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科学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历史
初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初中地理
初中生物
初中音乐
初中美术
初中体育
初中信息技术
资源详情
初中数学
北师大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实数
1 认识无理数
名师测控精英课堂八数上册第二章 实数 第二节 认识无理数(2)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测控精英课堂八数上册第二章 实数 第二节 认识无理数(2)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12-11 23:19:18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5
6
7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八年级数学上册2.1认识无理数(2)1.有理数如何分类?有理数整数(如 1,2,3…. 分数(如
2.我们还学习过那些不同的数? 如
圆周率 ;如a2=2,b2=5中的a,b 不是整数,能不能化成分数呢?
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 … ) 复习旧知活动1: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a
究竟是多少呢?自主预习2.251.962.10252.04492.07362.01641.98812.0022251.9993962.000527362.000244491.999961642.000810251.41.51.451.441.431.421.411.4151.4141.41451.41441.41431.41421
1.414
1.999396
1.4142
探索a是多少?
a =1.41421356…请大家用上面的方法估计面积为5
的正方形的边长b的值.
自主预习又
b=2.23606797…探索b是多少?结论:a ,b不是整数,能不能表示成分数呢?自主预习活动2:
分数化成小数,最终此小数的形式
有几种情况? 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进行活动:一同学
举出任意一分数,另一同学将此分数
化成小数.并总结此小数的形式?结论:分数只能化成有限小数或
无限循环小数.自主预习 即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所以a、b不是有理数。
像0.585885888588885…,1.41421356…
2.2360679…等这些数的小数位数都是无限的,但又不是循环的,而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圆周率π
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故π是无理数)自主预习例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3.14, , 0.57,0.1010001000001….(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次加2)
解:有理数有: 3.14, ,0.57
无理数有: 0.1010001000001….....讲授新课本节课你有学习了什么什么?1.无理数的定义. 2.你是怎样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
还是有理数的?3.请把已学过的数怎样分类?课堂小结1、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0.351,- ,3.14159,-5.2323332…,123456789101112…(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 解:有理数有0.351,- , ,3.14159
无理数有-5.2323332…,123456789101112….随堂练习到目前为止所学过的数可以分为几类?按小数的形式来分有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数整数分数随堂练习(1)有限小数是有理数; ( )
(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 )
(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 )
(4)有理数是有限小数. ( ) 2 判断题╳√√╳随堂练习 1.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2.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化成分数
形式,而无理数则不能.强调 1.课本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是谁最早使用符号π表示圆周率? 无理数π表示圆周率.是从什么时候
开始用π表示圆周率的呢?为什么
用字母呢π ?(答案在拓展资源)开卷有益! 作业
习题2.2 2、3题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结束语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 探索勾股定理
2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
3 勾股定理的应用
第二章 实数
1 认识无理数
2 平方根
3 立方根
4 估算
5 用计算器开方
6 实数
7 二次根式
第三章 位置与坐标
1 确定位置
2 平面直角坐标系
3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第四章 一次函数
1 函数
2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
3 一次函数的图象
4 一次函数的应用
第五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 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
2 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免同笼
4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增收节支
5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里程碑上的数
6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7 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8*三元一次方程组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1 平均数
2 中位数与众数
3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4 数据的离散程度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1 为什么要证明
2 定义与命题
3 平行线的判定
4 平行线的性质
5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