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教学立意
本课以标语口号为线索进行串联,、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标语为切入点,过渡到革命时期的标语口号,并以此为依托重点讲解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和内涵,紧接着再用标语口号的思想动员、战略意义、凝聚军心的作用讲解红军长征,进行家国情怀的升华。最后,通过回顾标语口号总结本课内容,并上升到从中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从失败的教训中自我革新的勇气和魄力。
课程标准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对学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内容的学习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以及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相关内容,下启抗日战争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相关内容。从结构上看,本课有三个子目,分别是: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红军长征。从中国革命发展的角度看这三个子目,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可以作为新民主主义发展的背景来看待。因此,第一子目体现在国民党的专制统治下,中国革命转入低潮;第二子目体现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使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第三子目红军通过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三个子目在逻辑上以“中国革命在曲折中发展”为主线展开。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我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对于本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在初中阶段已对中国共产党革命新道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有初步了解,对南昌起义、八七会议、长征等重要史实已有初步认识,同时也掌握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但是,他们对于重要史实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对于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关系的认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欠缺,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深化教学,引导其深入探究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的内在原因、过程、影响等,采取多种类型史料进行补充和讲解。
教学目标
1.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2.通过文献资料记载,解读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过程、特点及影响。
3.认识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的斗争精神,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4.运用唯物史观的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评价工农武装割据。
5.运用文献资料,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及实践、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六、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过程及意义、知道红军长征的过程。
难点: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并体会长征精神;理解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的必然性。
七、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创设、问题驱动、史料解读。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八、教学环节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标语口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继续提问:“那这些标语口号有什么特点?”
从字数多少引导学生回答:简洁、凝练。
教师总结过渡:没错,这些简洁的标语却能直接有力地传达其中心思想,所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标语口号其实有着非常重要的宣传作用,但其实不仅在今天,90多年前的革命时期,他们同样非常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那段时期的标语口号,学习本课内容。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呈现三则国民革命时期的标语,邀请学生大声朗读,并以此回顾有关国民革命的基本史实。
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总结史实。
教师总结并出示相关标语:国共合作破裂的史实同样有着标语口号的见证。面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遗志,国共两党分别走上了怎样的道路?
(一)北伐旧路
教师提问:阅读课本128页,找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相关史实。
学生按时间顺序总结。(1927宁汉合流、1928二次北伐、济南惨案、东北易帜及意义)
教师在此基础上补充相关史实:在宁汉合流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开始大肆屠杀革命同志,当局甚至放出了“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狠话”,不到半年时间,31万革命者倒在血泊当中,共产党员急剧锐减到一万余人。而在日本帝国主义策划济南惨案后,国民政府对外与帝国主义仍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对内方面国民政府于1928.10颁布了《训政纲领》。
教师出示材料并提问:“结合课本128页及材料,思考训政纲领提出了哪些内容?实行效果如何?”
学生作答后教师总结:名为训政、实为专制。
教师继续提问:我们刚刚在梳理史实的过程中提到了东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那为什么只是形式上的统一呢?
教师出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从表格当中能够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军阀各自为政,内乱混战不断的实际情况说明国民政府只能在形式上统一中国。
教师讲述: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的统一不仅体现在政治方面,经济上也是如此。当时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热情提高和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蓬勃发展,当局打出了实业救国、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口号,使得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程度发展,抵洋牌毛线就是在当时成立的天津本土品牌,并且直达今天仍在营业。
教师提问:但是民族资本主义真的能够毫无阻碍的肆意发展吗?
教师出示材料并讲解:以孔祥熙为例,他曾创办了裕华银行,并借自己中央银行总裁职务的便利,为自己的私人银行透支了3000万,谋取私利。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巧取豪夺,迅速膨胀。所以从某种角度看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度日,只能在夹缝中谋求发展。
(二)革命新路
环节过渡:教师呈现标语并提问:面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共产党又该如何应对?
学生回答:誓死抵抗,斗争到底 。 教师:如何斗争?通过掌握武装斗争的方式。
教师提问:哪些史实能够体现出共产党坚持武装斗争的革命方式?阅读教材129页思考。
学生回答: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的内容、意义。
教师总结:这场起义和会议分别从行动和思想上纠正了革命误区,明确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响亮口号。
教师讲述:八七会议上还决定了由毛泽东组织秋收起义,但不幸中途受挫。共产党也开始反思前后这几次起义经历。
教师出示表格并提问:起义为何失败?
学生回答:以城市为起义目标,城市敌人力量较大。
教师总结:甚至这几个城市还都是省会级别的中心城市,以当时中共的实力,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中共意识到了继续走“俄国城市中心”的道路行不通的,革命重心仍需纠正,此后,革命中心便由城市转移到了农村。
教师继续提问:如何巩固在农村的力量?
学生回答:创建根据地。
教师出示材料并总结:起义部队在达到井冈山后便成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地创建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教师提问:接下来如何进一步扩大在农村的力量?
学生回答:解决土地问题(土地革命)
教师出示材料并总结:党内也意识到了这点,围绕土地革命展开了宣传工作。
教师讲述并提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新道路,那什么是革命新道路?
教师出示ppt并继续提问:革命道路新在哪里?这些新内涵是如何得出的?
学生回答:通过总结实践经验
教师总结: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教师出示材料并提问:为何要走革命新道路?
学生根据材料总结井冈山根据地的优势。
教师总结:以井冈山为例,出于当时的实际国情,我们必须要走这条革命新道路。
教师出示材料并提问:这条革命道路能否走的顺利?
学生从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三个角度思考作答。
教师总结:由于上述原因,再加上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教师出示材料并讲解:长征之初党内利用了标语口号的宣传作用,在群众中做好了思想动员工作,让我们一起通过这一系列标语共同感受一下。
教师讲解:但红军内部仍受左倾思想的错误影响,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后,共产党员人数锐减到3万余人。危急关头,毛泽东当即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在这里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一次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正。
教师提问:阅读课本132页,找出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并结合材料思考遵义会议的影响。
学生分别作答。
教师总结: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地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教师出示标语并讲解:其实标语还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红军在四渡赤水之后为了迷惑国民党,党派出一小支军队佯装攻打湖南,一路虚张声势,张贴标语。红军主力部队实则前往贵阳,并留下了“拿下贵阳,活捉蒋介石”的痕迹。当时,蒋介石在贵阳坐镇督战,听到这些消息后大惊失色,立马命令湖南军阀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以及命立云南军阀增援贵阳。但早已出发的红军一路上马不停蹄,所向披靡,兵临贵阳城下时早已实现调离云南军队出滇的目的,于是转头向云南进军,巧渡了金沙江。小小的标语,却能成为战略的重要一环,难怪当时有一句标语抵一个军的说法。
教师出示红军长征图并总结:巧渡金沙江后,红军又经历了一系列艰难险阻最后于1936年顺利会师。
教师讲述:而长征过程中的标语还具有在艰难的环境下凝聚军心的重要作用。
教师出示标语并提问:你认为何为长征精神?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时间2分钟。
学生代表发言后,共同朗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教师总结: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环节三:新课总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通过标语口号串联了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与开辟,个中艰辛,难以言表,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从中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不断从失败的教训中自我革新的决心和魄力,我想这也是我党向世界解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最大底气。
九、教学反思
新教师存在对教材处理尺度把握不当的情况,所以后续工作仍要研读教材、课标,读透教材。此外,学生活动环节教师还需加强引导,让学生表演更自然,更能展现学生的风采,而不是将学生局限在冰冷的文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