不同区域表现各异。
贵州的石漠化
印尼加里曼丹岛热带雨林被破坏
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原因:过度砍伐,砍伐速度超过了雨林更新的速度,导致雨林退化
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3)特点:长期渐进,不同区域表现各异。
美国亚利桑那州鲍威尔湖菱缩
自然原因:位于美国西部,热带沙漠气候,气温高,蒸发旺盛,降水较少,气候干旱。
人为原因:过度引水发展农业;湖泊周围的森林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导致湖底泥沙淤积。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土壤侵蚀是我国生态退化问题的突出表现。
活动探究
分析我国的土壤侵蚀问题
1.说出我国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
1)水力侵蚀:指以地表水为主要侵蚀营力的土壤侵蚀类型。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它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片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
2) 风力侵蚀:指以风为主要侵蚀营力的土壤侵蚀类型。包括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士粒、沙粒或岩石碎眉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由于风速和地表组成物质的大小及质量不同,风力对土沙、石粒的吹移搬运出现扬失、跃移和滚动三种运动形式。
3) 冻融侵蚀:在高寒区由于寒冻和热融作用交替进行,使地表士体和松散物质发生懦动、滑塌和泥流等现象,这些由于地表温度变化而冻融交替所产生的士壤侵蚀过程即冻融侵蚀。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土壤侵蚀是我国生态退化问题的突出表现。
活动探究
分析我国的土壤侵蚀问题
思考
1、说出我国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范围。
2、分析各类土壤侵蚀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3、结合所在省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提出解决土壤侵蚀问题的建议。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土壤侵蚀是我国生态退化问题的突出表现。
活动探究
分析我国的土壤侵蚀问题
1.说出我国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范围。
水力侵蚀:黄土高原最为严重,第二级阶梯的山区,东部丘陵地区,东北的山前地带。
风力侵蚀: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地区、准噶尔盆地中部等西北干旱地区。
冻融侵蚀: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和东北高纬度地区。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土壤侵蚀是我国生态退化问题的突出表现。
活动探究
分析我国的土壤侵蚀问题
2.分析各类土壤侵蚀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黄土高原水力侵蚀
原因:①降水多且集中;②地形起伏大;③土质疏松;④过度开垦等人类活动
影响:①土层变薄 ②河流含沙量增加 ③淤塞河道 ④洪涝灾害频发
措施:工程、耕作、生物措施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土壤侵蚀是我国生态退化问题的突出表现。
活动探究
分析我国的土壤侵蚀问题
2.分析各类土壤侵蚀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西北干旱风力侵蚀
原因:气候干旱;植被稀疏;过度放牧。
危害:土壤沙化,更加贫瘠;引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土壤侵蚀是我国生态退化问题的突出表现。
活动探究
分析我国的土壤侵蚀问题
2.分析各类土壤侵蚀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原因:气温变化导致土壤中水分冻融;
含水量大;坡度大
危害:土层变薄;引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措施:加强监测;减少人类活动干预
青藏高原冻融侵蚀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土壤侵蚀是我国生态退化问题的突出表现。
活动探究
分析我国的土壤侵蚀问题
说出我国的土壤侵蚀特点?
一个地区的土壤侵蚀可能是多种侵蚀方式的综合。
土壤侵蚀类型多样、侵蚀过程复杂
冬季:冻融
春季:风力
夏秋:流水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土壤侵蚀是我国生态退化问题的突出表现。
活动探究
分析我国的土壤侵蚀问题
3.结合所在省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提出解决土壤侵蚀问题的建议。
川西部:冻融侵蚀
川东部:流水侵蚀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
工程措施:坡面治理、沟道治理、小型水利工程;改变地面微小地形,增加地面粗糙率为主的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耕作措施:以增加土壤入渗为主、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草田间作、林粮间作。
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 生态退化会导致自然环境服务功能逐步下降
①供给服务功能降低,会造成可再生资源的数量短缺、稳定性降低和更新障碍等问题。
②调节服务功能降低,会导致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强度增加等后果。
(2) 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3.生态退化的应对措施
为避免或减缓生态退化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威胁
需要根据各区域生态系统的自然条件、受人类影响与破坏程度的差异
设定不同的生态功能、环境质量及资源利用保护目标,并相应地采取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
生态退化的应对措施
生态退化的应对措施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
设立不同的生态功能区
02
实施生态修复
P75-77:概念、分类、我国的生态修复
1、概念:是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
2、分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
生态修复
(1)自然恢复:主要是通过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从退化或破坏状态中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
沿海及江湖休渔制度
我国自1995年开始,在东海、渤海等海域实行全面伏季休渔制度,以保护渔业资源。
林区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是利用森林的更新能力,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山区,实行定期封山,禁止人为破坏。
退化草场围栏封育
呼伦贝尔大草原积极推行围栏封育构建草原“生态网”,草原又现生机。
生态修复措施
(2)人工修复: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
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是通过恢复植被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的措施,如植树造林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通过一系列建设工程来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如草方格沙障固沙
见效快、成效好
生态修复措施
二、实施生态修复
3. 我国的生态修复工程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矿山生态修复等,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生态系统的恢复。
矿山生态修复
退牧还草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案例分析:“林都”伊春的觉醒
位于小兴安岭的黑龙江省伊春市素有“红松故乡”之称(图3.22),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之一。由于长期忽视森林生态价值及自然更新规律合理采伐超过了森林最大更新能力。伊春市原始红松林遭到严重破坏,仅残存于丰林等自然保护区内。由于森林资源大量减少,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功能下降严重,区域内旱涝、火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1、分析红松林破坏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的影响?
①红松林严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的调节功能降低,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②供给服务功能降低,导致森林资源短缺;③支撑服务功能降低,当地森林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增强,生物多样性减少。
案例分析:“林都”伊春的觉醒
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伊春林区陷入“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局面,所属林区的17个林业局中有12个无林可采,影响国家木材资源安全。林区49万人需要转岗安置,工资、养老保险、医疗贵等拖欠现象一度十分严重,社会稳定面临考验。
2、伊春红松林破坏国家安全的影响影响?
影响国家木材资源安全,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伊春经历了从限伐到全面禁伐的过程,采取了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林场撒并和生态程民等生态修复措施。伊春的森林覆盖率和木村蓄积量大幅提高,森林涵养水源、防治土壤侵蚀、改善大气质量等生态效益日益显著。伊春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等多种措施,解决林区职工的生计问题,实现了生态修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共赢。
案例分析:“林都”伊春的觉醒
简述“天保”工程的实施对伊春地区的有利影响。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增强,环境质量好转。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解决林区职工的生计问题,给人们带来福祉
03
建立自然保护区
P78-80概念、保护对象、保护措施、国际自然保护区如何划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划分、意义
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自然生态系统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
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
扎龙丹顶鹤自然保护区
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
黑龙江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
1、概念:
2、保护对象:
在自然保护区中,对未经改造或轻微改造的生态系统,禁止人类活动干扰与破坏,使其继续保持自然状态
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
对已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停止继续破坏,将人为干扰降到最小,通过科学管理使其恢复到原生或次生的稳定状态,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
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
国际划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分别执行不同的生态保护标准,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自然保护区的划分
核心区: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特殊的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活动)
缓冲区: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实验区:可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
我国将自然保护区分为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3个类别9个类型
类别 类型 示例(保护对象)
自然生态系统类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
荒漠生态系统类型
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
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
我国自然保护区
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北围场红松洼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系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草甸草原)
甘肃连古城自然保护区(沙生植物群落)
吉林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湖泊生态系统)
辽宁丹东鸭绿江扣湿地自然保护区(沿海滩涂湿地)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生态系统)
我国将自然保护区分为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3个类别9个类型
类别 类型 示例(保护对象)
野生生物类 野生动物类型
野生植物类型
自然遗迹类 地质遗迹类型
古生物遗迹类型
我国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扎龙
广西上岳
湖南张家界
五大连池
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
福建厦门文昌鱼自然保护区(文昌鱼)
广西上岳自然保护区(金花茶)
湖南张家界自然保护区(砂岩峰林)
黑龙江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火山地貌)
山东山旺自然保护区(生物化石)
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750处,约覆盖我国陆地面积的15%,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63个
我国自然保护区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和作用
(1)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具有维持水循环、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降解污染、蓄洪防旱、防风固沙、固定二氧化碳等重要调节功能。
(2)维护生物多样性:能够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3)提供科研基地: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
(4)促进生态文明: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
6.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案例: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始建于1958年的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黑龙江省伊春市境内,属小兴安岭山地丘陵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区。丰林自然保护区保存着东北地区仅存的完整原始红松林,是亚欧大陆东北亚地区北温带特有的最古老、最丰富、生物最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中有鸟、兽、鱼、昆虫以及两栖类等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近1500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10种。
类型:森林生态系统
1.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2.丰林自然保护区的地位?
地位
保护区在其核心区、缓冲区及实验区分别执行相应的保护标准,并采取绝对保护、生态监测与研究、母树林管理维护、发展生态旅游等措施,对红松林生态系统进行有效保护。
丰林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保存了完整原始红松林,为东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丰富的天然物种资源基因库;改善了其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净化环境等调节服务能力。
森林自然保护区开展的生态监测与研究工作,为东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持,促进了森林资源整体恢复进程。
案例: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措施:
3.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措施及对象?
4.丰林自然保护区建设对东北地区的生态意义?
意义: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变强

对象:


【思考题】
.原始森林面积的减少,是否可以以人工造林的方式得以补偿?
原始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砍伐后所造成植物物种的损失、动物的迁徙和被消灭,连片林地变成破碎小斑块后对大型哺乳动物的毁灭性影响,这些方面都是人工林所无法补偿的。
原始森林面积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
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实施生态修复
建立自然保护区
概述
生态退化的区域差异
生态退化的影响
概念
分类
我国生态修复
自然保护区的划分
自然保护区的分布
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课堂小结
高考链接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7分)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9分)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6分)
高考链接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7分)
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
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
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高考链接
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9分)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6分)
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
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
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
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
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