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第二课时 课件 (共31张PPT)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内嵌2份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2.2.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第二课时 课件 (共31张PPT)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内嵌2份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6-06 20:2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章
第2节 课时2
新课导入
生态脆弱地区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稳定性较差、抵抗外来干扰和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较弱、易于发生生态退化且难以自我修复的区域。生态脆弱地区一般位于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交界的过渡区域。我国生态脆弱地区大多位于农牧、林牧、农林等复合交错带,分布面积大,生态脆弱性表现明显。随着人类的不断开发建设,生态脆弱区生态、经济、社会问题愈发突出。
新课导入
【思考题】
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主要的生态脆弱区?黄土高原地区为什么生态脆弱?
当地该如何发展?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以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掌握黄土高原生态脆弱的原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认知)
2.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人地协调观)
学习目标
黄土高原概况
1
阅读黄土高原地形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思考题】
范围
一般泛指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域
地理位置的过渡性
黄土高原地处沿海向内陆、平原向高原、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黄土高原生态脆弱的原因
2
黄土高原最突出的问题是水土流失,脆弱的生态是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背景。分析脆弱生态是如何导致水土流失的,并尝试构建联系图。
气候较为干旱
延安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雨季加剧了对地表的侵蚀,春季降水少不利于地表植被恢复
特性及表现: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多暴雨
黄土土质疏松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遇水易分散,抗冲、抗蚀性能弱,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特性及表现:黄土以细粉沙为主,有较多的孔隙,土质疏松,具有明显的垂直节理性
地表形态沟壑纵横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易受到强降水的侵蚀
特性及表现:地形破碎,千沟万壑
环境破坏后难以恢复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地表支离破碎,严重降低土壤的肥力,植被难以恢复,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
特性及表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大面积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不断加剧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3
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降水、地形、植被、土壤、自然灾害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破坏、人口过快增长
自然原因
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降水
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地形
由粉砂质土状沉积物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土壤
地处自然灾害频繁多发地区,滑坡、塌陷、泥石流时有发生,加剧水土流失
自然灾害
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植被
人为原因(主要)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轮荒制度、露天开矿、建窑洞、修路、建水利设施。
植被破坏:过度樵采(解决生活燃料需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历史原因(营造宫殿、战争、毁林开荒等)。
人口过快增长,经济水平低,人地矛盾尖锐,环保意识差。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4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黄土高原地区的综合治理
5
【思考题】
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状况,如果你是一位专家你会提出哪些治理措施?
工程措施
农技措施
生物措施
…………
视说地理
治理水土流失
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
农业技术措施
图说工程措施
储水和护坡的鱼鳞坑
淤地坝
图说生物措施
在沟头植树造林
在田埂栽种灌木
图说农业技术措施
间作套种 垄作(地膜) 喷灌、滴灌
优化产业结构
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商品率
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
以能源开发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调整人口布局是区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
思考题
水平梯田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坡地资源,同一水平梯田在同一等高线上,可减缓水的流速,有利于水土保持。
问题:修水平梯田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试说明其原理。
判断题
(1)水土流失问题只出现在黄土高原地区。( )
(2)黄土高原的成因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成因相同。( )
(3)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地都应退耕还林还草。( )
(4)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人口过快增长。( )




拓展延伸
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地区总结出来的治理水土流失的宝贵经验。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如图所示:
拓展延伸
土壤盐碱化成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形成原因
地势低洼,缺少排水出路,地下水位高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
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
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围垦养殖导致的海水入侵
不合理的灌溉,如大水漫灌或只灌不排
影响危害
影响危害
土壤板结,导致根系缺氧、活力下降,不能正常发育
土地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生物多样性减少
腐蚀各种建筑设备
治理措施
治理措施
科学灌溉
水利改良措施
井灌井排
引淡淋盐
种植耐碱、耐盐植物和牧草
改良耕作制度,采取轮作、间种、套种等措施;地膜覆盖
严禁过度开采地下水,合理进行围垦养殖
农业改良措施
生物改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