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流域内协调发展 课件(共44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内嵌2份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4.1流域内协调发展 课件(共44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内嵌2份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6-06 20:2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流域内协调发展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四章
第一节
新课导入
2007年夏季,太湖水质恶化导致大面积蓝藻暴发,引发无锡市的水危机。2007年8月以来,无锡市试行“河长制”,加强污染物源头治理,河湖水质逐渐改善。2016年12月,我国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多级河长体系,构建河湖管理保护机制。
【思考】
为什么要实行“河长制"?河长能协调解决哪些问题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1.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明流域内部(如黄河流域)资源协作开发的重要性、开发措施及对保护环境的意义。(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2.以黄河流域为例,说明黄河调沙减淤的原因及措施,分析水资源调配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学习目标
/ 01
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
水 系
1
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以及连通的湖泊、沼泽构成了水系。
流 域
2
含义:由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称为流域。
水资源协作开发
3
流域内的水资源功能
农业灌溉
淡水养殖
工业用水
生活用水
发展航运
水能发电
生态保护
旅游
视说地理
协作开发的必要性
流域内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对于流域内不同行政区域、不同行业和部门具有开放共享性。
不同的利益主体对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不同,导致地区之间、上下游之间、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在水资源利用、水质保护中出现利益冲突。
流域的整体性强、关联度高,需要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统筹管理。
思考题
问题:同一流域的上下游之间可能存在哪些利益冲突
答案:可能出现争建水库或港口码头的现象;上游大量排污,下游污染严重;上游山区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下游河道淤积、洪涝灾害。
协作开发的措施
需要以流域为单元综合运用工程技术措施和行政、法律、市场等手段,对流域进行统筹管理。
黄河流域概况
上游地区
制定相关法律,实施水源地保护、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措施
下游地区
下游区域征收费用作为对上游生态保护的经济补偿
全流域
对全流域进行水量的分配和调度、水利工程建设的布局规划、排污治污管控
拓展延伸
水资源协作开发的内容
(1)水资源协作开发的内容
①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如灌溉、养殖、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合理分配和利用。
②水能资源的开发。建设水利枢纽是水资源协作开发的重要举措。
③航运功能的开发。
拓展延伸
水资源协作开发的意义
(2)水资源协作开发的意义
①促进水资源的保护。
②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③加强流域的综合开发。
④推进流域的综合治理。
⑤实现流域内的协调发展。
素养培优
2007年夏季,太湖(如图)水质恶化导致大面积蓝藻暴发,引发无锡市的水危机。2007年8月以来,无锡市试行“河长制”,加强污染物源头治理,河湖水质逐渐改善。2016年12月,我国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多级河长体系,构建河湖管理保护机制。
素养培优
下表为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区污染物入河(湖)总量变化表。
年份(下降) 化学需氧量(万吨) 氨氮(万吨) 总磷(万吨) 总氮(万吨)
2005年 85.05 9.18 1.04 14.16
2010年 39.19 5.94 0.77 11.22
5年下降 53.92% 35.29% 25.96% 20.76%
问题:1.[综合思维]分析太湖流域无锡市实施“河长制”的原因。
答案:
水环境问题治理力度小,政策不健全;该流域涉及多个(级)行政区,政府统一规划整治才能协调各(级)行政区、各部门利益。
问题:2.[人地协调观]面临如此严重的水危机问题,如果你是太湖流域某河长,说出应该采取的措施。
答案:
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治水污染;加强河道的清淤整治;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管;建立污水处理厂进行工业、生活污水的处理;农业上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 02
黄河的调沙减淤及水资源的调配
黄河“沙患”
1
表现
黄河含沙量大,居世界大河首位。
原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挟带泥沙数量多。
影响
黄河下游——地上悬河
思考题
问题:黄河下游为什么形成“地上悬河”?
答案: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坡度变小,流速缓慢,泥沙沉积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为了防治水害,两岸不断加高大堤,使得黄河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悬河”。
黄河沙患的解决措施
2
流域内综合协调
侵蚀区需要减少入河泥沙量
堆积区需要减少河道淤积
中游黄土高原水土保持
下游华北平原利用水库调水调沙
生物措施
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
耕作措施
沿等高线耕作、留茬少耕、免耕等
工程措施
修建梯田和水平沟、打坝淤地、挖鱼鳞坑等。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
水利工程调水调沙
小浪底水利枢纽
每年在黄河汛期到来之前,同时调动黄河上中游的水库向下游放水,在小浪底形成“人造洪峰”,提高下游行洪输沙能力,实现对黄河下游河床全线冲刷,将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
视说地理
思考题
问题:黄河下游的冲淤平衡,会对黄河入海口地区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调水调沙工程使黄河入海泥沙增多,湿地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增加。入海洪峰降低了湿地土壤的含盐量,提高了湿地土壤的养分。河口营养物质增加,利于鱼类生长。地下淡水得到补给。改善了海水入侵的现状,遏制了海浪对海岸线的侵蚀。
拓展延伸
黄河调水调沙的综合效益
(1)黄河下游主河槽得到全线冲刷,过沙能力普遍提高,河槽形态得到调整,地上河上升态势得到遏制。
(2)黄河下游行洪能力提高,减少了汛期洪水的威胁。
(3)改善河口生态环境质量,增加了湿地面积,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
(4)为小浪底及其他水库排沙减淤、延长寿命探索了有效途径。
径流量少是黄河又一突出的水文特征
黄河流域面积约是长江流域面积的40%,但年径流量约是长江的1/15
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
3
黄河流域水资源调配的原因
黄河流域人口、城乡较为密集,耕地数量多,径流量小,人水矛盾突出。
随着工农业发展和人口迅速增加,黄河流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黄河上下游缺少调控用水的措施,导致自1972年出现断流现象。
思考题:黄河断流的影响有哪些
黄河断流的影响
4
对主河道的影响
河道萎缩,降低了行洪能力,增加了汛期决口的风险;干涸河道演变为沙带,增加了土地沙化的可能性。
黄河70年代断流景观图
主河道变为沙带
对河流沿岸的影响
影响工业供水与城乡居民生活供水;影响农田的灌溉用水,农田受旱面积增大;水环境容量越来越小,加剧了黄河水污染;沿岸大量开采地下水。
对河口三角洲及海域的影响
海岸侵蚀后退,海水倒灌;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饵料来源,影响海洋生物的繁衍生存。
水资源统一调配体制逐步建立。
黄河流域水资源调配的措施
5
对全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宏观控制和年度调整。
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
省级行 政区 年可供 水量 省级行政区 年可供
水量
青海 14.1 陕西 38.0
四川 0.4 山西 43.1
甘肃 30.4 河南 55.4
宁夏 40.0 山东 70.0
内蒙古 58.6 河北、天津 20.0
节水技术
节水农业
城市节水
污水净化
宣传教育
调配效果
6
基本保证了在严重枯水年份黄河下游不断流。
思考题
问题:黄河断流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自然原因:①黄河流域大部分流经干旱、半干旱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量小;②下游形成“地上悬河”,无支流汇入;③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①流经区域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②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
拓展延伸
黄河流域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水资源供应紧张
水土流失严重
环境污染严重
生物多样性减少
拓展延伸
黄河流域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①建立黄河水利委员会等流域开发管理机构,实现对上、中、下游水资源的合理分配。
②防治环境污染。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高耗能、高耗水工业的比重;利用新技术,治理工业“三废”。
③上中游地区,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植树造林、开展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作。
④下游加固黄河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使治水与防洪并举。
⑤加强监测,计收水费。
⑥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宣传。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