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上的水 4.1水循环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上的水 4.1水循环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6-06 20:0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循环
一、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的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综合思维)
2.认知水循环地理现象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表现。(区域认知)
3.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人地协调观)
4.培养有关水循环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的地理实践能力;学会运用水循环原理所学知识指导生产,服务生活。(地理实践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名称和水循环过程。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不同区域的水循环过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小组合作学习、读图分析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并展示材料:2021年7月20日下午4点,郑州迎来了史上最强暴雨,到下午5点,短短1个小时内降雨量达到了201.9mm。相当于150个西湖的水量。而从19日20时到20日20时,单日降雨量累计达552.5mm,相当于约410个西湖的水量。由此引发千年罕见的洪灾,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和驰援。
学生思考:这么多水从哪里来?最后又流向何方?对地理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
教师导入新课:让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运用水循环的知识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课程内容
一、通过教材以及导学案相关内容,让学生阅读并思考课件里提出的问题。
1.描述水循环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联系了哪些圈层?
2.水循环有哪些类型?各类型的过程、发生地点和主要环节
3.说明在水循环过程中水的相态如何转化?
4.促使水循环运动的动力因素有哪些?
二、学生展示
1.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固、液、气三态转化,形成了永无休止的循环运动。
2.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
因为水循环的过程与环节相对比较抽象所以播放水循环动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海陆间水循环的具体过程。思考海陆间水循环包括哪些主要环节。与海陆间的循环相比,海上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有哪些主要环节。
通过思考学生能够回答出,水循环的过程:海洋表面的水被蒸发上升到空中,水汽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一部分下渗到地下,汇成地下径流,另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二者最后汇集到海洋,形成海陆大循环。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海上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和降水;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上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发生领域 海洋和陆地之间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
包括环节 蒸发、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蒸腾、蒸发、降水 蒸发、降水
特点及意义 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循环水量很少,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对于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循环水量大,但对陆地水更新没有意义
典例 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登陆的台风等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降落在海洋上的雨水(如未登陆的台风)
3.结合图表中国内流区外流区分布图以及相关资料说出其参与的水循环环节和所属的水循环类型。
分析:从水循环过程看,“黄河之水天上来”指的是降水环节,黄河水并非是“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是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重新回到了陆地,长江是外流河其水循环类型属于海陆间循环,塔里木河是内流河其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属于陆地内循环。
三、学生讨论
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1)分析砂石覆盖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解析:砂石覆盖层增加了地表粗糙度,削减了地表径流,增加了下渗量
(2)读图,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解析:差异:砂田与裸田的蒸发量随季节变化的趋势较为相似。但无论何时,砂田的蒸发量总是小于裸田的蒸发量。
影响:说明砂石覆盖层可以有效抑制蒸发,减少蒸发量
(3)读图,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解析四月末,砂田含水量高于裸田含水量。
砂田影响水循环的环节:①增加下渗环节②抑制地表土壤水分蒸发③削减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是干旱地区一种有效的保护性耕作方法
六、随堂练习
1.下列关于长江水与水循环的关系,正确的是
A.只参与海陆间循环 B.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C.只参与海上内循环 D.既参与海上内循环,又参与陆地水循环
2.下列地理事项中,不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有
A.洞庭湖湖水 B.塔里木河的径流
C.登陆的台风 D.我国季风区的降水
如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3-5题。
3.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4.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水循环的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并尝试初步运用水循环的原理解释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那么水循环的意义以及与水循环相关的洪涝灾害的防治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八、板书设计
水循环
水循环的概念
水循环的类型
水循环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