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闯关与能力提升:第10课 秦末农民起义
A 基础闯关训练
1.下列有关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介绍,错误的是
A.政府可以保留儒家诗书 B.民间不必烧毁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
C.所有儒生都在咸阳被活埋 D.客观上有利于统一思想
2.人无完人,秦始皇也一样,下列史实中,能够用来评价他为政“残暴”的包括
①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②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③实行“焚书坑儒” ④成千万上人被割鼻、斩脚、处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就反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商鞅变法 B.秦灭六国 C.陈胜、吴广起义 D.楚汉之争
4.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陈胜、吴广等戍边“误期” B.秦王朝的残暴统治
C.秦王朝缺乏治国经验 D.郡县制不如分封制得人心
5.有关陈胜、吴广起义的介绍与评价,错误的是
A.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起义 B.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人
C.起义以失败而告终 D.得到了各地农民的响应
6.探究成语典故“破釜沉舟”的来历,其主角是
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刘邦
7.陈胜、吴广牺牲后,农民战争继续发展,涌现出的杰出代表是
①项羽 ②李斯 ③赵高 ④刘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秦末农民战争中,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楚汉之争 D.城濮之战
9.小倩同学归纳秦朝暴政的表现,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中央集权 B.刑法苛严 C.赋税繁多 D.徭役繁重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
材料二: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与秦始皇在哪一方面采取的措施相关?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该措施的看法。
11.活动探究题:
有人认为“如果陈胜、吴广等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B 能力提升训练
1.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的目的是
A.加速统一进程 B.促进经济发展
C.加强思想控制 D.促进民族团结
2.据史书记载,秦朝“赭衣(规定罪犯穿的特殊颜色的衣服)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治安混乱 B.严刑峻法泛滥
C.犯人活动自由 D.反抗情绪高涨
3.观察下图所描绘的情景,并给这张图片确定一个名称是
A.“炮烙之刑” B.“焚书” C.“破四旧” D.“坑儒”
4.秦朝常年有200万以上的民众被迫去筑长城、修宫殿、开道路、建陵墓。这说明秦朝
A.重视民生 B.刑罚严酷 C.疆域辽阔 D.徭役繁重
5.从前221年秦始皇称帝,到前210年病死巡途,他一共当了多少年的皇帝?
A.31年 B.11年 C.9年 D.10年
6.秦朝犹如一颗流星,迅速灭亡,最能说明
A.治国不能靠法律 B.强者定能胜弱者
C.为人处事要谦虚 D.失民心者失天下
7.根据下列残余图片中保留的信息,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至少罗列两条依据)
(2)该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8.融入情景,回答问题。
大凡到河南省商丘市出差、旅游的人们,都会去拜谒陈胜墓,现存的陈胜墓(见下图)冢高5米,周长约50米。周围筑有青石围墙,高顶,下有须弥座,正中镌刻郭沫若书“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1975年,国家拨专款整修,辟地4000平方米,砌石围墓,载松植柏,置人守冢,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如果你是该景点的导游,将向游客介绍陈胜的什么事迹?
(2)观景怀古,缅怀陈胜,我们应当学习他的什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