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初中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初中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6 15:32:18

文档简介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初中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以下远古人类中,时间距离我们最久远的是(  )
A.蓝田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山顶洞人
2.(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如图为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和石器。据此推断,北京人(  )
A.与现代人完全相同 B.已经使用天然火
C.过着原始群居生活 D.处于旧石器时代
3.(2017·无锡)他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他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这里的“他”是指(  )
A.黄帝 B.舜 C.禹 D.启
4.(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制度中哪项使西周天子巩固了对广大疆域的统治(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5.(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引发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青铜农具的广泛适用 B.分封制的瓦解
C.诸侯间的争霸战争 D.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
6.(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最早称霸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7.(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关于长平之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生在魏赵之间
B.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
C.赵军40万人被俘
D.“纸上谈兵”的成语出自于此
8.(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两千多年前修建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经受了汶川大地震的考验,该工程建于战国时期的(  )
A.韩国 B.赵国 C.楚国 D.秦国
9.(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
A.“无为而治” B.“仁”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
10.(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战国时期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以达到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和指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11.(2017七上·乌兰月考)“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的诗歌颂了秦始皇哪方面的功绩(  )
A.统一文字 B.统一中国 C.修筑长城 D.设置郡县
12.(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历史典故与项羽有关的是(  )
A.指鹿为马 B.纸上谈兵 C.四面楚歌 D.朝秦暮楚
13.(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写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
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
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
③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④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2019·老边模拟)战国时期,诸子各派外出游说、讲学时,随身携带的各种著作和典籍往往要用车为搬运,很不方便。后来促使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D.指南针
15.(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刘秀在25年称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这段材料描述的史实是(  )
A.西汉建立 B.光武中兴 C.宦官专权 D.东汉灭亡
16.(2023七下·高州月考)对如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17.(2023七上·期末)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最早开始于(  )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正式设置
C.丝绸之路全面开通 D.西域物产大量传入内地
18.(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中央政权在西域(今天新疆地区)最早设置管辖机构是在(  )
A.西汉 B.三国 C.隋朝 D.唐朝
19.(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创编了保健操“五禽戏”的东汉名医是(  )
A.华佗 B.张仲景 C.祖冲之 D.贾思勰
20.(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近年流行穿越剧,如果你穿越回汉末三国,那么你不可能看到的历史事件是(  )
A.196年,曹操迎奉汉献帝至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称霸之路
B.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刘备谋划三分天下的隆中对
C.208年,周瑜火烧赤壁,孙刘联军大败曹军
D.220年,司马懿发动政变,废魏帝建立西晋王朝
21.(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历史特征是(  )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2.(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它是一部纪传体史学巨著,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该著作是(  )
A.《史记》 B.《伤寒杂病论》
C.《资治通鉴》 D.《水经注》
23.(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先进生产技术传入南方
C.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 D.南朝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24.(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西晋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这说明西晋的社会风气是(  )
A.唯利是图,生活腐化 B.贵族当权,轻视功名
C.注重门弟,鄙视富贵 D.能力至上,不计名利
25.(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江南地区的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如图反映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因素是(  )
A.江南地区社会稳定 B.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26.(2020七上·二连浩特期末)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这场战役中出现了我们熟知的一些成语,如“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这场战役后,北方很快土崩瓦解,陷入分裂和混乱的状态。这场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7.(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如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段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春秋、东汉、东晋 B.春秋、东汉、西晋
C.东周、东汉、东晋 D.东周、东汉、西晋
28.(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史实,在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中不可能查阅到的是(  )
A.秦统一六国 B.陈胜、吴广起义
C.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D.华佗制成“麻沸散”
29.(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的科学家,他还创制了南北朝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这位科学家是(  )
A.祖冲之 B.顾恺之 C.贾思勰 D.王羲之
30.(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古今中外著名的画家众多,在他们手中诞生了一大批世界级名画。下列画家与其作品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恺之--《女史箴图》 B.张择端--《送子天王图》
C.达 芬奇--《格尔尼卡》 D.毕加索--《最后的晚餐》
二、非选择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计40分。)
31.(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改革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A)相(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宪问》
材料二 枯竭的土壤,渴求生长的力量;生存的压力,能否铸就崭新的国家。探索者们开始走到一起。一个外来者,掀起改革的浪潮。一个旧制度的挑战者,为君王的信念而战。机遇,开拓,质疑,争斗,古老的秦国在变法中成为东方霸主。
——《历史的拐点》解说词
材料三(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魏书 高帝纪下》
(1)材料一中A处应填哪位历史人物?其辅佐齐桓公打出什么旗号号令诸侯,一举成为春秋首霸?
(2)材料二中促成秦国成为东方霸主的“变法”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请至少写出两点该事件为铸就“崭新的国家”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
(3)材料三中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归纳其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2.(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族的历史是从氏族部落间的战争开始的。为了争夺生存地,经过传说时代数百年部落间战争和融合,发展为后来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初祖和中国文明的奠基者。……夏商周三代,华夏文化高度发展并由黄河流域向四方传播。到春秋初,对于四方异族已自觉成为一个整体,自称“华夏”、“诸夏”。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它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
——摘编自张润棠、刘宏斌《先秦民族大融合与汉民族的形成》
材料二:汉王朝的边疆机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设立郡县。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并将郡县制推行到了边疆地区,汉王朝继承了这一制度。这些郡县不仅管理边疆地区的民政,而且管理该边疆地区的防务。二是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三是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在一些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汉王朝则设立了一些专门机构,这些专门性机构既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管理戍守的军队、屯田的士卒,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全部北朝史中,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当时之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区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所谓有教无类者是也。
——摘编自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华夏族的历史是怎样开始的?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谁?
(2)根据材料二,归纳秦汉王朝对边疆管理有何相同举措?其管辖的职责是什么?并归纳汉王朝设置专门性机构管辖的事务及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北朝时期民族心理出现了什么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时哪一历史事件促进了鲜卑民族汉化?并列举其两项措施。
(4)综上,概括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元谋人发现地点在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C符合题意;
蓝田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到115万年,排除A;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排除B;
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境内早期人类。难度较低,掌握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古人类即可作答。
2.【答案】D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北京人生活于旧石器时代,他们与现代人有相似之处,不完全相同,过原始群居生活虽然正确,但无法体现在材料中,是否使用天然火也未在材料中体现,D符合题意;
与现代人完全相同,说法错误,排除A;
图片信息与火的使用无关,排除B;
图片信息无法反映原始群居生活,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人的知识。难度适中,准确识读图片,掌握北京人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随着社会生产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更多,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大禹建立夏朝的史实。知道大禹治水非常专心,据说他在外治水13年,三次经过自己家的大门,也顾不上回家看看。这反映了大禹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
4.【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建立后,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加强统治,周朝实行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天子作战,C符合题意;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排除A;
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排除B;
郡县制是秦朝开始实行的制度,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难度适中,掌握西周分封制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答案】D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的根本原因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促进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为封建制度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D符合题意;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广泛使用,排除A;
分封制的瓦解是现象,不是原因,排除B;
诸侯间的争霸战争是现象,不是根源,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铁农具和牛耕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变革即可作答。
6.【答案】A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霸诸侯即在诸侯中称霸,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A符合题意;
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都是齐桓公之后的霸主,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的知识。难度较低,熟练掌握春秋争霸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7.【答案】A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平之战发生在秦赵之间,A符合题意;
长平之战使得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排除B;
长平之战秦国取得胜利,赵军40万人被俘, 排除C;
赵国后期以赵括为帅,“纸上谈兵”的成语出自于赵括, 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长平之战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长平之战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8.【答案】D
【知识点】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D符合题意;
李冰系秦国蜀郡太守,而不是韩国、赵国、楚国,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都江堰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都江堰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9.【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B符合题意;
“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思想,排除A;
“兼爱”“非攻”是墨子的思想,排除C;
以法治国是法家韩非子的思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孔子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孔子的思想即可作答。
10.【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国时期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结合所学可知,百家争鸣中,墨子创立了墨家,他主张兼爱、非攻,B符合题意;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
孟子主张仁政,排除C;
庄子主张治国应顺应自然和民心,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意,掌握百家争鸣时期的学派主张即可作答。
11.【答案】B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秦王扫六合”,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全国。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学生要掌握秦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12.【答案】C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07年,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而此时刘邦与百姓约法三章,得到了百姓的拥护,趁项羽决战之际,攻取咸阳,灭掉秦朝,之后项羽与刘邦决战与垓下,刘邦军队唱起楚歌,四面楚歌使项羽军队军心涣散,项羽大败,最终刘邦取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建立了西汉。与项羽有关的历史典故是四面楚歌,C符合题意;
指鹿为马与赵高有关,排除A;
纸上谈兵与赵括有关,排除B;
朝秦暮楚指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秦末农民战争。难度较低,掌握楚汉之战的知识即可作答。
13.【答案】D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正确;③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正确;④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故②③④正确,D符合题意;
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了文字,错误。排除含①的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即可作答。
14.【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在使用纸之前,世界各地的书写材料各不相同,不是价钱太贵,就是很不方便,不能大量使用。我国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不仅解决了上述种种困难,而且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A选项符合题意。
火药主要体现在军事领域,B选项排除。
印刷术推动书籍的普及,C选项排除。
指南针主要是在航海领域,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5.【答案】B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结和所学可知,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他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统治的时期被称为光武中兴。B符合题意;
刘邦建立西汉,排除A;
宦官专权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
东汉灭亡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光武中兴”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光武中兴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6.【答案】A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题干给出的结构示意图表明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A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理解准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不准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东汉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与影响。
17.【答案】B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与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随着交往越来越密切,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到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自此,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项正确;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丝绸之路全面开通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西域物产大量传入内地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注意西域都护的职能,同时注意识记有关西藏、台湾等地的有关内容
18.【答案】A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央政权在西域(今天新疆地区)最早设置管辖机构”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这是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A符合题意;
三国、隋朝、唐朝均在西汉之后,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域都护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西域都护建立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9.【答案】A
【知识点】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华佗是东汉著名医学家。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华佗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这套体操叫做“五禽戏”,用以锻炼身体。A符合题意;
张仲景主张治未病,排除B;
祖冲之是数学家,排除C;
贾思勰是农学家,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华佗的知识。难度较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20.【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20年,司马懿发动政变,废魏帝建立西晋王朝这个表述是错误的,D符合题意;
196年,曹操迎奉汉献帝至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称霸之路,表述正确,排除A;
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刘备谋划三分天下的隆中对,表述正确,排除B;
208年,周瑜火烧赤壁,孙刘联军大败曹军,表述正确,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时期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基础知识,分析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21.【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荡加速了不同民族的迁徙,各民族人民生活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更是加快了北方的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历史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符合题意;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与北京人、河姆渡人等有关,排除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在夏商周时期,排除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排除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A
【知识点】《史记》与司马迁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A符合题意;
《伤寒杂病论》是医学著作,排除B;
《资治通鉴》记载了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排除C;
《水经注》是地理学著作,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史记》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史记》的评价即可作答。
23.【答案】C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中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北方农民大批南迁,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C符合题意;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是重要原因,但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排除A;
北方先进生产技术传入南方是重要原因,但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排除B;
南朝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是重要原因,但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难度适中,掌握江南地区开发最重要的原因是北人南迁即可作答。
24.【答案】A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可知,题干材料反复强调和讥讽的是钱,材料反映了西晋社会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A符合题意;
题干未涉及轻视功名的信息,排除B;
题干信息与注重门弟,鄙视富贵,排除C;
能力至上,不计名利与史实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晋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西晋的基本史实,分享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5.【答案】C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北方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可知,图片内容反映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因素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C符合题意;
江南地区社会稳定,图片信息无法体现,排除A;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图片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
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图片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难度适中,准确识读图片信息,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6.【答案】D
【知识点】淝水之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如‘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这场战役后,北方很快土崩瓦解,陷入分裂和混乱的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之相关的是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割据状态,D正确;
巨鹿之战相关的成语是“破釜沉舟”,结果是项羽大败秦军主力,为推翻秦朝统治奠定基础,排除A;官渡之战相关的成语有“倒履相迎”,结果是曹操大败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排除B;
赤壁之战有关的成语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草船借箭”,结果是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
27.【答案】D
【知识点】春秋争霸;西晋的兴衰;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顺序是:夏、商、西周、东周(春秋和战国)、秦朝、西汉、东汉、西晋、东晋。故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分别是东周、东汉、西晋,D符合题意;
春秋是东周的一部分,排除AB;
三国统一于西晋,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朝代的更替。难度适中,掌握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8.【答案】D
【知识点】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司马迁写成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和五禽戏。在《史记》中不可能查阅到的是关于麻沸散的记载。D符合题意;
秦统一六国在《史记》中能够查阅到,排除A;
陈胜、吴广起义在秦朝末年,能够在《史记》中查阅到,排除B;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在《史记》中能够查阅到,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史记》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史记》记载的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答案】A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祖冲之是我国南朝宋、齐之际著名的数学家,科学家。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祖冲之设计制造了指南车、千里船,创制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A符合题意;
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的画家,排除B;
贾思勰是北朝著名的农学家,排除C;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祖冲之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祖冲之的贡献即可作答。
30.【答案】A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恺之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他的艺术特点是画人物要”以形写神”,注重点睛传神和表现人物的特征,A符合题意;
张择端的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排除B;
达 芬奇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排除C;
毕加索的代表作有《格尔尼卡》《和平鸽》等,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顾恺之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东晋顾恺之的代表作即可作答。
31.【答案】(1)人物:管仲;旗号:尊王攘夷。
(2)事件:商鞅变法;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等。
(3)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穿汉服、说汉语、迁都洛阳;作用: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维护北魏的统治。
【知识点】春秋争霸;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的知识。根据材料一“相(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结合所学可知管仲辅佐齐桓公,故材料一中A处应填写管仲;结合所学,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2)本题考查商鞅变法。根据材料二“一个外来者,掀起改革的浪潮。一个旧制度的挑战者,为君王的信念而战。机遇,开拓,质疑,争斗,古老的秦国在变法中成为东方霸主。”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统一刘工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等。
(3)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根据材料三“(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结合所学可知,该事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其主要措施有穿汉服、说汉语、迁都洛阳;结合所学可从促进民族交融、维护北魏的统治的角度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
(1)人物:管仲;旗号:尊王攘夷。
(2)事件:商鞅变法;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等。
(3)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穿汉服、说汉语、迁都洛阳;作用: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维护北魏的统治。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32.【答案】(1)从氏族部落间的战争开始的;以华夏族为主体,多民族融合形成;炎帝和黄帝。
(2)设立郡县;不仅管理边疆地区的民政,而且管理该边疆地区的防务;既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管理戍守的军队、屯田的士卒;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
(3)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等。
(4)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华夏族的形成。根据材料一“华夏族的历史是从氏族部落间的战争开始的。为了争夺生存地,经过传说时代数百年部落间战争和融合,发展为后来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初祖和中国文明的奠基者。……夏商周三代,华夏文化高度发展并由黄河流域向四方传播。到春秋初,对于四方异族已自觉成为一个整体,自称‘华夏’、‘诸夏’。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它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可知,华夏族的历史是从氏族部落间的战争开始的。华夏族形成的特点是以华夏族为主体,多民族融合形成。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炎帝和黄帝。
(2)本题考查郡县制。根据材料二“汉王朝的边疆机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设立郡县。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并将郡县制推行到了边疆地区,汉王朝继承了这一制度”可知,秦汉王朝对边疆管理的相同举措是设立郡县。其管辖的职责是不仅管理边疆地区的民政,而且管理该边疆地区的防务。汉王朝设置专门性机构管辖的事务是既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管理戍守的军队、屯田的士卒,其作用是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
(3)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根据材料三“全部北朝史中,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当时之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区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所谓有教无类者是也”可知,北朝时期民族心理出现的现象是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民族汉化,其措施有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等。
(4)本题考查中华民族交融的意义。综上可知,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从氏族部落间的战争开始的;以华夏族为主体,多民族融合形成;炎帝和黄帝。
(2)设立郡县;不仅管理边疆地区的民政,而且管理该边疆地区的防务;既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管理戍守的军队、屯田的士卒;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
(3)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等。
(4)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考查华夏族的形成、郡县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 / 1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初中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以下远古人类中,时间距离我们最久远的是(  )
A.蓝田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山顶洞人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元谋人发现地点在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C符合题意;
蓝田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到115万年,排除A;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排除B;
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境内早期人类。难度较低,掌握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古人类即可作答。
2.(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如图为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和石器。据此推断,北京人(  )
A.与现代人完全相同 B.已经使用天然火
C.过着原始群居生活 D.处于旧石器时代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北京人生活于旧石器时代,他们与现代人有相似之处,不完全相同,过原始群居生活虽然正确,但无法体现在材料中,是否使用天然火也未在材料中体现,D符合题意;
与现代人完全相同,说法错误,排除A;
图片信息与火的使用无关,排除B;
图片信息无法反映原始群居生活,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人的知识。难度适中,准确识读图片,掌握北京人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2017·无锡)他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他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这里的“他”是指(  )
A.黄帝 B.舜 C.禹 D.启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随着社会生产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更多,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大禹建立夏朝的史实。知道大禹治水非常专心,据说他在外治水13年,三次经过自己家的大门,也顾不上回家看看。这反映了大禹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
4.(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制度中哪项使西周天子巩固了对广大疆域的统治(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建立后,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加强统治,周朝实行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天子作战,C符合题意;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排除A;
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排除B;
郡县制是秦朝开始实行的制度,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难度适中,掌握西周分封制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引发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青铜农具的广泛适用 B.分封制的瓦解
C.诸侯间的争霸战争 D.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
【答案】D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的根本原因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促进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为封建制度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D符合题意;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广泛使用,排除A;
分封制的瓦解是现象,不是原因,排除B;
诸侯间的争霸战争是现象,不是根源,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铁农具和牛耕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变革即可作答。
6.(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最早称霸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答案】A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霸诸侯即在诸侯中称霸,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A符合题意;
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都是齐桓公之后的霸主,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的知识。难度较低,熟练掌握春秋争霸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7.(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关于长平之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生在魏赵之间
B.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
C.赵军40万人被俘
D.“纸上谈兵”的成语出自于此
【答案】A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平之战发生在秦赵之间,A符合题意;
长平之战使得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排除B;
长平之战秦国取得胜利,赵军40万人被俘, 排除C;
赵国后期以赵括为帅,“纸上谈兵”的成语出自于赵括, 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长平之战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长平之战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8.(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两千多年前修建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经受了汶川大地震的考验,该工程建于战国时期的(  )
A.韩国 B.赵国 C.楚国 D.秦国
【答案】D
【知识点】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D符合题意;
李冰系秦国蜀郡太守,而不是韩国、赵国、楚国,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都江堰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都江堰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9.(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
A.“无为而治” B.“仁”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
【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B符合题意;
“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思想,排除A;
“兼爱”“非攻”是墨子的思想,排除C;
以法治国是法家韩非子的思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孔子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孔子的思想即可作答。
10.(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战国时期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以达到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和指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国时期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结合所学可知,百家争鸣中,墨子创立了墨家,他主张兼爱、非攻,B符合题意;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
孟子主张仁政,排除C;
庄子主张治国应顺应自然和民心,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意,掌握百家争鸣时期的学派主张即可作答。
11.(2017七上·乌兰月考)“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的诗歌颂了秦始皇哪方面的功绩(  )
A.统一文字 B.统一中国 C.修筑长城 D.设置郡县
【答案】B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秦王扫六合”,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全国。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学生要掌握秦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12.(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历史典故与项羽有关的是(  )
A.指鹿为马 B.纸上谈兵 C.四面楚歌 D.朝秦暮楚
【答案】C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07年,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而此时刘邦与百姓约法三章,得到了百姓的拥护,趁项羽决战之际,攻取咸阳,灭掉秦朝,之后项羽与刘邦决战与垓下,刘邦军队唱起楚歌,四面楚歌使项羽军队军心涣散,项羽大败,最终刘邦取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建立了西汉。与项羽有关的历史典故是四面楚歌,C符合题意;
指鹿为马与赵高有关,排除A;
纸上谈兵与赵括有关,排除B;
朝秦暮楚指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秦末农民战争。难度较低,掌握楚汉之战的知识即可作答。
13.(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写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
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
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
③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④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正确;③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正确;④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故②③④正确,D符合题意;
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了文字,错误。排除含①的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即可作答。
14.(2019·老边模拟)战国时期,诸子各派外出游说、讲学时,随身携带的各种著作和典籍往往要用车为搬运,很不方便。后来促使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D.指南针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在使用纸之前,世界各地的书写材料各不相同,不是价钱太贵,就是很不方便,不能大量使用。我国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不仅解决了上述种种困难,而且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A选项符合题意。
火药主要体现在军事领域,B选项排除。
印刷术推动书籍的普及,C选项排除。
指南针主要是在航海领域,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5.(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刘秀在25年称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这段材料描述的史实是(  )
A.西汉建立 B.光武中兴 C.宦官专权 D.东汉灭亡
【答案】B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结和所学可知,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他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统治的时期被称为光武中兴。B符合题意;
刘邦建立西汉,排除A;
宦官专权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
东汉灭亡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光武中兴”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光武中兴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6.(2023七下·高州月考)对如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答案】A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题干给出的结构示意图表明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A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理解准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不准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东汉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与影响。
17.(2023七上·期末)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最早开始于(  )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正式设置
C.丝绸之路全面开通 D.西域物产大量传入内地
【答案】B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与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随着交往越来越密切,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到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自此,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项正确;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丝绸之路全面开通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西域物产大量传入内地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注意西域都护的职能,同时注意识记有关西藏、台湾等地的有关内容
18.(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中央政权在西域(今天新疆地区)最早设置管辖机构是在(  )
A.西汉 B.三国 C.隋朝 D.唐朝
【答案】A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央政权在西域(今天新疆地区)最早设置管辖机构”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这是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A符合题意;
三国、隋朝、唐朝均在西汉之后,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域都护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西域都护建立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9.(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创编了保健操“五禽戏”的东汉名医是(  )
A.华佗 B.张仲景 C.祖冲之 D.贾思勰
【答案】A
【知识点】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华佗是东汉著名医学家。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华佗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这套体操叫做“五禽戏”,用以锻炼身体。A符合题意;
张仲景主张治未病,排除B;
祖冲之是数学家,排除C;
贾思勰是农学家,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华佗的知识。难度较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20.(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近年流行穿越剧,如果你穿越回汉末三国,那么你不可能看到的历史事件是(  )
A.196年,曹操迎奉汉献帝至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称霸之路
B.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刘备谋划三分天下的隆中对
C.208年,周瑜火烧赤壁,孙刘联军大败曹军
D.220年,司马懿发动政变,废魏帝建立西晋王朝
【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20年,司马懿发动政变,废魏帝建立西晋王朝这个表述是错误的,D符合题意;
196年,曹操迎奉汉献帝至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称霸之路,表述正确,排除A;
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刘备谋划三分天下的隆中对,表述正确,排除B;
208年,周瑜火烧赤壁,孙刘联军大败曹军,表述正确,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时期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基础知识,分析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21.(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历史特征是(  )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荡加速了不同民族的迁徙,各民族人民生活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更是加快了北方的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历史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符合题意;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与北京人、河姆渡人等有关,排除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在夏商周时期,排除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排除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它是一部纪传体史学巨著,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该著作是(  )
A.《史记》 B.《伤寒杂病论》
C.《资治通鉴》 D.《水经注》
【答案】A
【知识点】《史记》与司马迁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A符合题意;
《伤寒杂病论》是医学著作,排除B;
《资治通鉴》记载了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排除C;
《水经注》是地理学著作,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史记》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史记》的评价即可作答。
23.(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先进生产技术传入南方
C.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 D.南朝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答案】C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中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北方农民大批南迁,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C符合题意;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是重要原因,但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排除A;
北方先进生产技术传入南方是重要原因,但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排除B;
南朝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是重要原因,但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难度适中,掌握江南地区开发最重要的原因是北人南迁即可作答。
24.(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西晋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这说明西晋的社会风气是(  )
A.唯利是图,生活腐化 B.贵族当权,轻视功名
C.注重门弟,鄙视富贵 D.能力至上,不计名利
【答案】A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可知,题干材料反复强调和讥讽的是钱,材料反映了西晋社会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A符合题意;
题干未涉及轻视功名的信息,排除B;
题干信息与注重门弟,鄙视富贵,排除C;
能力至上,不计名利与史实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晋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西晋的基本史实,分享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5.(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江南地区的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如图反映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因素是(  )
A.江南地区社会稳定 B.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答案】C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北方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可知,图片内容反映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因素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C符合题意;
江南地区社会稳定,图片信息无法体现,排除A;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图片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
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图片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难度适中,准确识读图片信息,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6.(2020七上·二连浩特期末)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这场战役中出现了我们熟知的一些成语,如“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这场战役后,北方很快土崩瓦解,陷入分裂和混乱的状态。这场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D
【知识点】淝水之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如‘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这场战役后,北方很快土崩瓦解,陷入分裂和混乱的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之相关的是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割据状态,D正确;
巨鹿之战相关的成语是“破釜沉舟”,结果是项羽大败秦军主力,为推翻秦朝统治奠定基础,排除A;官渡之战相关的成语有“倒履相迎”,结果是曹操大败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排除B;
赤壁之战有关的成语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草船借箭”,结果是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
27.(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如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段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春秋、东汉、东晋 B.春秋、东汉、西晋
C.东周、东汉、东晋 D.东周、东汉、西晋
【答案】D
【知识点】春秋争霸;西晋的兴衰;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顺序是:夏、商、西周、东周(春秋和战国)、秦朝、西汉、东汉、西晋、东晋。故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分别是东周、东汉、西晋,D符合题意;
春秋是东周的一部分,排除AB;
三国统一于西晋,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朝代的更替。难度适中,掌握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8.(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史实,在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中不可能查阅到的是(  )
A.秦统一六国 B.陈胜、吴广起义
C.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D.华佗制成“麻沸散”
【答案】D
【知识点】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司马迁写成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和五禽戏。在《史记》中不可能查阅到的是关于麻沸散的记载。D符合题意;
秦统一六国在《史记》中能够查阅到,排除A;
陈胜、吴广起义在秦朝末年,能够在《史记》中查阅到,排除B;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在《史记》中能够查阅到,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史记》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史记》记载的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的科学家,他还创制了南北朝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这位科学家是(  )
A.祖冲之 B.顾恺之 C.贾思勰 D.王羲之
【答案】A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祖冲之是我国南朝宋、齐之际著名的数学家,科学家。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祖冲之设计制造了指南车、千里船,创制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A符合题意;
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的画家,排除B;
贾思勰是北朝著名的农学家,排除C;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祖冲之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祖冲之的贡献即可作答。
30.(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古今中外著名的画家众多,在他们手中诞生了一大批世界级名画。下列画家与其作品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恺之--《女史箴图》 B.张择端--《送子天王图》
C.达 芬奇--《格尔尼卡》 D.毕加索--《最后的晚餐》
【答案】A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恺之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他的艺术特点是画人物要”以形写神”,注重点睛传神和表现人物的特征,A符合题意;
张择端的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排除B;
达 芬奇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排除C;
毕加索的代表作有《格尔尼卡》《和平鸽》等,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顾恺之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东晋顾恺之的代表作即可作答。
二、非选择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计40分。)
31.(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改革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A)相(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宪问》
材料二 枯竭的土壤,渴求生长的力量;生存的压力,能否铸就崭新的国家。探索者们开始走到一起。一个外来者,掀起改革的浪潮。一个旧制度的挑战者,为君王的信念而战。机遇,开拓,质疑,争斗,古老的秦国在变法中成为东方霸主。
——《历史的拐点》解说词
材料三(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魏书 高帝纪下》
(1)材料一中A处应填哪位历史人物?其辅佐齐桓公打出什么旗号号令诸侯,一举成为春秋首霸?
(2)材料二中促成秦国成为东方霸主的“变法”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请至少写出两点该事件为铸就“崭新的国家”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
(3)材料三中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归纳其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1)人物:管仲;旗号:尊王攘夷。
(2)事件:商鞅变法;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等。
(3)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穿汉服、说汉语、迁都洛阳;作用: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维护北魏的统治。
【知识点】春秋争霸;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的知识。根据材料一“相(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结合所学可知管仲辅佐齐桓公,故材料一中A处应填写管仲;结合所学,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2)本题考查商鞅变法。根据材料二“一个外来者,掀起改革的浪潮。一个旧制度的挑战者,为君王的信念而战。机遇,开拓,质疑,争斗,古老的秦国在变法中成为东方霸主。”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统一刘工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等。
(3)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根据材料三“(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结合所学可知,该事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其主要措施有穿汉服、说汉语、迁都洛阳;结合所学可从促进民族交融、维护北魏的统治的角度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
(1)人物:管仲;旗号:尊王攘夷。
(2)事件:商鞅变法;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等。
(3)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穿汉服、说汉语、迁都洛阳;作用: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维护北魏的统治。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32.(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族的历史是从氏族部落间的战争开始的。为了争夺生存地,经过传说时代数百年部落间战争和融合,发展为后来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初祖和中国文明的奠基者。……夏商周三代,华夏文化高度发展并由黄河流域向四方传播。到春秋初,对于四方异族已自觉成为一个整体,自称“华夏”、“诸夏”。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它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
——摘编自张润棠、刘宏斌《先秦民族大融合与汉民族的形成》
材料二:汉王朝的边疆机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设立郡县。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并将郡县制推行到了边疆地区,汉王朝继承了这一制度。这些郡县不仅管理边疆地区的民政,而且管理该边疆地区的防务。二是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三是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在一些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汉王朝则设立了一些专门机构,这些专门性机构既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管理戍守的军队、屯田的士卒,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全部北朝史中,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当时之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区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所谓有教无类者是也。
——摘编自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华夏族的历史是怎样开始的?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谁?
(2)根据材料二,归纳秦汉王朝对边疆管理有何相同举措?其管辖的职责是什么?并归纳汉王朝设置专门性机构管辖的事务及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北朝时期民族心理出现了什么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时哪一历史事件促进了鲜卑民族汉化?并列举其两项措施。
(4)综上,概括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案】(1)从氏族部落间的战争开始的;以华夏族为主体,多民族融合形成;炎帝和黄帝。
(2)设立郡县;不仅管理边疆地区的民政,而且管理该边疆地区的防务;既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管理戍守的军队、屯田的士卒;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
(3)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等。
(4)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华夏族的形成。根据材料一“华夏族的历史是从氏族部落间的战争开始的。为了争夺生存地,经过传说时代数百年部落间战争和融合,发展为后来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初祖和中国文明的奠基者。……夏商周三代,华夏文化高度发展并由黄河流域向四方传播。到春秋初,对于四方异族已自觉成为一个整体,自称‘华夏’、‘诸夏’。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它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可知,华夏族的历史是从氏族部落间的战争开始的。华夏族形成的特点是以华夏族为主体,多民族融合形成。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炎帝和黄帝。
(2)本题考查郡县制。根据材料二“汉王朝的边疆机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设立郡县。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并将郡县制推行到了边疆地区,汉王朝继承了这一制度”可知,秦汉王朝对边疆管理的相同举措是设立郡县。其管辖的职责是不仅管理边疆地区的民政,而且管理该边疆地区的防务。汉王朝设置专门性机构管辖的事务是既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管理戍守的军队、屯田的士卒,其作用是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
(3)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根据材料三“全部北朝史中,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当时之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区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所谓有教无类者是也”可知,北朝时期民族心理出现的现象是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民族汉化,其措施有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等。
(4)本题考查中华民族交融的意义。综上可知,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从氏族部落间的战争开始的;以华夏族为主体,多民族融合形成;炎帝和黄帝。
(2)设立郡县;不仅管理边疆地区的民政,而且管理该边疆地区的防务;既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管理戍守的军队、屯田的士卒;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
(3)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等。
(4)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考查华夏族的形成、郡县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