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区域与区域发展
第一章
第二节
新课导入
【思考题】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 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
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各要素之间是怎样关联的 青田县与外界的哪些联系能够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1.结合实例,能够从区域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区域地理要素特征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综合思维)
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学会分析各区域差异性及区域关联性,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人地协调观)
学习目标
/ 01
区域整体性、差异性和关联性
区域要素及反映
1
思考题:从图中可以看到哪些区域要素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
人口、文化、经济
通过景观直接或间接反映
区域整体性
2
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
-采矿-
-捕鱼-
-习俗-
-社会制度-
分析下列活动与自然界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
-风能发电-
-采矿-
-捕鱼-
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物质和能量时与自然界发生了直接联系。
直接影响
区域的文化会通过制度、习俗、社会组织等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再间接影响自然界。
-社会组织-
-习俗-
-社会制度-
间接影响
区域整体性
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
观看视频思考稻鱼共生系统各要素之间是怎样关联的
浙江省青田县在稻田里养鱼,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水稻为鱼类提供氧气、有机物质等,形成良性循环
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3
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中国三大自然区区域示意图
素材来源:星球研究所
西北大漠
高原之舟
东北雪乡
热带椰岛
中国三大自然区区域示意图
素材来源:星球研究所
维吾尔族舞蹈
布达拉宫
朝鲜族舞蹈
福建初溪土楼
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3
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区域关联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实现的
河水从上游流向下游
野生动物的季节性迁徙
人口迁移
产业转移
区际贸易
文化交流
区域关联性的影响
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流动方向、流动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
区域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又会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
核心归纳
区域整体性、差异性和关联性的指导意义
①整体性可以让人们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导致整体环境的恶化
②差异性可以让人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本区优势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③关联性可以让人们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思考题
1.区域差异与自然环境差异的区别?
2.如何理解区域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关系?
答案:区域差异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要素,又包括人文要素,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仅指自然要素之间的差异。
答: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不仅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区域进一步划分的基础,也是关联性形成的基础。
判断题
(1)区域内部各环境要素的相互联系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 )
(2)区域内部不存在差异。( )
(3)区域的关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区域发展中的短缺要素,促进区域的持续发展。( )
/ 02
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的涵义
1
既要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又要根据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活动。
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时既要分析各区域内部的整体性,也要分析各区域与区外的关联性。
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2
思考题:
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耕地条件、矿产资源四个方面对比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区域要素存在的差异
中国分层设色地形示意图
长江三角洲地形图
松嫩平原地形图
地理位置
长江三角洲 【30°-33°N】
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
松嫩平原【44°-48°N】
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
长江三角洲 【30°-33°N】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松嫩平原【44°-48°N】
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大陆性稍强
东面山脉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
耕地条件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土壤类型 水稻土 黑土
耕地类型 水田 旱地
耕地分布 较为分散 集中连片
人口密度 人口稠密 人口相对较少
人均耕地面积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条件
长江三角洲 【30°-33°N】
矿产贫乏
松嫩平原【44°-48°N】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
3
思考题:
受各区域要素综合作用的直接影响,分析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的农业生产呈现的不同特点。
区域农业发展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VS
农业类型:水田耕种业
农作物:种植水稻、油菜、棉花
农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
水产业较为发达
农业类型:旱地耕种业
农作物: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
农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西部主要发展畜牧业
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
3
思考题:
受各区域要素综合作用的直接影响,分析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工业生产呈现的不同特点。
区域工业发展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VS
对内、对外联系方便
依托当地发达工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
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
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
邻近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
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
3
思考题: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有哪些发展变化
松嫩平原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气候变暖,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长江三角洲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由粮食净输出区变为粮食净输入区。
方法技巧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1)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主要从区位入手,整体上把握
方法技巧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2)在分析区域地理特征时,正确掌握区域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知识间的联系线索,有助于从整体上掌握区域地理特征。其中区域自然环境条件是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突破口,如下图所示:
思考题
答案:南方多以水田为主,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因此,米饭就成了当地人的主食。
读教材P12图1.17我国南方传统民居——浙江省绍兴古镇。
思考:来古镇旅游的北方游客发现当地人都是以米饭为主食,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判断题
(1)造成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
(2)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是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在发展农业上的共同区位优势。( )
(3)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长三角地区已经由粮食输入区变为粮食输出区。( )
素养培优
2021年4月21日至22日,安徽省党政代表团再次来到江苏考察访问,共商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苏皖合作重点事项。《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
下面两图分别为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问题:1.[区域认知] 说出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并分析成因。
答案:
差异:长江三角洲年平均气温高于松嫩平原。
原因:长江三角洲纬度较低,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年平均气温高;松嫩平原纬度较高,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问题:2.[区域认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年降水量从南向北递减,主要是因为该地南部距夏季风源地近,受夏季风的影响大,降水丰富,而北部降水有所减少;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从东向西递减,是因为该地区从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也越来越少。
问题:3.[综合思维]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差异对种植业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
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度大,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也较低;而松嫩平原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高。
问题:4.[综合思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农业生产差异的突出表现有哪些?原因是什么?
答案:农业生产主要从耕作方式、耕作制度、主要农作物等方面进行比较。水热条件、地形条件直接决定了上述农业生产状况。长江三角洲的水热状况优于松嫩平原,以水田为主,可一年两熟至三熟,是水稻、油菜等作物生产区;而松嫩平原则为旱地,一年一熟,农作物主要是玉米、春小麦等。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