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没有边疆何以中国?中国的历史就是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北方民族的南下和交融, 才使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由原来的华夏形成了现在的中华,造就了今天的多元一体,才葆有了不断攀升的原动力。
——魏坚在《不理解草原文明,就无法理解中国历史》访谈中的发言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一)多民族共建·共融
从目录看第二单元:
时空:
朝代:辽、宋(北宋、南宋)、西夏、金、元
内容:
政治→政权并立到大统一
经济→宋代经济发展
文化→都市文化、科技
一、政权:并立到统一
(一)政权更迭
(一)政权更迭
时空观念
图五 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图四 北宋形势图
一、政权:并立到统一
思考:北宋的建立和统一有何影响?
意义: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五代十国)局面。
(一)政权更迭
时空观念
图二 金南宋西夏对峙图
对比图四图二,政权发生了什么变化?
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金灭北宋
一、政权:并立到统一
(一)政权更迭
时空观念
图一 蒙古统一全国的军事路线图
从图一具体分析蒙古统一全国的路线?
1206年,蒙古统一
1227年,灭西夏
1234年,灭金
1271年,改号
1276年,灭南宋
1279年,统一全国
一、政权:并立到统一
(一)政权更迭
时空观念
政权并立
大一统
一、政权:并立到统一
五代十国到辽宋夏金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统一是历史发展大趋势
一、政权:并立到统一
元朝疆域图 (1330年)
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宋濂《元史·地理志》
阴山
流沙
辽左
海表
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朝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一、政权:并立到统一
思考课本P53课后活动1.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一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元朝形势图(1330年)
明朝形势图(1433年)
清朝形势图(1820年)
对元朝而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对后世而言:为以后各朝代保持统一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二、民族:冲突与交融
观察上图,分析辽夏金政权分布有何特点?
生活方式:半农耕半游牧
在这一历史时期中,相对于宋朝来说,辽、夏、金都不再是周边附属性的民族政权,而已经成长为在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都能够与赵宋长期抗衡的少数民族王朝。
——虞云国《试论10-13世纪中国境内诸政权的互动》
二、民族:冲突与交融
有战有和,以和平为主
战
和
宋辽和议:
1004澶渊之盟
宋夏和议:
1044宋夏和议
宋辽战争:澶渊之战
979—1004
宋夏战争:
1040—1044
金和北宋联兵灭辽:1125
金灭北宋:1127
蒙古灭西夏:1227
蒙宋夹击灭金:1234
蒙宋激战:1235—1241
元灭南宋:1271
从辽、宋、西夏、蒙古政权之间的关系中,我们该如何评价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二、民族:冲突与交融
评价:辽宋夏金蒙古之间的战争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启示:和平友好、民族交融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方向
二、民族:冲突与交融
契丹文字
1.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掌握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技术,并开始建造房屋、城邑。
2.元昊仿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3.金朝有多位皇帝敬奉孔子,尊崇儒家恩想。金朝设立了译经所,把《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翻译成女真文字。为满足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内容命题的需求,朝廷还组织人力整理典籍,编纂史书。
4.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他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1.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和蒙古族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何特点?
学习中原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仿造中原王朝的制度
提倡儒学,学习汉文化
大力吸收汉文化
材料一:
材料二:
二、民族:冲突与交融
2.如何正确认识北宋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①宋辽、宋夏之间有战有和,但“和”始终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②宋辽、宋夏之间的战争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无侵略与反侵略之说,战争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统一。
二、民族:冲突与交融
元朝的统一对民族的发展有何影响?
“各民族相忘相化,而亦不易以别。”
——陈子龙《皇明经世文编》
刻、铸有八思巴文的
元朝官印和金牌
八思巴文以藏文字母为基础,结合
了藏语、汉语、维吾尔语的读音和
拼写特点,因而可以译写多民族言。
“元代回回遍天下”
——《明史·西域传》
影响: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三、制度:借鉴与创新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宋太祖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
——《续资治通鉴长编》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原因
措施
三、制度:借鉴与创新
目的 措施 影响
军事上(收其兵)
在中央(夺其权)
在地方(夺其权) (制其钱谷)
防止武将专权
削弱宰相权力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①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①政事堂分割行政权
②枢密院分割军事权
③三司使分割财政权
①派文官任地方长官 三年一换
②设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
③设转运使,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利
弊
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
但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利
分化相权,加强皇权
弊
造成中央冗员、冗费
利
加强了中央集权
造成地方冗员、冗费
弊
共同作用: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了。
三、制度:借鉴与创新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军事(收精兵)
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
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梁溪全集》
(注:枢密院有调兵之权,
三衙直接掌管军队。)
调兵权
枢密院
统兵权
禁军
皇帝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军队驻防地A
军队驻防地C
军队驻防地B
将领
将领
将领
三、制度:借鉴与创新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中央(夺其权P29)
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宋朝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秦朝三公九卿制示意图
二府
三司
度支 盐铁 户部
目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唐:程序分权(草拟、审核、执行)
宋:领域分权(行政、财政、军政)
秦:地方权利收归中央:
失:丞相权力容易过大
三、制度:借鉴与创新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制其钱谷(夺其权P29)
→军队
→财赋
→邢狱、治安
→仓储,赈济
→文官担任
→牵制知州
制其钱谷
取消节度使收税权
重文
三、制度:借鉴与创新
2.重文轻武的政策(P30)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太祖誓碑
背景
为防止唐末以来
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措施一:文臣统兵,担任地方要职
派遣文臣统领管理军队
派遣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重用文臣
抑制武将
措施二:注重文教,改革发展科举制
①增加科举取士名额;②提高进士地位;
1.就宋代行政体制来看,“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归于州,州之权归于监司,监司之权归于朝廷”。据此可知,宋代 ( )
A.注重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B.重视建设封建官僚制度
C.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D.形成了分权制衡的观念
A.注重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2.宋朝初期,宋太祖不仅在文臣中选取有军事才能者到边境任职,同时还重用和褒扬武将中“性仁厚”“清介廉谨”的曹彬等人,将其视为“儒将”典范。这反映出宋朝 ( )
A.守内虚外的政策 B.富国强兵的愿望
C.官僚体系的完备 D.重文轻武的政策
D.重文轻武的政策
三、制度:借鉴与创新
冗官
冗兵
冗费
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钱穆《国史大纲》
三冗两积
重文轻武政策影响:
(1)积极①扭转尚武轻文风气;②杜绝武将跋扈;③有利于政权稳定;④促进社会安定
(2)消极:①军服战斗力削弱;②冗官;③办事效率下降;④浪费财政支出
三、制度:借鉴与创新
3.变法革弊求改变
材料1:到庆历年间(宋仁宗年号),以农民和士兵为主体的反抗斗争时有发生,不但“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如一伙”,而且从以前统治力量较薄弱的边远地区发展到统治力量较强大的腹心地区。—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
庆历新政: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意在限制冗官,提高效率,减少财政支出的措施,开启庆历新政。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遭到强烈阻挠。1045年初,范仲淹等改革派被贬,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新政失败。
社会矛盾尖锐,初次变法失败
三、制度:借鉴与创新
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
改革派王安石
保守派司马光
新法触犯了大官僚、
大地主的利益,失败
三、制度:借鉴与创新
3.北宋政治家毕仲游在《西台集》中记载,王荆公(王安石)以振兴的理由说服宋神宗,宋神宗信任他,但忧虑财政收入不足,“乃散青苗,置市易,敛役钱,变盐法,凡政之可以得民财者无不用”。材料表明王安石变法的重点在于 ( )
A.加强军事实力 B.分散宰相权力
C.增加财政收入 D.提高文官地位
C.增加财政收入
三、制度:借鉴与创新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三、制度:借鉴与创新
4.元朝的统治——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事实上,尽管忽必烈汗征服了中国,但他本人首先就已经被华夏文明所征服。”
——法国·勒内·格鲁塞
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元朝中央行政机构图
秦
宋
唐
继承和发展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三、制度:借鉴与创新
4.元朝的统治——(地方制度)行省制度
地方政府
(管理西藏及宗教事务)
行中书省官印
三、制度:借鉴与创新
4.元朝的统治——行省制度
材料一 行省皆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事重事,无不领之。
——宋濂《元史》
材料二 “诸行省用及(超过)千定(锭),必咨都省”;“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
——摘编自宋濂《元史》
材料三 行省划分依据:一改以往以山川形便为依据的行政区划,以犬牙交错为主导,使各省无山川险阻可依,便于中央进行政治控权和军事镇压。
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为?
①行省权力很大
②行省权力大而不专
③打破山川地形特征,使得地方割据再难实现
意义: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②加强了中央集权;③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④行省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制度:借鉴与创新
4.元朝的统治——边疆治理
西南 西藏
元朝管辖边疆地区的措施
地区 机构 职责 意义
东南 (台湾)
西北 (新疆)
西南 (西藏)
设置澎湖巡检司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
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管理西域军政事务
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
西南 西藏
西北
西域(新疆)
东南
台湾
元朝治理边疆特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三、制度:借鉴与创新
4.元朝的统治——边疆治理
三国时期
隋朝
元朝
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州。
隋炀帝三次派人到达流求,加强了与流求的联系。
设置了
澎湖巡检司
管辖澎湖和琉球
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
台湾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东南—台湾
三、制度:借鉴与创新
4.元朝的统治——边疆治理
西汉
唐朝
元朝
公元前60年,
设置西域都护府
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
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加强控制与管辖
西北—西域
三、制度:借鉴与创新
4.元朝的统治——边疆治理
唐太宗
唐玄宗
元朝
文成公主
嫁与松赞干布
西北—西域
唐穆宗
金城公主
嫁与尺带珠丹
唐蕃会盟碑
①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②由宣政院直接统辖
(专门负责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西藏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
中央机构
元宣政院印
宣慰司:是介于省与州之间的一种偏重于军事的监司机构,一般掌握军民之事,是地方机构
中央政府对西藏
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三、制度:借鉴与创新
中央政权
内地:行省制度
台湾:澎湖巡检司
西域:北庭都元帅府
西藏: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地方行政
多元创新、因地制宜
四、宋代经济的发展
1.农业
《耕获图》
1.从越南引进 ;
2. 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3. 成为纷扰的粮仓
4. 技术得到推广
5.左图为 工具 ;
6.南方普遍种植 、 。
占城稻
水稻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
复种
拔秧
秧马
茶树
棉花
4.宋代农书所述土壤改良方法比较系统、全面,除水利改良(修筑陂塘等)、生物改良(秸秆还田等)、耕作改良(薅耘、轮作等)外,还强调“用粪犹用药”,以使地力“常新壮”。这表明,宋代 ( )
A.变法成效显著 B.人力严重不足
C.农业技术先进 D.耕地面积扩大
四、宋代经济的发展
C.农业技术先进
四、宋代经济的发展
南宋蒋祈所著《陶记》是我国第一部有关陶瓷的专著,书中记载南宋时期的景德镇,有300多处瓷窑,所制瓷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
2.手工业
1.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 时代。
2. 、 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3.江西 ,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4. 时, 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辉煌
河北定窑
河南汝窑
景德镇
南宋
江南
四、宋代经济的发展
1. 、 、 的造船业水平领先于世界
2. 东京郊外,建有世界现存最早的 ;
3.南宋海船配备了 。
广州
泉州
明州
北宋
船坞
指南针
2.手工业——造船业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清明上河图》
《货郎图》
1.左图反映了什么?
2.列举宋代城市商业繁荣的表现
宋代城市商业的繁荣
2.表现:(1)出现了 开封 、杭州 等商业城市,人口多达百万
(2)街道及宅巷到处可以开设商铺(市坊不分)
(3)经商 时间 不受限制,出现 早市 、夜市 ;
(4)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 草市 。
世界最早的商标广告
四、宋代经济的发展
3.商业
1.左图什么是什么文物?
2.为什么会出现纸币?
交子(北宋、四川、会子(南宋)
原因:
(1)商贸的繁荣促进货币交易量的增长
(2)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
四、宋代经济的发展
3.商业
1.观察左图,你能说出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有哪些吗?
2.思考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1.表现:(1)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2)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 、远达 (3)朝廷鼓励海外贸易,主要港口设立 加以管理
2.原因:(1)造船业发达(2)朝廷鼓励(3)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广州、泉州
朝鲜、日本
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
市舶司
四、宋代经济的发展
《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辏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然后分配于……全境。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亚历山大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彼数实微乎其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这说明元代泉州 ( )
A.海上贸易繁荣 B.外国使节增多
C.造船技术发达 D.文化生活丰富
A.海上贸易繁荣
四、宋代经济的发展
唐宋人口与年均税比较
时间 户数(万户) 年均税(万贯)
唐(天宝年间) 890 2170
宋(熙宁年间) 1424.5 6198.7
——刘光临《唐宋变革与宋代财政国家》
宋代南北方赋税比较
时间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1196年 60000000 14319000 81:19
——《宋史》统计
四、宋代经济的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的含义: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经济重心从唐中期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北
南
北
南
北
南
唐以前
唐中期
南宋
四、宋代经济的发展
五、宋元时期的文化与科技
宋元文学
项目 人物 著作及作品
宋词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
辛弃疾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元曲 关汉卿 《窦娥冤》
王实甫 《西厢记》
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
五、宋元时期的文化与科技
宋元科技
成就 发明应用 传播 意义
活字印刷术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经 阿 拉 伯 人 传 到 欧 洲 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指南针 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用于航海事业 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火药 唐朝时已经发明火药 宋代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领域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八点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在中国活字印刷技术的影响下,欧洲人谷登堡探索发明机械铅活字印刷技术。近代以来,经过“留洋升级”后的印刷术又“反哺”中国。材料说明 ( )
A.欧洲科技发明始终领先世界
B.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进步
C.世界各国是彼此孤立发展的
D.谷登堡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
B.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进步
五、宋元时期的文化与科技
在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两宋时期,传统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南方地区讲究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宋初从越南引进早稻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普遍种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村中开始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蚕桑、蔬菜、漆树、花卉、果树、甘蔗)的专业户,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小试牛刀
小试牛刀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两宋时期农业的新发展。(4分)
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实行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引进优良品种,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户,推动了工商业发展。(任答两点即可,4分)
材料二
小试牛刀
(2)根据材料二,简述“北宋定窑白釉孩儿枕”的历史价值。(4分)
北宋定窑白釉孩儿枕是白瓷的典型代表;它见证了宋代的社会风俗;是研究宋代文化和陶瓷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任答两点即可,4分)
小试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