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产业转移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四章
第三节
新课导入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前,中国是某品牌鞋最大的生产基地,生产份额超过全球 40%。但到2015年,越南生产份额最大。21 世纪初,美国市场上该品牌
鞋基本都是“中国制造”,如今却更多地看到“越南制造”。
【思考】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该品牌鞋生产地的变化
2015年某品牌鞋生产份额比例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认识不同区域产业特点,说明产业转移规律。(区域认知)
2.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
3.以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为例,归纳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及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学习目标
/ 01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产业转移概况
1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经济现象,通常是由相对发达的区域向欠发达区域转移。
A国
B国
甲区
乙区
国际产业转移
区域产业转移
目的: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收益和利润
影响因素
2
其他因素
市场因素
政策因素
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
1.如图的东亚国家和地区,工业化之初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什么?
2.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入国家或地区变成转出国家或地区?
【思考题】
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目的地的变化
劳动力
不同国家制造业每小时人工成本差异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较小;
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
产业会不断向劳动力数量充足、素质高和价格较低的地区转移。
市场
日本、韩国、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为什么到我国兴办汽车厂?
【思考题】
我国汽车销售量的增长
我国和部分国家的乘用车普及率( 2015年)
市场
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者国内市场满足不了其发展壮大的需要时,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企业为了避开跨国销售所面临的各种限制,就直接在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
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
政策
我国企业去埃塞俄比亚建厂主要受哪些政策因素的影响
【思考题】
埃塞俄比亚位置示意
政策
产业转出地
政府通过间接干预的方式调节市场机制,通过项目审批、价格管制、紧缩信贷等方式迫使一些落后产业向外转移;
产业承接地
政府通过优惠的土地、税收、区域补贴政策,以及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等来吸引企业进驻。
政策因素在产业转移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其他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原生产区地价昂贵、原材料短缺及运输成本增加等,都会促使企业进行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原因的分析思路
(1)明确两个“为什么”
一是“为什么转出”,即明确转出地的区位条件变化。
二是“为什么转入”,即明确承接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2)明确转移方向
①欠发达→发达:利用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技术、信息等区位优势和避开关税壁垒。
②发达→欠发达:利用欠发达国家或地区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广阔的市场、优惠的政策等。
(3)明确转移产业的类型
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般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国家或地区转移;资源密集型产业如钢铁工业由接近煤炭产地到接近原料产地,再到接近市场;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一般远离人口密集区。
判断题
(1)国际产业转移只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
(2)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工厂,主要是因为我国拥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
(3)一般情况下,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较小。( )
(4)对于产业转出地来说,政府可通过优惠的土地、税收、区域补贴政策,以及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等方式迫使一些落后产业转移。( )
(5)产业转移是企业将产品生产的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
×
×
√
×
×
连 线
国外某汽车品牌到我国投资建厂 劳动力
国外企业到海南自贸区投资建厂 政策
改革开放之初,国外服装企业到我国投资建厂 市场
素养培优
材料一 环黄海经济圈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沿黄海地区。我国借鉴日、韩发展的经验,加强与其合作,努力创新,有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下面为某日本和韩国企业在中国城市投资办厂示意图。
问题:1.[区域认知]根据材料二,简述中、日、韩三国合作的区位优势。
答案:
中、日、韩三国地域相邻;日本、韩国拥有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充足、廉价的劳动力。
问题:2.[综合思维]根据材料二,比较说明图示两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
相同点:日本、韩国企业投资工厂的原料地都在各自国家,加工地都在中国。
不同点:日本企业投资的纺织厂的产品市场在日本,韩国企业投资的汽车厂的产品市场在中国。
问题:3.[地理实践力]吸引两家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答案:
某日本企业投资的青岛纺织厂:丰富、廉价的劳动力。某韩国企业投资的北京汽车厂: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 02
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
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
1
归纳产业转移的一般时空规律。
【思考题】
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目的地的变化
20世纪60年代
日本
韩国、新加坡等,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
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工业
20世纪70年代
日本
韩国、新加坡等,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
钢铁、化工和造船等产业
20世纪80年代
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区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此外还有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
家电、服装、汽车、电子等产业
21世纪以来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一些周边国家
中国中西部地区,以及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
服装、制鞋、家电等产业
判断题
(1)一般产业转入区具有劳动力价格低、素质高的特点。( )
(2)产品原生产地市场趋于饱和是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原因。( )
(3)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境外投资。( )
(4)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多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
×
√
×
√
产业转移的规律
(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然后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最后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
(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3)具体产业
资源密集型产业 由能源地、原料地向市场和交通优势地转移
劳动密集型产业 向劳动力数量较多、工资较低的地区转移
高污染风险型产业 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 03
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1
思考题:
1.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日本迁出了哪些产业
2.迁出后日本的工业如何发展,企业迁出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
日本通过产业废旧建新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转出地
对于产业转出的国家或地区而言,原产业向外转移,可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转入地
对于产业转入国家或地区而言,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2
国际产业转移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选择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
产业转移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3
转出地:随着产业移出,国内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增加
转入地:大量产业移入,就业机会增加,缓解就业压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失业率的升高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4
转出地:污染产业移出,环境质量改善,区域景观变化
转入地:承接污染产业,环境污染加重,区域景观变化
判断题
(1)随着产业转出,有助于缓解转出区的就业压力。( )
(2)产业转移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缩短产业升级时间。( )
(3)产业转移促进了国际产业的分工与合作,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
×
√
√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转出地的有利影响
腾出空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减少污染,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快高新技术和新型产业的开发。
(2)对转出地的不利影响
就业机会的减少,失业人口增加;引起资金、技术外流,增加了产业空心化风险。
(3)对转入地的有利影响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引进资金和技术,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减少人口外迁;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4)对转入地的不利影响
加大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占用农业用地。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