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章
第2节 课时1
新课导入
【思考题】
我国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距离北京西北部约180千米,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地区。20世纪后期,这里草场退化严重,沙尘暴频发,成为京津地区沙尘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如今,这里绿洲重现。
20世纪后期,浑善达克沙地为什么草场退化严重
现在的浑善达克沙地是如何从沙源地变成了生态绿洲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1.明确我国生态脆弱区的大致分布。(区域认知)
2.结合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现状,分析土地退化的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综合思维)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典型生态脆弱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人地协调观)
学习目标
/ 01
生态脆弱区及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
生态脆弱区
1
主要分布: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含义: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土地退化
2
含义: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土地退化
土地沙化
石漠化
土壤侵蚀
土壤盐碱化
土壤肥力下降
我国生态脆弱区
3
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典型地区
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石漠化
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场退化
思考题
①自然原因:多陡坡,土层薄,植被覆盖不良,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石灰岩抗风化能力较强,成土过程缓慢,土壤流失后很难再次形成;西南地区降水丰富且多暴雨。
②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开垦、乱砍乱伐等导致森林植被破坏,加速了石漠化进程。
问题:南方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成因?
北方农牧交错带
4
概念: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现象: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分布
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
5
问题:结合三幅图,分析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
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
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
6
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土地退化人为原因
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
思考题
在我国北方的农牧交错带,常常存在“农牧之争”,特别是在人口激增、粮食不足的条件下,以农侵牧已成必然。同时该区域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过度开垦极易加重荒漠化。
问题:为何我国北方的农牧交错带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分布
判断题
(1)生态脆弱区由于抗干扰能力弱,生态稳定性相对较好。( )
(2)我国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的原因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 )
(3)北方农牧交错带是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
(4)自然原因是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唯一原因。( )
拓展延伸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自然原因
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
物质条件
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动力条件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重要影响因素
气候异常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原因
水资源利用不当
工程建设
过度农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 02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原则
1
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
应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综合治理措施
2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构筑防护体系
以地养地自然恢复
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
构筑防护体系
农田防护网
防沙林带
封沙育草
草方格沙障
黄土高原打坝淤地
黄土高原植树种草
以地养地,自然恢复
选择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从而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
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
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退化草场,使牲畜数量控制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
调整牲畜结构,减少山羊等对草场破坏严重的畜种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
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思考题
不能。我国农牧交错带降水相对较少,树木成活率低,同时树木对水的需求量大,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紧张的状况。应结合当地实际,合理植树种草。
问题:
1.针对我国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现象,能否大规模进行植树造林?
2.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治理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判断题
(1)传统的游牧经济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商品性的定居牧业更有利于生态的改善。( )
(2)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如果控制人口增长,就可以避免恶性循环。( )
(3)对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治理应树立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的观念。( )
(4)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利于防治土地退化。( )
(5)在生态脆弱区实施生态移民,有利于防治土地退化。( )
方法技巧
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
工程措施 针对不同区域的不同生态环境问题而采取具体的工程措施。例如,针对水土流失在农业上的主要工程措施: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针对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建设草方格工程固沙;针对土壤盐碱化的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修建排水设施、及时排水、农田覆盖等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营造“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
方法技巧
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
技术措施 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改良品种,种植耐盐碱的作物等
生活措施 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发展小水电、以天然气作燃料等
经济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方法技巧
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
政策措施 控制人口增长;生态移民;制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合理分配河流水资源;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环保措施 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拓展延伸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西部地区,不同的位置合理用水的措施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地区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陆地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拓展延伸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拓展延伸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拓展延伸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拓展延伸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5)控制人口增长
素养培优
2023年6月17日是第2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我国确定的主题为“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大,超载放牧,导致草场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992~1996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及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如图示意1980和2008年科尔沁草原的变化。
问题:1.[综合思维]说出图中所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答案:
土地(草地)退化。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沙化面积扩大,导致荒漠化。
问题:2.[人地协调观]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
答案:
合理控制人口增长,发展经济;改变单一游牧业,发展多种经营;实行禁牧、轮牧、退牧,改游牧为舍饲养畜;建设饲草料基地和“草库伦”;改良牧草品种,提高草原生产力;依法管理,加强草原保护。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