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下学期6月份质量检测试卷
历 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北京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1949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是(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八国联军烧杀掳掠
C.袁世凯称帝 D.开国大典
2.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隆重举行,本次会议通过的内容有( )
①“共同纲领” ②五星红旗为国旗 ③抗美援朝 ④确定了代国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
3.下图反映的战争是: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4.抗美援朝结束几十年后,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清长之战》·(长津湖之战)中评价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
A.显示了当时中国强大国防力量 B.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C.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外交环境 D.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5.20世纪50年代,国家抽调有文化的干部到工业战线,兴办和扩大高等院校,特别是工程技术学校,让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提前毕业,向苏联等国家派遣大批留学生。这些举措( )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成效 B.适应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C.表明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D.照搬苏联经济发展的模式
6.武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见证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以下图片,按其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④③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④③①②
7.下图为“1953—1957年国家某重点工业基地示意图”。观察示意图,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
①该工业基地位于我国东北 ②该基地以发展重工业为主
③“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④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真理标准的讨论
9.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
A.大跃进运动的开始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人民公社运动的兴起
10.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被称为党的好干部是
A.孔繁森 B.焦裕禄 C.雷锋 D.王进喜
11.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②到③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B.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12.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大讨论。这场大讨论的主要内容是( )
A.真理标准问题 B.姓“资”姓“社”问题
C.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是否实行改革开放问题
1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上确立的重大决策是( )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改革开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4.下图是1983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的漫画材料,当时有考生在作文中写了“一个农村的坏分子,要把公社的大坝挖穿,幸亏没有挖穿,不然就出大事”的故事。该事例可用于佐证( )
A.民众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B.人民公社体制依然保有活力
C.资产阶级恶劣影响根深蒂固 D.思想解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15.小云同学正在进行一个探究性学习课题,他收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判断他的探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贵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国有企业改革
16.它是“中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这个城市应该是( )
A.珠海 B.汕头 C.厦门 D.深圳
17.1992年陪同邓小平视察的陈开枝这样比喻:“南方视察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陈伟国《中国历史教学设计研究》)“航船摆正了”的含义是( )
A.大力推行国有企业改革 B.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C.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D.广东设立首批经济特区
18.如图中,1980-2008年间(%)( )
A.计划经济退出舞台 B.私营经济迅速增长
C.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D.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19.中国共产党秉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演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会议是( )
A.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B.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
C.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
20.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一次大会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九大
21.观察下列图片,它们反映的主题是( )
A.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 B.文化发生碰撞与交流
C.国防建设与法制发展 D.政治趋向稳定与成熟
22.新中国高科技成就“两弹一星”指的是
A.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C.原子弹、氢弹和东方红一号卫星
D.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3.“隆誉功因稻田事,平心志在稻粱谋。”称颂一位科学家的杰出贡献,这位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屠呦呦 D.袁隆平
24.新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首飞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艘自主研制的核潜艇正式交付海军、第一艘国产航母出坞下水……。这些难忘的“第一 ” ( )
A.表明国防建设领先于世界 B.得益于双百方针的直接指导
C.改变了中国和平外交方针 D.体现了综合国力不断的提升
25.在“感受不平凡的变化”主题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围绕如下三个话题展开学习。出现表中这些“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
话题一:有感于“深圳速度”和“浦东巨变”话题二:有感于生活用品的变化话题三:有感于休闲方式的变化
A.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社会生活观念的变化 D.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二、非选择题(大题共50分)
26.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政论片《复兴之路》部分讲解词摘编
名称 讲解词摘编
第一集千年局变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而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
第三集中国新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时也宣告了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的根本完成,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有制造了前提,中国历史由此开拓了一个新纪元。
第四集伟大转折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又一次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1)依据第一集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4分)
(2)依据第叁集的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面临的两项历史任务是什么?(2分)
(3)依据第四集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华民族又一次发生了历史性巨变”?(7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摘编自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发言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制度建设取得的成就。(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反映事件的作用和意义。(6分)
(4)综上所述,关于国家的发展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4分)
28.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人都有很多路要走,路上难免会有挫折,会走弯路。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不断反思,终于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 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1978年,邓小平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题词为:给饱受极端主义之苦的中 国带来了稳定与安宁。
——美国《时代周刊》
材料三 “不曾照猫白猫,抓住老鼠就足好猫”。
材料四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中明确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询式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灾走自己的附 ……制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史,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 发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相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巨龙”定会月益“强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同去在1949-1956年期向为实现“中国现代化”有哪些单明举措 (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各列举一例举措)(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极端主义”是如何得以纠正的 (2分)
(3)材料三中“黑猫白猫论”跟1992年哪场重大的思想解放事件有关?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邓小平的带领下,我国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4分)
(4)材料四中“走自己的路”指的是党最终找到了一条什么正确道路 (2分)
(5)据材料,推进中华民族日益“强起来”的承大举措是什么?为了中华民族的“中国梦”,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应该怎么做 (5分)
参考答案
1-25 DBDDB CBCCB CACDD DBDDD ABDDD
26.(1)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阐门。
(2)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有。
(3)标志: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③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7.(1)事件:第一个五年计划。影响: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言之有理的其他答案也可)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作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4)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紧密结合(“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同时并举);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制度保障。(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言之有理的其他答案也可)
28.(1)经济: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土地革命运动、进行三大改造;政治: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初步建立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纠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思想解放事件:邓小平南方谈话;成就:一国两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5)举措: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做法: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自觉承担历史使命;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根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民主法制意识和主人公责任,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