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同步练习(含答案)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同步练习(含答案)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6-06 20:2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同步练习
读我国东部“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回答各小题:
1.图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大致是( )
A.南——北 B.东——西
C.西北—东南 D.东北—西南
2.图中,甲、乙两地的气温相差( )
A.48℃ B.40℃
C.32℃ D.24℃
3.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注入太平洋 B.都属于外流河
C.冬季都有结冰期 D.汛期都集中在夏季
4.从图可知,1月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是( )
A.黑龙江 B.内蒙古
C.广东、上海 D.海南、台湾
读某地等温线图,同纬度 AB 两点,A点为陆地,B点为海洋,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5.图中所示半球是(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6.判断该图中所表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下图为“1月份等温线图”,甲、乙位于同一纬线上,虚线为陆地和海洋的分界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该区域反映的是( )
A.北半球夏季 B.南半球夏季 C.北半球冬季 D.南半球冬季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气温低于乙处 B.甲、乙两处气温相同
C.甲处为陆地,乙处为海洋 D.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
图为某地的等值线图,图中的数值关系为a>b>c。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9.若三条线为等高线,则甲、乙两地代表的地形部位是( )
A.甲、乙都是山脊 B.甲是山脊、乙是山谷
C.甲、乙都是山谷 D.甲是山谷、乙是山脊
10.若三条线为等温线,则( )
A.甲、乙两地气温相等 B.气温甲<乙
C.气温甲>乙 D.无法判断
下图示意某学习小组所做的“影响气候的因素”分组实验及其数据记录,读图完成问题。
11.此实验验证的影响气候的因素是( )
A.纬度 B.海陆 C.地形 D.季风
12.通过该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B.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C.陆地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 D.陆地气温日较差小于海洋
读“某半球等温线图”,回答下列题。
13.该等温线图所示区域属 半球(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14.同纬度的A.B两地,A为海洋,B为陆地,如图所示,
此时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读某地某日气温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关于气温变化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天中的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夜前后
B.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左右
C.北半球陆地上的最热月一般出现在1月
D.南半球陆地上的最冷月一般出现在1月
16.该地当日气温日较差约为( )
A.6.5℃ B.5.5℃ C.26℃ D.31℃
17.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C地的1月平均气温是 ℃。
(2)从全球范围看,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 (填“低纬度”或“高纬度”)地区向 (填“低纬度”或“高纬度”)地区递减,导致这一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3)图中A、B两地纬度相同,其中1月平均气温较高的是 地,这说明,1月份北半球同纬度的陆地气温 (填“高于”或“低于”)海洋气温。
参考答案:
1.B 2.C 3.C 4.D
5.A 6.B
7.C 8.D
9.D 10.B
11.B 12.C
13.A 14.B
15.B 16.A
17.(1)20℃
(2) 低纬度 高纬度 纬度位置
(3) B 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