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湖南省炎德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三(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湖南省炎德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三(PDF版含解析)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06 22:2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机密★启用前
准考证号
2024年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三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用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学家发现,出土于湖南洪江高庙遗址的白陶上出现了大量的飞龙、飞凤图案。同时,在与
高庙相距遥远的西辽河流域,也出现了“见首不见尾”的玉龙,这一发现可以佐证中华文明
图1高庙遗址白陶上的飞龙飞凤图案图2西辽河流域的玉龙
A出现了早期文化的一元信仰
B.具备了早期国家的初始形态
C.形成了极为明显的社会分化
D.体现了各地商品交易的频繁
2.《汉书·燕灵王刘建传》日:“自吴楚诛后,稍夺诸侯权,左官附益阿党之法设。”附益之法规定:
阿曲附益王侯者,将有重法,重者也至于弃市。“附益之法”的设置
A强化了思想控制的严密性
B.捍卫了封建中央的权威性
C.体现了封建统治的残酷性
D.彰显了国家治理的合理性
3.西晋永嘉之乱后,出现了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迁徙浪潮,北方汉族人民为逃避战乱和民族冲突,
纷纷举族南迁,大量人口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地区。但史籍记载中,东晋及后来南朝的户口
却没有多少增加。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朝社会基层治理效率不足
B.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江南社会经济遭受空前浩劫
D.沉重的赋役导致人民流亡
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1.据史载,自唐玄宗于公元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宋代后祭祀
制度扶摇直上,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人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升格为国
家仪式。这表明
A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并完善
B.“正君心”促使统治理性
C.官府的思想专制不断加强
D.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
5.图3为明初为加强北部边疆治理的举措。
◆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修建长城边防线。
◆东起辽东、西到甘肃设九边军镇,建立起军事防线。
◆北方各边镇设置军屯,足兵屯田。
图3
这些举措
A落实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B.促进了明初经济的恢复发展
C.体现了明朝边疆治理的创新
D.加强了民族之间的融合交流
6.随着近代外交的发展,晚清政府官方正式确立了第一面国旗一黄龙旗(图4),1911年10月4
日清政府又颁行了中国第一首正式的国歌《巩金瓯》(图5)。从第一面国旗的确立到第一首国
歌的颁行体现了

1c÷
211il位团ls21
禾秀换,民香
2纽i1团正52小金l正金2团6
oi里iioo丝l522i6
@m生.
图4清朝国旗
图5清朝国歌《巩金瓯》
A近代中国人民民族自豪感
B.清朝政府主动与国际接轨
C.列强侵略促进思想民主化
D.清政府近代化的渐进趋势
7.对表1历史现象成因的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1934一1935年上海民族企业情况统计表(单位:家)
期间
新设立
改组歇业
经营资金不足
1934年
28
361
567(占比65%)
1935年
15
415
786(占比80%)
表1
A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掠夺
B.国民政府限制工业发展
C.外国资本掌控中国金融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