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南水北调 第二课时课件(共24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4.2.2 南水北调 第二课时课件(共24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6-06 20:1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南水北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四章
第2节 课时2
新课导入
澳大利亚东南部墨累一达令河流域位于大分水岭背风坡,是典型的混合农业区。随着农业的发展,缺水问题日益突出。澳大利亚政府不得不从大分水岭东部向西部引水,
在雪河上修建水库,通过自流或抽水,将向南流入塔斯曼海的雪河水调入墨累一达令河流域,以解决农业灌溉用水问题。
新课导入
【思考】
1. 墨累一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2. 该调水工程实施后,东部调出区的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西部调入区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整治措施。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结合资料,分析不同区域水资源的差异。(区域认知)
2.结合图例,分析南水北调各线路特点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综合思维)
学习目标
/ 01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
实施南水北调的原因
1
华北和西北普遍缺水,限制了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南方水资源丰富。
南北方水土资源配合不合理,南方水多地少,北方水少地多。
不同调水线路优缺点比较
2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
思考题:
比较三条输水线路的优缺点。
优点:
利用京杭运河及沿线湖泊的现有渠道,工程量较小,工期短;可调水量大。
缺点:
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耗能大,运营费用高;沿线污染较重,水质差;沿线地下水位上升,易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调水供给范围小。
东 线
自长江下游江苏扬州→京杭大运河→天津、烟台、威海
优点:
利用丹江口水库;水源地主要承纳山区来水,水质好; 地势北低南高可自流供水;调水量较大。缺点:
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很大;淹没损失大,占用农田多,移民多。
中 线
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
优点:
规模大,受益面积大;可改善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可自流供水,水质好;线路短。
缺点: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供水;渠道穿越高山,需开凿大量的隧洞,工程艰巨,可利用设施极少。
西 线
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黄河上游
思考题
问题:华北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自然原因:全年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冬春季节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春旱严重。
人为原因: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用水量大,加剧水资源紧张程度;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重;人类长期的不合理活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增加。
方法技巧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
资源调出区 ①资源储量丰富;②资源生产量巨大;③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消费量远小于资源生产量,能够满足输出
资源调入区 ①经济发达,资源消费量大;②区内资源储量小或资源产量难以满足资源消费需求;③资源问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根本原因 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
素养培优
下图1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图2为该工程某水源区示意图。该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突出,水质优良。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产生大量移民,部分移民“后靠安置”(安置到附近海拔更高区域)。
问题:
1.[区域认知]据图1和材料说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选线的主要优势条件。
答案:
水源地水质好,水量充足,地势南高北低,全程可基本自流输水;地势高差不大,施工难度相对较小。
问题:2.[地理实践力]请对图2水源区水质保障提出三项可行性措施。
答案:
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快重点流域的生态修复);建立健全“河长制”(加强环境监测和监督);全流域综合治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污染、低能耗的工业;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减少农业污水的排放;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工作等。
问题:3.[综合思维]指出影响“后靠安置”移民村规模的主要因素,以及在移民村可扶持发展的产业。
答案:
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
/ 02
“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有利影响
1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
缓解水资源不足,增加水资源承载力;
增加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促进城市化进程;
东线为京杭运河南段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
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经济效益
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生态效益
有利于回补地下水,缓解地下水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和地下漏斗面积进一步扩大;
改善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
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卫生条件。
不利影响
2
南水北调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思考题:
不利影响
长江下游海水上溯,影响水质;长江水量减少,淤积加重,淤塞航道;
导致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等;
耗资大,移民多,成本高;上游地区工程建设对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